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6701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docx

高考地理常考基础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

高考地理知识点及背诵记忆速记口诀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

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

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

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

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

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

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

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

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

⑴概念:

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⑵应用:

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3.全球定位系统(GPS)

⑴概念: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统。

⑵作用:

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⑶特点:

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

⑴概念: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⑵应用: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5.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西北地区概况

⑴位置范围: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⑵地形特征:

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⑶主要景观:

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⑷内部分异:

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

⑴概念:

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⑵表现:

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⑶原因:

自然因素:

①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

②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

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人为因素:

①根本原因:

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②直接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⑴内容:

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⑵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

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⑶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森林资源现状

⑴属性:

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⑶森林分布:

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⑴分布: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

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地球之肺:

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地球的储水库: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⑶雨林生态

①优越性:

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⑷热带雨林破坏

①根本原因:

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②直接原因:

人类开发。

⑸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

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⑹雨林的保护:

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

保护放在第一位。

①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③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能源分类

⑴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

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③位置适中:

输煤输电距离近。

④交通比较便利:

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3.能源基地建设:

⑴面临挑战:

①人均资源量少;

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

③单位产值能耗高;

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

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⑵采取措施: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

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4.能源的综合利用

⑴变革原因:

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⑵变革模式:

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

煤电铝、

煤铁钢、煤焦化。

⑶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①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②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⑴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⑵调整产业结构:

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

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⑶“三废”的治理:

①废渣:

回收再利用;

②废气:

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

③废水:

沉淀净化。

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⑴重要性:

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⑵河流概况:

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⑶开发注意:

①山地:

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②河谷平原:

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③河流:

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⑷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①地形:

多山,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②气候:

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

③水系:

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

④矿产:

煤铁铜等丰富。

2.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⑴18世纪下半叶:

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⑵19世纪后期:

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⑶20世纪30年代初:

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3.流域的综合开发

⑴开发的核心:

河流的梯级开发。

⑵开发项目:

防洪、航运、发电、旅游、供水、养殖等。

⑶成效:

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⑷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

大规模的水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⑴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热量的影响。

(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地形分布:

高原(畜牧业)、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③土壤: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

①良好的工业基础;

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

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农业布局特点

⑴耕作农业区:

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

②主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水稻等。

⑵林业和特产区:

①林业:

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⑶畜牧业区:

①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②畜种: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

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

东北红牛。

3.东北商品粮基地

⑴生产特点: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⑵其他知识:

①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②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最高。

4.农业发展方向

⑴平原区:

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

⑵西部草原区: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⑶山区农业:

森林资源保育,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

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①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②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最先改革开放的地区,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⑶良好的区位条件:

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⑷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2.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⑴工业化的推进:

①第一阶段:

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②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高技术产业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3.问题与对策

⑴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三角相比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市场腹地都处于劣势)——产业结构调整: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汽车、钢铁、石化、造船等原材料工业与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产业升级。

⑵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落后,缺少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构建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酸雨、水质型缺水、噪声等)——加强规划与管理。

⑷“城中村”:

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原因:

①区域分布不均匀;

②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流动性。

⑵经济原因:

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

西气东输:

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⑴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蕴藏丰富,需求量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易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

②北煤南运对我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⑶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

③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输出地)的影响:

①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③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⑵对东部经济发展(输入地)的影响: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

③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

④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⑴产业转移

①概念: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②分类:

区域和国际产业转移。

③目的:

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⑵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

④其他: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地价昂贵、环境污染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①发达国家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

②发展中国家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⑵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

①发展中国家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

发展中国家占据利润低的加工环节。

②发达国家发展处于开发期或增长期的产业;发达国家占据利润高的设计和营销环节。

⑶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产业转移伴随着污染转移和扩散,发展中国家应注意产业转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⑷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①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常常引起失业人口增加,如日本;

②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记忆口诀

1.晨昏线判定极其特点口诀.

晨昏线圈过地心,昼夜跨度断晨昏。

(断晨线还是昏线)

地球自转西向东,晨昏反转要记清。

(判断晨昏线运动方向)

冬夏两至极圈切,与经重合春秋分。

(断节气)

赤道交点很重要,6点18指示清。

(断时辰)

经线平分昼夜球,晨昏转折纬最高,正午子夜在此经。

(晨昏线、经纬线与时辰关系)

2.地方时计算方法:

同侧相减异侧加,准确计算经度差。

相差一度四分钟,东早西晚算时空。

若遇值大或为负,加减24推天数。

3.太阳系八大行星位置: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星星绕外边。

冥王降级只因小,未将轨道障碍扫。

4.记特殊经纬线:

北回归线穿过地区:

沙漠尼罗阿拉伯,印度河口恒三角。

孟湾北侧广台湾,古岛墨中回归穿。

北纬三十度线穿过地区:

开罗运河波斯湾,伊朗高原长青川,杭州加洲夏威夷,墨湾北侧佛罗里。

北纬45度穿过地区:

阿尔卑斯黑里咸,北疆蒙古千岛寒。

西部海岸中平原,五湖渥太加美连。

赤道穿过地区:

几内刚果维多湖,东非高原马代夫。

印尼基多哥伦比,亚马河注赤道里。

南回归线穿过地区:

南非马达澳洲沙,拉普平原河两巴,巴西首城圣保罗,南回归线脚下过。

北纬六十度穿过:

北海波罗东欧平,西伯利亚连白令。

阿拉斯加落基山,拉布拉多哈得湾。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地理解读:

巴山地区受地形影响,夜间盆地气温比较高,形成低压而两侧的山脉尤其是青藏高原东侧的山脉气温低,形成高压,导致晚上形成山风,当冷的山风吹到盆地将使原来的暖气团台升,上升过程中降温,冷凝成雨.故多夜雨.

