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6760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58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速度.

通过观察现象,实验探究加深对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等概念的体验,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激发学生对运动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将物理和生活联系的意识.

本章是整个初中力学的基础,它既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需要,也是他们参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必备知识.教材知识紧紧围绕机械运动的描述逐步展开.首先通过物理中最基本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进入初中物理的学习,然后再通过参照物的引入,让学生学会从物理的角度用科学的术语来描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而运动的物体自然有快慢的不同,顺理成章地进入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需要用平均速度来表示,这些基本的运动知识也为后续学习认识运动奠定了基础.为了尽快让学生熟悉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教材安排了实验室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引导学生在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础上,用间接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同时实现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为了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的理念,本章的想想议议都以学生熟知的典故和事例形式引入,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学以致用,完成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跨越.整章的学习探索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特色.

【重点】

1.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

2.机械运动的描述与探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4.速度公式的运用,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解题方法.

【难点】

1.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

2.运动的相对性、速度的测量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3.速度公式的运用,物理计算题解题格式、解题方法.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以及时间的测量是学生每时每刻都会注意到的物理现象,学生对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事物,往往由于司空见惯而失去好奇心与关注度.因此在课堂的一开始,本课程并不直接讲授测量的有关知识,而是从分析运动与长度和时间有关,引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通过比较课桌的长宽高,让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从而引发学生对于常见的长度测量的好奇心.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常见的长度估算方法、精确的测量、测量结果中的单位换算等,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行物理学习,达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长度和时间,每天都在各种时间的标准下度过,见到标注长度的各种事物,在潜意识中埋下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种子.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测量学习,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实际操作能力,为本知识点的学习做好了能力方面的准备.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性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思想,为本知识点的学习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运动的描述

学生对运动不陌生,但对运动的相对性缺乏理性认识,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学生更能清醒地认识运动.

在教学中,建议多举实例(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要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必须要选参照物作为判断的标准.

三、速度及速度计算

学生在数学课上早就接触过,但那仅仅是数值运算,速度的真正内涵并不清楚,而且里面蕴含的物理方法更是无从谈起.或许学生还在用数学的观点看待速度,就需要我们从这里开始逐渐引导学生进入物理领域.

在引入新课时,建议用教材“想想议议”栏目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

四、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1.3-3,学生会发现,甲图中的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运动的路线是直线;乙图中的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的路线也是直线.在此基础上,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五、平均速度的测量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是学生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教师通过这节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而且要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路程中其大小会不同.讲平均速度或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强调是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体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由于本节是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实验室《使用规则》,让学生养成遵守实验室的要求,认真按照规则做好实验的习惯.

本实验最好在老师亲自示范下,让学生明白实验步骤及其需要测量的量,小组讨论,分工明确,在此过程中掌握实验注意事项,减小实验误差.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课时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课时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课时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1课时

本章复习教案

1课时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重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难点】 

1.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师准备】 测长度工具:

刻度尺、皮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各1个.

计时工具:

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单摆各1个.

【学生准备】 刻度尺和电子手表每人各准备1个.

导入一:

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

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

导入二:

用眼观察甲、乙、丙三幅图,在图甲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

在图乙中上下两根线段一样长吗?

在图丙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

问题:

(1)目测的结果是怎样的?

(2)用尺子量一量再比较,看看有何发现?

导入三:

多媒体播放配画诗《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分析诗句中哪些词句分别对应于描述长度(距离)、时间.

一、长度的单位

思路一

提出问题:

想一想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自学课本知道还有哪些新的单位?

讨论交流:

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换算.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

归纳总结: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

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

[知识拓展] 巧用“台阶法”理清单位换算

何谓“台阶法”呢?

简单地说就是做“爬楼梯”游戏,俗话说得好“脚踏楼梯步步高”,每上一个台阶即单位扩大,每下一个台阶即单位缩小,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一台阶.在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即有十进率,又有千进率,所以我们可将它们分成两个台阶,如图甲、乙所示.

单位换算的时候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由大的单位向小的单位换算,另一种是由小的单位向大的单位换算.基本的换算方法就是当由大的单位向小的单位换算的时候,用已知数据乘以由大到小的进率关系,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题.

