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第八部 兵智 未战先胜原文及翻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6612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囊第八部 兵智 未战先胜原文及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智囊第八部 兵智 未战先胜原文及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智囊第八部 兵智 未战先胜原文及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智囊第八部 兵智 未战先胜原文及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智囊第八部 兵智 未战先胜原文及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智囊第八部 兵智 未战先胜原文及翻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智囊第八部 兵智 未战先胜原文及翻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智囊第八部 兵智 未战先胜原文及翻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智囊第八部 兵智 未战先胜原文及翻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智囊第八部 兵智 未战先胜原文及翻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智囊第八部 兵智 未战先胜原文及翻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智囊第八部 兵智 未战先胜原文及翻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智囊第八部 兵智 未战先胜原文及翻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智囊第八部 兵智 未战先胜原文及翻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智囊第八部 兵智 未战先胜原文及翻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囊第八部 兵智 未战先胜原文及翻译.docx

《智囊第八部 兵智 未战先胜原文及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囊第八部 兵智 未战先胜原文及翻译.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智囊第八部 兵智 未战先胜原文及翻译.docx

智囊第八部兵智未战先胜原文及翻译

智囊第八部兵智未战先胜原文及翻译

第八部兵智未战先胜【原文】形逊声,策绌力①;胜于庙堂,不于疆场;胜于疆场,不于矢石。

庶可方行②天下而无敌,集“不战〞。

【注释】①形逊声,策绌力:

形、声即实、虚,形逊于声,指有形之兵不如无形之兵。

策绌力,指计策可以战胜力量。

②方行:

横行。

【译文】有形的武力不如无形的影响力,策谋也远比蛮力更有用;能在庙堂上取胜,就不必要去战场上进行对决;在战场上的将帅能够善谋慎断,就不必让兵卒去冒矢石之险。

如此,才能打遍天下无敌手。

因此集成“不战〞卷。

荀罂伍员【原文】鲁襄时,晋、楚争郑。

襄公九年,晋悼公帅诸侯之师围郑①,郑人恐,乃行成②。

荀偃曰:

“遂围之,以待楚人之救也,而与之战。

不然,无成。

〞〔边批:

亦是。

〕荀罂曰:

“许之盟而还师以敝楚:

吾三分四军③,与诸侯之锐,以逆来者,于我未病,楚不能矣。

犹愈于战,暴骨以逞,不可以争。

大劳未艾④。

君子劳心,伍员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

〞乃许郑成,后三驾⑤郑,而楚卒道敝,不能争,晋终得郑。

吴阖闾既立,问于伍员曰:

“初而言伐楚,余知其可也。

而恐其使余往也,又恶人之有余之功也。

今余将自有之矣,伐楚何如?

〞对曰:

“楚执政众而乖⑥,莫适任患⑦。

假设为三师以肄焉,一师至,彼必皆出;彼出那么归,彼归那么出,楚必道敝。

亟⑧肄以罢之,多方以误之。

既罢,而后以三军继之,必大克之。

〞阖闾从之,楚于是乎始病。

〔评〕晋、吴敝楚,假设出一辙。

然吴能破楚,而晋不能者,终少柏举之一战⑨也。

宋儒乃以城濮之战咎晋文非王者之师。

噫!

有此议论,所以养成南宋为不战之天下,而竟奄奄以亡。

悲夫!

按:

吴璘制金,亦用此术。

虏性忍耐坚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战非累日不决。

于是选据形便,出锐卒,更迭挠之,与之为无穷,使不得休暇,以沮其坚忍之气,俟其少怠,出奇胜之。

【注释】①围郑:

此年二月郑曾朝贡楚国,因此晋国攻打郑国。

②行成:

求和。

③三分四军:

时晋有上、中、下、新四军,晋军分成三部,每一部迎战楚国,那么其余二部可休整,故可久战不疲。

④艾:

休息。

⑤驾:

兵车,此处指对郑用兵。

⑥乖:

互相违戾。

⑦莫适任患:

意见纷纭,而谁也不肯担负责任。

⑧亟:

屡次。

⑨柏举之一战:

公元前506年,吴与蔡、唐攻楚,大破楚军于柏举,乘胜攻入郢都。

【译文】春秋鲁襄公时期,晋楚两国争夺郑国。

襄公九年,晋悼公联合其他诸侯的军队一起围攻郑国,郑国人感到害怕,于是派遣使者前去求和。

荀偃说:

“应该继续围攻郑国,等到楚国救郑的时候,就可以迎战楚军;如果现在和郑国议和,就不会得到实际的利益。

〞〔边批:

也对。

〕荀罂却说:

“不可,应该和郑国结盟引兵而归,这样楚国就会出兵讨伐郑国。

先让楚军疲惫不堪,再将我国的军队分成三局部,联合其他诸侯的军队轮流迎战楚军。

那么在我们的军队还没有疲惫之前,楚军就早已疲惫没有能力作战了,比现在就和楚国交战要好得多。

假设现在就和楚国交战,必然会伤亡沉重,因此应该以不战为上策。

所谓聪明的人靠智慧取胜,愚笨的人靠蛮力克敌,这就是先王克敌制胜的道理啊。

〞群臣都表示赞成,于是接受郑国的求和。

后来晋国三次出兵讨伐郑国,但楚国军队由于长途行军而精疲力竭,根本没有方法作战。

因此最后终于由晋国取得了郑国。

吴王阖闾即位后,曾经问伍员说:

“当初贤卿曾经建议讨伐楚国,寡人也有讨伐楚国的意思,但唯恐吴王僚派我伐楚,又不愿意他占有我的功绩。

现在寡人想亲自率领军队讨伐楚国,贤卿认为怎么样呢?

〞伍员答:

“楚国执政者众多但意见不一,谁也不肯承当责任。

假设大王发动三军,只是白白地劳民伤财,因此不如先发一军,诱使楚国出兵迎战。

当楚国出兵后,大王就立刻退兵;楚国退兵之后,大王再次出兵。

楚军这样往来跋涉,必定会疲于奔命,而产生放弃交战的想法。

此时大王再运用各种手段,使楚国的军事政治更加混乱,彻底瓦解楚国人的斗志,然后大王再发动三军,必定能彻底摧毁楚国。

〞阖闾欣然采纳了伍员的意见,从此楚军就陷入疲于奔命的苦境之中。

〔评译〕晋和吴削弱楚国的实力,用的都是一样的手法,但是吴能在柏举大败楚军,而晋却不能在城濮消灭楚。

宋儒在批评楚晋城濮之战的时候,竟然说晋文公不是真正的王者之师,不能伐楚。

唉!

正是因为宋儒有这种思想,才使南宋出现不战而和的妥协论调,终于使南宋逐渐由衰而亡,真是可悲!

按:

宋将吴璘对付金兵,也是用的这种方法。

金兵的特点是忍耐力强,命令严酷,一旦令下,必定会誓死执行任务,因此每次决战的时候,总是要打上好几天。

吴璘于是选择有利的地形,派出精锐兵卒,轮番进行骚扰,使金兵穷于应付,没有方法休息,以磨蚀他们坚忍的耐力,然后趁着金兵稍稍有些惰怠时,立即以奇兵进行袭击,从而大获全胜。

周德威【原文】晋王存勖①大败梁兵,梁兵亦退。

周德威②言于晋王曰:

“贼势甚盛,宜按兵以待其衰。

〞王曰:

“吾孤军远来,救人之急,三镇③乌合,利于速战。

公乃欲按兵持重,何也?

〞德威曰:

“镇、定之兵,长于守城,短于野战;吾所恃者骑兵,利于平原旷野,可以驰突。

今压城垒门,骑无所展其足;且众寡不敌,使彼知己虚实,那么事危矣。

〞王不悦,退卧帐中,诸将莫敢言。

德威往见张承业,曰:

“大王骤胜而轻敌,不量力而务速战,今去贼咫尺,所限者一水耳,彼假设造桥以薄我,我众立尽矣,不假设退军高邑,诱贼离营,彼出那么归,彼归那么出,别以轻骑,掠其馈饷,不过逾月,破之必矣!

〞承业入,褰④帐抚王曰:

“此岂王安寝时邪?

