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6511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docx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

第一单元加与减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顺联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时间:

10课时

第一课时:

谁的得分高(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老师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喜欢玩游戏吧!

今天,淘气和笑笑也做了一个游戏,想知道他们做的什么么游戏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

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

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23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比笑笑高。

……

师:

同学们发现数学信息真不少。

还有同学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

二、自主探究

1、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

教材第2页对话情境

师:

同学们,你们看,这对好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呢?

为什么?

生讨论,汇报。

2、尝试计算。

师:

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

那么到底谁获胜了呢?

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

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

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计算方法:

无论学生做出怎样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提示学生观察:

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

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三、总结提升

师:

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

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

练习设计:

教材第3页

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百以内数的连加

24+30+41=()

教学反思:

 

课后回忆

第二课时:

谁的得分高(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3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笔算)

37+29+1742+19+2536+18+35

29+50+1132+27+4339+27+33

6生板演,集体订正。

二、导学释疑

1.新知:

投飞镖比赛。

2.研究:

(1)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看出奇思和妙想谁获胜吗?

与同伴进行交流。

(3)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

妙想呢?

3.展示:

针对研讨内容分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师生共同评价。

三、巩固提升

(1)24+16+2715+26+4433+29+25

(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2000年

28

16

15

2004年

32

17

14

2008年

51

21

28

2012年

38

27

23

2000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2008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板书:

谁的得分高

百以内数的连加

24+30+41=()

教学反思:

课后回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秋游(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能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

秋天到了,正是出游的好时节。

同学们喜欢秋游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

从秋游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这条船可以坐90人。

有两队,一队有45人,二队有25人。

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

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

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2:

这条船能坐得下这些人吗?

生3:

船上还有空座位吗?

……

二、自主探究

1、乘船问题。

师:

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

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算法。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到黑板板书,并说明理由。

2、乘车问题。

师:

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

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

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课件出示:

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

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计算出第3辆车上有多少人吗?

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三、总结提升。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探讨了连减法的计算,得出了多种计算方法,并学会利用连减法解决问题。

四、练习设计:

教材第5页

五、板书设计

秋游

9045

—45—25

4520

90

—45

45

—25

20

45+25=7090-70=20

教学反思:

课后回忆

第四课时:

秋游(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2、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游戏激趣法。

教学过程:

(一)我能行

出示并解决问题2。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师提示:

1.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然后思考解题思路。

3.最后列式计算。

(二)第5页练一练第2题和第1题的第二幅图。

学生先独立读题,然后在小组里一起说一说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解题思路。

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在小组内订正。

同伴互助。

通过练习,使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了连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1题第一幅图。

第3题;第4题(小组内完成)。

课后,作业本上完成。

(五)板书设计

秋游

板书出学生的算式

 

教学反思:

课后回忆

第五课时:

星星合唱队(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6页、第7页的第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计算,优化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喜欢唱歌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

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

师:

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

可是老师没弄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

二、自主探究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呢?

师:

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

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一步计算的。

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师:

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

及时纠正。

2、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师:

同学们,这两道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6页练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

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练习设计:

教材第7页

五、板书设计:

星星合唱队

52-9+15=58(人)

52

5243—9

—9+15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或43

4358+15

_____________

58

答:

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学反思:

课后回忆

第六课时:

星星合唱队(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7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游戏激趣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

怎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你会计算吗?

二、深入练习。

1.车上原有56人,下来27人,上了19人。

www.Xkb1.coM

(1)和同伴说一说,现在车上的人数多了还是少了?

(2)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填一填。

(接力比赛,书本第7页第2题。

3.美术课上,同学们一共带来了75个易拉罐灯笼和向日葵。

做灯笼用了35个,做向日葵用了28个,还剩下多少个易拉罐?

4.淘气有45张画片,笑笑比淘气少16张。

机灵狗比笑笑多27张。

机灵狗有多少张画片?

三、总结提升。

师: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课堂练习》的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

练习课

学生板书练习题(略)

教学反思:

 

课后回忆

第七课时:

练习一(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

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吗?

二、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整理相关知识点,在小组内交流、班上集体汇报。

师:

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答

课件出示:

教材第8页第1题右面的习题

师:

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尝试解答。

了解不同的算法后,组织学生交流。

三、总结提升。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练习设计:

教材第8、9页

五、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56+21+1848+32-1639-13+47

96-34-3557+22-45100-69+25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一(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收玉米。

信息:

猴子:

36根;松鼠:

18根;小熊:

45根;小羊:

根。

(1)猴子、松鼠和小熊一共收了多少根玉米?

(2)小羊收的玉米比猴子和松鼠的总数少10根,小羊收了多少根玉米?

2.二

(1)班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下面是三个小队上周末收集废电池的情况。

小队

第一小队

第二小队

第三小队

合计

数量/节

32

36

95

(1)第三小队收集了多少节废电池?

(2)第四小队收集废电池的节数比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的总和少23节。

第四小队收集了多少节?

3.

姓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总成绩

淘气

24

30

90

笑笑

29

29

94

奇思

26

30

(1)淘气第三次跳了多少下?

笑笑呢?

(2)奇思获得第二名,他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多了少下?