 36cm=    km.本题属小的单位向大的单位换算,应当除以相应的进率,但本题的两个单位cm和km之间既涉及十进制换算,又涉及千进制换算,这时头脑中只要有上面两个台阶借助国际单位“米(m)”作跳板,换算就简单了,由第一个台阶,从cm到m要向上爬两层楼梯即要×10-2,再由第二个台阶从m到km只要向上爬一层楼梯即要×10-3.所以换算关系如下:

 

36cm=36×10-2m=36×10-2×10-3km=3.6×10-4km或根据⇒1cm=10-5km,即36cm=36×10-5km=3.6×10-4km.

由上例可看到单位换算的一般步骤是:

①原数字不变;②乘上换算的进率;③加上换用的单位;④整理结果.

  [过渡语] 我们知道了长度的很多单位,并且学会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接下来我们学习如何用刻度尺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思路二

师:

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比如利用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位.1960年,国际上通过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

课件展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m).

师:

同学们,除了“米”这个单位,你们知道长度还有哪些单位?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长度的单位:

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师: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你们知道吗?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     1dm=10-1m

1cm=10-2m1mm=10-3m

1μm=10-6m1nm=10-9m

课件展示反馈练习:

1μm=    mm18km=    m 

130nm=    m10dm=    mm 

2×102cm=    m78mm=    m 

二、长度的测量

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活动一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活动二 观察下图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cm.

教师强调: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二、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

活动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圆柱体的高、木块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要求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归纳总结: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读值.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2.80cm.

[知识拓展] 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正好落在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读值为零,记录时也不能省略,如图甲所示,其读数应为2.50cm,不能读作2.5cm,若长度在两刻度线之间,我们读数时的估读值就不为零,记录时要把估读值记上,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2.44cm.读估读值时,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不能再向下读了,因为估读值本身已经不准确了,因此再读出的值是没有意义的,不应读取.

 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不正确.用A刻度尺测量出的木块长度是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能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1m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2mm,分度值越小测量越精确,因此刻度尺A精确些.刻度尺B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使用方法错误.被测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2.2cm,估读值为0.00cm,所以木块长为2.20cm.

【答案】 A B 2.20cm(或22.0mm)

  [过渡语] 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的一般方法,对于特殊形状的物体,它的长度(或直径)又如何能准确测量出来呢?

三、时间的测量

一、计时工具

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铯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让学生看课文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

日晷:

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沙漏:

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二、时间单位

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了解“秒”的准确定义:

铯133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

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

小时(h)、分(min)、秒(s).

三、停表的使用

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知识拓展] 停表读数

小盘:

通常有30刻度型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代表0.25分钟.

大盘:

大盘每圈代表30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个大刻度代表0.5s,每个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s的原因.

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就读31~60s.

  [过渡语] 我们无论使用多么精密的刻度尺和钟表都不能准确测量出长度和时间,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误差?

四、误差

提出问题:

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教师讲解:

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交流讨论:

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归纳总结:

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错误与误差不同:

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使用刻度尺前先认清刻度尺的    、    、    、    ;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    被测物体,与被测物体平行,不能倾斜;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    ,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    、    和    组成. 

解析:

使用刻度尺前先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单位;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被测物体平行,不能倾斜;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答案】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单位 紧靠 垂直 分度值 准确值 估读值 单位

2.如图所示的是停表,其大表盘的分度值是    ,小表盘的分度值是    ;图中显示的示数是    . 

解析:

停表的大表盘代表的是秒,把1s分成两份,每一份是0.5s,所以大表盘的分度值是0.5s;小表盘代表的是分,把1min分成两份,每一份是0.5min,所以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图中停表的示数为3min+37.5s=3min37.5s.

【答案】 0.5s 0.5min 3min37.5s

3.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m=2.5m×100cm=250cm

B.75mm=75×10-3m=7.5×10-2m

C.42cm=42÷100m=0.42m

D.24m=24m÷1000=0.024km

解析:

A.2.5m=2.5×100cm=250cm,不符合题意;B.75mm=75×10-3m=7.5×10-2m,过程符合要求,故B符合题意;C.42cm=42×10-2m=0.42m,不符合题意;D.24m=24×10-3km=0.024km,不符合题意.故选B.

