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6182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docx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资料总汇

累积影响:

指“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

累积影响来源于连续发生在一段时间内、单独的影响很小,但集合起来影响却非常大的行动。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是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环境影响后评价:

是指在开发建设活动正式实施后,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基础,以建设项目投入使用等开发活动完成后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通过评估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前后污染物排放及周围环境质量变化,全面反映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实际影响和环境补偿措施的有效性,分析项目实施前一系列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找出出现问题和误差的原因,评价预测结果的正确性,提高决策水平,为改进建设项目管理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是提高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的一种技术手段

水体自净:

水体中的污染物在没有人工净化措施的情况下,它的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的特性。

环境风险评价:

狭义:

对有毒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可能程度的概率估计,提出减少环境风险的决策。

广义:

对人类活动和各种自然灾害引起的风险进行评估。

大气自净:

靠大气的稀释、扩散、氧化等物理化学作用,使进入大气的污染物质除去或浓度降低的过程或现象。

大气稳定度:

指整层空气的稳定程度,是大气对其中作垂直运动的气团是加速、遏制还是不影响其运动的一种热力学性质。

等效连续A声级:

当某一受声点观测到的A声级随时间变化时,不能用某一瞬时的A声级代表一段时间内声级。

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识别:

就是要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并定性说明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可能范围,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总量控制:

指以控制一定时段内一定区域内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

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排放污染物的总量;二是排放污染物总量的地域范围;三是排放污染物的时间跨度。

通常有三种类型:

目标总量控制、容量总量控制和行业总量控制。

混合断面:

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这个断面就称为混合断面。

大气混合层高度:

如果下层空气湍流强,上部空气湍流弱,中间存在一个湍流特征不连续界面。

污染气象学把湍流特征不连续界面以下的大气称为混合层,其高度就是混合层高度。

环境风险评价:

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的各种开发行动所引发的或面临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风险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狭义上的,常指对有毒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小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对策。

2.思考以下问题:

(1)第一章课件中的污染源调查部分

(一)污染源调查的意义和作用:

是环境评价工作的基础,掌握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及其分布,确定一个区域内的主

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提出切合实际的污染控制和治理方案。

(二)污染源调查原则:

①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状况,确定污染源调查的主要对象。

②根据各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确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污染源调查的范围。

③应选择建设项目等标排放量较大的污染因子、评价区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因子以及区域或拟建项目的特殊污染因子作为主要污染因子,注意点源与非点源的分类调查。

(三)污染源调查方法:

1.区域或流域污染源调查:

普查和详查两个阶段。

(1)普查:

有关部门提供的工矿、交通运输等企业名单,对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也要调查。

(2)详查:

排放种类多、排放量大、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的污染源,深入现场。

2.具体项目的污染源调查

(1)排放方式、排放规律。

废气的排放高度,废水是否清污分流、有无排污管道,废渣直接排放还是堆放,或是回收。

(2)污染物性质,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

找出需要重点进行评价的污染物。

(3)对主要污染物进行追踪分析,弄清楚在生产工艺中的流失原因及重点发生源。

(4)污染物流失原因的分析。

从生产管理、能耗、水耗、原材料消耗量,与国内外的企业进行对比,找出原因。

清洁生产分析。

(四)污染源调查内容

(1)工业污染源调查内容:

企业和项目概况、工艺调查、能源、水源、原辅材料情况、生产布局调查、管理调查、污染物治理调查、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污染物危害调查、发展规划调查

(2)生活污染源调查内容:

城市居民人口调查、城市居民用水和排水情况调查、民用燃料调查、城市垃圾及处置方法调查

(3)农业污染源调查:

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化肥使用情况的调查、农业废弃物调查、农业机械使用情况调查

(4)交通污染源调查:

尾气、噪声

(五)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方法

(1)污染源调查的技术方法:

主要采用的方法有物料衡算法、排污系数法、实地监测法。

(2)污染源评价

●污染源评价目的:

在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数学处理或标准化处理,综合考虑污染源排污量和污染物的危害性,形成一个可把各种污染物或污染源进行比较的量,确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和各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

●评价标准:

染源评价中常采有用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评价标准。

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等。

●污染源评价方法:

等标污染负荷法和排毒系数法

(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以及对建设项目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的具体规定

(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v具有法律的强制性

v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v纳入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管理过程

v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主

v分类管理(两方面:

环境筛选、各要素的评价等级)

v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评价单位:

资质等级及评价范围。

评价人员:

上岗证、职业资格)

(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建设项目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的具体规定:

①按照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

造成重大影响、轻度影响或影响很小的,分别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②对新建项目,评价重点主要是解决合理布局、优化选址和总量控制;