周德威老将知兵,言不可忽也。

〞王蹶然而兴,曰:

“予方思之。

〞时梁王闭垒不出,有降者,诘之,曰:

“景仁方多造浮桥。

〞王谓德威曰:

“果如公言。

〞【注释】①晋王存勖:

即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灭梁前称晋王。

②周德威:

字镇远,勇而多智谋,能望尘而知敌人数量多少,累败梁军,勇闻天下。

后遇梁军,庄宗不听德威言,德威遂战没。

③三镇:

指镇州、定州及梁兵三局部。

④褰:

用手撩起。

【译文】五代十国时,晋王李存勖大败梁兵后,梁暂时退兵。

周德威知道晋王想乘胜追击,于是对晋王说:

“敌人气势盛,我军应该先按兵不动,等梁兵疲敝后再进攻。

〞晋王说:

“我率军远征,急迫救人,再说我军是仓促成军,适合速战,现在将军却建议孤王按兵不动,这是什么原因?

〞周德威说:

“梁兵善于守城,不善于野地作战;我军仗恃的是骑兵,对骑兵而言,平原旷野是最有利的地形,可以驰骋突袭,但现在面对城门堡垒,骑兵根本无法施展,再说敌众我寡,假使让敌人摸清了我军的兵力,对我军实在大大不利。

〞晋王听了周德威的解释仍不满意,就自己回帐休息,其他将军见晋王一脸的不快乐,也都不敢再多说什么。

周德威知道晋王尚未改变心意,就去见张承业说:

“大王击败梁兵之后,有轻敌之心,不考虑自身的兵力,一心只想速战。

现在敌我仅一水之隔,敌人假设造浮桥偷袭我军,我军一定覆没。

不如退守高邑,再出兵引诱梁兵离营。

梁兵离营我军就回高邑,梁兵回营,我军再出,另外派一支骑兵队专门抢夺梁兵的军饷粮食。

不出一个月,一定能破梁。

〞张承业于是来到晋王的营帐,掀起帘帐说:

“这哪是您平日安寝的时间呢?

周德威是老将,深懂用兵之道,他的话可不能无视。

〞晋王突然从床上跳起来大声说:

“我正在想这件事。

〞这期间梁王虽在军垒却闭门不出,后来晋兵侦讯一个投降的梁兵,他供说:

“梁王正命人建造多座浮桥,准备攻晋。

〞晋王对周德威说:

“果然不出将军所料。

〞岳飞【原文】杨幺①为寇。

岳飞所部皆西北人,不习水战。

飞曰:

“兵何常,顾用之何如耳!

〞先遣使招谕之,贼党黄佐曰:

“岳节使号令如山,假设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必善遇我。

〞遂降。

飞单骑按其部,拊佐背曰:

“子知逆顺者,果能立功,封侯岂足道,欲复遣子至湖中,视其可乘者擒之,可劝者招之,如何?

〞佐感泣,誓以死报。

时张浚以都督军事至潭②,参政席益与浚语,疑飞玩③寇。

〔边批:

庸才何知大计?

〕欲以闻。

浚曰:

“岳侯忠孝人也。

兵有深机,何可易言?

〞益惭而止。

黄佐袭周伦砦,杀伦,擒其统制陈贵等。

会召浚还防秋④。

飞袖小图示浚,浚欲待来年议之。

飞曰:

“王四厢⑤以王师攻水寇,那么难;飞以水寇攻水寇,那么易。

水战,我短彼长,以所短攻所长,所以难;假设因敌将用敌兵,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使孤立,而后以王师乘之,八日之内,当俘诸酋。

〞浚许之。

飞遂如鼎州。

黄佐招杨钦来降,飞喜曰:

“杨钦骁悍,既降。

贼腹心溃矣!

〞表授钦武义大夫,礼遇甚厚,乃复遣归湖中。

两日,钦说全琮、刘锐等降。

飞诡骂曰:

“贼不尽降,何来也?

