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6386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7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docx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

教学内容概要

物理备课组

教师:

年级:

九年级

学生姓名:

日期:

春季班

上课时间:

第次课

主课题:

八年级上册内容复习

教学内容主旨:

1.测量

2.声

3.光

4.运动和力

教学重难点:

1.平面镜成像

2.透镜成像

3.二力合成、二力平衡

课后作业记录:

八年级物理复习

【知识点】

第一章测量

1、长度的测量

单位:

基本单位:

米(m)

常用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mdm㎝mmμmnm

换算关系:

1km=1000m;

1m=10dm=102㎝=103mm=106μm=109nm

测量工具:

刻度尺

三看:

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五会:

会选:

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

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

按最小刻度读出精确值。

会记:

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累积法: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

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

测量操场的跑道。

误差概念: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

①仪器精密度不高

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

测量者估读

误差的减小:

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

改进仪器材料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设计更合理的测量方案

2、质量的测量

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与物体的体积、形状、温度、状态、位置无关。

单位:

千克(kg)

常用单位:

吨、克、毫克

tgmg

换算关系:

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测量工具:

托盘天平

使用方法: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将游码调制零刻度处(否则结果偏大)

调节平衡螺母使衡量水平(指针偏左结果偏大,指针偏右结果偏小)

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否则结果为砝码减游码)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加砝码,使指针指在中央刻度处。

若加上最小砝码后指针偏右,则应改用游码。

增减砝码、移动游码应用镊子

读数。

 

3、时间的测量

单位:

秒(s)

常用单位:

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minsmsμs

换算关系:

1h=60min=3600s

1s=103ms=106μs

第二章声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体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够传播声音,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其中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其次,空气中的速度最小。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晚0.1s以上

应用:

利用回声加强原声;利用回声测距离。

3、声音的特征:

音色:

声音的品质,一般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响度:

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共同决定的,物体的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音调:

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超声波:

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

举例:

蝙蝠、海豚。

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举例:

大象、地震、海啸。

4、乐音和噪声:

乐音:

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噪声:

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的声音

噪声的防治:

在声源处减弱,如会场内手机调到静音状态。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旁植树。

在人耳处减弱,如带耳罩。

第三章光

(一)光的传播

1、光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分类:

自然光源:

如太阳萤火虫

人造光源:

如电灯蜡烛手电筒等

注意:

月亮本身不发光,所以它不是光源。

2、光的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日食、月食、影子、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

4、光速:

c=3×108m/s.(真空)

(二)光的反射、

1、概念:

一点:

入射点

两角:

入射角、反射角

三线:

入射线、反射线、法线

2、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3、反射分类:

镜面反射:

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物体光滑表面,其反射光线仍然平行的反射。

漫反射:

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物体表面后,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的反射。

4、平面镜成像定律: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体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三)光的折射

一点:

入射点

两角:

入射角、折射角、

三线:

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

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折射角随入射角改变而改变;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两角不相等)。

现象:

池水变浅、海市蜃楼等

(四)透镜成像

1、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又称会聚透镜。

凹透镜:

边缘厚中间薄的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又称发散透镜。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

的成像

规律

物距(μ)与

焦距(f)的关系

成像性质

像距(υ)与

焦距(f)的关系

应用

μ>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2f>υ>

照相机

μ=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υ=2f

f<μ<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υ>2f

投影机

μ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μ=f

不成像

3、近视眼及其矫正:

特点:

近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方法:

配戴凹透镜

远视眼即老花镜:

特点:

远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方法:

配戴凸透镜

(五)光的色散

定义: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

该七彩光带称为光谱。

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透过所显示颜色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不透明物体反射所显示颜色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第四章运动和力

(一)动与静

1、机械运动:

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参照物:

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快与慢

1、匀速直线运动: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相同时间内经过相同的路程。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S-t图:

过原点的直线

V-t图:

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

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

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3、速度: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

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公式:

υ=s/t

单位:

国际制单位:

米/秒符号:

m/s

换算关系:

1m/s=3.6km/h

(三)力

1、力: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力产生同时产生一个反作用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2、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形状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5、弹簧测力计:

由指针、刻度盘、弹簧组成的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看清量程

明确分度值

指针是否与零刻度线对齐

读数时,应让视线垂直刻度盘面

(四)重力

概念:

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大小:

G=mg,重力与物体的质量之间成正比,其比值为g=9.8N/Kg。

方向:

竖直向下。

作用点:

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对于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就是几何中心点。

 

(五)二力合成:

1、合力: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注意:

1.“几个力”必须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力.

