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5098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docx

《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docx

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目录

摘要……………………………………………………………………I

第一章绪论……………………………………………………1

1.1气管切开术介绍……………………………………………1

1.2气管切开术护理要点气管切开……………………………………………1

第二章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1

2.1出血…………………………………………………1

2.2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骤停…………………………………………1

2.3皮下气肿…………………………………………………………2

2.4纵膈气肿或气胸……………………………………………………2

2.5创口感染…………………………………………………………2

2.6呼吸不畅…………………………………………………………2

2.7脱管………………………………………………………………2

第3章气管切开的意外情况及其护理对策……………………………2

3.1一般护理对策…………………………………………………2

3.1.1专人护理…………………………………………………………………2

3.1.2体位……………………………………………………………………3

3.1.3室内温度和湿度…………………………………………………3

3.1.4加强通风………………………………………………………3

3.1.5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幅度、模式的改变及痰液性状…………………4

3.2防止气管套管脱出……………………………………………………4

3.2.1套管选择…………………………………………………………4

3.2.2注意调整套管系带的松紧……………………………………………4

3.2.3取套管……………………………………………………5

3.3保持呼吸道通畅…………………………………………………5

3.4清洁内管………………………………………………………5

3.5预防感染的方法…………………………………………6

3.6拔管…………………………………………………………6

3.7熟悉相关仪器性能………………………………………………6

第4章患者出现问题及护理人员责任………………………………………7

4.1存在问题………………………………………………………………………7

 

4.2护理人员责任…………………………………………………………………7

4.3总结………………………………………………8

参考文献……………………………………………………10

附录……………………………………………………………11

致谢…………………………………………………………12

 

摘要

气管切开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传统的适应证是解除喉及气管上端阻塞,被认为是一种抢救性的急症手术。

但近年来,因为其它病因所行的气管切开术已大大超过了上呼吸道阻塞因素,其作为一种抢救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病人的预后。

护士必须掌握广泛的相关知识,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利用自己具备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更科学、更专业地为患者解除痛苦。

本文意在分析总结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发生意外情况的处理和护理方法。

通过对我科近8个月来行气管切开30余例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并从护理角度提出保持体位、调节室内温度和空气湿度、防止气管套管脱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清洁等几项防止意外发生的措施,以达到针对病因进行有效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气管切开后的常规护理,而且还要掌握气管切开患者常规护理,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以轻柔的手法,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体贴周到的服务,为病人提供舒适护理,使舒适护理更顺应整体护理的发展,让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舒适,提高病人满意度,以提高恢复率。

关键词:

气管切开,护理,吸痰,湿化气道,防止脱出

 

第一章绪论

1.1气管切开术介绍

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手术,是解除呼吸道梗阻,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举施之一。

2.1气管切开术护理要点

因气管切开术改变了正常的呼吸道解剖结构,迫害了呼吸道的防御系统,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可发生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愈合。

这需要我们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全面掌握气管切开术后的常规护理及其意外情况的紧急处理。

护理要点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体位、注意气管切口附近的情况(出血、皮下气肿、感染、气管壁溃疡及穿孔、感染、声门下肉芽肿、瘢痕和狭窄)调节室内的温度和空气湿度、防止气管套管脱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口腔清洁以及加强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护理。

 

第二章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

2.1出血

若术中止血彻底,一般出血不多,如气管切口过长过底或患者有其他出血性疾患,可有严重出血。

2.2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骤停

 

由于气管切开后,突然氧气吸入增多,相对二氧化碳骤减,缺乏足够量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而导致中枢性呼吸骤停。

2.3皮下气肿

由于术中切口过大,气管切口大而套管细,或皮肤缝合过紧,大量气体逸出挤入皮下。

2.4纵膈气肿或气胸

为气管切开的严重并发症,可同时发生。

2.5创口感染

可引起大出血以及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

2.6呼吸不畅

气管切开后改变了原有的呼吸道结构,呼吸仍不通畅。

2.7脱管

为严重并发症,可造成窒息死亡。

第三章气管切开的意外情况及其护理对策

3.1一般护理对策

3.1.1专人护理

 