〞杖之,复令入湖。

是夜掩敌营,降其众数万。

幺负固不服,方浮舟湖中,以轮激水,其行如飞;旁置撞竿,官舟迎之,辄碎。

飞伐君山木为巨筏,塞诸港汊,又以腐木乱草,浮上流而下。

择水浅处,遣善骂者挑之,且行且骂。

贼怒来追,那么草壅积,舟轮碍不行,飞亟遣兵击之,贼奔港中,为筏所拒,官军乘筏,张牛革以蔽矢石,举巨木撞其舟,尽坏。

幺投水中,牛皋擒斩。

飞入贼垒,余酋惊曰:

“何神也?

〞俱降,飞亲行诸砦慰抚之。

纵老弱归籍,少壮为军,果八日而贼平。

浚叹曰:

“岳侯神算也!

〞〔评〕杨幺据洞庭,陆耕水战,楼船十余丈,官军徒仰视,不得近。

岳飞谋亦欲造大舟,湖南运判薛弼⑥谓岳曰:

“假设是,非岁月不胜。

且彼之所长,〔边批:

名言可以触类。

〕可避而不可斗也。

今大旱,河水落洪,假设重购舟首,勿与战,遂筏断江路。

藁其上流,使彼之长坐废。

而精骑直捣其垒,那么彼坏在目前矣。

〞岳从之,遂平幺。

人知岳侯神算,平幺于八日之间,而不知计出薛弼。

从来名将名相,未有不资人以成功者。

岳忠武善以少击众,尝以八百人破群盗王善等五十万众于南薰门;以八千人破曹成十万众于桂岭;其战兀术于颍昌,那么以背嵬⑦八百,于朱仙镇那么以五百,皆破其众十余万。

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

故有战无败,猝遇敌,不动,敌人为之语曰: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其御军严而有恩,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⑧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虽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卒有疾,那么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那么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赏,分给军吏,秋毫不私;每有功,必归之将士。

吁!

此那么其制胜之本也。

近日将官事事与忠武反,欲功成,得乎?

【注释】①杨幺:

名太,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随从钟相起义,活动于洞庭湖地区,因其在起义军首领中年纪最小,故称杨幺〔幺是最小的意思〕。

后钟相牺牲,杨幺被推为领袖,有众二十万人。

绍兴五年〔1135年〕为岳飞所破,被俘而死。

②潭:

潭州,今湖南长沙。

③玩:

轻视。

④防秋:

古北方游牧民族常常在秋天草长马肥的时候入侵中原地区,因此朝廷在此时调兵防御,谓之“防秋〞。

⑤四厢:

官名,即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⑥薛弼:

政和年间进士。

绍兴间为湖南转运判官,后为岳飞参谋官。

岳飞父子被害后,为飞谋议者均坐罪,唯薛弼得免,且为秦桧所用。

⑦背嵬:

指大将的亲军。

⑧束刍:

捆扎马草。

【译文】南宋时期的杨幺盘踞在洞庭湖作乱。

岳飞所属的部队多半是西北人,不习惯水上作战。

岳飞说:

“用兵没有一定之规,用得怎么样了!

〞先派人招降,贼人党羽黄佐说:

“岳节使号令如山,如果和岳节使为敌,最后必定会丧命,还不如投顺岳节使,他必定能善待重用我。

〞于是就容许归降。

岳飞只身一人骑马来到黄佐的营地探视他,并轻抚着他的肩膀说:

“你能是个识时务的人,必定能立下大功,日后何止是封侯拜爵而已啊,本帅想派你再回到洞庭湖,所有的贼众头目,如果有时机就活捉,或劝他们归降,怎么样?

〞黄佐被岳飞的信任和重用感动得痛哭流涕,发誓要以死相报。

这时张浚以都督军事来到潭州,参政席益对张浚说他认为岳飞有轻敌之心。

〔边批:

庸才怎么能知道大计呢?

〕张浚说:

“岳侯为人忠信诚正,再说军事机密,怎么可以轻易泄露呢?