4.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

A.量程0~3m,分度值1mm

B.量程0~10m,分度值1dm

C.量程0~30cm,分度值1mm

D.量程0~15cm,分度值0.5mm

解析:

人的高度大约在2m左右,躺着和站着的长度相差不大,准确到毫米就可以了,所以根据题中的选项,要用量程是3m,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即选项A最合适.故选A.

5.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解析:

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

教材第1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2,3题.

【选做题】

教材第1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4题.

二、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把下面单位进行换算:

1km=    m;1dm=    m;1cm=    m;1mm=    m;1μm=    m;1nm=    m. 

2.用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直径,下列数据中正确的是(  )

A.21.4cmB.21.420cm

C.21cmD.21.42cm

3.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

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

A.12.38cmB.12.365cm

C.12.36cmD.12.37cm

4.在下列长度、时间测量中,选用的测量工具正确的是(  )

A.测量书桌的长度可以选用量程为10m,分度值是1dm的刻度尺

B.测量铅笔的长度可以选用量程为20cm,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

C.测量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时间,可以选用家庭常用的石英钟

D.测量上完一节课所用的时间可以选用秒表

【能力提升】

5.用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不出来,这时可将许多相同的纸叠起来,使之有足够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总厚度除以张数,就可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了,在下列长度的测量中,与这一方法相同的是(  )

A.测一曲线的长度B.测一枚硬币的直径

C.测圆锥的高D.测细铜丝的直径

6.现在通用的鞋的号码数是指人的脚跟到脚尖的距离的厘米数,一位同学想请人在外地给他买一双合适的球鞋,他利用手头仅有的一把受潮膨胀的木尺测出自己的脚长是24cm,则他应该买下面列出的哪个号的鞋最合适(  )

A.23号的B.24号的

C.24号半的D.23号半的

7.要画百米跑道,在下列如何选用工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分度值是1mm,量程是30cm的钢尺

B.选用分度值是1mm,量程是1m的木尺

C.选用分度值是1cm,量程是50m的皮卷尺

D.上述工具都不行,一定要选用量程超过100m的刻度尺

【拓展探究】

8.甲、乙两卷粗细不同的细铜线,甲铜线标签上注明直径是D1=0.8mm,乙铜线的标签已经模糊不清了.不用刻度尺,可以再另选一种物品,你用什么简易办法可以求出乙铜线的直径?

(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乙铜线直径D2与D1的关系式)

【答案与解析】

1.103 0.1 0.01 10-3 10-6 10-9[解析: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

2.D[解析:

A.对于“21.4cm”,“1”对应的单位是c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不符合题意;B.对于“21.420cm”,小数点后“2”对应的单位是0.1m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mm,不符合题意;C.对于“21cm”,“2”对应的单位是d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dm,不符合题意;D.对于“21.42cm”,“4”对应的单位是m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符合题意.故选D.]

3.D[解析:

将数据12.38cm,12.36cm,12.38cm,12.34cm相加后求平均值得12.365cm,因为测量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最接近真实的测量记录应为12.37cm(四舍五入法).由此可见选项A,B,C都不正确.故选D.]

4.B[解析:

A.测量书桌的长度应该选用量程为10m,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分度值为1dm的刻度尺准确程度不够,此选项错误;B.测量铅笔的长度可以选用量程为20cm,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准确程度合适,此选项正确;C.测量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时间,应该选用准确程度更高的停表,此选项错误;D.测量上完一节课所用的时间可以选用石英钟,此选项错误.故选B.]

5.D[解析:

由于一张纸的厚度和细铜丝的直径都非常小,不能直接测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所以要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从而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故选D.]

6.C[解析:

用受潮膨胀的木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木尺的分度值变大,所以其读数比真实值小,因此脚的真实长度比24cm稍长.故选C.]

7.C[解析:

要画百米跑道,要求精确到厘米就可以了,而且画百米跑道对精确度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可选用分度值为1cm,量程是50m的皮卷尺进行测量.故选C.]

8.将两卷细铜线分别紧密地缠绕在两支圆铅笔上.缠绕相同的长度L后,数出甲铜线缠绕的圈数n1和乙铜线缠绕的圈数n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