气管切开后,套管通畅与否为治疗的关键。

成人一旦切开气管后,因表达能力差不能及时反应病情。

小儿若无人照顾,可能由于分泌物或被服将套管堵住,仍有窒息的危险。

所以要注意意识、血压、尿量、出入量等全身情况的变化 这些变化均可引起呼吸的改变,应及时汇报医师处理。

床旁备好吸引器、血管钳、氧气、拉钩、光源等急救用品,如有意外应积极处理及抢救,故应有专人护理。

3.1.2体位

术后取平卧位,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亦可取半坐位。

颈下不要垫枕,使颈部舒展,以利于呼吸和咳嗽。

手术当日不宜过多变换体位,以防套管脱出。

3.1.3室内温度和湿度

室温保持在22℃左右,相对湿度在80%~90%[1]。

气候干燥时室内应多洒水,冬季湿度不足时,室内可使用雾化器,以增加湿度。

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在气管套管口处,可用两层无菌湿纱布覆盖,增加吸入空气的湿度保持气管内湿润。

对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及切口污染相当严重的患者,长期用纱布覆盖易造成无氧环境,从而利于厌氧菌的生长繁殖。

因此,应对切口采取氧气疗法,使切口环境改变,从而抑制厌氧菌的生长[2]。

3.1.4加强通风

气管切开术后由于空气未经鼻腔黏膜湿化过滤而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由此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结痂不易吸出而影响通气效果,加之气管切开术后气道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造成管腔内分泌物粘结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同时还容易导致细菌侵入增加下呼吸道感染机会,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3]。

因此病室应加强通风,气管内滴入适宜的抗生素溶液及湿化液,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

气道湿化和温化。

气管切开患者每天从呼吸道排水量约1000ml,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体失去鼻部过滤、湿化、调温作用,吸入未经湿化的氧气,使分泌物黏稠,痰不易咳出,易造成堵管。

方法:

①直接灌洗方法:

用注射器吸5ml生理盐水,在患者呼气末快速注入气道,以达到冲洗的目的;②气道滴入湿化液:

每1~2h1次,每次滴入量3~5ml,应在呼气末转吸气时沿气管内壁缓慢匀速滴入,避免在患者咳嗽时滴药,以免药液的浪费,滴入药液量、间隔时间药根据痰液黏稠度而定[4];③雾化:

常规每4h一次,用药可用

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氨茶碱等。

气道湿化温度应达到32~35℃,且<40℃,以免造成烫伤

3.1.5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幅度、模式的改变及痰液性状 

呼吸频数、费力伴“三凹征”提示套管或大气道梗阻,常为痰痂阻塞套管,更换后转危为安。

吸气时腹部隆起的同时胸廓下陷为反常呼吸,提示肺不张可能,多由粘稠的痰栓阻塞小支气管引起,常伴有严重的支气管痉挛。

处理时护理方面应加强拍背吸痰及湿化雾化,必要时予以呼吸机正压通气纠正缺氧并设置大潮气量将肺不张冲开。

3.2防止气管套管脱出

气管套管可因咳嗽、翻身、套管系带过松而脱出导致呼吸困难,如不及时处理会窒息死亡。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2.1套管选择

套管的长度、弯曲度要选择适当,术前可根据患者的年龄、胖瘦选择适当型号的套管。

3.2.2注意调整套管系带的松紧

松紧度以带子与颈部间可放入一手指为宜。

太松时套管可于咳嗽时脱出切口,太紧患者不舒适。

对于术后皮下出现气肿的患者,于气肿消退后带子要及时加紧。

固定带应系死结并系紧,每天要检查固定带的松紧度。

手术后第2天,调节系带松紧,不可过松,以防止脱管发生意外。

每日检查调节外套管的系带松紧是否适当,过松则易滑脱。

患者不宜过多更换体位,避免套管滑出。

昏迷或意识模糊患者及小儿的双手应适当约束,以免自行将管拔出。

一旦发生脱管,护理人员不要惊慌失措,可一面通知医生,一面给病人吸氧,并迅速找出管芯,抽出内管后,将管芯置入外管,沿原切口正中线向下方呈一定弧度试插,用力勿过猛,如套管重新插入气管,管芯往往被咳嗽的气流冲出,并伴有分泌物咳出,接着即可固定系带,放入内管。

