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5385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docx

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

绝密★启用前

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开学摸底考试(湖南专用)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豆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的豆科植物,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体消的蛋白酶可以水解大豆蛋白质,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

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会影响其功能D.大豆煮熟后大豆蛋白更容易被人体消化

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单细胞生物都可通过溶酶体将进入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水解

B.溶酶体能将病菌分解后的产物都排出体外

C.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蓝藻置于清水中,细胞形态变化最大的是蓝藻

D.核孔和核膜在功能上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3.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是细胞内消化的主要场所。

溶酶体的内部为酸性环境(pH≈5),与细胞质基质(pH≈7.2)显著不同。

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合成的

B.细胞质基质中的H+运入溶酶体可能是协助扩散或者主动运输

C.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不会被自身水解酶水解

D.一个细胞中少量的溶酶体破裂不会导致细胞被水解

4.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放线菌素D可通过与DNA结合以阻碍R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抑制RNA的合成。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放线菌素D能作用于G1期细胞,使其不能进入S期

B.正常条件下G2期细胞中每条染色质(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核DNA含量已增加

—倍

C.正常条件下,部分M期细胞中染色体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

D.秋水仙素通过抑制M期着丝点分裂引起染色体加倍

5.某种雌雄同株植物(2n=28)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A+、A、a控制(A+对A和a为显性,A对a为显性),其中基因A+控制红色素的形成、基因A控制蓝色素的形成、基因a控制黄色素的形成,含有相应色素就开相应颜色的花。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植物群体中与花色有关的基因型有6种

B.黄色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C.红花植株与蓝花植株杂交,后代可能出现三种花色的植株

D.若亲本均为杂合子,则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6.某真核生物酶E的基因发生了一个碱基的替换,有关其表达产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酶E的氨基酸数目不变,活性不变,则碱基替换可能没有改变酶E的氨基酸序列

B.若酶E的氨基酸数目不变,活性下降,则碱基的替换造成了酶E的一个氨基酸替换

C.若酶E的氨基酸数目不变,活性增强,则碱基的替换没有改变酶E的空间结构

D.若酶E的氨基酸数目减少,活性丧失,则碱基的替换使得酶E的翻译提前终止

7.各种育种方法或技术都有其优劣之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传统的育种方法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B.通过人工诱变,人们有目的地选育新品种,能避免育种的盲目性

C.杂交育种难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过程缓慢,效率低

D.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转移,人们可以定向选育新品种

8.研究人员取大量不抗病玉米种子,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筛选生产所需的抗病植株。

种植诱变后的种子,第一年统计抗病基因频率为5%,到第二年抗病基因频率为3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诱变产生的抗病基因改变了小麦的进化方向

B.两年后抗病基因频率仍然小于不抗病基因频率,种群没有进化

C.如果某地区的玉米种群要进化成新物种,必须要经过隔离才能实现

D.某地区的自然环境通过直接对抗病基因的选择,导致该地区玉米种群进化

9.药物吲哚美辛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长期服用可引起病人焦虑、失眠,甚至引起肝脏损伤,从而导致病人血浆中转氨酶升高,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外界环境的变化才能使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

B.健康成年人体内的转氨酶只能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C.吲哚美辛可以引起内环境中化学成分或理化性质的改变

D.吲哚美辛可以作用于痛觉中枢下丘脑从而达到镇痛效果

10.机体感染HIV后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B.B细胞只有受到HIV的直接接触刺激才能被激活

C.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被HIV入侵的宿主细胞

D.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11.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列有关说正确的是()

A.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

B.用赤霉素处理休眠的小麦种子,可以延长其休眠期以利于保存

C.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二倍体番茄雌蕊,可获得多倍体无子番茄

D.利用成熟香蕉释放的乙烯可以促进周围未成熟果实的发育

1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

B.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与人工制作的生态缸中发生的演替的方向往往相反

C.种群性别比例的改变会影响其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使种群密度发生变化

D.同一草原上牛和羊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就越充分

二、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下列关于酒精在生物实验中的相关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使用苏丹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

B.无水酒精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既可作为提取液也可作为层析液

C.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解离液需要用到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酒精可使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变成灰绿色

