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5642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23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docx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机物烃的衍生物及烃习题与总结

目录

第四章烃4

1有机物5

2甲烷7

3烷烃 同系物12

4乙 烯18

5烯 烃22

6乙炔[1] 炔烃25

7苯① 芳香烃29

8石油和石油产品概述34

9煤和煤的综合利用39

10实验·乙烯、乙炔的制取和性质42

11实验·乙醇和苯酚的性质44

12实验·乙醛的性质45

13实验·苯和甲苯的性质46

14烃·内容提要47

15烃·单元小结48

16重点难点提示49

17教材分析50

第五章烃的衍生物52

18乙醇53

19苯酚58

20醛61

21乙酸65

22酯69

23油脂70

24实验·酚醛树脂的制取73

25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75

第四章烃

 

1有机物

 

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里,人们从动物、植物等生物体中取得糖类、蛋白质、油脂和染料等等多种多样的化合物,作为吃、穿、用等方面的必需品,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由于在那时这类化合物只能从动、植物等有机体中取得,因此人们就把这类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

?

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用非生物体内取得的物质先后合成了许多有机化合物,如尿素等。

这样,就打破了只能从有机体取得有机化合物的限制。

现在,人们不但能够合成自然界里已有的许多种有机化合物,而且能够合成自然界里原来没有的多种多样性能良好的有机化合物,如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许多药物、染料等等。

因此“有机化合物”这个名称已失去了历史上原来的意义,只是因为大家习惯用这个名称,所以一直沿用着。

现在,我们所说的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指的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而把研究有机物的化学,叫做有机化学。

组成有机物的元素,除主要的碳外,通常还有氢、氧、氮、硫、磷、卤素等。

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①,一般指的是组成里不含碳元素的物质。

我们过去已学过的很多化合物如水、氯化钠、氨、硫酸等等都是无机物。

而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少数物质,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物很相近,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物。

有机物种类繁多,目前从自然界发现的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已超过1千万种,这是由于碳原子含有4个价电子,可以跟其它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而且碳原子跟碳原子之间能以共价键结合,形成长的碳链。

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将在以后各章里学习。

一般说来,有机物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

绝大多数有机物受热容易分解,而且容易燃烧。

绝大多数有机物不易导电,熔点低。

有机物所起的化学反应比较复杂,一般比较慢,有的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并且还常伴有副反应发生。

所以许多有机化学反应常常需要加热或使用催化剂以促进它们的进行。

上面提到的有机化合物的许多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特点,也是跟有机物的结构密切相关的。

大多数有机物分子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经常是以共价键相结合,同时这些分子聚集时,又是分子晶体。

我们学习过的无机物许多是以离子键结合的,并形成离子晶体。

这些结构上的不同,就会在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表现出来。

当然严格来讲,有机物和无机物在性质上的区别也并不是绝对的。

由于有机物对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近代,生产有机物的各种工业就越来越迅速地得到了发展。

有机化学早已从研究和利用天然有机物发展到大量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合成)新的有机物了。

有机化学在农业、能源、材料等科学技术研究领域里占有重要的地位。

有机化学也是研究跟生命有关的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之一。

因此,学好有机化学,对于今后参加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2甲烷  

 

有机化合物里,有一大类物质是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这类物质总称为烃①,也叫碳氢化合物。

甲烷是烃类里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物质。

一、甲烷在自然界里的存在

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它的密度(在标准状况下)是0.717g/L,大约是空气密度的一半。

它极难溶解于水,很容易燃烧。

甲烷是池沼底部产生的沼气和煤矿的坑道所产生的气体的主要成分。

这些甲烷都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由植物残体经过某些微生物发酵的作用而生成的。

此外,在有些地方的地下深处蕴藏着大量叫做天然气的可燃性气体,它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按体积计,天然气里一般约含有甲烷80%~97%)。

沼气对于解决我国农村的能源问题,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肥料质量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甲烷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甲烷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

根据在标准状况下已测得的甲烷气体的密度,我们可以计算出甲烷的摩尔质量约等于:

0.717g/L×22.4L/mol=16g/mol

通过对甲烷气体进行的定量测定,可以知道,甲烷里碳的质量分数是75%,氢的质量分数是25%。

我们可以得出:

1mol甲烷分子里的含碳量约等于1mol×16g/mol×75%=12g,所以1mol甲烷分子含1mol碳原子。

1mol甲烷分子里的含氢量约等于1mol×16g/mol×25%=4g,所以1mol甲烷分子里含4mol氢原子。

因此,甲烷的分子式是CH4。

那么,在甲烷分子里,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是怎样结合的呢?

