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6049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概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概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概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概述.docx

《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述.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概述.docx

概述

第一讲概述

这一讲我们将从为何开展人口普查?

如何开展人口普查?

和人口普查要做什么?

这三方个方面对人口普查的整体情况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使大家对人口普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一节为何开展人口普查?

主要从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内容、作用和保障以及建国以来我国开展的历次人口普查的情况进行阐述。

一、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

在《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中都作了明确的阐述。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明确了今后要开展的人口普查的基本目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就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目的作了更进一步的明确。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第二条指出:

“人口普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全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人口统计信息服务”。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更进一步的明确了: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目的是查清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人口统计信息支持”。

二、人口普查的主要内容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第十二条指出:

“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国籍、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指出:

“人口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国籍、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三、人口普查的主要作用

人口普查的作用体现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从以下几个例子看出人口普查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例1:

分年龄的人口数告诉我们有多少孩子需要上学,有多少老人需要照顾,政府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规划学校和老年人服务设施。

例2:

人口就业的数据告诉我们哪一类人群就业有困难,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就业的政策。

例3:

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来临时,人口普查信息可以帮助确定需要救助的人员数量。

例4:

企业也可以利用人口地区结构来决定在哪里建造购物中心、电影院、银行和办公室。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家可以结合自身和当地实际,例举一些使广大普查员更容易接受的例子。

四、人口普查的主要保障

人口普查的保障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人口普查相关政策文件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与普查相关的条目介绍如下:

第十六条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

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统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所需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第四十四条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个人在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活动中拒绝、阻碍统计调查,或者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普查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批评教育。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主要内容简单介绍如下:

⑴组织保障:

第三条 人口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⑵宣传保障: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户外广告等媒介,开展人口普查的宣传动员工作。

⑶经费保障:

第七条 人口普查所需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足额到位。

⑷周期保障:

第八条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月1日零时。

⑸奖励保障:

第十条 对认真执行本条例,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⑹待遇保障:

第二十条 借调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工资由原单位支付,其福利待遇保持不变,并保留其原有工作岗位。

招聘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劳动报酬,在人口普查经费中予以安排,由聘用单位支付。

⑺安全保障:

第三十三条 人口普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普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作为对人口普查对象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不得用于人口普查以外的目的。

人口普查数据不得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进行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的依据。

为确保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顺利开展,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先后与各成员单位联合下发许多政策文件,现简要介绍如下:

①贫困县补贴和普查员劳动报酬问题。

与财政部联合发文。

②超生人口的登记政策问题。

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人口计生委、国家统计局将联合发文。

③物业部门配合入户登记问题。

与建设部门联合发文。

④冻结行政区划问题。

与民政部联合发文。

⑤解放军现役军人、武警部队登记问题。

与总参谋部(总政、总后、总装)、武警、公安等联合发文。

⑥大学生等登记和宣传问题。

与教育部门联合发文。

⑦户口整顿问题。

与公安部联合发文。

⑧遥感影像资料使用问题。

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文。

五、我国开展的人口普查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五次人口普查。

1953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有5.9亿人口,战后重建的建国初期,人口管理比较混乱,根据人口普查的资料,国家出台了户籍管理制度,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1964年开展的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有6.9亿人口,由于受鼓励生育政策的影响,导致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根据人口普查的资料,国家于70年代初开始提倡计划生育,之后将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目前仍在执行。

1982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有10.1亿人口,全国人口首次超过10亿,过多的人口导致就业困难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首次使用计算机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处理,这也使得居民身份证的推出成为可能。

1990年开展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有11.3亿人口,经济的发展使得流动人口逐步增加,为便于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国家出台了暂住证制度,目前仍在使用中。

2000年开展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有12.7亿人口,光电扫描数字自动识别技术首次运用到人口普查数据处理。

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现象已经十分明显,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社会保障制度。

2010年即将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需要通过全国近千万的人口普查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为国家出台相关惠民政策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支撑。

第二节如何开展人口普查?

开展人口普查有两个十分明显的难点:

一是流逝的时间,二是流动的人口。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出现的不同的地点。

但是流动的人口也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

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分身无术”,也就是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只能在同一个地点。

正是因为流动的人口有这样一个明显的特点,也就给我们开展人口普查提供了解决的办法。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通过设定普查标准时点和锁定人口普查对象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开展人口普查难问题。

这里引入了普查标准时点的概念,因此有必要对普查标准时点作一个解释。

普查标准时点就是规定一个统一的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是哪一天,普查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这样的时间点就是人口普查所说的“标准时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

2010年11月1日零时。

仅仅有标准时点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同一个时点对全国的人口进行人口普查需要配备上亿的普查员,显然是不现实的。

因此,《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还规定了人口普查的登记时间。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时间是:

2010年11月1日~10日。

在这10天的时间里普查员要完成80户左右的普查登记工作量。

在这10天的时间里普查员不论是在哪一天,他询问普查对象的问话都应该是:

“请问2010年10月31日晚你家里住了几口人?

