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5666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docx

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理论——心理学部分

一、绪论选择、简答(3.73%)

二、感觉、知觉和注意选择、辨析、简答(11.20%)

四、记忆选择、简答(9.07%)

五、思维与想象选择、辨析、简答、论述(18.93%)

六、情绪与意志选择、简答(9.6%)

七、需要与动机选择、简答(7.47%)

八、技能和能力选择、辨析(15.73%)十、人格、社会态度和心理健康选择、辨析、简答(24.27%)

 

注:

百分比为占教育理论——教育学部分(75分)比重,文中加粗部分为考过知识点,成考考试知识点会重复考查。

注意概念部分是选择高频考点,心理学重在理解。

一、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目标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中通常将个体心理现象划分为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

2.心理学的研究目标

(1)陈述心理现象;

(2)解释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必定依存于一定的务件,找出这些依存条件及其内在的关系和联系,才能对心理现象给予科学的解释。

(3)预测心理现象;

(4)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四中研究方法。

(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心理学的哲学与科学背景

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无意识现象)、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三)心理的生理基础

1.神经系统及其活动方式

(1)神经元与突触

(2)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郁)、周围神经系统。

(3)反射与反射弧

二、感知与知觉

(一)感觉

1.感觉的概念: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其他感觉。

内部感觉:

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3.感觉现象:

适应、对比、联觉

(二)知觉

1.知觉的概念:

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

2.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刺激的强度;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

(2)整体性(个别属性作用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

(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利用已有的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他标志出来)

(4)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定变化范围时,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映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征)

(三)观察

1.观察的概念:

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观察比一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观察又被叫做“思维着的直觉”。

2.观察的品质:

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

三、注意

(一)注意

1.注意概述

(1)注意的概念: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3)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2.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可以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注意

(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自觉地、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

①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②对兴趣的依从性③对活动的合理组织④个性特点

(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3.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分配

(4)注意转移

四、记忆

(一)记忆及其分类

1.记忆的概念:

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2.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基础)、保持(中间环节)、再忆和回忆(巩固加强)。

3.记忆的分类

(1)记忆对象分类

①形象记忆;②情景记忆;③语义记忆(抽象概括的);④情绪记忆;⑤动作记忆。

(2)记忆阶段分类

①瞬时记忆;②短时记忆;③长时记忆。

(3)记忆内容分类

①陈述性记忆;②程序性记忆。

(4)记忆程度分类

①外显记忆;②内隐记忆。

4.记忆表象

(1)什么是表象

(2)表象与后象的关系

(3)记忆表象的特点

①直观形象性;②形象概括性;③模糊片断性;④个别差异性。

(二)记忆系统

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1)瞬时记忆的特点

①具有鲜明的形象性②信息保持时间极端③记忆容量较大④记忆容易衰退

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1)短时记忆的特点

①信息保持时间短暂。

最长不超过1分钟。

②短时记忆容量有限。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

③短时记忆的信息容易受干扰。

3.长时记忆

(1)长时记忆的特点

①容量无限②保持时间长久

(三)遗忘

1.遗忘的种类

①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②主动遗忘与被动遗忘。

2.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过度学习理论:

过度学习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佳,超过150%,就会出现报酬递减。

3.防止遗忘:

①及时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④复习方法多样化⑤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⑥尝试回忆与反复实际相结合

4.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2)学习的程度

(3)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4)识记者的态度

(四)提高记忆能力,促进知识巩固

1.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

敏感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五、思维和想象

(一)思维及其类型

1.思维的概念:

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应.