“西窗”:

特别是在我国北方的地区,在以前流行四合院式的建筑分东南西北四厢,北厢向光性最好,而且多住老人长者,而东厢多住儿子,西厢住女儿,而儿子结婚后,其妻子也自然住在了东厢,而东厢房的窗户自然就朝向了西边。

故而说共剪西窗烛。

6.我国东部雨带时空特点:

4.5登陆在东南,5.6移至江淮岸,

7月8月去“三北”(华北、东北和西北),

9月南撤10月退,北上缓慢南撤快。

7.东部季风分界

大兴阴山贺兰山,巴颜岗底季风圈。

8.记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穿过的主要城市:

京广线-京哈线:

京石郑汉长株广,郑交陇海株交湘,北通辽吉黑龙江(哈尔滨)。

京九线:

北京霸任(人)交陇商,荷(喝)麻九南(男)赣圳香。

京沪线:

京津济徐蚌,南京镇苏上。

陇海线:

连云徐郑洛阳西,要达兰新过宝鸡。

浙赣湘黔线:

沪杭金鹰株怀贵,贵昆中陷六盘水。

15.中国的陆上邻国与海上邻国:

陆邻俄蒙和朝鲜,珠峰处在中尼边.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度越南不老缅.海上邻国又六员,印尼马文菲日韩。

16.昼夜长短的时空规律:

夏半年里白昼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冬半年里白昼短,纬度越高昼越短。

17.秦淮分界线:

秦岭淮河分湿半,800mm降水线.温带亚热被分开,恰是冬季0°温线。

18.微地貌判断:

远望俯瞰赏高山,地貌造型定点看.

山水交映乘船赏,仰望瀑布赛神仙.

峡谷溶洞一线天,身临其境好近观.

江河湖海借楼阁,登高远望好河川.

19.日期变更线:

向东跨过180,日期倒退称人文.向东跨过0时经,日期必定往前增。

20.四川盆地地形:

川西横断在西边,东北大巴连巫山,南有云贵崎岖险,四条大河汇入川.(雅砻江起源于青藏高原,嘉陵江起源大巴山于重庆汇入长江,乌江起源云贵高原在重庆涪陵汇入长江,岷江起源川西岷山流经成都在宜宾汇入长江)

21.我国主要铁矿地:

内蒙白云冀迁安,辽宁本溪和鞍山,海南石碌皖马鞍,湖北大冶攀枝川.

22.我国有色金属产地:

水口铅锌金昌镍,白云鄂博稀土铁.

广西平果盛产铝,大余钨矿赣南侧.

铜仁无铜偏产汞,锡矿无锡锑味浓,

招远金德兴铜,个旧锡矿天下雄.

23.太阳能安装倾角:

安装倾角阿尔发,恰好等于纬度差.

24.等值线问题:

等大内大,等小内小(等值线通常情况满足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相等的特点,但特殊的封闭区域要注意的是,如果封闭线上的值等于小的,封闭区域内的值会更小。

反之更大。

);高低高,低高低(高值弯向低值该处值高,低值弯向高值该处值低。

25.地球上最近走法:

北北南南(北半球向更北走,即近北极走;南半球向更南走,即近南极走。

即要沿地球大圆走为最近走法,南北方向可能转折)。

26.根据地形特点寻找地下水:

掌心地,最有利;两山夹沟,沟谷水流;两沟相交,泉水滔滔;山嘴对山嘴,嘴下有好水;两山夹孤山,常常水不干;两山夹一嘴,下面有泉水;大山低嘴下,挖井水量大;山扭头,有水流;凸山对凹山,好水在凹间;大山突一嘴,打井多有水;湾对湾,水不干;两山相接头,下面泉水流;河漫滩上卵石多,地下潜水似暗河;大河沿岸古河道,沙砾岩下有潜水。

27.根据地质构造寻找地下水:

向斜岩层储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断层一线天,有水在里面;岩层像个坡,地下水很多;河流两旁河漫滩,阶地普遍有水源;山口以远冲积扇;地下普遍有水源;滑坡半个圆,有水在里面;石灰岩溶洞听声响,水口地下有水源。

☆常用的地理口诀在解题中的应用

1.在地球侧视图中晨昏线的判读:

“左夜晨,右夜昏”

即在地球侧视图中,晨昏线的左侧为夜半球,则该线为晨线;晨昏线的右侧为夜半球,则该线为昏线。

2.在地球公转图中“二分二至日”的判读:

“左斜左冬,右斜右冬”侧为冬至日。

只要判读出冬至日,就可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判断出春分、夏至、秋分三个节气。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求出时差,东加西减”

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此时刻要更早一些。

计算的方法分两步:

(1)根据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时间相差4分钟,求出两地的时间差;

(2)未知时间=已知时间±时差。

若未知时间在已知时间的东面,则相加;若未知时间在已知时间的西面,则相减。

4.气压高低的比较:

“上低下高,高高低低”

垂直方向气压高低的比较,符合“上低下高”原则,即越往上,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越往下,气压越高。

水平方向气压高低的比较,看等压面的弯曲状况,符合“高高低低”原则,即等压面向高处弯曲为高压,向低处弯曲为低压。

5.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

“两个8字,上逆下顺”

全球大洋环流分为两大环流:

一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中低纬环流,二是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中高纬环流。

可在南北半球各写一个“8”字来掌握其运动方向,两个“8”字以赤道为界。

每个“8”字,上面那个圈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可表示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和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运动方向;下面那个圈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可表示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运动方向。

6.北印度洋季风环流运动方向:

“夏p冬b,夏顺冬逆”

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的影响,形成季风洋流。

夏季吹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像字母“p”;冬季吹东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