4.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

12

10

13

 

三、总结提升。

Xkb1.Com

师: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练习一

(2)

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

12

10

13

教学反思:

 

课后回忆

第九课时、第十课时、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褚兰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口算。

(15分)

70—40=12-8=36-6=30+25=7+32=

100-60=20+0=8+9=68-38=87-80=

76-3=19+50=17-8=70+30=48+2=

二、竖式计算.(24分)

56–28+15=71-24-43=36+64–89=

 

18+27+49=8+72–65=90–32+28=

三、算一算、填一填。

(16分)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音乐小组

36

28

25

美术小组

27

35

19

体育小组

28

37

24

合计(人)

93

100

81

四、生活中的数学。

(45分)

1、车上原有45人,到了少年宫站,下去28人,上来13人。

(1)想一想,现在车上的人数

(2)算一算,车上现在多少人?

 

2、玩具汽车38元,洋娃娃25元。

(1)淘气想买着两样玩具,带50元够吗?

是多了还是少了?

(2)笑笑买这两样玩具,付了1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3、一年级有37人,二年级比一年级多9人,三年级比二年级少15人。

三年级有多少人?

 

4、小明跳了26下,小军跳了35下,小芳比小明和小军跳的总数少17下。

小芳跳了多少下?

 

5、商店运来43箱牛奶,卖出18箱后,又运来24箱。

现在商店有多少箱牛奶?

6、水果店上午卖出37箱水果,下午卖出18箱水果,还剩下29箱水果。

水果店原来有多少箱水果?

课后回忆

第一单元试卷讲评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加与减》测试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系统回顾学过的知识,强化知识的薄弱环节,明确试卷存在的错误和原因和解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课前学生独立订正—课上教师总体分析—师生互动、重点讲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认真订正试卷上的错误;加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课前独立订正试卷,查漏补缺,确定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教师根据试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纳、整理学生答题的不足和答题方法、解题思路上的欠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

今天我们对第一单元测试卷进行讲评,希望小朋友们能够通过这节课,对原来没有掌握好的知识进行补充,更好的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二、讲评。

1、测试基本情况分析。

全班同学全部参加测试,总的来说,测试成绩一般。

最高分100分,有名同学;90分以上有名同学;不及格人。

优秀学生名单:

待优生名单:

教师对成绩优秀的同学进行鼓励与表扬。

(奖励小贴花、练习本等小奖品,当众颁发)

2、重点题目分析和讲解。

第一项:

口算。

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全对,个别同学出错,原因是粗心,马虎。

针对这种问题,以后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补充一些口算题进行训练。

第二项:

竖式计算。

连加法,同学们掌握的不错,出错最多的是连减法的计算,有个别同学受到连加法的影响,总是写错竖式;另一个问题也是反复强调的进位和退位的问题,有的同学太粗心,计算不过关。

补充:

4道竖式计算题指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让学生说说竖式的计算方法及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三项:

算一算、填一填。

这一题失分比较多,原因是学生不注意观察表格,不能看懂表格中的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也有的是计算上的粗心造成的。

第四项:

解决问题。

大部分的同学能独立读题,理解题意,正确解答。

个别同学读题理解能力欠缺,有的甚至不认识字没办法读题;还有就是算是写对,计算错误。

重点讲解第2、3、4小题。

让做对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3、其他题目,学生讲评,教师补充。

三、课堂小结

你觉得这次考试你有什么收获呢?

你觉得今后应该在哪些方面努力和改进?

你觉得你的失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师:

希望同学们认真订正错误,吸取教训,让自己变得更出色,加油!

四、作业:

再次订正错误,与同学交流。

 

第二单元购物

单元内容分析:

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景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买文具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买衣服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积累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小小商店学习正确使用人民币等知识,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缺少社会经验,购物机会少,虽然对人民币有初步识别的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更是缺乏了解。

他们虽有购物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上欠灵活。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

2、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3、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会付钱、找钱。

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辨认人民币,能够清点一定数量的人民币,能够用口头语言描述付钱、找钱的过程。

同时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时间:

11课时

课后回忆

第十二课时:

买文具(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都买过东西吧!

都买过什么呀?

买东西需要什么?

(要付钱)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

(人民币)我们一定要爱护我们的人民币。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填一填。

师:

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

谁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些钱?

请一名学生上前介绍这些钱,同学们也可以补充说明。

能完成填空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10页插图

学生能够认出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

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

1元=10角1角=10分

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师:

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店。

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10页最上面的插图

师:

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可能会说:

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1元的硬币简单。

我可以给售货员2张5角的。

我可以给售货员10张1角的。

因为1元=10角。

我可以给售货员1张5角、1张2角和3张1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10角,就是1元。

……

师:

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

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师:

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

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

如果用1元钱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解答,集体订正。

4、和同伴说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认识了人民币,元、角、分。

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四、板书设计:

买文具

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反思:

课后回忆

第十三课时:

买文具(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  图中有哪些人民币?

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

二、练习:

 

  ① 练一练的第1题 换一换,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② 练一练的第2题 填一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强调:

计算钱数时,相同单位的钱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2、学习付款 

(1)创设情境:

(出示钢笔)1支钢笔1元钱,要买这支钢笔你都可以怎样去付钱呢?

老师做售货员,让学生来付钱购买钢笔,展示学生的付钱方式。

 

(2)课件出示文具情境图,同学交流说一说购买每一种文具都可以怎样付钱。

老师选其中2-3种让学生交流付钱方式。

 

(3)小结:

在用人民币付款时,相同的钱数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式。

3、1把尺子8角,淘气想用1元买1把尺子,如果你是售货员,你应找回多少钱呢?

你如何列式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