2.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3.思维的类型

(1)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

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语言)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

分析思维、直觉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

集中(求同)思维、发散(求异)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

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二)问题解决

1.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1)启发式方法与算法式方法

(2)手段一目的分析法与爬山法

(3)目标递归策略与目标递进策略

2.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问题情景与问题表达方式

(2)联想与原型启发

(3)定势与功能固着

(4)个体的经验水平

(5)个体的情绪与动机

(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

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人的知觉特点。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知识经验。

(4)情绪与动机。

(5)个性差异。

(三)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1.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1)广阔性和深刻性

(2)独立性和批判性

(3)逻辑性和严谨性

(4)灵活性和敏捷性

(5)创造性

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四)想象

1.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性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想象的功能

预见功能、补充功能、代替供能

3.想象的种类

(1)根据想象活动目的划分:

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2)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

再造想象(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作新形象)、幻想(与个人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六、情绪和意志

(一)情绪的基本概念

1.情绪的概念: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情绪的分类

(1)基本的情绪分类

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2)情绪强度和持续时间分类

心境、(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

激情、应激。

(二)压力、情绪与健康

1.压力的概念:

有机体在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威胁时出现的非特异性身心紧张的情况

2.压力与身心健康

(1)压力与生理的应激

警觉反应阶段、抗拒阶段、衰竭阶段。

(2)压力与心理的反应

抑郁、焦虑、恐惧、情感淡漠、躁狂。

(3)压力与心身疾病

(三)意志品质

1.意志品质的特征

①自觉性②果断性③自制型④坚韧性

2.意志品质的培养

(1)胸怀大志

(2)加强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从小事做起,在困难中磨练意志

(4)根据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四)动机斗争的分类

1.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

4.多重趋避冲突

 

七、需要与动机

(一)需要与动机

1.需要

(1)需要的概念:

个体内部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在心理上的反映,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

(2)需要的种类

①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②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动机

(1)动机的概念:

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在心理上的反映,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

(2)动机产生的条件

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1)理论基础:

强化理论(榜样代替)

(2)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3)奖励比惩罚更能激发学习动机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1)成就结构理论:

合作、竞争、个别化

(2)学习竞赛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5.正确措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成败归因理论:

内部的:

能力(稳定的)、努力(不稳定的);外部的:

任务难度(稳定的)、运气(不稳定的)

(2)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6.提供成功经验,增强自我效能

(1)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

(2)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

八、技能

(一)技能及其特点

1.技能的概念:

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特点

(1)技能是学习得来的,区别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

(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

(二)动作技能的形成

1.动作技能的形成条件

(1)动作概念掌握

(2)动作有效练习

(3)动作示范

(4)动作反馈

2.练习是动做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

(1)练习与技能进步的关系

所有技能在练习初期进步都是缓慢的,以后逐渐加快

(2)有效练习的条件

(三)智力技能的形成

1.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

(1)原型定向

(2)原型操作

(3)原型内化

2.智力技能的培养要求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④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九、能力

(一)能力及其类型

1.能力的概念:

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智力及其测量

1.智力(认知能力)的概念:

指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是人们完成活动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条件。

2.智力理论

(1)智力因素论(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瑟斯顿的多因素论)

(2)智力结构论(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论)

(3)智力形态论(卡特尔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论)

卡特尔将智力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1)流体智力是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

(2)流体智力较少地依赖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晶体智力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

(3)流体智力的发展一般人在20岁以后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在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4)智力多元论(加德纳)

(5)三元智力论(斯坦伯格)

3.智力测验

(1)智力测验的产生与智商的计算

(2)常用的几种智力测验

斯坦福一比内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3)智力测验的质量标准

信度、效度、标准化。

(4)智商的概念:

推孟第一次将智力商数概念引入了智力测试,以智商表示智力的相对水平。

智商等于智力年龄除以实际年龄所得的商再乘以100.