〞席益听后,不禁为自己的鲁莽感到惭愧。

另一方面,黄佐袭击贼寇周伦营寨,杀死了周伦,擒获了统制陈贵等人。

这时,皇帝下召让张浚回朝商议防秋。

临行之前,岳飞从袖中取出战略图给张浚看,想和他商议讨平杨幺的方案。

张浚认为不妨等到明年再讨贼,岳飞说:

“王四厢是用正规军打水寇,因此难打;末将是利用水寇来打水寇,就会容易多了。

打水仗不是我军的长项,用我军的弱势水战和水寇的长项对打,当然很容易失败;如果利用杨幺身边的大将,借助他们攻打贼兵,然后官兵再进行围剿,八天之内一定能够擒获诸贼头目。

〞张浚于是同意岳飞出兵。

岳飞到鼎州以后,黄佐已经说服杨钦归降。

岳飞快乐地说:

“杨钦骁勇强悍,现在投降,贼寇众叛亲离了!

〞于是上表请求授予杨钦武义大夫的官职,对他非常礼遇。

同样又让杨钦回到洞庭湖做内应。

两天之后,杨钦说服全琮、刘锐等人归降。

岳飞看到他们,成心骂道:

“贼人没有全部投降,你们来这里做什么呢?

〞让人鞭打他们,又让他们再次回到洞庭湖。

这天晚上岳飞率领士兵偷袭贼营,俘虏了好几万名贼兵。

杨幺虽然败了但很不服气,他乘船从湖上逃跑了。

由于杨幺所搭乘的战船装有转轮,因此船行的速度如同飞一般;又因为他的船边装置有撞竿,因此只要官船一靠近,就会被撞竿撞得粉碎。

岳飞让人砍伐巨大的树木做成木筏堵在港口;又让人从上游抛置了大量的腐木杂草,让它们顺流而下;又挑选一些善于骂阵的士兵,在杨幺的船行进到水浅的航道时,让他们一边走一边骂,结果杨幺怒气冲天,顾不上水浅就下令船只追击。

结果他们的船只被上游流放的杂草所阻碍,动弹不得,岳飞立即下令官兵攻击,贼兵纷纷窜逃入港,又受到港口的木筏的阻碍;官兵在木筏上架起牛皮,防范贼人用箭石攻击,一面用大木桩撞击贼船,把它们撞坏了。

杨幺见大势已去便想投水,结果被牛皋擒获斩首。

岳飞进入到贼营中,剩余的贼兵头目惊呼:

“怎么这样神奇?

〞全都投降了,岳飞亲自来到各个营寨中安抚众人,释放那些老弱的贼兵回家,而将那些年轻力壮的贼兵编入了正式部队,果然如他所说,八天之内平服了贼人。

张浚叹服地说:

“岳侯真是神算啊。

〞〔评译〕杨幺盘踞在洞庭湖,在陆地上耕种,在水上作战,楼船高达十多丈,官军们眼睁睁地看着杨幺横行,靠近不得。

岳飞本来想建造大船征讨杨幺,但是湖南运判薛弼却劝阻岳飞说:

“如果要建造大船,肯定要消耗一年半载的时间;即使将船造好了,水战仍然是杨幺所擅长的。

〔边批:

名言可以融类旁通〕因此,我军只能避开敌人,不和他们正面交锋。

现在正是天旱水枯的时候,阻断了江面,重金收买贼人各船首领,不要和贼人正面冲突,再从上游流放大量杂草阻挡船只,使得贼人没有方法发挥水战的优势,一面派遣精锐骑兵直攻贼营,贼人必败。

〞岳飞听从薛弼的建议,果然平定了杨幺,一般人都以为岳飞liào事如神(版权所有ewenyan.com易文言网),在八天之内将杨幺平定,却不知道是出于薛弼的计策。

自古以来的名将名相,没有不借助他人而获得成功的。

岳飞擅长以寡敌众。

曾经在南薰门以八百人打败贼人王善五十万人,也曾经在桂岭以八千士兵打败曹成的十万大军。

以上所说的这些战役,事前岳飞都曾和统兵的将领商议,经过细密的方案才和贼人交战,因此能够战无不胜,即使是遭到贼人的突击,也都不会自乱阵脚。

敌人曾经叹服说: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带兵虽然军令森严,却能以诚待兵。

有一名士兵曾经因为偷了民家的一束麻,按照军令而被处死。

之后夜晚行军,虽然民家开着大门邀请军士入屋住宿,也没有士兵敢接受民家的邀请。

宁可冻死,也不强占民宅,宁可饿死,也不抢夺民粮。

士兵生病了,岳飞都会亲自调和药物;如果诸将去远地戍守,岳飞定会让妻子慰问他们的家人生活起居;但凡作战牺牲的人,岳飞不但伤心流泪,并会抚育他们的孤儿,或者让自己的儿子和他们的女儿结婚;有赏赐,就分给将士;一丝一毫也不放入私囊;每当建立战功的时候,都会将其归功于所有的将士。

唉,这就是岳飞之所以取胜的原因。

现在的将官,所言所行都和岳飞背道而驰,还想要获得胜利,又怎么能够做到呢?