3.2.3取套管

在取出内套管时,左手一定要按住外套管托板,坚持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医源性的感染。

一旦发生脱管,应沉着冷静,立即采取措施,重新安放气管套管。

1周内可用弯止血钳将切口撑开,然后插入合适的气管套管。

超过1周者可直接沿窦道插入合适的气管套管。

3.3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痰是术后护理的关键,尤其对分泌物阻塞的患者,吸除分泌物是一项主要治疗措施。

吸痰注意事项:

①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以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②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操作前洗手,导管严格消毒,一根导管只用1次,吸痰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③吸痰前应给予高浓度吸氧,使用呼吸机者,需过度通气2~3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然后快速、准确、轻柔地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

禁忌将痰管上下提吸。

1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尤其是呼吸衰竭患者,较长时间的负压吸引,可引起缺氧、呼吸困难而窒息。

如分泌物过多,1次吸不净,应再次行过度换气或深呼吸再吸引;④吸痰管一定要达到气管深度才能启动吸引器,或者启动吸引器时,用手将吸痰管与玻璃接头处反折,使之不漏气,将吸痰管伸入气管达一定深度再放开吸痰;⑤吸引负压以6.7kPa(50mmHg)为宜;⑥在吸痰过程中患者常有咳嗽反射,这有利于排痰和痰液的吸出。

3.4清洁内管

气管切开后应每3~4h清洁内套管1次,以免分泌物附着并干涸在套管内管壁,使内管阻塞。

但要注意内管脱离外管时间不得过长,以防止痰痂干涸附着外管引起呼吸困难。

一般从拔出内管到重新插入外管内,每次时间不超过30min。

戴内管时,将痰吸净,内管戴好后将活门关好,以免内管脱出。

若内管取出过久,外管内壁亦将有分泌物附着、干涸、妨碍呼吸,以后亦不易插入内管,遇此情况应更换外管,不可勉强用力推入[5]。

注意患者颈部位置和套管位置,保持套管在自然正中位,以防因位置不正导致套管末端压迫气道壁,造成气道损伤出血。

3.5预防感染的方法

病室的台面、地面每天用“84”消毒液擦拭1~2次;操作前后彻底清洗双手,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时戴无菌手套,每次吸痰用1根一次性吸痰管,先吸进气道内的痰液,再吸出口腔、鼻腔内的痰液及分泌物;保持喉垫局部清洁,每天更换1~2次,分泌物多时应随时更换。

同时观察切口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渗液及渗血等;定期行空气培养及管道的细菌培养。

气管套管口应敷盖双层湿盐水纱布,每日更换一次,以防止灰尘及异物的吸入。

同时用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a—糜蛋白酶4000u+生理盐水20ml,每隔30分钟向气管套管内滴入3—4滴,稀释痰液,保持气道的湿润,有利于痰液的吸出,并能起到舒张支气管及抗菌消炎的作用。

气管内套管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1—2次,洗去附着其上的粘液。

清洗时,取出内套管,并将另一清洁内套管插入外套管内[4]。

取内套管时,应注意内套管的弯曲度,一手固定外套管,一手打开管锁,顺套管弯度缓慢取出,不可粗暴用力强行拔除,以防止外套管同时被拔除,造成窒息。

外套管托下的敷料一般每日更换一次,污染严重者应及时更换,更换敷料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防止细菌的感染。

气管套管系带的松紧要适宜,其程度以通过一食指为限,过松易脱落,过紧影响呼吸。

对烦躁的病人或儿童应固定双手,以防止病人自行将气管拔出,引起窒息。

3.6拔管

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病情好转后应及早拔管,防止因长期戴管发生溃疡、肉芽、甚至疤痕。