2.合力并不是物体受到的又一个力.

3.合力的实质是“等效力”,它可以代替那几个力.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六)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相互平衡,称为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

1体: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值:

大小相等

3向:

方向相反

4线: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理解:

判断平衡力的方法二:

如果两个力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如果两个力是平衡力,那么这两个力一定具备同体、等值、反向、共线这四个条件。

(七)摩擦力:

分类: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方向:

与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

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

接触面粗糙。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八)惯性

定义:

物体保持迅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特点: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2、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九)惯性定律

一切不受外力的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理解:

1、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惯性:

物体的性质。

没有任何条件,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定律:

在不受力条件下,物体的运动规律。

 

声+光章节总复习

一、选择题

1.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A、红、橙、绿B、黄、红、绿

C、绿、红、蓝D、橙、靛、紫

2.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中不能实施的是()

A、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B、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某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

3.小明写出声现象的知识结构,其中错误的是:

()

 A.声现象

B.声音的种类

 C.乐音的特征

D.减弱噪声的途径

4.宇宙飞船在太空飞行时,白天的太空也是一片漆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照射太空

B.太阳光在太空中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没有射入人眼

C.太阳光射到太空时,由于太空中是真空,故阳光不能发生反射

D.太阳光在太空中不能传播

5.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

()

A.用放大镜观察地图

B.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C.在路灯下出现电线杆的影子

D.人在河边看到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

6.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60°角,那么反射角是()

A.30° B.60°C.90°D.40° 

7.“五一”黄金周期间,小明来到青山环抱、绿树簇拥的碧流河水库,站在拦河坝上,俯视清澈平静的水面,看到“鸟儿在水中飞翔,鱼儿在白云中穿游,青山倒立在水中……”小明看到的景物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鸟B.鱼C.白云D.青山

8.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玻璃罩内,我们会发现:

()

 A.图像和声音一样正常B.图像和声音同时消失

 C.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到图像D.可以看到图像,但听不到声音

9.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若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可能为:

()

 A.0°B.32°C.45°D.58°

10.在四个相同的玻璃杯里,分别装有不同量的水,如下图所示,用细棒敲击,能得到do.1re.2mi.3fa.4 四个音阶,与音阶re.2相对应的瓶子是:

()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经凸透镜成的像不可能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

12.

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下图所示,先后使蜡烛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b点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虚像

13.用放镜看报纸,放大镜到报纸的距离为8cm,则以下数据可能表示该透镜焦距的是:

()

A.10cmB.8cmC.5cmD.3cm

 

14.距凸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但蜡烛距凸透镜9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cmB.8cmC.6cmD.4cm

15.下列估测中正确的是()

A.课桌的高度为75dm   B.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20g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D.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16.如图: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17.关于声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声音我们就无法分辨

18.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在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

C、在耳孔中塞上一团棉花

一、关闭所有的电源

19.往保温瓶内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2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是()

A.40°40°

B.40°50°

C.50°40°

D.50°50°

21.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不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而使平面镜绕入射点转动45。

,则反射光线改变的角度是()

A45°B90°

C60°D30°

22.如果一人以5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来,则他所成的像相对于他的速度是()

A.0.5m/sB.5m/sC.10m/sD.0

23.手电筒发出的光垂直地照射到一个空的烧杯的底部。

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的光圈如图(甲)中虚线所示,把水倒入烧杯中,烧杯注满水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化为图(乙)中的()

A.

B.

C.

D.

