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发电海水淡化海盐生产的技术结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6883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能发电海水淡化海盐生产的技术结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风能发电海水淡化海盐生产的技术结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风能发电海水淡化海盐生产的技术结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风能发电海水淡化海盐生产的技术结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风能发电海水淡化海盐生产的技术结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风能发电海水淡化海盐生产的技术结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风能发电海水淡化海盐生产的技术结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风能发电海水淡化海盐生产的技术结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风能发电海水淡化海盐生产的技术结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风能发电海水淡化海盐生产的技术结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风能发电海水淡化海盐生产的技术结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风能发电海水淡化海盐生产的技术结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风能发电海水淡化海盐生产的技术结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能发电海水淡化海盐生产的技术结合.docx

《风能发电海水淡化海盐生产的技术结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能发电海水淡化海盐生产的技术结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风能发电海水淡化海盐生产的技术结合.docx

风能发电海水淡化海盐生产的技术结合

海水淡化+风能发电+海盐生产

(一种三位一体的清洁生产技术构想)

1序言:

  就全球经济发展战略而言,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行将贯彻落实的时代。

中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水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换句话说,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水的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各行各业围绕水的发展战略、管理体制、技术路线、市场开发等已开始全方位深入研究。

  世纪之初,中国行将实施的新水价机制正向着市场经济方向迈进,说明水经济时代将在21世纪的中国成为热点。

这意味着水经济的背后蕴藏着水管理体制的巨大改革和对一些技术应用限制的突破。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结合可持续发展中全球普遍倡导的生态经济特点,提出一种将水业、能源、盐业三个业已成熟的行业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三位一体的清洁生产技术构想。

技术拟应用的范围主要涉及沿海与海岛区域,同时也适用于苦咸水地区。

  2三位一体的清洁生产技术构想:

  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近1/3的人口面临缺水问题,波及的国家和地区多达40多个。

目前我国617个城市中,有300个城市缺水,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沿海地区也不例外,水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按国际惯例,一个国家用水量达到水资源可利用量的20%便会产生水危机,而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用水量将增至8000多亿m3,占我国可利用水资源的28%。

因此,对我国来说,淡水资源问题的确是到了迫在眉睫、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我国海岸线的总长为32647公里,当属海洋大国,向海洋要水,开发利用海水资源,进行海水淡化不失为一种解决沿海地区与海岛区域淡水紧缺的有效战略途径。

当今,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向大海要淡水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海水淡化,亦称海水脱盐,一般是通过反渗透或蒸馏法除去海水中盐分并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

无论是反渗透还是蒸馏法最主要的运行管理费用表现为电耗。

化石燃料(如,煤)发电所提供的能量非清洁能源,即使再便宜也存在着发电过程排放CO2,从而污染大气的问题。

事实上,沿海和海岛区域蕴藏着丰富的风力资源,风力发电无疑是一种被全球普遍看好的可持续清洁能源。

所以,就近利用风电进行海水淡化不失一种理想的技术组合。

海水淡化以目前使用较多的反渗透技术而言,淡水产水率约为处理海水量的2/3,而余下的1/3则形成含盐量极高的所谓“浓缩液”。

一般而言,浓缩液通常被作为副产品或“废弃物”而排回大海。

如果浓缩液被当作海盐生产的原料,这无形中等于减少了2/3的海水蒸发量,即,缩短了2/3的晒盐时间进程。

因此,将风能发电、海水淡化、海盐生产这三个业已成熟的技术有机结合则可能会产生一个完全没有废弃物与污染物、且完全符合生态经济学原理的新兴产业。

这种三位一体的清洁生产技术构想可视为未来水工业的主导思想,向自然要能源,向自然要化工原料以及淡水资源。

  3海水淡化现状与未来:

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蒸发法,膜法(反渗透、电渗析)和冷冻法。

与蒸发相比,膜法淡化海水具有投资省、能耗低(4kW×h/m3,而蒸发法为65kW×h/m3),膜法占地少、建设周期短、操作简便、易于自控、启动迅速等优点。

膜法主要指反渗透(RO)技术,它利用半透膜,在压力下允许水透过而使盐分和杂质被截留的技术。

因此,膜法,特别是以反渗透(RO)技术为主的膜技术,自30年前进入海水淡化技术市场以来,其工程应用一直呈上升趋势。

以亚洲地区的日本为例,目前全日本已安装的海水淡化装置总生产能力为1.09´106m3淡水/日,其中,反渗透装置生产能力便占了90%。

近年来,日本每年平均以新建一座生产能力为50,000-60,000m3淡水/日的速度发展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