拔管前须试行堵管,可采用间断堵管和部分堵管的方法。

每次堵1/3或1/2,观察24~48h后,若无呼吸困难再堵1/3或1/2,以至全堵管48h后无呼吸困难才可拔除套管,准备同号套管于急救包内,以防急用。

内套管的取法及拔管左手按住外套管底架,右手旋转管口上的活瓣,然后顺其弯度,慢慢取出内管,忌用暴力外提致将外套管一并拔出[5]。

如内、外套管粘连,可点滴稀释液后1~2min再取。

随着自主呼吸的逐渐恢复,可对气管套管作半堵塞或全堵塞试验,观察患者2~3日,呼吸自如者方可拔管。

拔管后仍须密切观察患者48h,如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插管。

拔管后的伤口,可用凡士林无菌纱布覆盖,使其愈合。

3.7熟悉相关仪器性能

 

气管切开常需接呼吸机。

人工呼吸机正压辅助通气能减少呼吸肌作功和氧耗,改善组织特别是脑供氧。

应保证管道连接及参数设置正确,无漏气,湿化瓶内液体在标志线下,并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

注意避免过度换气(呼碱时氧离曲线左移,氧解离障碍,组织缺氧),出现异常报警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请示医师处理,并有应对发生紧急情况(如停电、气源故障)的思想准备和处理措施,临床称为救命通气。

总之,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气管切开后的常规护理,而且要了解掌握气管切开患者的意外情况及处理,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第四章患者出现问题及护理人员责任

4、1存在问题

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就靠气管套管来维持,如果这一通道堵塞,仍可导致窒息,危及生命。

另一方面,术后由于气流主要从套管进出,声带不能振动,患者难以表达自己的痛苦和要求,易急躁、恐惧。

4.2护理人员责任

向病人介绍拔管的时间,病情好转的结果等,并介绍同种疾病病友的恢复情况;可教给病人一些简单的哑语。

如大拇指-大便、小拇指-小便、食指-饥饿、中指-口渴、鼻翼耸动-吸痰,闭合双眼-睡觉等;可给病人备有写字板、纸和笔等,用文字表达患者的需求;病人虽不能说话,但应主动与病人交谈,有预见性解决病人的需要,用眼睛与病人交流,从病人眼神中判断病人的生理需求。

这种无声的心灵沟通可增强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提高人性化护理,促进舒适。

患者在患病期间,心情特别急躁、烦恼,针对患者此种心理状态,采取人文关怀,不仅要关心病人的疾病,还要关心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注意自己的言行,免得给病人造成伤害。

要真诚地关心、体贴病人,以和蔼的言语真诚地与病人交流,耐心地听取病人的意见,让病人生理与心理上达到最大舒适;提供良好的环境护理。

气管切开后,外界气体不再经鼻吸入,失去了鼻腔对吸入气体的加温、湿润、过滤等生理性保护作用,过冷、过热或不洁、干燥的气体刺激呼吸道粘膜,使分泌物增加或形成干痂,加重呼吸道的阻塞。

因此,术后最好做到专人、专室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室温18~20℃,湿度50%~70%。

[1],可用紫外线灯消毒,但要注意保护患者的眼睛和皮肤,以免造成灼伤。

条件允许情况下,病人可在术后进入先进的层流室。

对气管切开病人,应严格控制探视,探视者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对病人实行保护性隔离;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病室应备好急救设备。

术后24小时内注意创口渗血及呼吸道梗阻情况,及时吸尽气管内血性分泌物,大量渗血时及时处理,防止脱管,及时吸痰。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尤其要注意呼吸频率及深浅度,随时注意观察局部有无出血、皮下气肿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切开术后在护理上最为重要的就是防止套管堵塞。

气管切开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保护性咳嗽反射减弱甚至缺失,自行排痰障碍。

但是,过于频繁的吸痰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粘膜损伤,使分泌物增多,并增加感染及出血机会。