(三)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营养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

(四)能力的发展变化

1.能力发展的一浪趋势与特点(稳定性与可变性)

2.能力的个别差异

(1)能力类型的差异

(2)能力水平的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能力的团体差异

(1)性别差异

(2)职业差异

(3)种族差异

 

十、人格

(一)人格的基本概念

1.人格的概念:

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人格的特点

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

3.人格的结构

(1)气质

①气质的概念:

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②气质类型:

胆汁质:

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体验强烈,易冲动,开朗热情,外向,缺乏自制力和耐心,勇敢果断。

多血质:

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情感体验不深,外向,容易适应新环境,兴趣爱好广泛但易变化、

粘液质:

安静沉着,老成持重,言语动作迟缓、不灵活,内向,自控力强,坚韧执着,感情比较淡漠、

抑郁质:

感受性高,观察仔细,对刺激敏感,多愁善感,情绪体验深刻而持久,情绪很少外露,内向,谨慎,孤僻,对枯燥乏味的工作能够忍耐;

③气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关系。

(2)性格

①什么是性格:

人对客观现实的较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

②性格的特征(理智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③性格与气质的关系(联系:

两者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两者相互影响,气质能影响性格形成的速度并赋予某种色彩,性格能改变气质。

区别:

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出现较晚;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

(二)主要的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1)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

人格是由特质构成的。

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在同样文化形态下人们所具有的一般特质,它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独有的,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

个人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

首要特质是个人最重要的特质,它主导了整个人格特征;主要特质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次要特质只在偶然情况或某种特定场合下出现,容易随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2)卡特尔的人格理论

(3)“大五”人格理论

2.人格的类型理论

(1)霍兰德的人格理论

(2)斯普兰格的人格理论

3.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2)荣格的人格理论

(3)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4.人格的自我理论

(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2)罗杰斯的健康人格理论

(三)人格形成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环境因素(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4.儿童早期经验

5.自然环境因素

 

十一、社会态度与行为

(一)社会态度及其功能

1.社会态度的概念:

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倾向。

2.社会态度的结构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意向。

3.社会态度的功能

工具性功能、知识功能、价值表达功能、自我防御功能、社会适应功能

(二)印象形成与管理

1.印象形成的概念:

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并存储在记忆中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2.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

自然特征、社会特征、心理特征。

3.刻板现象

4.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5.晕轮效应

6.投射倾向

(三)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的概念;人们在社会生活关系中,在情感基础上形成的心理上的相互关系。

2.人际关系取向(包容、控制、情感)

3.人际吸引

(四)社会影响

1.从众、依从、服从

(1)从众

(2)依从

(3)服从

2.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1)社会助长

(2)社会惰化

十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一)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的概念:

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2.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自我意识正确;②人际关系协调;③性别角色分化;④社会适应良好;⑤情绪积极稳定;⑥人格结构完整。

3.心理健康的促进

(1)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

生理与心理统一,个体与群体协调,理论与实践结合,防治与发展并重。

(2)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增设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心理咨询

1.心理咨询的实质

(1)心理咨询的概念:

通过人际关系,应用心理学原理,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和教育,改变其认知、情感和态度,促进来访者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的过程。

(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与区别

①联系:

都强调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所遵循的理论、方法与原则一致。

②区别:

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困惑的正常人,而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心理咨询所遵循的主要是发展与教育模式,而心理治疗所遵循的主要是医疗模式;心理咨询重在预防和促进,心理治疗重在补救和矫正。

(3)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与区别

①联系:

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

②区别:

工作目标和范围不同;工作方法与手段不同;遵循的理论和原则不同;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不同;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同。

2.心理咨询的原则、步骤与形式

(1)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①理解支持原则;②保密性原则;③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④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⑤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⑥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2)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

①建立关系;②了解问题;③分析诊断;④帮助指导;⑤结束咨询。

3.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1)精神分析法①宣泄疗法;②领悟疗法;③暗示疗法。

(2)行为矫正法①强化、惩罚与消退法;②系统脱敏法;③厌恶疗法。

(3)人本主义疗法①当事人中心疗法;②交朋友小组;③支持疗法。

(4)理性情绪疗法①性格的A-B—C理论;②非理性信念的表现;③主要方法:

非理性信念辨析,认知家庭作业,合理情绪想像。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考试焦虑

(1)考试焦虑的危害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考试成绩,形成焦虑性人格。

(2)考试焦虑的成因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3)考试焦虑的矫正自信训练,系统脱敏(最适合),放松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