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5140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x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汇文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90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

A.夜视仪                              B.遥控器

C.验钞机                              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

2、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见声音,下列分析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A.发声体的振幅太小                              B.发声体振动太慢

C.发声体离我们太远                              D.此时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3、如右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该实验是为了说明(   )

A.声波具有能量                              B.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C.液体能够传声                              D.液体也可以成为声源

4、右图是教材中介绍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青铜编钟,当用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青铜编钟,则它们的(   )

A.音色一定相同                              B.音调一定相同

C.响度一定相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相同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B.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

C.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下列温度数据与事实相差较大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是

                              B.使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

C.洗澡水的适直温度约

                              D.冰箱冷藏室温度约为零下

7、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明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感觉凉快,与这一现象有相同特点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                              D.冬天,屋檐下挂着串串冰柱

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

B.飞机在蔚蓝的天空飞过,留下长长的“尾巴”

C.放在衣柜中的幢脑丸越来越小

D.冰箱冷藏室的内壁结出“白霜”

9、如下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甲是晶体,其熔点是

                              B.甲在第

时处于固体状态

C.甲在

段不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乙是蜡烛的熔化图象

10、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冬天晚上在菜窑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

B.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很低

C.夏天吹电风扇感到凉快是因为电风扇吹来冷风可降低人体的温度

D.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烟雾”,“烟雾”的空气液化形成的

11、因为有光,世界才如此绚丽多彩,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从人眼发出的光照射物体上

B.电视画面上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C.柳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只吸收绿光,反射其他颜色的光

D.声和光都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下面所做的探究性活动与结论不匹配的是(   )

A.探究活动: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彩色光带

探究结论:

太阳光不是单纯色光,它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探究活动:

手背上涂酒精,感觉凉

探究结论:

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C.探究活动:

把灵敏温度计放在色散光带红光的外侧,示数会增大

探究结论: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D.探究活动:

将黄色和蓝色颜料在调色板上配出绿色

探究结论:

黄光和蓝光组成绿光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13、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声是因为琴弦在____,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弦振动的________,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米/秒,则经过____秒传到离开

米远的同学耳中.

14、在“达人秀”比赛现场,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乐队却也能分辨出是何种乐器在发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所发声音的________不同,比赛中,选手用冬瓜、土豆做成吹走乐器,用它们吹奏乐器,用这两个乐器吹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相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观众在演出期间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震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____减弱噪声.

15、如右图是接头常见的________监测装置,其数据的单位是分贝,它(选填“能”或“不能”)直接控制噪声,当经过它的一辆大型渣土车驶远时,这种装置显示的数值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温度是表示________的物理量,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如下图所示,黑色为液柱,则该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

17、通常情况下物质所处的状态是有温度决定的,己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氮和氧的熔点和沸点如右表所示。

的氮是________态,

的氮是________态,

)采用先液化空气再来提取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在氧和氮中最先分离出来的是________;若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来分离,首先液化的是________.

18、如下图,

日,神州十一号宇宙飞船由长征二号

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的底部,底部的钢支架遇到这样的高温将会________,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发射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射到塔底部的水池中,利用水的__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几百吨水瞬间消失,化为庞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以上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长征火箭是以氢、氧作为燃料的,为了减小火箭的体积,采用________的方法使气态氢、氧________后储存在燃料室中.

19、

年诺贝尔物理学家奖颁给了“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

)”的三位发明者,在此前,红色、________色发光二极管己经面世,但直到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后,利用发光二极管才能产生白色光源,当白光找到鹦鹉图片上时(如右图),鹦鹉的最成红色,翅膀成绿色,若在暗室中,当________(选填某一单色光)光照时,嘴仍呈红色时,此时翅膀呈________色.

20、雨后的天空,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________现象,早在十九世纪,物理学家牛顿就设计了实验研究此现象,只要在太阳光下加一个________镜就能完成.