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评价的重点在于搞清楚工程实施前后可能造成的影响及“以新带老”,加强原有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

(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类型

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含区域开发)

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含区域开发)

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不需评价和审批)

④规划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说明(不需审批)

⑤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工作内容。

①工程分析:

包括对工程选址选线分析、工程规模与布局分析、工艺流程分析、清洁

生产分析等。

②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收集有关的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文本,对拟建项目

可能影响区域的自然环境、生态、社会环境和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价,识别现有的敏感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目标。

③环境影响识别、评价因子筛选与评价等级确定:

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特征,识别建

设项目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

筛选主要评价因子,确定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影响评价深度和评价范围,以及适用的环境标准。

④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

包括对环境水文、污染气象等特征分析,不同工程规

模和方案的环境情景分析,采用适当的分析、预测技术方法对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

⑤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

包括拟定减缓或消除拟建项目可能带来的不利环境

影响的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以及对其有效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对于以排放污染物

为主要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重要的管理措施。

⑥对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经济损益分析

⑦开展公众参与

⑧拟定环境监测与管理计划

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5)工程分析方法、重点、阶段及主要工作内容。

工程分析的方法:

(1)物料衡算法

(2)类比法(排污系数法)

(3)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工程分析的重点:

以工艺过程为重点,并不可忽略污染物的不正常排放。

工程分析的阶段:

将建设项目分为建设期、生产运营期、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进行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的主要工作内容:

①工程基本数据②污染因素分析

③污染物分布分析和污染物排放量统计④非正常工作分析

⑤资源、能源、产品、废物等的储运⑥交通运输⑦土地的开发利用

⑧环保措施方案分析⑨总图布置方案分析⑩补充措施与建议

(6)生态影响类项目工程分析技术要点。

工程组成须完善:

必须将所有的工程建设活动,无论是临时的、永久的,施工期的或营运期的,直接的或相关的,都考虑在内。

一般应有完善的项目组成表,明确占地、施工、技术标准等主要内容。

重点工程明确:

主要造成环境影响的工程,应作为重点的工程分析对象,明确其名称、位置、规模、建设方案、施工方案、营运方式等。

全过程分析:

生态影响是一个过程,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必须做全过程工程分析。

一般可将全过程分为选址选线期(工程预可研期)、设计方案期(初步设计与工程设计)、建设期(施工期)、营运期和营运后期(结束期、闭矿、设备退役和渣场封闭等)。

污染源分析:

明确主要产生污染物的源,污染物类型、源强、排放方式和纳污环境等。

污染源可能发生于施工建设阶段,亦可发生于营运期。

污染源的控制要求与纳污环境的环境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同纳污环境联系起来分析。

其他分析:

施工建设方式、营运方式不同,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需要在工程分析时给予考虑。

有些发生可能性不大,一旦发生又会有重大影响者,则可作为风险问题考虑。

例如公路运输农药时,车辆可能在跨越水库或水源地时发生事故性泄漏等。

 

(7)常用的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一、指数法1.普通指数法2.巴特尔指数法

二、矩阵法1、相关矩阵法2、迭代矩阵法

三、图形叠置法

四、网络法

(8)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

评价等级的确定方法

●根据分级依据,查表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及纳污水域的特点,适当调整评价等级

①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②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③地表水域规模

④水环境质量要求⑤废水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和衰减变化特点

(9)常用的水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

收集资料法、现场实测法、遥感遥测法。

(10)水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

(一)调查对象:

环境水文条件、水污染源和水环境质量。

(二)调查方法:

收集资料法、现场实测法、遥感遥测法。

(三)调查范围:

①应尽可能按照将来污染物排入水体后可能达到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范围,并考虑评价等级的高低后决定。

②当拟定评价项目下游附近有敏感区,调查范围应考虑延长到敏感区上游边界,以满足预测敏感区所受影响的需要。

备注:

水环境敏感区的确定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跨行政边界河段

行政区分界河段

水文条件突变河段

(四)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

◆水文调查与测量的特征参数:

河宽(B)、水深(H)、流速(u)、流量(Q)、坡度(J)和弯曲系数等。

◆弯曲系数=断面间河段长度/断面间直线距离

当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可简化为平直河流。

◆调查的方法:

水文站资料收集利用法、现场实测法、判图法。

(五)现有污染源调查

1,点源的调查

(1)调查原则

①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补充现场调查和现场测试。

②调查的繁简程度根据评价级别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

(2)调查内容

①点源的排放:

排放口的平面位置及排放方向,排放口在断面上的位置,排放方式(分散排放还是集中排放)。

②排放数据:

调查其现有的排放量、排放速度、排放浓度及变化等数据。

③用排水情况:

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及排水总量等。

④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废、污水处理状况:

废、污水的处理设备、处理效率、处理水量及事故状况等。

2,非点源调查

(1)调查原则:

基本上采用间接搜集资料的方法,一般不进行实测。

(2)调查内容

Ø概况:

原料、燃料、废弃物的堆放位置、堆放面积、堆放形式、堆放点的地面铺装及其保洁程度、堆放物的遮盖方式等。

Ø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及处理情况

Ø排放数据:

排放季节、排放时期、排放量、排放浓度及其变化等数据。

Ø其他非点污染源:

对于山林、草原、农地等非点污染源,应调查有机肥、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以及流失率、流失规律、不同季节的流失量等。

对于城市非点源污染,应调查雨水径流特点、初期城市暴雨径流的污染物数量。

(六)水质调查:

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料,如资料不足时应实测。

(七)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

◆评价原则:

主要采用文字分析与描述,并辅之以数学表达式。

◆评价依据: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有关法规以及当地的环保要求。

◆选择水质评价因子:

工程废水排放的主要特征污染物,对纳污水体污染影响危害大的水质因子,国家和地方水质管理要求严格控制的水污染因子。

◆水质参数数值的确定:

极值法、平均值法、内梅罗法。

◆评价方法:

主要采用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法,单项评价建议采用标准指数法。

(11)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常用的预测方法

1.定性分析法

●类比调查法:

调查与建设项目性质相似,且其纳污水体的规模、流态、水质也相似的工程。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预估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

此法所得结果往往比较粗略,一般多在评价工作级别较低,且评价时间较短,无法取得足够的参数、数据时,用类比求得数学模式中所需的若干参数、数据。

●专业判断法:

定性地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当水生生物保护对地表水环境要求较高(如珍贵水生生物保护区、经济鱼类养殖区等)或由于评价时间过短等原因无法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时,可选用此法。

2.定量预测法

●数学模式法:

利用表达水体净化机制的数学方程预测建设项目引起的水体水质变化。

该法能给出定量的预测结果,应首先考虑。

但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计算条件和输入必要的参数,而且污染物在水中的净化机制,很多方面尚难用数学模式表达。

●物理模型法:

依据相似理论,在一定比例缩小的环境模型上进行水质模拟实验,以预测由建设项目引起的水体水质变化。

此法能反映比较复杂的水环境特点,且定量化程度较高,再现性好。

但需要相应的试验条件和较多的基础数据,且做模型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12)水环境影响的预测条件(预测范围、预测点位、预测时期和预测阶段)的确定

(1)预测范围:

与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相同或略小。

◆下游存在水环境敏感目标时,预测范围必需把该目标包括在内。

◆下游不存在水环境敏感目标时,预测范围应到估计污染源排放后,有可能达标的范围。

(2)预测点的布设

◆环境现状监测点应作为预测点(利于对照)

◆重点预测敏感点位(断面)的水质影响

◆水文条件和水质突变处的上、下游,水源地、重要水工建筑及水文站附近

◆在河流混合过程段选择几个代表断面

◆排污口下游可能出现超标的点位附近

(3)预测时期:

自净能力最小、一般、最大三个时段。

◆评价等级为一、二级时,应分别预测建设项目在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两个时段的环境影响。

◆评价等级为三级或评价等级为二级但评价时间较短时,可以只预测自净能力最小时段的环境影响。

(4)预测阶段:

施工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

(13)河口一维动态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

适用条件:

潮汐河口充分混合段;持久性污染物;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或非稳定排放;需要预测任何时刻的水质。

(14)河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

适用条件:

①感潮河段(河口和河网),水动力条件为动态

②混合区③超标水域

(15)Pasquill稳定度分级法

●大气稳定度的确定方法:

常用Pasquill法(帕斯奎尔法)

●Pasquill法用太阳高度角、云量(总云量、低云量)和风速来判断大气稳定度。

Pasquill稳定度分级法分为六类,即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并分别以A、B、C、D、E和F表示。

●分类时,首先由云量与太阳高度角查出太阳辐射等级,再由太阳辐射等级与地面风速查找稳定度等级。

●白天的晴天,太阳辐射等级最大;夜间晴天,太阳辐射等级最小;阴天时,太阳辐射等级为0。

●晴天的夜晚,风速较小时,出现稳定类天气。

●太阳辐射等级为0,稳定度为中性;阴天、大风的时候都是中性;小风、白天的晴天易出现强不稳定类天气。

(16)联合频率

所谓联合频率是指由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构成的组合频率。

即统计不同风速、风向和大气稳定度出现几率。

通常取17个方位,稳定度分六级,风速分5档,即<1.5m/s,1.5~3m/s,3.1~5m/s,5.1~7m/s,>7m/s。

(17)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

●预测内容:

按评价等确定评价内容

●预测工作的准备:

评价区域网格概化、气象参数的处理、污染源分类、预测模型的选择及参数确定

●预测模型及参数确定

⊙一次及日平均浓度:

有风点源模型、小风和静风模型、熏烟模型、海岸线熏烟模型、多源排放模型、面源模型、线源模型(公路)。

⊙长期平均浓度

●预测成果表达

(18)有风点源正态烟羽扩散模式的适用条件。

①污染物的浓度在y、z方向上的分布是正态的,在x方向只考虑迁移,不考虑扩散;

②有风,同一稳定度;

③连续性排放,污染物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④在扩散过程中污染物质量是守衡的。

(19)地面轴线浓度计算公式

式中前一项随x而减小,后一项随x而增大,两项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在某一距离x处出现浓度C的最大值。

另一方面,地面最大污染物浓度出现的位置和数值,与高架污染源在空中的位置有关,空中的位置则是以有效源高表现。

因此还要考虑气象因素。

点源高斯模型中的标准差σy、σz可表示成下列幂函数形式:

 

式中γ1、γ2、α1、α2均为常数。

 

如果采用连续点源高斯模式,计算某稳定度下排气筒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的地面轴线1小时平均浓度,必要的输入参数有哪些?

答:

烟囱出口内径、出口烟气温度、烟气流量、烟气流速、出口处环境温度、出口处风速、大气压力等。

(20)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方法

(21)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①按投资额划分建设项目规模;

②噪声源种类及数量;

③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

④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22)消除和减轻拟建项目噪声的对策和措施

(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①选用低噪声设备和材料

②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

③加强设备维护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④建设项目避让或线路摆动

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①采用“合理布局”和“闹静分开”的设计原则。

②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控制措施降低噪声(如隔声箱、隔声间、消声器等)。

③采用隔声屏障降低噪声,结构形式可采用规范的声屏障或利用自然地形地物或建生态形声屏障。

(3)从受声敏感目标自身降低噪声

①敏感目标安装隔声门窗或隔声通风窗。

②通过置换改变敏感点使用功能。

③敏感目标搬迁远离建议项目。

(2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

研究对象:

区域社会结构—区域环境结构系统

研究内容:

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小表征模型及求解、区域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估、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规模和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对策措施。

(24)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

1.生态系统整体性影响:

系统是否毁灭、替换、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系统是否分割、简化,功能受损?

系统是否可正向演替或恢复?

2.生态系统因子影响:

是否影响关键生态因子?

有无替代或可否恢复?

3.敏感保护目标影响

4.主要自然资源影响

是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是否导致重要或稀缺资源影响?

5.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灾害等)

是否使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趋于恶化?

(2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

①规划分析;

②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③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④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⑤针对各规划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

⑥开展公众参与;

⑦拟定监测跟踪评价计划;

⑧编写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篇章或说明。

.(26)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有哪些

(1)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2)规划科学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矩阵法、环境数学模型法、加权比较法、环境承载能力分析法、核查表法、叠图法、网络法、系统流程图法、幕景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对比评价法

(27)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

●环境风险识别:

根据因果分析的原则,把环境系统中能给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带来风险的因素识别出来的过程。

●环境风险预计或环境风险度量:

指对环境风险的大小以及事件的后果(包括事件涉及的时空范围和强度等)进行预测和量度。

环境风险预计常常采用定量化的方式估计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来表示。

●环境风险评价与对策:

根据风险分析、预计的结果,结合风险事件的承受者的承受能力,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并提出减小风险的措施和行动建议与对策。

(28)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局限性

①它不能有效预防高层次宏观决策的失误;

②它不能有效防止小项目决策的失误;

③不能有效防止非项目决策的失误。

许多工程项目是提高层次宏观决策的具体落实,它们的EIA就成为一种微观上的被动参与性质的程序,仅是一种对其环境影响的反应性评估。

它不能改变发展战略,只能对具体项目表示认可或否决,也不能指导计划向着有利于环境恢复能力的地区或远离敏感区方向发展。

它不能有效预防项目本身决策的失误。

由于有关项目本身的重要决策在工程规划阶段已大致确定,而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其任务常就成为确定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并由此提出防治措施,只能算作修补性努力,对项目本身重要的决策难以再作改变。

(29)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和范围的确定

(一)评价等级的划分

(1)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定义为:

Pi=Ci/C0i*100%

式中:

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一般选用GB3095-1996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该标准中未规定的参数则采用TJ36-79一次最高允许浓度值;在上列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可选用国外标准。

 

评价等级的确定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同一个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取评价级别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

●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一级。

●如果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或者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或者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