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的特征及治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5361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崩漏的特征及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崩漏的特征及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崩漏的特征及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崩漏的特征及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崩漏的特征及治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崩漏的特征及治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崩漏的特征及治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崩漏的特征及治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崩漏的特征及治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崩漏的特征及治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崩漏的特征及治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崩漏的特征及治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崩漏的特征及治疗.docx

《崩漏的特征及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崩漏的特征及治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崩漏的特征及治疗.docx

崩漏的特征及治疗

1临床表现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

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

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

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

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

2并发症

⑴贫血:

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⑵虚脱:

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⑶邪毒感染:

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

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

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

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3病因病机

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

1.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滞血瘀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4诊断检查

临床对以崩漏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崩漏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

辨病思路:

1.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

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检查未发现肿瘤等病变。

2.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阴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

⑴阴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

⑵确诊妊娠,阴道出血,可见于胎漏或异位妊娠。

⑶产后阴道出血,量多者分为新产出血、血崩、晚期产后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产后恶露不绝。

⑷崩漏,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热者,应考虑疫斑病、紫癜病、蓄血病等。

⑸周期性于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期)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且白带增多者,为经间期出血。

⑹因损伤所致阴道出血,有损伤原因可查,称女阴损伤。

⑺伴全身多处出血而出血难止,不发热者,可能为血溢病。

⑻中老年妇女阴道时有出血,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应疑及胞宫癌等之可能。

3.常规妇科。

产科检查,应作为必备诊断。

4.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必要时可作脊髓液、细胞培养等检查。

5.腹部X线摄片、B超、CT扫描等,能帮助确定病位和明确诊断。

5辩证论治

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

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塞流即是止血。

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

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点。

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成瘀。

塞流之药可酌用十灰散、云南白药、紫地宁血散等。

澄源即是求因治本。

崩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针对引起崩漏的具体原因,采用补肾、健脾、清热、理气、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

塞流、澄源两法常常是同步进行的。

复旧即是调理善后。

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

历代诸家都认为崩漏之后应调理脾胃,化生气血,使之康复。

近代研究指出,补益肾气,重建月经周期,才能使崩漏得到彻底的治疗。

“经水出诸肾”,肾气盛,月事才能以时下,对青春期、育龄期的虚证患者,补肾调经则更为重要。

当然复旧也需兼顾澄源。

总之,塞流、澄源、复旧有分别,又有内在联系,必须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运用。

肾虚型

一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

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

肾阴不足,虚火内炽,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质稠;肾阴不足,精血衰少,不能上荣空窍,故头晕耳鸣;精亏血少,不能濡养外府,故腰腿酸软;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虚热上浮,则颧赤唇红。

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征。

治疗法则: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二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

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

肾阳虚衰,冲任不固,血失封藏,故经乱无期,经血量多,淋漓不断;肾阳不足,经血失于温煦,故色淡质稀;肾阳虚衰,外府失荣,故腰痛如折,畏寒肢冷;膀胱失于温化,故小便清长;肾阳虚不能上温脾土,则大便溏薄。

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也为肾阳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

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脾虚型

主要证候: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

脾气虚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故经色淡而质稀;脾虚中气不足,故神疲体倦,气短懒言;脾主四肢,脾虚则四肢失于温养,故四肢不温;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职,则不思饮食;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水湿泛溢肌肤,故面浮肢肿。

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也为脾虚之象。

治疗法则:

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血热型

主要证候: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少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

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为热灼,故血色深红,质稠;邪热内炽,津液耗损,故口渴喜饮;热扰心神,故心烦少寐;邪热上扰,故头晕面赤。

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之象。

治疗法则: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血瘀型

主要证候: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净,血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

证候分析:

瘀滞冲任,血不循经,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断;冲任阻滞,经血运行不畅,故血色紫黯有块,“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拒按。

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也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

活血祛瘀,固冲止血。

6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

⑴止血

①孕酮类药物:

黄体酮20mg/日,肌注3天;安宫黄体酮8—16mg/日、妇宁片4-8mg/日或妇康片2.5-5.Omg/日,共5天,口服。

对闭经较久,内膜较厚者,同时并用丙酸睾丸酮,年轻者25mg/日,年长者50mg/日,肌注3-5天。

适用于血色素大于6克及更年期功血患者。

②雌激素制剂:

己烯雌酚2mg,每6-8小时1次,血止后3天递减1/3量,维持量O.5mg/日,至血止后20天。

或用苯甲酸雌二醇2n氓,每6—8小时肌注1次,递减法同上,血止后改用口服己烯雌酚。

适用于急性大出血而有明显贫血的青春期功血患者。

③其他止血药物:

如安络血、止血敏、止血芳酸、维生素K等,但效果不理想,故仅作为止血的辅助措施。

⑵调整月经周期(血止后应用)。

①人工周期治疗(见月经稀发)。

②雌孕激素联合治疗:

一般用口服避孕药,服法同避孕,适用于生育年龄而无生育要求者。

③孕激素治疗:

下次出血前1—2天或见血后肌注黄体酮20mg/日,共3天,或口服安宫黄体酮、妇摩片等。

用于更年期功血,连用3个周期。

⑶恢复排卵功能,是治疗青春期和生育期五排卵性功血的根本措施。

①克罗米酚(见月经频发)。

②三苯氧胺(见月经频发)。

③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于月经周期第16-18天,每次5000-10000IU,隔日肌拄1次,共2次。

④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于月经中期连续脉冲式给药,每天5mg,共3天。

⑷诱导闭经:

对更年期及老年妇女用甲基睾丸素5-10mg/日,或棉酚类药抑制子宫内膜,使月经渐少直至闭经。

⑸子宫切除术:

用于保守治疗无效及无需生育的重症患者。

中医治疗

基本治疗 

⑴实证

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

以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中极次髎

配穴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

操作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方义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经而止痛。

中极为任脉穴位,可通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

⑵虚证

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配穴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加悬钟。

操作毫刺补法,可加用灸法.

方义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以健脾益气,调补肝肾,肝脾肾精血充盈,胞脉得养,冲任自调。

足三里补益气血.气海为任脉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

其他治疗

⑴耳针法选内生殖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神门,肝,肾,腹.每次选2~4穴,在所选的穴位处寻找敏感点,快速捻转数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

也可用埋针或埋丸法.

⑵皮内针法选气海,阿是穴,地机,三阴交。

消毒穴位后,取揿钉型或麦粒型皮内针刺人,外用胶布固定,埋入2天后取出.

⑶皮肤针法选下腹部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腰骶部督脉,膀胱经,夹脊穴。

消毒后,腹部从肚脐向下叩刺到耻骨联合,腰骶部从腰椎到骶椎,先上后下,先中央后两旁,以所叩部位出现潮红为度,每次叩刺10-15分钟,以痛止,腹部舒适为度.

⑷穴位注射法选中极,关元,次髎,关元俞。

用2%普鲁卡因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入药液2毫升,隔日1次.

中药验方

[1]地榆炭30克,仙鹤草30克,侧柏炭15克,金刚藤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20克,生黄芪15克,杜仲10克,桑寄生20克,续断15克,白及15克,炙甘草10克。

7预防办法

⑴注意身体保健。

要增加营养,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及蔬菜和水果。

在生活上劳逸结线路,不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睡眠要充足,精神愉快,不要在思想上产生不必要的压力。

这对功血崩漏的防治很有效。

⑵应用药物进行止血。

药物止血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使子宫内膜脱落干净,可注射黄体酮;一种是使子宫内膜生长,可注射苯甲酸雌二醇。

再用些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安络血、维生素k、止血芳酸和止血敏等,一般都可以达到治疗功血崩漏的目的。

⑶恢复卵巢功能,调节月经周期。

一般连续服用已烯雌酚等药物,每天0.5-1克,连用20天,用药最后5天增加注射黄体酮每天20毫克。

一般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合理治疗,可以很快痊愈。

对于有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在排卵前期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望调节月经周期。

以上就是一些预防功血崩漏的方法,大家可以仔细研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降低功血崩漏的发病率。

从根源上杜绝它的发生。

8食疗保健

简介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相转化,故概称崩漏。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

中医认为本病为任亏损;肝肾失调所致。

芝麻粥

[来源]《圣济总录》

[原料]生苎麻根30克,炒陈皮10克,粳米、大麦仁各50克,细盐少许。

[制作]先煎苎麻根、陈皮,去渣取汁,后入粳米及大麦仁煮粥,临熟放入盐少许。

[用法]分作2次服,每日空腹趁热食。

[功效]凉血、止血、安胎。

适用于血热崩漏,妊娠胎动下血及尿血,便血等症。

崩漏宜食

崩漏期间患者适宜食用猪瘦肉、鸡肉、猪肝、兔肉等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多吃青瓜、青菜、豆角等新鲜蔬菜、豆制品。

偏肾阳虚崩漏患者可选食火腿、海虾、鸡肉、羊肉、黄花菜等。

脾虚崩漏患者,选食山羊肉、山药、牛肉、红枣等。

偏于血热崩漏患者,选食苦瓜、生藕、芽菜等。

崩漏忌食

崩漏期间,应禁食辣椒、胡椒、大蒜、葱、姜、油炸辣蚕豆、炸油条等辛辣燥热刺激的食物;禁食冻汽水、冻西瓜、冻果汁等生冷寒凉的食物;严禁喝烈酒和浓茶。

食疗偏方:

生地藕节饮:

原料:

鲜生地50克,鲜藕节100克,红糖:

20克,丹皮30克。

制法:

将生地、藕节、丹皮放入沙锅内,加:

水适量,煎半小时。

用法:

加糖,去渣取汁服。

[2]功效:

清热,凉血,止血。

藕节甘涩性平,止血散淤;配生地清热凉血。

适用于实热引起:

之崩漏,亦适用于咳血、唾血、溺血、便血、:

血痢等。

274乌贼鸡肉汤原料:

乌贼肉75克,鸡肉200克,大枣lO枚。

制法:

将乌贼发开洗净切丁;鸡肉洗净切块;大枣去核,加清水适量同炖至鱼肉烂熟,食盐、味精等调服。

用法:

每日l剂。

功效:

补益气血,收敛止血。

适用于脾虚型功血,经血非时而至、崩中继而淋漓、血色淡而质薄、气短神疲、面色苍白,或面浮肢肿、手足不温,或饮食不佳。

红米生地粥

[来源]《食医心鉴》

[原料]生地黄50克,红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取生地黄,洗净后煎取药汁,与红米加水共煮,煮沸后加入冰糖;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温热食。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适用于血热崩漏,鼻衄及消化道出血,还可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劳热骨蒸,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

[注意事项]此粥不宜长期食用。

服用期间,忌吃葱白、韭白、薤白及萝卜

阿胶粥

[来源]《食医心鉴》

[原料]阿胶3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先将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1—2沸,加入红糖即可。

[用法]每日分2次服,3—5日为l疗程。

[功效]滋阴补虚,养血止血,安胎。

适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血虚,咳血,衄血,大便出血等。

[注意事项〕连续服用可有胸满气闷的感觉,故宜间断服用。

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乌雄鸡粥

[来源]《太平圣惠方》

[原料]乌雄鸡1只,糯米100克,葱白3条,花椒、食盐适量。

[制作]将鸡毛去净,除内脏,洗净切块煮烂,再入糯米及葱、椒、食盐煮粥。

[用法]每日2次,空腹食。

[功效]益气养血,止崩安胎。

适用于脾虚血亏而致的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血色淡质薄,面色恍白或浮肿,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等。

山药山萸粥

[来源]经验方

[原料]山萸肉60克,山药3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山英肉、山药煎汁去渣,加入粳米、白糖,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分2次,早晚温热食。

[功效]补肾敛精,调理冲任。

适用于肾虚型崩漏。

[注意事项]因热致病者忌服。

9保胎要领

1.生活规律:

起居以平和为上,既不可太逸(如过于贪睡),亦不可太劳如提掣重物或攀高履险等。

逸则气滞,导致难产;劳则气衰,导致伤胎流产。

因此,孕妇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要有规律,最好每日保证睡够8小时,并适当活动。

这样,才能使自己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来应对孕期的各种情况。

另外,孕妇衣着应宽大,腰带不宜束紧,平时应穿平底鞋。

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还要适当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大便秘结时,避免用泻药。

2.合理饮食:

孕妇要注意选食富含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易于消化的食品,如各种蔬菜、水果、豆类、蛋类、肉类等。

胃肠虚寒者,慎服性味寒凉的食品,如绿豆、白木耳、莲子等;体质阴虚火旺者,慎服雄鸡、牛肉、狗肉、鲤鱼等易使人上火的食品。

民间有不少食疗方对预防习惯性流产和先兆流产很有效果,这里向大家介绍两则:

①莲子、桂圆肉各50克,文火煲汤,加山药粉100克煮粥。

怀孕后即开始食用,每日1次。

此方适宜于阴道出血、小腹坠痛、腰腿酸软、苔白舌淡、有习惯性流产史者。

②南瓜蒂3个,莲蓬蒂6个,共焙黄为末,分3次米汤送服,1日服完。

此方适宜于妊娠数月后胎动腹痛、阴道出血、面赤口干、五心烦热、小便短赤的血热型先兆性流产者。

3.注意个人卫生:

孕妇应勤洗澡、勤换内衣,但不宜盆浴、游泳,沐浴时注意不要着凉。

要特别注意阴部清洁,可每晚用洁净温水清洗外阴部,以防止病菌感染。

4.保持心情舒畅:

研究认为,一部分自然流产是因为孕妇中枢神经兴奋所致。

因此,孕妇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各种不良刺激,消除紧张、烦闷、恐惧心理,尤其不能大喜大悲大怒大忧,否则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是非常不利的。

5.定期做产前检查:

孕妇在妊娠中期就应开始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中的异常情况,确保胎儿健康发育。

6.慎房事:

对有自然流产史的孕妇来说,妊娠3个月以内、7个月以后应避免房事,习惯性流产者此期应严禁房事。

病情分析:

你好,是崩漏吧。

崩漏(metrorrhagiaandmetrostaxis)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

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

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多见

意见建议:

 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

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塞流即是止血。

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

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点。

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成瘀。

塞流之药可酌用十灰散、云南白药、紫地宁血散等。

  澄源即是求因治本。

崩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针对引起崩漏的具体原因,采用补肾、健脾、清热、理气、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

塞流、澄源两法常常是同步进行的。

  复旧即是调理善后。

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

历代诸家都认为崩漏之后应调理脾胃,化生气血,使之康复。

近代研究指出,补益肾气,重建月经周期,才能使崩漏得到彻底的治疗。

“经水出诸肾”,肾气盛,月事才能以时下,对青春期、育龄期的虚证患者,补肾调经则更为重要。

当然复旧也需兼顾澄源。

  总之,塞流、澄源、复旧有分别,又有内在联系,必须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