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5945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docx

《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docx

测量不确定度案例分析

标准不确定度A类评定的实例

【案例】对一等活塞压力计的活塞有效面积检定中,在各种压力下,测得10次活塞有效面积与标准活塞面积之比l(由l的测量结果乘标准活塞面积就得到被检活塞的有效面积)如下:

0.2506700.2506730.2506700.2506710.2506750.2506710.2506750.2506700.2506730.250670

问l的测量结果及其A类标准不确定度。

【案例分析】由于n=10,l的测量结果为

,计算如下

由贝塞尔公式求单次测量值的实验标准差

由于测量结果以10次测量值的平均值给出,由测量重复性导致的测量结果l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为

【案例】对某一几何量进行连续4次测量,得到测量值:

0.250mm0.236mm0.213mm0.220mm,求单次测量值的实验标准差。

【案例分析】由于测量次数较少,用极差法求实验标准差。

式中,R——重复测量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极差系数c及自由度

可查表3-2

表3-2极差系数c及自由度

n

2

3

4

5

6

7

8

9

c

1.13

1.69

2.06

2.33

2.53

2.70

2.85

2.97

0.9

1.8

2.7

3.6

4.5

5.3

6.0

6.8

查表得cn=2.06

2)测量过程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对一个测量过程或计量标准,如果采用核查标准进行长期核查,使测量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则该测量过程的实验标准偏差为合并样本标准偏差SP。

若每次核查时测量次数n相同,每次核查时的样本标准偏差为Si,共核查k次,则合并样本标准偏差SP为

此时SP的自由度

=(n-1)k。

则在此测量过程中,测量结果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为

式中的

为本次获得测量结果时的测量次数。

【案例】对某计量标准(测量过程)进行过2次核查,均在受控状态。

各次核查时,均测10次,n=10,

计算得s1=0.018mm,s2=0.015mm

在该测量过程中实测某一被测件(核查标准),测量6次,求测量结果y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

【案例分析】因核查2次,故k=2,则测量过程的合并样本标准偏差为

在该测量过程中实测某一被测件(核查标准),测量6次,则测量结果y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为

其自由度为

=(n-1)k=(10-1)×2=18

3)规范化常规测量时A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规范化常规测量是指已经明确规定了测量程序和测量条件下的测量,如日常按检定规程进行的大量同类被测件的检定,当可以认为对每个同类被测量的实验标准偏差相同时,通过累积的测量数据,计算出自由度充分大的合并样本标准偏差,以用于评定每次测量结果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

在规范化的常规测量(检定)中,测量m个同类被测量,得到m组数据,每次测量n次,第j组的平均值为

,则合并样本标准偏差SP为

对每个量的测量结果

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

自由度为

=m(n-1)

【案例】取3台同类型同规格电阻表,各在重复性条件下连续测量10次,共得3组测量列,每组测量列分别计算得到单次实验标准差:

s1=0.20Ω,s2=0.24Ω,s3=0.26Ω

求合并样本标准偏差SP及自由度。

【案例分析】采用合并样本标准差的方法得:

自由度

=m(n-1)=3×(10-1)=27

4)用预评估重复性进行A类评定

类似于规范化常规测量,在日常开展同一类被测件的常规检定、校准或检测工作中,如果测量系统稳定,测量重复性不变,则可用该测量系统,以与测量被测件相同的测量程序、操作者、操作条件和地点,预先对典型的被测件的典型被测量值,进行n次测量(一般n不小于10),由贝塞尔公式计算出单个测得值的实验标准偏差s(x),即重复性。

在对某个被测件实际测量时可以只测量

次(1≤

<n),并以

次独立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的估计值,则该被测量估计值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为

用这种方法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仍为

ν=n-1。

可以提高对估计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的可信程度。

应注意,当怀疑测量重复性有变化时,应及时重新测量和计算实验标准偏差s(x)。

【案例】已知对某一电压值进行测量的单次实验标准差预评估值为s=0.025V,进行规范化常规测量,测量重复性未变化,对电压值进行3次测量,若测量3次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的估计值,求被测量估计值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

【案例分析】因规范化常规测量,测量系统稳定,测量重复性不变,则:

UA=

=

≈0.015V

A类评定的几点说明:

a、当测量结果取其中任一次,则u(

)=s;

b、当测量结果取算术平均值,则

c、当测量结果取n次中的m次平均值,则

d、自由度:

e、评定方法的选定:

一般当测量次数n>6时用贝塞尔公式计算实验标准差n≤6时用极差法

【案例】某检定员在评定某台计量仪器的重复性sr时,通过对某稳定量Q重复观察了n次,按贝塞尔公式,计算出任意观察值qk的实验标准差s(qk)=0.5,然后,考虑该仪器读数分辨力δ=1.0,由分辨力导致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q)=0.29δq=0.29×1.0=0.29

将s(qk)与u(q)合成,作为仪器示值的重复性不确定度ur(qk)

【案例分析】重复性条件下,示值的分散性既决定于仪器结构和原理上的随机效应的影响,也决定于分辨力。

依据JJF1059—1999第6.11节指出:

“同一种效应导致的不确定度已作为一个分量进入uc(y)时,它不应再包含在另外的分量中”。

该检定员的这一评定方法,出现了对分辨力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的重复计算,因为在按贝塞尔方法进行的重复观察中的每一个示值,都无例外地已受到分辨力影响导致测量值q的分散,从而在s(qk)中已包含了δq效应导致的结果,面不必再将u(q)与s(qk)合成为ur(q)。

该检定员采用将这二者合成作为ur(qk)是不对的。

有些情况下。

有些仪器的分辨力很差,以致分辨不出示值的变化。

在实验中会出现重复性很小,即:

s(qk)≤u(q)。

特别是用非常稳定的信号源测量数字显示式测量仪器,在多次对同一量的测量中,示值不变或个别的变化甚小,反而不如u(q)大。

在这一情况下,应考虑分辨力导致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即在s(qk)与u(q)两个中,取其中一个较大者,而不能同时纳入。

3)标准不确定度B类评定的实例

【案例1】校准证书上给出标称值为1000g的不锈钢标准砝码质量ms的校准值为1000.000325g,且校准不确定度为24μg(按三倍标准偏差计),求砝码的标准不确定度。

【评定】由于a=U=24μg,k=3,则砝码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ms)=24μg/3=8μg

【案例2】校准证书上说明标称值为10Ω的标准电阻在23℃时的校准值为10.000074Ω,扩展不确定度为90μΩ,置信水平为99%,自由度趋于无穷,求电阻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评定】由校准证书的信息可知

a=U99=90μΩ,p=0.99

假设为正态分布,查表得到k=2.58,则电阻校准值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B(RS)=90μΩ/2.58=35μΩ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uB(RS)/RS=3.5×10-6。

【案例3】手册给出了纯铜在20℃时线热膨胀系数

α20(CU)为16.52×10-6℃-1,并说明此值的误差不超过

±0.40×10-6℃-1,求α20(CU)的标准不确定度。

【评定】根据手册,α=0.40×10-6℃-1,依据经验假设为等概率地落在区间内,即均匀分布,查表得k=

,铜的线热膨胀系数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α20)=0.40×10-6℃-1/

=0.23×10-6℃-1

【案例4】由数字电压表的仪器说明得知,该电压表的最大允许误差为±(14×10-6×读数+2×10-6×量程),用该电压表测量某产品的输出电压,在10V量程上测1V时,测量10次,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得

=0.928571V,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中数字电压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是多少?

【评定】电压表最大允许误差的模为区间的半宽度

a=14×10-6×0.928571V+2×10-6×10V=33×10-6V=33μV

设在区间内均匀分布,查表得k=

,则数字电压表引入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V)=33μV/

=19μV

【案例5】某法计量技术机构为要评定被测量Y的测量结果y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y)时,y的输入量中,有碳元素C的相对原子质量,通过资料查出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r(C)=12.0107(8)。

资料说明这是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给出的值。

如何评定由于C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准确

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分量?

【评定】根据2005年国际纯化学和化学联合会给出的值,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r(C)=12.0107(8),括号内的数是标准不确定度,与相对原子质量值的末位对齐。

所以碳元素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r(C)=12.0107,其标准不确定度为uc=0.0008。

(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举例

【案例1】一台数字电压表的技术说明书中说明:

“在校准后的两年内,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为±(14×10-6×读数+2×10-6×量程)”。

现在校准后的20个月时,在1V量程上测量电压V,一组独立重复观察值的算术平均值为0.928571V,其A类标准不确定度为12μV。

求该电压测量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案例分析】根据案例中的信息评定如下:

测量结果:

=0.928571V,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经分析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有两项,分别用A类和B类方法评定,再将两个分量合成后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1)由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用A类方法评定:

uA(

)=12μV。

(2)由所用的数字电压表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用B类方法评定。

读数:

0.928571V;测量上限:

1V

a=14×10-6×0.928571V+2×10-6×1V=15μV

假设为均匀分布,k=

uB(

)=a/k=15μV/

=8.7μV

(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由于上述两个分量不相关,可按下式计算

【案例2】在测长机上测量某轴的长度,测量结果为40.0010mm,要求进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给出测量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案例分析】经分析,各项不确定度分量为:

(1)读数的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

从指示仪上7次读数的数据计算得到测量结果的实验标准偏差为0.17μm,u1=0.17μm。

(2)测长机主轴不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

由实验数据求得测量结果的实验标准偏差为0.10μm,u2=0.10μm。

(3)测长机标尺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

根据检定证书的信息知道该测长机为合格,符合±0.1μm的技术指标,假设为均匀分布,取k=

则:

u3=0.1μm/

=0.06μm。

(4)温度影响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4

根据轴材料温度系数的有关信息评定得到其标准不确定度为0.05μm,u4=0.05μm。

由于各分量间不相关,则轴长测量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7.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

【案例】上节案例2,在测长机上测量某轴的长度,经评定已知测量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0.21μm。

求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案例分析】根据已知信息,已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

取k=2,则扩展不确定度:

U=kuc=2×0.21μm=0.42μm。

【案例】某测量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01mm,其有效自由度为9,要求给出其扩展不确定度Up。

(由该扩展不确定度所确定的区间具有包含概率为P=95%,且合成分布为正态分布。

【案例分析】根据确定Up的步骤,计算如下;

已知uc(y)=0.01mm,uc(y)的有效自由度νeff=9;

要求P=95%=0.95,根据P和νeff查t分布表,得到t(0.95,9)=2.26;

则kp=t(0.95,9)=2.26;

计算Up,Up=kpuc=2.26×0.01mm=0.023mm;

所以,该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0.023mmkp=2.26。

(5)综合案例

某实验室校准一台直流电压表,按照校准规范,连接并操作被校表和标准装置,标准装置是一台标准电压源,将标准电压输入到被校表,被校表在100V量程上置于示值100.000V。

读标准装置显示的输出标准电压值,共测量10次,将标准装置在每次测量时的读数记录在表1中。

表1原始记录表

序号i

读数xi/v

1

100.015

2

100.016

3

100.001

4

99.998

5

99.988

6

100.008

7

100.012

8

100.013

9

100.015

10

100.011

查最近实验室标准装置的校准证书,由上级计量机构给出的100V时的修正值及其不确定度为:

修正值:

Vs=20×10-6

Urel=45×10-6,k=3

要求:

(1)计算原始记录中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和实验标准偏差。

(2)确定标准装置的修正值及其扩展不确定度。

(3)给出被校直流电压表在100V时的校准值及其k=2的扩展不确定度。

答案如下:

(1)计算原始记录中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和实验标准偏差。

算术平均值:

实验标准偏差:

因此,按照记录的信息,算术平均为100.008V,实验标准偏差为0.009V。

(2)根据标准装置的最近的校准证书,标准装置的修正值为Vs=20×10-6。

由上级出具的校准证书给出的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rel=45×10-6,k=3。

(3)给出被校直流电压表在100V时的校准值及其k=2的扩展不确定度。

由原始记录得出,标准装置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为100.008V,修正值为Vs=20×10-6,经修正后的测量结果为

100.008V×(1+20×10-6)=100.010V

所以,被校表100V示值的校准值是100.010V。

分析和评定被校表校准值的不确定度。

a.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标准装置的修正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

标准装置的修正值的不确定度由上级出具的校准证书给出,该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用B类方法评定。

由于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rel=45×10-6,k=3,

则:

u1=Urel/k=45×10-6/3=15×10-6

校准时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

测量数据的重复性由各种随机因素引起,也包括被校表和标准装置的重复性。

该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用A类方法评定,由本次对被校表测量10次的数据,计算实验室标准偏差得s(x)=0.009V,以10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所以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为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2=0.0028V/100V=28×10-6

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计算k=2时的扩展不确定度:

Urel=2×32×10-6=64×10-6=0.0064%≈0.007%

所以,被校表在100V示值的校准值为100.010V,其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

Urel=0.007%,k=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