日本现有187座用于海岛饮用水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总生产能力为123,000m3淡水/日。

到目前为止,于1996-1997年间建成的一座最大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工厂处理能力为40000m3淡水/日。

预计到2010年底,一座正在建设中有着更大生产能力(150,000m3淡水/日)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工厂将投入运行。

海水淡化是当今世界竞相研究与应用的高新技术,除上述提及的亚洲日本外,北美的美国,欧洲的英国、西班牙、法国等国,以及中东的以色列等国的反渗透技术也已经相当发达,并且相继形成了海水淡化产业。

目前,英国的反渗透技术正以8-10%的年增长速度快速发展。

在英国,因为膜技术在水处理行业的广泛应用,已出现许多专门从事膜清洗的专业性公司。

英国一家膜清洗公司从他们飞速发展的业务中预测,再经过50年的时间,今后人类所有的饮用水恐怕都要经过膜处理后才能饮用。

这不仅仅是因为膜能够截留像盐分这样的化学物质,而且它也能截留病原菌与病毒。

  相形之下,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虽研究始于上世纪的50年代,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也有了长足进展和一些经验,但由于国人对反渗透等淡化技术应用的认识仅停留在过高的生产成本上,所以,目前以反渗透为主的海水淡化技术在国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模应用的局面。

能耗是决定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生产成本的关键。

然而,反渗透的能量消耗已比传统蒸发法低若干倍(如上所述)。

如果考虑将反渗透膜料液侧排出的高浓缩液中的能量回收,如带动水轮机、多级离心泵等,则可回收其中80-90%的能量,从而使反渗透脱盐的能量消耗节省35%左右。

虽然反渗透海水淡化的综合成本估计为3.2—4.5元/m3淡水,但与专家目前估计的“南水北调”5-20元/m3的综合成本相比较,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优势在经济上初露端倪。

况且,此处述及的反渗透海水淡化是与风能、产盐综合为一体的生态经济或清洁生产技术。

事实上,美国有资料认为,远程调水超过40公里,成本将超过海水淡化。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海水淡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们还应该看到,在海水淡化综合成本逐渐下降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海水淡化所需的动力消耗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如,煤,石油。

换句话说,传统海水淡化技术正在用一种不可再生的非清洁能源来换取另一种资源的使用。

显然,现在的工业化经济模式已不能维持经济的进步。

当我们目光短浅的为保持现行经济模式而努力的时候,我们正在耗尽地球的有限资源,同时也污染着生存的环境。

可以说,目前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暗示着现行经济发展模式的长远前景是生态赤字。

因此,伴随着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问题解决,反渗透海水淡化不失为解决我国沿海与海岛区域水资源匮乏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4风能——潜在的清洁能源:

  上述分析得知,未来我们将需要海水淡化,我们更需要为海水淡化提供清洁能源。

那么,在沿海与海岛区域蕴藏着巨大的风能便是一种潜在的清洁能源。

  4.1世界风力发电的现状:

  现代风能工业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加利福尼亚诞生。

到了90年代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格,特别是要兑现减少排放CO2等温室气体的承诺,风电的发展进一步受到鼓励。

1999年10月5日,欧洲风能协会的一项国际能源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风能可提供世界电力需求的10%,并为此创造170万个就业机会,同时在全球范围减少100多亿吨CO2废气排放[5]。

风电技术经过20年的开发日臻成熟,商业化风电价格已经下降了80%,风电成本已从20美分/kW×h持续下降到3美分/kW×h。

全球风电发展在近十年有极快速的进展,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长。

根据欧洲风能协会的统计,2002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686.8万kW,从而使世界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超过3100万kW。

其中以德国与丹麦最为突出。

丹麦是开发风电最早的国家且在风电机组技术和生产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德国风电装机总量8753Mw,居世界第一。

欧盟风电发展规划目标是2010年要达到40Gw,2020年达到100Gw,届时风电的比例将超过10%。

亚洲的风电到2002年初,装机总容量已达到2220Mw,占世界风电装机总容量的9.1%。

  4.2我国风力资源:

   图2日本新近研发的垂直轴风车:

  我国幅员辽阔,风能资源较为丰富。

根据全国气象台部分风能资料的统计和计算,中国风能分区及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见表1:

  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估算,全国风功率密度为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Gw,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253Gw(依据陆地上离地10m高度资料计算);每年风速在3m/s以上的时间近4000h左右,一些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7m/s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据最新科技报道,日本已开发出垂直轴风车,(见图2)。

该风车最大特点是可以利用各个方向的风,在风速达到3m/s时即可发电。

这样一来,风速需达≥6m/s时才适合经济发电的传统认识便受到挑战。

换句话说,这种新型风力发电机的问世会使得我国可利用的风力发电资源至少增加1倍。

该风电机组由于采用静音设计,所以也适合于住宅密集区。

可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利用风能的能力将不断加强。

  表1 中国风能分区及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

指标    丰富区  较丰富区  可利用区  贫乏区

年有效风能密度(W/m2) >200 200~150 <150~50 <50

 年≥3m/s累计小时数(h) >5000 5000~4000 <4000~2000 <2000

 年≥6m/s累计小时数(h) >2200 2200~1500 <1500~350 <350

 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 8 18  50  24

  4.3我国风电发远景规划:

我国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逐渐发展起来,到2001年底装机容量为399.9Mw。

“十五”期间,风力发电发展重点是:

一是新建设100Mw风电场约3~5座(包括海上风电场),并取得规模效益;二是鼓励有风能资源但还未建设一座风电场地区的电力企业或非电力企业开发风电项目。

预计21世纪将是我国风能大发展时期,风力发电总装机目标:

2015年达到全国电力工业总装机容量的1.5%,即4500Mw左右。

2010年争取达到6000Mw。

有些部门预测以8000Mw为目标值,按现在1.05万元/kW的设备价值计算,风力发电新的设备产值将是210亿人民币。

  4.4有关风电的政策扶持:

  我国政府近年来对风力发电事业,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中国的风力发电发展提供着的新动力。

如国家计委于1996年提出“乘风计划”。

支持风电立项,协调各方关系,并积极着手制订风电发展优惠政策,力图解决风电并网、风电电价、设备进口关税和增值税问题;国家计委和科技部于1999年1月以“计基础[1999]44号”文发出《关于进一步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

文件规定对于银行安排基本建设贷款的项目给予2%的财政贴息,国家经贸委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协调后,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决定给予风力发电减半征收增值税的优惠(即由17%降至8.5%)(2002年4月29日《北京日报》)。

  4.5对于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思索:

一种新能源的出现能否打破原有的能源框架的束缚,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种能源的市场竞争能力,即生产成本。

据统计,“我国目前风力发电的成本为0.42~0.72元/kW×h,在没有优惠政策及补贴的前提下,尚无法与火力发电竞争。

但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在计算一种能源的综合成本时主要运用的是经济方法而忽略了它在生态方面的价值。

如将风力发电和燃煤发电加以比较。

风力发电的成本,反映了涡轮机的制造、安装和维修以及向用户的电力输送。

燃烧煤炭发电的成本,包括建造发电厂、开采煤炭、运输煤炭到发电厂和向用户输送电力。

这里没有包括的成本是,燃烧煤炭所排放的CO2对气候的破坏——无论是破坏性更大的风暴、冰盖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或者是创纪录的热浪。

这个成本计算也没有酸雨对淡水湖和森林的破坏,或者由于空气污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医疗费用。

因此,燃煤发电厂的市场价格,大大低估了它们的成本。

另外我国能源分布状况和能源使用状况的特点是:

能源和电力资源多分布在中西部,而能源消耗和使用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和中部,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电力输送和电力输送设备的建设投资和运行,而东南沿海丰富的风力资源却没有很好的利用来进行风力发电。

我国广大的沿海地区储有极其丰富的风能,其稳定性和风速远高于陆地。

在海洋环境中,风更稳定,更少紊流,也更少剪切力的风,因而可设计安装较便宜而寿命更长的风力滑轮发电机组。

使用风力发电不但可以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既可以节省大量的输送设备,又可以实现能源生产的本地产业化。

5传统海盐生产方式:

几种海水制盐的方法:

食盐是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目前制盐的技术主要有盐田法,蒸馏法、电渗析法或冷冻法制盐,还有真空法制盐。

就其本质来说制盐的关键就是要去除过多的水分,使其浓缩。

海水制盐在各种盐业资源中是最具优势的生产方式。

首先,海盐的原料是海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井、矿、湖盐资源都是有限资源。

其次,中国沿海有广阔的适合建立盐场的滩涂,目前共有500多万亩盐田,由于盐田法节约燃料、工艺简单,加之我国有广阔的海岸线,所以我国是海水晒盐产量最多的国家,也是盐田面积最大的国家,年产海盐150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原盐产量的70%,占世界原盐总量30%(目前海盐的世界总年产量约5000万吨)。

海盐生产为节约能源而通常靠日晒蒸发水分。

这样一来便导致用原海水晒盐生产周期长、效率低下的缺陷。

5.1真空锅制盐生产

通过应用加速的真空锅制盐生产工艺以及多效或者蒸汽再压缩蒸发器,水从已净化的盐水中蒸发出来。

多效系统一般有三个或四个串联在一起的压力循环蒸发容器.锅炉产生的蒸汽给蒸发器提供热量,并且为了提高多效系统的能源效率,蒸汽从一个蒸发器输送到下一个蒸发器,现在这项技术已经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蒸汽再压缩压力循环蒸发器由一个结晶器,一个压缩机以及一个洗汽器组成,给料盐水进入结晶器中,盐在此沉淀。

水蒸汽经过回收,净化,压缩后在加热器中再次使用。

再压缩蒸发器要比多效蒸发器具有更高的能效,但是再压缩蒸发器要使用成本更高的电力作为能源输入。

单级压缩机的发展已经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最后,每一项工艺的淡盐水都在水溶盐腔中再利用。

盐浆首先经过离心过滤或者真空干燥脱水,结晶盐就会生成,然后在窑中或者流化床干燥器中,成品的湿度降至0.05%或者更低。

在本世纪,在降低能耗以及降低蒸发器的盐析及结垢方面,盐生产者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蒸发盐是通过在真空环境下从盐水中蒸发水制成的。

那么热能就必须要使用,这就牵连到二氧化碳的排放。

真空工艺将能效最大化,因为商业和环境原因,能效受到密切的监测。

在欧洲,用于蒸发工艺的蒸汽要按照整合污染预防与控制的规定生成,并且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蒸汽要在加工工艺中再次使用。

同时,岩盐开采确实要求能源输入,但这比蒸发盐工艺所要求的低得多。

所有生产者都监测他们的能效并寻求将能效最大化。

使用者要尽量权衡综合能源影响,包括降低本地供应的流通能源消耗。

5.2从盐水中产盐

最高质量标准是由真空盐设定的。

通常,真空盐由盐水生成,盐水是经地下盐层的水溶开采以及化学净化生成的。

这样的盐水大部分是饱和的,包含大盐生产-行业参考书约25%的氯化钠,因此要结晶1吨的盐就需要蒸发3吨的水.在一个六效的蒸发工厂,0.62吨的流通蒸汽要使用六次(Kondorosy,2006)。

假定蒸汽是10bar,通过蒸汽浓缩转换到系统中的热能是390kWh/t(48kgce/t或1,405MJ/t)的盐。

假定蒸汽锅炉以75%的效率生成蒸汽,那么每吨盐消耗450kWh(55kgce或1,621MJ)的能量是必需的。

5.3机械蒸汽再压缩从盐水中产盐

如果电力比较廉价并且有稳定的来源,那么离心式压缩机蒸发器的水蒸汽就可以再压缩。

压缩机可以将水蒸气的温度提高到这样一个水平:

水蒸气能够在热交换器中液化,而循环盐水能够沸腾。

这个系统每吨盐要消耗大约160kWh的电力。

假设发电效率是35%,那么这个系统每吨盐就必须要消450kWh(55kgce或1,621MJ)的能量(Kondorosy,2006)。

热蒸发工厂(真空厂)以及它们的运行比较昂贵,真空盐同样也是这样。

当真空盐在含有超过4%硫酸盐的盐水中结晶时,真空盐总是含有硫酸钠(经常在200‐500ppm范围内)。

尽管在1‐10ppm的范围内,钙和镁的含量很低,但真空盐的纯度基本不会超过99.95%。

5.4海水天然蒸馏盐生产(天然晒盐)