 

 

10.“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夏天乘凉的“树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岸边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C.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摄影时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11.某凸透镜的焦距f为15cm,一物体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以判断此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为()

A、u>30cmB、u<15cmC、u=15cmD、15cm

12.晓羽用焦距为8cm的放大镜观察蝴蝶标本,他想看清楚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蝴蝶间的距离应为()

A、等于8cmB、小于8cm

C.大于8cmD、在8cm与16cm之间

13.平面镜的厚度为2厘米,当用手指贴在镜面上时,手指与像的距离是(  )

A.2厘米        B.4厘米

C.1厘米        D.6厘米

14.有一山峡宽1200m,两旁都是竖直的陡壁,有一人在山峡内开了一枪,听到第一、第二两次回声间隔5s,则人到两壁的距离分别是(声速v=340m/s)()

A.700m,500m      B.860m,340m

C.1000m,200m      D.1025m,175m

 

二、填空题

1.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A.雨后的晚上,人在月光下行走,为了不踩到水坑里,人们根据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规律总结出,当迎着月光走时,地面发处有水,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处有水。

(填“亮”或“暗”)

3.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声相比,的声音音调高,的声音响度大,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能分辨出琴声,是因为二者的不同。

4.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这是通过声音获得的例子;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声音传递的例子;蝙蝠利用超声波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做。

5.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填“相同”或“不同”)

6.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两岸风景如画,风平浪静时水中的倒影与岸上景物交相辉映,很是好看。

一天傍晚的时候,某同学带上照相机来到河边,想拍一张有水中倒影的照片。

那么,该同学应该站在河岸(填“东”或“西”)拍摄,这一选择是根据光的规律而作出的。

7.一个人站在两平行的峡谷之间,当他大叫一声,分别在1.2s和2.8s后听到两次回声,若当时的空气温度是15摄氏度,则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680m.

8.小红同学在修理桌子时有敲击声,为了使邻居小明同学少受干扰,小红同学采取了三种措施:

(1)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泡沫,

(2)把自家的门关上,(3)嘱咐小明同学用棉花塞位耳朵。

小红同学想出的三种办法中,第种是防止噪声的产生;第种是阻断噪声的传播;第种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9..某人身高1.8m,站在平面镜前1.2m处,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m,他的像距他m。

当向远离平面镜方向移动0.3m后,则他的像距平面镜m。

在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10.清澈见底的游泳池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因为从射向的光线,从水面处发生的缘故。

11.小明家中有一只金鱼缸,小明敲了一下桌子,鱼缸中的金鱼立即受到惊吓.

(1)对鱼接收到声波的传播途径有四种判断:

A.空气→水→鱼;B.桌子→水→鱼;

C.桌子→空气→水→鱼;D.桌子→鱼缸→水→鱼.

其中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2)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如图所示,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的位置变浅了,另一条鱼变大了。

前者是由于形成的像(填“实”或“虚”)。

后者是由于鱼缸的________侧部分(填“左”或“右”)等效凸透镜而形成的______像(填“实”或“虚”).

12.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完成下面内容:

(1)刮风时,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因为树叶的_________产生声音;

(2)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瓷碗通过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不同来识别的;

(3)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播____的性质。

13.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0°时,反射角是。

若入射光线不动,镜面转动30°角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14.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   。

 

三、作图、试验及探究

15.在图1中画出光线AO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6.在图2中作出物体AB所成的像;

 

 

17.完成下面的光路图。

 

18.太阳光以与水平地面成300角的方向射到井口。

为使光能照亮井底,请在图中作出平面镜。

19.

(1)画出图中的入射光线,标出入射角、反射角及其大小。

(2)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图中ABC在平面镜中的像。

(3)在图中大致作出入射光线A0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

 

 

20.小华设计了个光学暗箱,如图所示,请分别在暗箱内画出相应的光学元件(只画一个元件)。

 

四、实验题

1.以下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中位置关系时进行的实验,请你帮他完成这次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器材:

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玻璃板、白纸、

_______(填入所缺的器材)

(2)探究过程:

①、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和物体的位置有关吗?

②、猜想与假设:

可能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③、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3)先在桌面铺上白纸,纸上竖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A移动点燃的蜡烛位置,再测量一组数据

B将像和物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C拿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记下此时的位置,即像的位置。

同时记下点燃蜡烛的位置,即物体的位置

D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实验步骤正确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

(填表)

次数

像距(cm)(像到镜的距离)

物距(cm)(物到镜的距离)

1

10

2

15

3

18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处。

 

(1)实验时,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上。

(2分)

(2)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最小;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最大。

③把烛焰放在b点,光屏上成、的实像,__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④把烛焰从b点移动到c点后,应该将光屏向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光屏上成、的实像,___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3)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

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