14.花生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胚细胞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如细胞分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胚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B.自由水含量增加,有机物和酶的种类增多

C.CO2释放量与的O2吸收量相等时,种子一定只进行有氧呼吸

D.用显微镜观察胚细胞的有丝分裂,可见少数细胞中出现染色体状态

15.(多选)A家族中有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病(甲病);B家族中有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遗传病(乙病),该致病基因只在男性中表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题干中A、B两家族的后代中都有男性和女性患者

B.患甲病的男性与一个甲病基因女性携带者婚配,生一个女儿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4

C.患乙病的男性(杂合子)与一个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女性婚配,生一个患乙病后代的概率为1/4

D.若一正常的双杂合女性和一个只患乙病的男性婚配,则儿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2

16.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引进物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多级利用

C.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17-2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1、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此题包括4小题,共45分。

17.(10分)有研究发现胰岛素具有促进大鼠生长的作用,但促进效果弱于生长激素,并且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

某兴趣小组为了验证该发现,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该实验。

材料:

健康大鼠若干只、手术刀、注射器、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适宜浓度的生长激素溶液、生理盐水、饲料等

(1)实验思路:

①取同种、同日龄的健康大鼠若干只,称量其体重记为m0,随机平均分成4组,分别记为A、B、C、D;

②对每组大鼠进行相同的手术,切除________________;

③各组大鼠饲料喂养10天后,________________;

④每天称量各组大鼠的体重,计算各组平均值,并记录;

⑤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实验结果

(3)实验分析与讨论:

①对大鼠进行手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某同学根据该实验的结论,在饲喂大鼠时,在饲料中同时加入了适量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定时饲喂并对大鼠的体重进行称量,这位同学的做法是否合理?

并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1分)某植株的花色由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

显性基因同时存在表现为红花,其余都开白花,现用同一红花植株分别与三种白花植株杂交,结果如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

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组红花植株×aaBBrr

F1中红花植株占25%

乙组红花植株×AAbbrr

F1中红花植株占25%

丙组红花植株×aabbRR

F1中红花植株占50%

(1)根据甲、乙两组杂交结果推断,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综合分析三组杂交结果,请在图中标出该红花植株的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2)三组杂交所得F1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种。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判断,若该红花植株自交一代,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3)若基因型为aabbRR的白花植株细胞中缺失一条基因a所在的染色体,则其正常减数分裂所产生的配子基因类型是____________。

19.(15分)图1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氧元素的变化示意图,其中甲、乙表示相关物质,①~④表示相关过程;图2是研究人员利用实验装置探究光照强度对该植物光合作用影响以及得到的曲线图。

请回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乙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

④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

(2)图2中,实验中选择长势良好的健康植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A点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于图1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有同学提出:

在本研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装置中CO2供应减少,植株幼苗的光合速率会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该同学试图证明他的想法,设计了如下主要实验步骤,试补充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1:

取上左图所示的两个相同装置,编号A、B,其中A装置内加放一只加有一定量CO2缓冲液(保证装置内CO2浓度维持稳定)的小烧杯,B装置内放一只加有等量___________的小烧杯。

将两个装置放在光照强度为_____________(选择图2曲线图中的点代号)和适宜温度等环境中。

步骤2:

每隔一定时间,测量并记录装置内空气中CO2浓度。

结果预期:

请在答题纸对应位置的坐标图中以曲线表示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20.(9分)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

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_。

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的______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________。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__________,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____________。

(二)选考题:

共1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图甲为豆瓣酱中甜瓣子的生产工艺图,图乙为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酿制甜瓣子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曲霉,获得蚕豆瓣时,要选择______的蚕豆,洗净后浸泡,后蒸煮至软而不烂。

在制曲之前常向蚕豆瓣中添加一定量的淀粉,目的是为菌种提供______。

发酵过程中,上层的酱发酵效果好于下层,因而常需要将下层的酱翻至上层,说明参与发酵的菌种属于______(填“需氧型”或“厌氧型”)。

(2)图乙中,将豆腐块放在自然条件下即可长出毛霉,主要是因为______。

配制卤汤时,通常会加入一定量的酒,加酒的作用有______,加入的______也具有相似的作用。

(3)用蚕豆和豆腐等原材料制作甜瓣子和豆腐乳是因为其中富含蛋白质,在曲霉、毛霉中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分解为______,脂肪被分解为______,易于消化吸收。