我们知道,碳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4个电子,它能跟4个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如果以·表示碳原子的价电子,以×表示氢原子的价电子,甲烷的电子式可以写作:

在化学上常用一条短线来代表一对共用电子。

因此,可以用下式来表示甲烷分子的结构:

这种用短线来代表一对共用电子的图式叫做结构式。

甲烷的结构式虽然可以初步说明碳、氢各原子间的结合情况,但是并不能够说明分子里各原子在空间分布的实际情况。

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甲烷分子里的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形成了一个正四面体的立体结构。

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而四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

碳原子的四个价键之间的夹角(键角)彼此相等,都是109°28'。

四个碳氢键的键长都是1.09×10-10m。

经测定,C-H键的键能是413kJ/mol。

图4-1是甲烷分子结构的示意图,它可以表示分子里各原子的相对位置。

图4-2,Ⅰ是甲烷分子的一种模型,黑球代表碳原子,白球代表氢原子,短棍代表价键。

这种模型叫做球棍模型。

图4-2,Ⅱ是甲烷分子的另一种模型,叫做比例模型。

它用黑球和白球的体积比,来大体上表示碳氢两种原子的体积比。

化合物的结构式对于我们认识它们的结构、制法、性质等都是很重要的,对于有机化合物更是这样。

表示分子结构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分子的立体形状和分子内各原子的相对位置。

有机物的立体结构式书写起来比较费事,为方便起见,一般仍采用平面的结构式。

三、甲烷的制法和性质

1.甲烷的制法

在实验室里,甲烷是用无水醋酸钠(CH3COONa)和碱石灰①混合加热制得的(见图4-3,Ⅰ)。

氢氧化钠跟醋酸钠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如下:

CH3COONa+NaOH

Na2CO3+CH4↑

醋酸钠                                                          甲烷

[实验4-1]取一药匙研细的无水醋酸钠和三药匙研细的碱石灰,在纸上充分混合,迅速装进试管,装置如图4-3,Ⅰ所示。

加热。

用排水集气法把甲烷收集在试管里。

观察它的颜色并闻它的气味。

2.甲烷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比较稳定的,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等一般不起反应。

[实验4-2]把甲烷经导管通入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里(图4-3,Ⅲ),观察紫色溶液是否有变化。

我们从实验看到,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甲烷跟强氧化剂高锰酸钾不起反应。

但是申烷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发生某些反应。

(1)取代反应

[实验4-3]制备好一集气瓶的纯净的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用玻璃片把瓶口盖好,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

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否则会引起爆炸)。

等待片刻,观察瓶内气体颜色的变化。

在室温下,甲烷和氯气的混合物可以在黑暗中长期保存而不起任何反应。

但把混合气体放在光亮的地方就会发生反应,黄绿色的氯气就会逐渐变淡。

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如下(为明显起见,用结构式代替分子式):

但是反应并没有停止,生成的一氯甲烷仍继续跟氯气作用,依次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和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

反应分别表示如下:

在这些反应里,甲烷分子里的氢原子逐步被氯原子所代替而生成了四种取代产物。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一氯甲烷等四种取代产物都是甲烷的氯化物。

像这种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的化合物叫做卤代烃。

甲烷的四种氯代物都不溶于水。

在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其它三种都是液体。

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都是工业上重要的溶剂。

四氯甲烷还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灭火剂。

(2)氧化反应

[实验4-4]点燃纯净的甲烷(注意:

点燃前必须像检验氢气纯度那样先检验甲烷的纯度),注意观察火焰。

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图4-3,Ⅱ),很快就可以看见烧杯内壁变得模糊,有水蒸气凝结。

把烧杯倒转过来,向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变浑浊。

纯净的甲烷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CH4+2O2

CO2+2H2O(液)+890kJ

所以甲烷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

但是必须注意,如果点燃甲烷跟氧气或空气的混合物①,它就立即发生爆炸。

因此,在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如通风、严禁烟火等,以防止甲烷跟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事故发生。

(3)加热分解

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1000℃以上,甲烷就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

CH4

C+2H2

甲烷分解生成的炭黑是橡胶工业的重要原料,也可以用于制造颜料、油墨、油漆等。

 

3烷烃 同系物

 

一、烷烃

除甲烷外,还有一系列性质跟它很相似的烃,像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等。

它们的结构式可以分别表示如下:

在这些烃的分子里,碳原子跟碳原子都以单键结合成链状,跟甲烷一样,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相结合。

这样的结合使得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已充分利用,都达到“饱和”。

具有这种结合的链烃叫做饱和链烃,或称烷烃。

这些烷烃是根据分子里所含的碳原子的数目来命名的。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从一到十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碳原子数在十一以上的,就用数字来表示。

例如,C7H16叫庚烷,C17H36叫十七烷。

为了书写方便,有机物除用结构式表示外,也可以用结构简式表示。

如乙烷的结构简式是CH3CH3,丙烷的结构简式是CH3CH2CH3,戊烷的是CH3(CH2)3CH3,等等。

烷烃的种类很多,表4-1里只列出其中的一部分。

还有一种烃跟链烃不同,在这些烃的分子里,碳原子间相互连接成环状,这种烃叫环烃。

在环烃分子里,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相互结合的叫做环烷烃。

以下是二种环烷烃的结构简式。

环烷烃的性质跟饱和链烃相似。

可以看出,环烷烃在分子的组成上比相应的烷烃少两个氢原子。

环烷烃的通式是CnH2n。

在环烷烃里,工业上用途较广的有环己烷。

环己烷是无色液体,易挥发,易燃烧,是生产合成纤维锦纶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一种有机溶剂。

二、同系物

从表4-1可以看出,各种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的递增(同时分子量也在递增),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例如在常温下,它们的状态是由气态、液态到固态;它们的沸点和液态时的密度都逐渐增加。

这些烃在化学性质上跟甲烷相似。

在通常状况下,它们很稳定,跟酸、碱和氧化剂都不起反应,也难于跟其它物质化合。

这些烃在空气里都可以点燃。

在光照条件下,这些烃都能跟氯气起取代反应等。

从表4-1里的烷烃分子式可以看出,相邻两个烷烃在组成上都相差一个“CH2”原子团。

如果把碳原子数定为n,氢原子数就是2n+2。

烷烃的分子式可用通式CnH2n+2来表示。

我们把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甲烷、乙烷、丙烷等都是烷烃的同系物。

三、烃基

烃分子失去一个或几个氢原子后所剩余的部分叫做烃基。

烃基一般用“R-”表示。

如果这种烃是烷烃,那么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后所剩余的原子团叫做烷基。

-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等。

四、同分异构体烷烃的命名

1.同分异构现象

在研究物质的分子组成和性质时,发现有很多物质的分子组成相同,但性质却有差异。

例如,在研究丁烷(C4H10)的组成和性质时,发现有另一种组成和分子量跟丁烷完全相同,但性质却有差异的物质。

为了区别起见,人们把一种叫做正丁烷,另一种叫做异丁烷。

                                正丁烷       异丁烷

熔点(℃)               -138.4        -159.6

沸点(℃)               -0.5           -11.7

液态时的密度

g·cm-3                                           0.5788       0.557

为什么这两种丁烷具有相同的组成和相同的分子量但却有不同的性质呢?

经过科学实验证明,原来它们的结构是不同的。

正丁烷分子里的碳原子形成直链,而异丁烷分子里的碳原子却带有支链:

由此可见,烃分子里的碳原子既能形成直链的碳链(如正丁烷),又能形成带有支链的碳链(如异丁烷)。

因此虽然两种丁烷的组成相同,但分子里原子结合的顺序不同,也就是说分子的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就有差异。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例如正丁烷和异丁烷就是丁烷的两种同分异构体。

戊烷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式如下:

图4-4是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的球棍模型。

从图4-4可以看出,即使是不带支链的链烃,它的碳链也不是直线形的,而是锯齿形的。

同样,异戊烷的分子里的碳链也是锯齿形的。

在烷烃同系物的分子里,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多,碳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就越趋复杂,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就越多。

例如己烷(C6H14)有5种同分异构体,庚烷(C7H16)有9种,而癸烷(C10H22)有75种之多。

2.烷烃的命名法

有机物种类繁多,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又比较复杂,所以有机物的命名就显得十分重要。

前面提到的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来区别。

如果碳原子数目再多一些,这样简单的命名方法显然就不能满足需要。

现在我们以一个带有支链的烷烃为例,来介绍一种通用的系统命名法,这种命名法的步骤如下:

(1)选定分子里最长的碳链做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

(2)把主链里离支链较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1,2,3,……等数字给主链的各个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的位置。