因此,适时吸痰清除气道分泌物,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当听到呼吸道有痰鸣音或排痰不畅应及时吸痰,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吸痰前先用无菌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然后轻轻插入,当深度适宜时,左右旋转吸痰管,慢慢退出进行吸引,切忌做上下抽吸,以免损伤气管粘膜,引起水肿、出血或血痂形成,同时特别重视减少吸痰时的痛苦,吸痰时注意观察病人的非语言行为表现[2]。

如面部表情、四肢的动作所表现出的痛苦程度,并以此作为判断缺氧和停止吸痰的参考指标。

(1)为了防止和减轻吸痰时出现憋气,吸痰前后可给病人吸氧1~2min,吸痰控制在10~15s,一旦发现病人有缺氧的表现,立即停止吸痰,可给病人适当吸氧。

(2)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

一般选用硬度适中、表面光滑、内径相对大的12或14号橡胶或硅胶导管,或用专制的吸痰管,也可将导管前端较厚的盲端剪去,使之成向内凹之月牙形,再将两侧剪两个小孔,以减少头端吸痰时的负压,增加吸痰面积,减少吸痰次数,一般1~2h深吸痰1次,插入深度为10~14cm。

吸痰管一定要达到气管深度才能启动吸引器,或者启动吸引器时,用手将吸痰管与玻璃接头处反折,使之不漏气,将吸痰管伸入气管达一定深度再放开吸痰[3]。

(3)吸痰前后要听诊,判断有无痰鸣音,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评价吸痰的效果。

(4)为了减少吸痰时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可使用湿化气道的方法使病人痰液稀薄便于吸出:

间歇湿化,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蒸气吸入器、雾化器做湿化;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5)每次吸痰后在气管套管口置双层潮湿纱布。

(6)吸引负压以6.7kpa(50mmHg)为宜。

4.3总结

 

因此,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不容忽视,不仅要求我们要全面掌握患者的一般护理,而且更要掌握气管切开术后发生意外情况的紧急处理,牢记护理要点。

这就要求我们在护理道路上不断思索、不断总结、不断进取,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洪辉,李歌妹,杨建军,等.3例气管切开术后局部大出血的教训.实用护理杂志,2000,16

(1):

41.

[2]黄梅生.氧疗对气管切开术后长期套管留置的疗效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0,16(8):

42.

[3]严丽英,李玲,严寒荣.从套管口处直接喷雾湿化液湿化气道的临床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0,15(9):

716.

[4]沈小芳,周玲,张亚萍,等.喉癌术后套管内滴药的量、时间与并发症关系的临床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0,15(8):

573.

[5]吴学愚.喉科学.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241.

 

附录

最早有关类似气管切开术的治疗方法的记载见于公元前2000年至1000年中的一本印度宗教经典“Riveda"(Goodall,1934),但是,由于解剖知识和手术经验的匮乏以及手术后的护理不到位,其疗效很差,以至气管切开术一度被称作“外科丑闻”。

据统计,到1825年为止,医学文献中共记载了大约30例气管切开术。

适应证包括从上呼吸道中取出金币和血凝块,还有为逃避绞刑而建立秘密的第二条气道的失败尝试。

由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气管切开术运用广泛,适应症包括喉阻塞由喉部炎症、肿瘤、外伤、异物等引起的严重喉阻塞,喉邻近组织的病变,使咽腔、喉腔变窄发生呼吸困难者,以及重度颅脑损伤,呼吸道烧伤严重胸部外伤,颅脑肿瘤,昏迷,神经系病变等上述疾病时,根据具体情况亦可考虑气管切开术。

但是气管切开术后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比如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造成呼吸道阻塞,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吸痰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除此之外还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体位、注意气管切口附近的情况(出血、皮下气肿、感染、气管壁溃疡及穿孔、感染、声门下肉芽肿、瘢痕和狭窄)调节室内的温度和空气湿度、防止气管套管脱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口腔清洁以及加强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护理。

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术后护理是一个连续、细致、多人合作的过程,良好的术后护理有利于患者恢复,减轻肺部感染,避免气管插管内干痂形成,避免气道梗阻,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命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