22.[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如图所示为A、B、C三种质粒和一个含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示意图。

图中A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c为四环素抗性基因,lacZ为蓝色显色基因,EcoRⅠ、PvuⅠ为两种限制酶,质粒上限制酶括号内的数字表示限制酶切割位点与复制原点的距离。

请回答:

(1)据图分析,质粒A、C一般不能作为载体的理由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获取目的基因,应该选用限制酶________切割。

(2)将图中的目的基因与质粒B进行重组。

在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检查目的基因是否重组到质粒中,应使用________酶切重组质粒,完全酶切后,进行电泳检测。

若电泳图谱中出现长度为1.1kb和5.6kb,或者________kb和________kb的片段,则可判断质粒B已与目的基因重组成功。

(3)若选择自身不含lacZ基因并对抗生素敏感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则如何筛选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

________________。

目的基因能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其遗传学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

A

解析:

A.双缩脲试剂只与蛋白质进行反应,而酶的种类很多,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所以双缩脲试剂不能和所有的酶反应,A错误;B蛋白质作为细胞的结构物质,具有催化作用,运输作用,免疫功能和信息传递和调节作用,所以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B正确;C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所以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会影响其功能,C正确;D大豆煮熟后,大豆蛋白质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使蛋白质变性失活,更容易被人体消化,D正确。

2.答案:

D

解析:

单细胞生物中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具有溶酶体;溶酶体将病菌分解后得到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蓝藻置于清水中,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壁保护,而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和蓝藻细胞都有细胞壁保护,因此细胞形态变化最大的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生物膜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核膜属于生物膜,因此核膜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核孔是大分子物质的通道,但是不允许DNA出入,因此核孔在功能上也具有选择透过性。

3.答案:

B

解析: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在核糖体合成的;根据题意,溶酶体的pH≈5,细胞质基质的pH≈7.2。

故细胞质基质中的H+浓度显著低于溶酶体,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不会被自身水解酶水解;根据题意可知,溶酶体中酶的适宜pH为5左右,而细胞质基质中的pH较高,因此溶酶体中的酶进入到细胞质基质中失活,故少量溶酶体破裂不会导致细胞被水解。

4.答案:

D

解析:

期又称为DNA合成前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放线菌素D可通过与DNA结合以阻碍R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抑制RNA的合成,因此放线菌素D能作用于G1期细胞使其不能进入S期,A正确;G2期DNA复制已经完成,正常条件下G2期细胞中每条染色质(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核DNA含量已增加一倍,B正确;M期即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在分裂期的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C正确;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复制后的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5.答案:

D

解析:

该雌雄同株植物群体中与花色有关的基因型有3种纯合的,3种杂合的,共有6种,A正确;黄色植株是隐性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B正确;基因型为A+a的红花植株与基因型为Aa的蓝花植物杂交,后代有三种花色,C正确;若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A+a,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若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Aa,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若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Aa,则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D错误。

6.答案:

C

解析:

A、若酶E的氨基酸数目不变,活性不变,则碱基替换可能没有改变酶E的氨基酸序列,A正确;

B、若酶E的氨基酸数目不变,活性下降,则碱基的替换造成了酶E的一个氨基酸替换,B正确;

C、若酶E的氨基酸数目不变,活性增强,则碱基的替换可能改变酶E的空间结构,C错误;

D、若酶E的氨基酸数目减少,活性丧失,则碱基的替换使得酶E的翻译提前终止,D正确。

7.答案:

B

解析:

A.传统的育种方法周期长,尤其是杂交育种,而且可选择的范围有限,A正确;

B.通过人工诱变,人们有目的地选育新品种,但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仍存在盲目性,B错误;

C.杂交育种难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过程繁杂缓慢,效率低,周期长,C正确;

D.基因工程育种可将特定的基因进行定向转移,同时打破了自然状态下的生殖隔离,所以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转移,人们可以定向选育新品种,D正确。

故选:

B。

8.答案:

C

解析:

A选项,诱变产生的新基因并不能改变进化的方向,进化的方向是由环境的选择作用决定的。

诱变产生新基因只能提供进化的原材料,A选项错误;B选项,是否进化与B基因频率是否大于b基因频率无关,B选项错误;C选项,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形成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属于隔离,所以形成新物种必须要经过隔离,C选项正确;D选项,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是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而不是直接作用于相关基因,D选项错误。

9.答案:

C

解析:

环境出现剧烈变化超过了人体稳态的自我调节机制,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均会遭到破坏;转氨酶是胞内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血浆中也会出现少量转氨酶;药物吲哚美辛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长期服用可引起病人焦虑、失眠,甚至引起肝脏损伤,从而导致病人血浆中转氨酶升高,引起内环境中化学成分或理化性质的改变;痛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而不是下丘脑。

10.答案:

B

解析:

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A正确;B细胞被激活的前提可以是辅助性T细胞呈递的抗原或抗原直接刺激,B错误;被HIV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C正确;艾滋病属于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D正确。

11.答案:

A

解析:

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A正确;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B错误;生长素可促进果实的发育,而诱导多倍体形成一般用秋水仙素,所以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二倍体番茄雌蕊柱头,可获得二倍体无子番茄,C错误;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D错误。

12.答案:

B

解析:

雄孔雀之间并不是种间关系,而是种内关系;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生态系统将越来越复杂,而人工制作的生态缸由于是密闭的环境,生态系统最可能越来越不稳定,越来越简单化(出现大部分生物死亡),因此他们之间演替的方向往往相反;种群性别比例只会影响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同一草原上牛和羊的生活区域重叠越多,会使得牛和羊的竞争加剧,对资源的利用越不充分。

13.答案:

B

解析:

在使用苏丹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由于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所以无水乙醇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起到提取色素的作用,分离色素时用层析液;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需要用到的解离液是质量分数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95%的酒精按照1︰1混合配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能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

14.答案:

AC

解析:

胚细胞没有大液泡,主要通过吸涨作用吸水,A错误;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增加,代谢加强,细胞分裂加快,细胞内有机物和酶的种类增多,B正确;花生种子脂肪含量较多,细胞呼吸时消耗的底物除了糖类还有脂肪,若消耗的底物只有葡萄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氧与产生的CO2一样多,而单位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比产生的CO2多,所以CO2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种子不一定只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显微镜下只有分裂期的细胞才能观察到染色体,但是分裂期比较短,故若在显微镜下观察胚细胞,会发现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间期,间期的细胞中观察不到染色体,因此可见少数细胞中出现染色体状态,D正确。

15.答案:

CD

解析:

设控制甲、乙病的相关基因分别为A、a和B、b。

甲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A家族中男性和女性都有患者,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但是该病的致病基因只在男性中表达,所以乙家族中只有男性患者,A错误。

患甲病的男性与一个甲病基因女性携带者婚配,即XAXa×XaY→1/4XAXa(女性正常)︰1/4XaXa(女性患者)︰l/4XAY(男性正常)︰1/4XaY(男性患者),故生一个女儿不患甲病的概率是1/2,B错误。

患乙病的男性(杂合子)与一个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女性婚配,即Bb×bb→1/4Bb(女性正常)︰l/4Bb(男性患病)︰1/4bb(女性正常)︰1/4bb(男性正常),所以生一个患乙病后代的概率为1/4,C正确。

只患乙病男性的基因型为BbXAY或BBXAY,一正常的双杂合女性(BbXAXa)和一个只患乙病的男性婚配,若BbXAXa×BbXAY,则儿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2,患乙病的概率为3/4,故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2×1/4+1/2×3/4=1/2;若BbXAXa×BBXAY,则儿子一定患乙病,患甲病的概率为1/2,因此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1/2=1/2,D正确。

16.答案:

BD

解析:

引入新物种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可能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A项错误;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性,“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多级利用,B项正确;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使种群的性別比例失调,导致种群的出生率下降,进而降低其种群密度,C项错误;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项正确。

1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

答案:

(1)垂体和胰腺;对A组、B组、C大鼠分别注射适量且等量的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生长激素溶液、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溶液,D组大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AD顺序可换)(3分)

(3)①排除大鼠体内内源性胰岛素和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