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案10篇..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1168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1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1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1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1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1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10篇..docx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古诗教案10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10篇..docx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课前谈话:

师:

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

(板书:

山),什么字?

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

喜欢游山玩水吗?

都游过哪些山?

还想去游哪些山?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

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

底气不足呀。

读这首诗吗?

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

(师范读,生鼓掌。

)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

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

女生来读读。

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

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

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

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

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

(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

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

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

这是——?

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

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

(高、俊秀、险……)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

老师画的是什么?

(水)怎样的水?

(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

(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

(楚江)楚江又叫什么?

(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

你也想读读吗?

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

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

(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

(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

怎样的小船?

怎么行驶的?

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

(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

)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四、诵吟古诗,拓展积累。

 1、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

可以做做动作背。

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们这样读诗、背诗,他们是吟诗,吟唱诗歌,也就是把诗歌唱出来。

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唱一唱诗。

课件出示:

谱上曲的诗句。

  师唱,生跟唱,师生齐做动作唱。

  3、知道这么精彩的诗是谁写的吗?

对李白你了解多少?

  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背后人誉为“诗仙”,现存诗歌将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

五、结语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

《别董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吟诵《别董大》,体会古诗描写的景,体会作者的心情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

?

?

?

?

?

?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

?

?

感悟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

?

?

?

?

?

?

?

?

?

?

?

?

?

一、简介时代背景和作者

?

?

《别董大》是唐朝诗人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法董庭兰。

他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古琴手,当时盛行胡乐,他受到冷落,高诗送别他,也正是诗人失意的时候。

二、释题:

?

?

《别董大》:

和董大告别。

三、范读诗歌(听录音带)

四、读诗歌,提出疑问。

读诗歌,借助注释想象诗意,提出疑问。

五、试讲诗歌描写的景色

1.同座对讲。

2.指名试讲。

千里黄云蔽空,日落时天色昏黄。

(这暗示了董大失意的境遇。

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

(写雪中景致,也隐喻和董大即将分手远行)

?

不要忧愁前面没有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赏识你呢?

六、指导朗读

?

?

?

?

?

?

?

?

?

千里/黄云//白日/曛,

?

?

?

?

?

?

?

?

?

北风/吹雁//雪/纷纷。

?

?

?

?

?

?

?

?

?

莫愁/前路//无/知己,

?

?

?

?

?

?

?

?

?

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语速较慢,要有凄凉之情,空旷之感。

后两句要读出慷慨大度的气势。

七、读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总结

?

?

?

?

诗的前两句写北国风光,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是一首发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对诗歌形式特征、语言运用等方面质疑研讨的习惯。

2、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领悟、形象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拉开心理距离,引发探索动力。

引入语:

“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而当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之际,自然万物等待渴望的是什么?

当然是春雨。

出示研读材料一,彩色“春雨图”,通过投影展示画面:

青山、小河、黄柳、绿草、野径、行人、斜风、细雨和飞燕。

学生仔细观察,讨论研究,抓特征对景物作口头描述,谈感想论体会,教师作适当点评,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学生树立探究目标。

在“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学生仿读─概括诗意”的基础上,由学生谈谈对这首诗的看法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

你是否喜欢它,喜欢它哪些方面等。

学生领悟到以下内容:

这首诗语言锤炼精工;拟人、对比修辞手法的表现力强;创造的意境美;借景抒情,情景相生。

然后学生归纳并树立起探索研究的重点:

a、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b、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对照比较朗读。

研读材料二:

望楼湖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引导学生拿这首诗与《春夜喜雨》作比较阅读,主要研究在形式特征方面的异同。

在学生自读领悟的基础上,交流研究结果,从而归纳出了律诗的特征:

八句,有五言、七言律诗,教师可作引导、点拨和补充。

四、拓展深化,进行思维创新。

教师创设情境:

好雨当春发生之际,诗人是那样喜悦、兴奋、赞叹,那么,杜甫在春雨到来以前,站在破败的茅屋前观望,那会有怎样的景象?

诗人会有怎样的向往和感情?

假如你就是诗人杜甫,请以“无雨的春天”为表现内容构思一段话,然后开展口头作文比赛。

学生的口头作文,思路相当开阔,有的说无雨的春天,风尘滚滚,禾苗枯死,杜甫心忧如焚,长声叹息;有的说,无雨的春天人们无以为食,人们刮树皮,吃草根,不少的人背井离乡,沿街乞讨,杜甫看到“路有饿殍”老泪纵横;有的说,无雨的春天,疫病流行那是“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可怕景象。

五、再创探索情境,实现能力迁移。

研读唐朝李约诗《观祈雨》的语言运用、意境创造、情感观点,并与本篇课文《春夜喜雨》进行比较。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山行》。

  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位因为也是唐朝诗人写的上诗,他可是一位了不得的诗人,人称“诗圣”,写的诗被称为“诗史”。

这位诗人的名字叫杜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一首描写美丽的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1、老师下面要来个四组读诗比赛,要求是:

响亮、正确、有节奏。

想获得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吗?