(3)把支链作为取代烃基。

把取代烃基的名称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在取代烃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烷烃直链上的所在位置,并在号数后面连一短线,中间用“-”隔开。

例如:

(4)如果有相同的取代烃基,可以合并起来用二、三等数字表示,但表示相同取代烃基位置的阿拉伯数字要用“,”号隔开;如果几个取代烃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例如:

 

4乙 烯

 

一、乙烯分子的结构

在具有链状分子结构的烃里,除了饱和链烃外,还有许多烃,它们分子里的碳原子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饱和链烃里的氢原子数。

如果这些化合物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它们分子里的这种碳原子还可以结合其它的原子或原子团。

通常把这类烃叫做不饱和烃。

乙烯就是一种不饱和烃。

乙烯的分子式是C2H4,电子式是:

从乙烯的结构式可以看出,乙烯分子里含有C=C双键,链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叫做烯烃。

乙烯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烯烃。

为了更简单形象地描述乙烯分子的结构,我们常用分子模型来表示(图4-5)。

在图4-5,Ⅰ的球棍模型里,两个碳原子间用两根可以弯曲的弹性短棍来连接,用它们来表示双键。

图4-5,Ⅱ是乙烯分子的比例模型。

实验表明,乙烯分子里的C=C双键的键长是1.33×10-10m,乙烯分子里的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

它们彼此之间的键角约为120°。

乙烯双键的键能是615kJ/mol,实验测得乙烷C-C单键的键长是1.54×10-10m,键能是348kJ/mol。

这表明C=C双键的键能并不是C-C单键键能的两倍,而是比两倍略少。

因此,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能使双键里的一个键断裂。

这从下面介绍的乙烯的化学性质里可以得到证实。

二、乙烯的制法

工业上所用的乙烯,主要是从石油炼制工厂和石油化工厂所生产的气体里分离出来的。

实验室里是把酒精和浓硫酸混合加热,使酒精分解制得。

浓硫酸在反应过程里起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

CH3-CH2-OH

CH2=CH2↑H2O

乙醇                                       乙烯

[实验4-5]实验装置如图4-6所示。

烧瓶里注入酒精和浓硫酸(体积比1∶3)的混合液约20ml,并放入几片碎瓷片,以免混合液在受热沸腾时剧烈跳动。

加热使液体温度迅速升到170℃,这时就有乙烯生成。

三、乙烯的性质和用途

乙烯是没有颜色的气体,稍有气味,密度是1.25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些,难溶于水。

下面简单介绍乙烯的一些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

[实验4-6]把乙烯通入盛溴水的试管里,可以观察到溴水的红棕色很快消失。

乙烯能跟溴水里的溴起反应,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CH2Br-CH2Br)液体。

这个反应的实质是乙烯分子里的双键里的一个键易于断裂,两个溴原子分别加在两个价键不饱和的碳原子上,生成了二溴乙烷。

这种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乙烯还能跟氢气、氯气、卤化氢以及水等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起加成反应。

CH2=CH2+H2

CH3-CH3

CH2=CH2+HCl→CH3-CH2Cl

2.氧化反应

[实验4-7]点燃纯净的乙烯,它能在空气里燃烧,有明亮的火焰,同时发出黑烟。

跟其它的烃一样,乙烯在空气里完全燃烧的时候,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但是乙烯分子里含碳量比较大,由于这些碳没有得到充分燃烧,所以有黑烟生成。

CH2=CH2+3O2

2CO2+2H2O(液)+1411kJ

乙烯不但能被氧气直接氧化,也能被其它氧化剂氧化。

[实验4-8]把乙烯通入盛有高锰酸钾溶液(加几滴稀硫酸)的试管里。

可以观察到溶液的紫色很快褪去。

乙烯可被氧化剂高锰酸钾(KMnO4)氧化,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用这种方法可以区别甲烷和乙烯。

3.聚台反应

在适当温度、压强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乙烯双键里的一个键会断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结合成为很长的链。

CH2=CH2+CH2=CH2+CH2=CH2+……

→-CH2-CH2-+-CH2-CH2-+-CH2-CH2-+

……

→-CH2-CH2-CH2-CH2-CH2-CH2-……

这个反应的比学方程式用下式来表示:

反应的产物是聚乙烯,它是一种分子量很大(几万到几十万)的化合物,分子式可简单写为(C2H4)n。

生成聚乙烯这样的反应属于聚合反应。

在聚合反应里,分子量小的化合物(单体)分子互相结合成为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

这种聚合反应也是加成反应,所以又属于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聚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塑料,由于它性质坚韧,低温时仍能保持柔软性,化学性质稳定,电绝缘性高,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从60年代以来,世界上乙烯的产量迅速发展。

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用于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

乙烯生产的发展带动了其它石油化工基础原料和产品的发展。

乙烯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可用做果实催熟剂等。

5烯 烃

 

一、烯烃

烯烃是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C=C)的不饱和链烃的总称。

烯烃里除乙烯外,还有丙烯(CH3CH=CH2),丁烯(CH3CH2CH=CH2)等等。

表4-2列举几种烯烃的物理性质。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跟烷烃一样,乙烯同系物也是依次相差一个CH2原子团。

烯烃的通式是CnH2n。

它们的物理性质一般地也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递变。

烯烃的化学性质也跟乙烯类似,如易于起加成反应等。

丙烯是石油工业的一种重要产品,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烯烃的命名跟烷烃类似,所不同的是先要求表示出双键的位置。

命名的步骤是:

1.确定包括双键在内的碳原子数目最多的碳链为主链。

2.主链里碳原子的依次顺序从离双键较近的一端算起。

3.双键的位置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标在某烯字样的前面。

二、二烯烃

分子里含有两个双键的链烃叫做二烯烃,如1,3-丁二烯(CH2=CHCH=CH2)就是二烯烃里的最重要的同系物。

1,3-丁二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1,3-丁二烯有两个双键,在起加成反应时,主要是两个双键里比较活泼的键一起断裂,而同时又生成一个新的双键。

例如,它跟Br2进行的加成反应。

CH2=CH—CH=CH2+Br2→

Br—CH2─CH=CH—CH2—Br

这种形式的加成反应叫1,4-加成反应。

除生成这种1,4加成的产物外,同时还会生成1,2-加成产物:

二烯烃比烯烃多一个双键,少两个氢原子,所以二烯烃的通式是CnH2n-2。

三、橡胶

橡胶具有弹性、电绝缘性、耐腐蚀和易加工等良好性能,是制造汽车轮胎、机器的传送带、排灌机械的管道等的必需材料,日常生活中也要用到许多橡胶制品,如胶鞋、雨衣等。

橡胶的主要来源是橡胶树的胶乳。

用刀将橡胶树皮割开,白色的胶乳就流出来,胶乳经过过滤除去杂质以后,加入稀醋酸,胶乳中的生橡胶凝结成块,再压片、干燥、制成生胶片,然后送往橡胶厂加工。

根据化学分析实验知道,橡胶是具有5个碳原子的二烯烃——异戊二烯

的聚合物——聚异戊二烯。

聚异戊二烯是直线型高分子化合物。

它具有弹性,电绝缘性和塑性等。

它在高温会分解,在不太高的温度会变粘稠,在低温又会变硬变脆。

它能溶于汽油、四氯化碳、乙醚、苯等有机溶剂里。

由于它的分子里含有双键,所以,能跟氯化氢、卤素等起加成反应而变质。

如果长期受空气、日光的作用,就会渐渐被氧化而变硬、变脆,这叫做老化。

工业上采用硫化措施(硫化剂主要用硫),以改善橡胶的性能。

经过硫化的橡胶,叫做硫化橡胶。

橡胶硫化以后,橡胶的直线型分子间经过单硫键(-S-)或双硫键(-S-S-)发生了交联,成为网状结构(图4-7)。

硫化橡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而且具有良好的弹性、化学稳定性、耐蚀性等。

 

 

6乙炔[1] 炔烃

  

一、乙炔的物理性质和结构式

乙炔俗名电石气,纯的乙炔是没有颜色、没有臭味的气体,由电石生成的乙炔因常混有磷化氢、硫化氢等杂质而有特殊难闻的臭味。

在标准状况时,乙炔的密度是1.16g/L,比空气的稍小,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乙炔的分子式是C2H2。

从这个分子式可以看出,乙炔的分子比乙烯的分子少两个氢原子。

在乙炔分子里的碳原子间有三个共用电子对。

通常我们把它称为叁键,这可用下式表示:

图4-8是乙炔分子的两种模型。

实验表明,乙炔分子里碳碳之间的叁键的键能是812kJ/mol,并不等于三个单键键能之和,比三个单键的键能之和要小得多(也比一个单键和一个双键键能之和小)。

叁键的键长是1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