李愬【原文】宪宗讨吴元济。

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既败,袁滋代将,复无功。

李愬求自试,遂为随唐邓节度使。

愬以军初伤夷①,士气未完,乃不为斥候部伍。

或有言者,愬曰:

“贼方安袁公之宽,我不欲使震而备我。

〞乃令于军中曰:

“天子知愬能忍耻,故委以抚养,战非我事也。

〔边批:

能而示之不能。

〕齐人以想名轻,果易之。

愬沉鸷,能推诚待士,贼来降,辄听其便,或父母与孤未葬者,给粟帛遣还,劳之曰:

“而亦王人②也,无弃亲戚。

〞众愿为愬死,故山川险易,与贼情伪,皆能晓之。

〔边批:

虏在目中,不然不轻战。

〕居半岁,知士可用,乃请济师。

于是缮铠厉兵,攻马鞍山,下之。

拔道口栅,战楂枒山,以取炉冶城,平青陵城。

擒骠将丁士良,异其才,不杀。

署捉生将,士良策曰:

“吴秀琳以数千兵不可破者,陈光洽为之谋也,我能为公取之。

〞乃擒以献,于是秀琳举文城栅降。

遂以其众攻吴房,残外垣,始出攻。

吏曰:

“往亡日,法当避。

〞愬曰:

“彼谓我不来,此可击也。

〞众决死战,贼乃走。

或劝遂取吴房,愬曰:

“不可。

吴房拔,那么贼力专,不假设留之,以分其力。

〞初,秀琳降,愬单骑抵栅下与语,亲释缚,署以为将。

秀琳为愬策曰:

“必破贼,非李祐无以成功者。

〞祐,贼健将也,守兴桥栅,其战常易官军。

愬候祐护获于野,遣史用诚以壮士三百伏其旁,见③羸卒假设将燔聚④者,祐果轻出,用诚擒而还。

诸将素苦祐,请杀之,〔边批:

能苦诸将,定是有用之人。

〕愬不听,以为客将,间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至夜艾。

忠义亦贼将,军中多谏此二人不可近。

愬待益厚。

乃募死士三千为突将⑤,自教之。

会雨,自五月至七月不止,军中以为不杀祐之罚,〔边批:

不通。

〕将吏杂然不解。

想力不能独完祐,乃持以泣,曰:

“天不欲平贼乎?

何见夺者众耶?

〞那么械而送之朝,表言:

“必杀祐,无与共谋蔡者。

〞诏释以还愬,愬乃令佩剑出入帐下,署六院兵马使,祐奉檄⑥呜咽。

诸将乃不敢言,由是始定袭蔡之谋矣。

李愬之将袭蔡也,旧令敢舍谍者族⑦。

愬刊⑧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愬益悉贼虚实。

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率锐师屯洄曲以抗光颜。

愬知其隙可乘,乃夜起师,祐以突将三千为前锋,李忠义副之,愬率中军三千,田进诚以下军殿,出文城栅,令曰:

“引而东。

〞六十里止,袭张柴,歼其戍,敕士少休,益治鞍铠,发刃彀矢⑨。

会大雨雪,天晦,凛风偃旗裂肤,马皆缩栗,士抱戈冻死于道十一二。

张柴之东,陂泽阻奥,众未尝蹈也,皆谓投不测,始发。

吏请所向,愬曰:

“入蔡州取吴元济。

〞〔边批:

抖然。

〕士失色,监军使者泣曰:

“果落祐计。

〞然业从愬,人人不敢自为计。

〔边批:

士有必死之心矣。

〕愬分轻兵断桥道,以绝洄曲道;又以兵朗山道。

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雪甚。

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

贼吴房、朗山戍晏然无知者,祐等坎墉先登,众从之,杀门者开关,留持柝⑩,传夜自如。

黎明雪止,愬入驻元济外宅,蔡吏惊曰:

“城陷矣!