21、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用摄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

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产生大量气泡,水面上方出现了白雾缭绕的景象,内部气泡是________(选填“水蒸气”、“二氧化碳”或“空气”),这“白雾”是________,干冰放入盆中的水里后出现大量的白雾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比较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请你将声音和光进行比较,写出它们的一种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题型注释)

23、下图中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知识,做过的一些探究性实验:

)其中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有:

________(填序号)

)图①实验中在抽气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__;实验结论是:

________;

)图④实验中将鼓面上放一些纸屑,其研究方法是:

________;

)图⑤实验探究的是:

________的关系.

)图⑧实验说明:

________.

24、(

)如图甲所示,当小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

若将此实验移至月球上能否看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的现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乙所示,小华同学敲响右边的音叉,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也能被多次弹开,该实验是为了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同样在月球表面进行此实验,则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5、在探究蒸发特点的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发现问题:

用酒精擦在手背上,会感觉到手背很凉;

提出猜想:

可能酒精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设计实验:

现有实验器材:

①温度计,②一瓶酒精,③一个烧杯,④水,⑤药用棉花;

小明应选用的器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简要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酒精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26、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探究实验装置.

)组装实验器材时,先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度来固定铁圈和石棉网的高度,再将烧瓶用铁夹固定;

)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的水量会减少,这是由于水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

)继续加热,在烧瓶口会冒出许多“白气”,“白气”是由________________(选填“空气中”、“沸水产生”)的水蒸气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

)而在金属盘底部会出现水滴,为了实验效果明显,让“雨”下的更大一些,现有热水、冰和干冰,则可在金属盘中加________________.

27、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小明的操作如图A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纠正上述错误后继续实验,某时刻按图B方法读温度计示数,其结果会偏________,正确读书的读数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华实验中,温度计示数如图C,则此时水温为________

,若同时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情况如图D,观察D可知,水的沸点__________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此时温度计的读数,若温度计是完好的,则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E实验情况分析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个时间段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选填“甲”或“乙”)____装置来进行试验,应选用颗粒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除以上措施外,为了使试管内冰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

冰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实验中,在记录加热时间的同时,还要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小明用图乙实验方案,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试管中的水最终_____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形成的合理解释是:

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________(选填“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

30、如右图所示,在暗室中做光的色散实验.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白屏上出现彩色光带,其中

端是________色光.

)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插一块玻璃,发现白屏上的各种色光分布没有任何变化,则该玻璃的颜色是________色的.

)换一块红色玻璃加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则白屏上将会呈现________色光.

)拿掉玻璃,将白屏换成蓝色屏,我们________(选填“仍能”,“不能”)看到彩色光带.

)综上所述,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参考答案

1、C

2、D

3、B

4、A

5、C

6、D

7、A

8、B

9、C

10、A

11、B

12、D

13、 振动 频率 

14、 音色 响度 音调 声源处

15、 噪声 不能、变小

16、 冷热程度 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 

17、 固 气 氮 氧

18、 熔化 汽化 液化 压缩体积 液化

19、 绿 红 黑

20、 色散 三棱

21、 二氧化碳 小水珠 干冰升华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

22、 声音和光都能在空气中传播 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3、 ②⑥ 闹钟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转化放大法 音调的高低与频率 声音具有能量

24、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化放大为乒乓球明显的振动 能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或声音具有能量 左边音叉的乒乓球不能被弹开

25、 ①②⑤ 取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甲乙。

用甲温度计测出周围环境的温度记为

将医用棉花蘸上酒精,包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一段时间后,读出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比较

的大小 

的示数小于

26、 酒精灯火焰 汽化 沸水产生 干冰

27、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烧杯底 大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高于 硬纸板的小孔太小,导致烧杯内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使水的沸点高于

 小华所用水的质量过大

28、 乙 较小 用搅拌棒不断搅拌 晶体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冰的状态 温度计的示数 不会 试管中的水只能达到沸点,无法持续吸热

29、 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得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霜附着在烧杯外侧,会放热 内侧

30、 紫 白 红 不能 透过的色光

【解析】

1、试题分析:

了解紫外线与红外线的作用与特点,才能顺利解答此题:

(1)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

紫外线的有杀菌的作用,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

(2)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

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

解:

A、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强来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B、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来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C、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工作的.符合题意.