那就练习读几遍。

  2、指名读,随机纠正字音、节奏。

  3、齐读。

三、精读,入诗境,悟诗情。

  1、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同学们,诗人来到江边,看到那些景物?

  板书:

花蝶莺

  2、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

能不能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结合理解词语“花满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啼”。

  啊,———(景物)真———啊,你看————————

  例: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啊,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

  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真美,花多、花美引得蜂飞碟舞,说到现在的花,你们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呢?

  3、教师放课件,边放《春到江边》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

  (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象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引来了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黄莺飞落枝头,自由自在地唱起动听的歌。

美吧,这情景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

下面同学们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让老师感受到你们的陶醉吧!

  4、赛读。

四、深化,体会诗情。

  1、读到这,老师心头不禁有个疑问:

你们看,诗中写到花不仅多,而且美,这景色在春天随处可见,只要一出门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要“寻”呢?

 2、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五、作业:

  1、把诗歌改成小散文。

  2、读《绝句》

《游子吟》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热爱母亲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诗文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母亲感到骄傲、自豪、幸福,从古到今,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呢?

我们今天学习《游子吟》。

2、“吟”是什么意思?

前面我们学过什么吟?

二、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1、老师范读古诗

2、学生齐读

3、学生自由地读,读到会背。

4、齐背古诗

师在黑板上默写,学生装在自已本上默写。

同座位交换修改。

三、再读古诗,体会诗意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看图说说是什么意思?

慈爱的母亲手中拿着针线,正给准备外出的儿子缝制衣服。

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母亲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些,更耐穿些,她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归不来。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晕”

谁说小草的心情,能报答春天的阳光呢?

儿子的爱心怎么能报答得了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4、对照图,同座位的学生交流一下诗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读古诗,体会诗的表达的感情。

1、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前四句叙事,后两句抒情,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五、迁移知识

1、还有哪些诗是赞扬母亲的?

2、有哪些诗是赞颂亲人、朋友的友情的?

各背《赠汪伦》、《山中送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师:

其实写母爱较少,写友情的较多,真是一大遗憾。

3、能不能我们也写一首诗来赞扬我们的伟大的母亲呢?

学生写作

4、讨论交流

六、作业

1、抄写古诗

2、写一首诗,赞美祖国

《江雪》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

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

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说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

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

(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画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读

  

(1)抽生读。

  

(2)集体评议。

(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抽生背诵。

四、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

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

《寻隐者不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认识“寻、隐、者、遇、药”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释题质疑。

1.直接揭题。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唐代四位大诗人:

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涣。

今天,我们随着第五首古诗的学习,再认识一位唐代大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

2.释题。

寻:

寻找、寻访。

隐者:

隐居山林的人。

不遇:

没有遇到。

题目的意思就是:

(作者)寻访一位隐居山林中的人却没有遇到。

3.质疑。

怎么找的?

为什么没有找到?

二、初读课文。

1.自读古诗。

2.指名读,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指导生字读音。

三、借助画面,理解诗意。

1.仔细看图。

想一想:

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了作者在向隐者的弟子询问隐者的去向;童子在摆手说不知道在哪里;隐者在山高林密的深山中。

2.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童子:

小徒弟。

此山:

这群山。

3.师重点指导。

言:

说。

云深:

山高林密,山顶之云雾缭绕。

4.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

(l)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2)在哪儿采药?

(3)你能找到他吗?

5.体会人物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句:

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第二句:

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

第三句:

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希望。

第四句:

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生出无可奈何之感。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气,体会语感,读出语气。

6.扮演诗人“我”和“童子”,表演一下对话。

四、想象诗意,熟读成诵。

1.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节奏。

指读、同桌互读。

2.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揭题:

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

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学课文。

提出要求:

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2)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

(泊:

停船靠岸;枫桥:

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理解课题。

教师:

枫桥在哪里?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一句: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

你还看见了什么?

江边的枫树怎么样?

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

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

  6、朗读训练

  7、学习第三、四句:

你还看见了什么?

寺里还传来了什么?

听,钟声怎样?

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朗读训练

  9、齐读全诗

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

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

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

(贴出“愁”)

  2、让我们成为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秋夜吧。

  3、教师描述:

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

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

  4、让我们用满腔的情,来吟诵这首名传千古的诗吧。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

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

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

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

塞箬蓑

  斜风:

微风归:

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

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

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四、总结升华

  1、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

?

?

?

?

?

?

?

?

?

?

?

?

?

白鹭飞斜?

风细雨

 ?

 渔歌子?

?

?

?

桃花流水?

?

?

?

?

?

?

?

?

?

?

?

?

?

?

?

?

热爱大自然

 ?

?

?

?

?

?

?

?

?

?

?

?

?

?

 鳜鱼肥?

?

?

?

不须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