〞元济尚不信,曰:

“是洄曲子弟来索褚衣耳。

〞及闻号令,曰:

“常侍传语。

〞始惊,曰:

“何常侍得至此。

〞率左右登牙城。

田进诚进兵薄之,愬计元济且望救于董重质,乃访其家慰安之,使无怖,以书召重质,重质以单骑白衣降。

进诚火南门,元济请罪,梯而下,槛送京师。

〔评〕不械送祐,那么谤者不息。

此与司马懿祁山请战奉诏而止同一机轴,皆成言先入,度其必不忤而后行之者也。

辛毗持节而蜀师老,李祐还幕而吴寇平,虽将之善,君亦与焉。

岳侯平杨幺,李愬克元济,无一不资才于敌,亦由威信素孚,操纵在手故也。

后人漫然学之,鲜不堕敌之间矣!

岑彭、费祎,亡其身,俱为降人刺杀,曹瞒、苻坚亡其师,赤壁之役,操信黄盖之降以取败;淝水之战,降将朱序谋归晋,阴导晋败秦,彼皆老于兵事者,而犹如此。

可不慎与?

能用谍,不妨舍谍。

然必先知谍,方能用谍;必能使民不隐谍,方能知谍;必恩威有以服民,方能使民不隐谍。

呜呼,难言矣。

近有邑宰,急欲弭盗,谓诸盗往往获自妓家,必驱妓出境,乃清盗薮。

夫妓家果薮盗,正宜留之,以为捕役耳目之径。

假设薮之境外,与薮之境内庸愈?

假令盗薮民家,亦将尽民而驱之乎?

不深严捕役之督,而求盗无薮,斯无策之甚者也。

【注释】①伤夷:

大败受创。

②王人:

天子之民。

③见:

通“现〞,展现。

④燔聚:

郊外置炊聚餐。

⑤突将:

冲突敌营之将,突击队。

⑥檄:

命令。

⑦敢舍谍者族:

敢于为敌人间谍提供食宿者全家诛灭。

⑧刊:

改。

⑨发刃彀矢:

磨砺兵刃,备好弓矢。

⑩持柝:

巡更之卒。

褚衣:

棉衣。

间:

派入之间谍。

【译文】唐宪宗命令唐邓节度使高霞寓讨伐吴元济失败以后,又命令袁滋代替高霞寓为节度使讨伐贼人,但是仍然徒劳无功。

李愬毛遂自荐前去讨伐吴元济,于是唐宪宗便任命他为随唐邓节度使。

李愬认为官军在和吴元济交战失败以后,士气还没有恢复,因此下令暂停斥候出任务。

对此有人提出了疑义,李愬说:

“贼人已经习惯了袁大人宽仁带兵的作风,因此他们防范松懈,我不想轻易地打草惊蛇。

〞接着又诏告全军:

“皇上知道我能隐忍,因此只是委派我来安抚军士们的情绪,至于作战打仗,这不是我的职责。

〞〔边批:

有能力但是让人看到的是没有能力。

〕因李愬名望不重,贼人也产生了轻视之心。

其实李愬为人沉稳,能以诚待人。

遇到贼人来投降,李愬都任他们在营中随意走动,从来不加以任何监视或者限制;遇到有投降人的父母、孤儿没有安葬,就会赠送金帛和米粮,让他们回乡奔丧,并说:

“你们也是天子的臣民,不可以遗弃自己的亲人。

〞众人都被李愬的诚意所打动,都愿为李愬效死命,因此有关贼人的军情以及贼营的地形、兵力的布置,李愬都已经是了如指掌了。

〔边批:

要把敌人看在眼中,不能轻易交战。

〕半年之后,李愬看到军士们个个士气高昂、训练有素,知道打仗的时机成熟,于是就请求增加军队。

于是整顿军备,先攻打马鞍山,攻破道口栅,占领楂枒山,夺取炉冶城,平定青陵城,擒获了大将丁士良。

李愬怜惜他是个将才,没有杀他。

任命他为捉贼将,丁士良献计说:

“吴秀琳虽然只有数千兵力,但是官军却屡次攻打不下,完全是因为有陈光洽为他出谋划策,我愿为李公擒获陈光洽。

〞果然,在丁士良擒拿陈光洽以后,吴秀琳就在文城栅弃械投降了。

于是李愬利用贼兵攻打吴房,等到破外城以后再让官兵出击,这时小吏说:

“今天是凶日,不宜出兵。

〞李愬说:

“正因为贼人认为我不会紧追,才更是我进攻的最好时机。

〞众军士也愿意和贼人一决死战,将士们拼命杀敌,贼兵四处逃窜。

有人建议干脆将吴房夷平,以防止贼人再次聚集。

李愬说:

“不可以。

夷平了吴房,贼人的兵力就会更容易集中,还不如保存吴房,以分散贼人兵力。

〞当初,吴秀琳自缚来投降的时候,李愬只身来到文城栅下,亲切地抚慰他,亲自给他松绑,并任命他为将领。

吴秀琳也献计说:

“要想攻破吴元济,不擒获李祐不能成功。

〞李祐是吴元济手下的大将,负责兴桥栅的防守,每次同他作战官军都会无功而返,不得不另外派兵进行围剿。

李愬命令将军史用诚率领三百精兵在李愬营地附近的郊野中进行埋伏,另外派出一些老兵,假装要攻击燃烧李祐的营地,李祐果然中计出兵迎敌,结果被史用诚所俘虏。

官军曾经屡次吃过李祐的苦头,请求李愬将他杀死,〔边批:

能让诸将吃苦头,必是有用之人。

〕但是李愬没有同意,反而以客将之礼厚待李祐,甚至让旁人告退,单独和李祐、李忠义两个人彻夜长谈,李忠义也是个贼将。

军官们纷纷劝说李愬,不能和这两个贼将太接近了,李愬反而更加地尊重礼遇这两个人。

另外,李愬也募集勇士三千人做突击兵,亲自督导他们训练。

恰好在这期间,大雨不止,从五月一直下到了七月。

官军中间传出了“天雨不止是上天为责罚李愬不杀李祐〞的谣言。

由于官军们不能谅解李愬礼遇李祐等人的做法,因此士气大为低落,单靠李愬一个人无法保全李祐。

李愬无计可施,只好让人将李祐关了起来,哭着说:

“难道是上天不让我平贼吗?

大家为什么都反对我的做法呢?

〞说完,将李祐送交朝廷处置,并且上表奏请:

“如果一定要杀李祐,就没人一起谋划攻破蔡州了。

〞宪宗却下诏释放了李祐,还给了李愬。

李愬命令李祐统领六院兵马,每天佩剑出入帐下议事。

李祐手捧公文,不禁感动得泪流满面,其他官军也不敢再有反对的意见。

于是上下一心,共同商议攻打蔡州的方案。

李愬准备袭击蔡州的时候,先前曾有窝藏间谍要灭族的律令,李愬后来将旧令撤销,一律不予追究。

密谍在感谢之下,反而给李愬提供军情,使他们更加能掌握敌人的动静虚实。

早先李光颜接连打了几次胜仗,吴元济率领精兵驻扎在洄曲,对抗李光颜。

李愬知道自己有机可乘,就在半夜发兵,命令李祐率领三千名突击兵担任前锋,以李忠义为副将协助他,自己那么亲自率领中军三千人,田进诚以下的各军压阵,作为支应。

出了文城栅以后,李愬下达命令说:

“向东转。

〞行经六十里止住,立刻袭击张柴寨,彻底将防守的敌军全部歼灭了,然后让部队稍作休息,整理马鞍、盔甲,磨利刀刃,准备好弓矢,待命出击。

这时天下起了大雪,天色阴暗,寒风凛冽,许多士兵都因为受不了严寒气候,皮肤被冻裂了,连马也都畏缩不前,冻死在路上的士兵有十之一二。

张柴寨的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