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是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来进行控制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和应用,两者放在一起对比记忆记忆效果比较好.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在空气中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声,但发声我们不一定能够听见,若声源振动幅度较小,人距离声源太远,即响度较弱不能引起人的听觉就听不到声音,若发声体振动太快或太慢,发出声音为超声或次声,我们听不到超声或次声,不论是超声还是次声,任何声音都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答案选D。

3、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为了观察发声体是否振动,利用转换法将微小振动现象放大,以便利于观察,故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该实验是为了说明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答案选B。

4、声音有三大特征: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音色与声源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若用力不同则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由编钟的大小不同,则敲击时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但大小不同的编钟材料相同,结构相同,故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答案选A。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一定不能发声,A说法错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传播速度发生改变,B说法错误;声音不仅能够传递能量,而且能够传递信息,故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C说法正确;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说法错误;答案选C。

6、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与

相差不大;使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23℃与

相差不大;洗澡水的适宜温度约

;冰箱冷藏室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上,与零下

相差较大;答案选D。

7、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明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感觉凉快,这是加快空气流动加快蒸发,蒸发吸热;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冬天,屋檐下挂着串串冰柱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答案选A。

8、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是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飞机在蔚蓝的天空飞过,留下长长的“尾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放在衣柜中的幢脑丸越来越小,是物资由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属于汽化;冰箱冷藏室的内壁结出“白霜”是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答案选A。

9、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故甲是晶体,熔点是48℃,A说法正确;图像中第2min的甲还没有开始熔化,故此时甲处于固态,B说法正确;因甲是晶体,故甲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仍继续吸热,C说法错误;乙的熔化过程温度是不断升高的,故乙是蜡烛的熔化图像,D说法正确;答案选C。

10、冬天晚上在菜窑里放几桶水,因凝固放热,故可以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防止菜被冻坏,A说法正确;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利用酒精蒸发吸热来降低人体温度,B说法错误;夏天吹电风扇感到凉快是因为加快空气流动加快蒸发,利用蒸发吸热来降低人体的温度,C说法错误;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烟雾”,“烟雾”的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说法错误;答案选A。

11、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在眼睛中形成物体的像,A说法错误;大量的实验证明各种颜色均可以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故电视画面上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B说法正确;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故柳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绿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C说法错误;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说法错误;答案选B。

12、A、B、C探究活动对应的探究结论是正确的,D探究活动:

将黄色和蓝色颜料在调色板上配出绿色,应得出探究结论:

黄色颜料和蓝色颜料可以组成绿色颜料;答案选D。

1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二胡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振动,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改变弦的长短,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米/秒,则传播

米需要时间为0.2s.

14、声音有三大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故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响度是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振动幅度有关,音调是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故两个不同的乐器可以发出相同的响度和音调的声音;观众关闭手机或将手机铃声调成振动,主要是让手机不发声,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5、图是街头常见的噪声监测装置,用来检测声音的强弱,其数据的单位是分贝,它不能直接控制噪声,当经过它的一辆大型渣土车驶远时,因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故这种装置显示的数值将变小.

16、温度是表示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计内装有液体,当温度变化时,温度计内液体体积将发生变化,故温度计是根据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图中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柱在零刻度的右侧,则零刻度的右侧为零下温度,故读数为-2℃.

17、

的氮温度低于其熔点,故物质的状态是固态,

的氮是温度高于其沸点,故物质的状态是气态,采用先液化空气再来提取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因氧的沸点高于氮的沸点,故在氧和氮中最先分离出来的是沸点较低的氮;若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来分离,因氧的沸点高于氮的沸点,首先液化的是沸点较高的氧.

18、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的底部,底部的钢支架遇到超过其熔点温度火焰,将会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发射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射到塔底部的水池中,水是液态,发生物态变化只能是凝固和汽化,而凝固是放热现象,汽化是吸热现象,故利用水的汽化来吸收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几百吨水瞬间消失,汽化为水蒸气,进而遇冷化为庞大的白色“气团”,气团是小水珠,故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长征火箭是以氢、氧作为燃料的,为了减小火箭的体积,降温的方法不可行,故只能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氢、氧液化后储存在燃料室中.

19、因为光的三基色为红、绿、蓝,故在蓝色发光二极管发明之前,红色、蓝色发光二极管己经面世,不透明物体颜色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故鹦鹉的嘴成红色,只能反射红光,当红光照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