……等等”。

此外,我们还要对人口普查对象的概念作一个解释。

人口普查对象是指:

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也就是境内自然人加上境外未定居中国公民,再减去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需要强调的是境内不包括港澳台,而境外是包括港澳台的。

人口普查对象与普查登记对象存在着区别和联系:

(一)所有的普查登记对象都一定是人口普查对象;人口普查对象都需要普查登记。

(二)某一个人口普查对象可能不是某个普查员的普查登记对象,但肯定是其他某个普查员的普查登记对象。

例如:

对于临时外来的人员,虽然他是人口普查对象,但他不是本普查小区普查员的登记对象,那他肯定是常住地普查小区普查员的登记对象。

要锁定人口普查对象,就需要将人口普查对象固定在某个唯一的空间里,这样我们就很有必要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区域划分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区域范围划分成了22个省(如浙江省等)、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这里要注意的是直辖市不设地级市)和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31个省级区域。

以浙江省为例来讲解一下省级区域的划分,浙江省的区域范围划分成了11的地级市,他们分别是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和丽水市。

要特别注意的是全国只有广东省的东莞市和中山市不设县(市、区)。

以杭州市为例来讲解一下地(市)级区域的划分,杭州市的区域范围划分成了13个县级区域,其中:

有8个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余杭区和萧山区),2个县(桐庐县和淳安县)和3个县级市(建德市、富阳市和临安市)。

要注意的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湖风景名胜区不是县级区域,他们分别归属于江干区和西湖区。

萧山区的区域划分成了北干街道等若干个街道和乡镇。

北干街道的区域划分成了银河社区、塘湾村等若干个社区和村委会。

社区和村(居)委会是行政区域划分的最小单位。

第三节人口普查要做什么?

人口普查最前沿的机构是村级(社区和村委会)人口普查工作小组,村级人口普查工作小组的主要工作历时4个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要在8月底前完成,主要工作包括:

业务准备、物资准备、资料准备、地图准备等。

第二个阶段是清查阶段,要在10月底前完成,主要工作包括:

划分普查小区、绘制普查小区图、编制《户主姓名底册》及电子化处理、填报《杭州市户籍人口市内流动情况记录表》等。

第三个阶段是登记阶段,要在11月20日前完成,主要工作包括:

入户登记、复查(自查、互查、议查)和快速汇总等。

第四个阶段是验收阶段,要在11月底前完成,主要工作包括:

事后质量抽查及验收、普查表装箱及上报等。

提问

最后我们进入提问环节。

问题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和登记时间?

答: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

2010年11月1日零时。

登记时间是:

2010年11月1日~10日10天。

问题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普查对象?

答: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普查对象是指:

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问题三、人口普查对象与普查登记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答:

人口普查对象与普查登记对象存在着区别和联系:

(一)所有的普查登记对象都一定是人口普查对象;人口普查对象都需要普查登记。

(二)某一个人口普查对象可能不是某个普查员的普查登记对象,但肯定是其他某个普查员的普查登记对象。

例如:

对于临时外来的人员,虽然他是人口普查对象,但他不是本普查小区普查员的登记对象,那他肯定是常住地普查小区普查员的登记对象。

问题四、全国有哪几个省级区域不设地级市?

答:

全国有4个直辖市,他们是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不设地级市。

问题五、全国有哪几个地级区域不设县(市、区)?

答:

全国只有广东省的东莞市和中山市不设县(市、区)。

问题六、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县级区划?

答: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湖风景名胜区不是县级区域,他们分别归属于江干区和西湖区。

问题七、村级人普小组的工作分为哪几个阶段及具体工作?

答:

村级人口普查工作小组的主要工作历时4个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要在8月底前完成,主要工作包括:

业务准备、物资准备、资料准备、地图准备等。

第二个阶段是清查阶段,要在10月底前完成,主要工作包括:

划分普查小区、绘制普查小区图、编制《户主姓名底册》及电子化处理、填报《杭州市户籍人口市内流动情况记录表》等。

第三个阶段是登记阶段,要在11月20日前完成,主要工作包括:

入户登记、复查(自查、互查、议查)和快速汇总等。

第四个阶段是验收阶段,要在11月底前完成,主要工作包括:

事后质量抽查及验收、普查表装箱及上报等。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