海水,密度为1020kg/m到1029kg/m,包含30.09kg氯化钠/m和998.64kg的水(Baseggio,1976);这种水的89.9%需要蒸发,然后氯化钠的最初晶体才能结晶。

然后又需要蒸发6.16%的水,之后盐水浓缩,蒸发大大减慢,更进一步的蒸发会降低盐的质量,因此盐水(盐卤)需要丢弃,但每平方米的原海水中仍然含有8.37kg的氯化钠。

因此通过天然蒸馏的方法,每平方米的海水可以产出21.72kg的氯化钠。

每结晶1千克的氯化钠,就需要蒸发43.74kg的水,而在热蒸发工艺中,如果一开始就几乎是饱和盐水的话,只需要蒸发3千克的水;但是,太阳能是免费的。

在所有来源于太阳的入射太阳能(Mottershead,2006),26%的入射太阳能被大气和云层反射回太空,16%被大气吸收,3%被云层吸收,4%从地表被反射。

因此,只有51%的入射太阳能到达地表,并被陆地,海洋和天然蒸馏盐厂吸收。

其中的23%转化为水蒸气,并以蒸发潜热的形式进入大气和云层中。

通过传导和辐射,大气恢复平衡,最终,所有来源于太阳的太阳能又辐射回太空。

与天然蒸馏盐厂运行相关的是到达地表的51%的入射太阳能(地表日射能量),它相当于当太阳光最强烈的时候的1366Wm‐2+/‐3.4%或者674–719Wm‐2的51%的辐射量.大部分的天然蒸馏盐厂位于亚热带地区,每天的平均太阳辐射量为200–300W/m2。

因此吸收的太阳能是5–7kWhm‐2d‐1。

水蒸发潜热在30°C的时候是0.675kWhkg‐1。

因此,如果5–7kWhm‐2d‐1的地表日射能量被完全吸收,那么它每天就能蒸发7 10mm的水。

但是,风不仅能吹走盐厂地区的水蒸气也能够通过热传导冷却盐水;这占吸收热量的7%。

另外的15%被辐射会大气,另6%辐射会太空。

如果达到平衡的话,那么就有23%的日射能量转化为盐水水蒸发潜热,它是天然蒸馏盐生产的最终驱动力。

因此天然蒸馏盐厂实际每天平均仅仅蒸发3–5mmd‐1或者1.1–1.8my‐1,而不是7 10mm的水,氯化钠的产盐生产-行业参考书量是27–44kgNaClm‐2y‐1。

就结晶盐层而言,它们大约占可生产盐场区域的10%。

270–440kgNaClm‐2y‐1的密度为大约2t/m3,会形成一个大约13 22cm厚的盐层。

在风温很高的一些地区,这个平均值是不适用的,例如近沙漠地区,这些地区的热气流实际上是加热盐水,而不是冷却盐水。

在这些地方,一年之内,盐层的厚度就可以达到大概半米。

如果应用反渗透技术淡化海水,一方面能产生我们所需要的主产品——淡水,另一方面还会产生晒盐所希望的海水浓缩液。

以海水淡化后的淡水回收率为60~70%计算,其浓缩液如果被用于晒盐便相当于已蒸发掉60~70%的水分,也就等于缩短海盐生产约2/3的生产周期,或提高约70%的生产效率。

这样以来,也可极大地缓解海水晒盐场用地的供需矛盾。

事实上,膜法正是现代海盐生产的一种高效方式,只不过所强调的主体有所不同而已。

除此之外,借助于反渗透海水淡化产生浓缩液的同时,还可以积极开展对海水中化学物质的提取。

海水中化学物质提取是有无限前景的新兴产业,溶解于海水的3.5%的矿物质是自然界给人类的巨大财富。

不少发达国家已在这方面获取了很大利益。

我国对海水化学元素的提取,目前形成规模的有钾、镁、溴、氯、钠、硫酸盐等。

综合利用高效益零排放的海水淡化组合生产工艺方法:

一种综合利用高效益零排放的海水淡化组合生产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以取水为主,取盐为副,实现综合利用为目的,生产工艺可安排先淡化取水,后浓缩取盐,首先通过对海水予处理实现海水净化并从中提取海藻,将净化过的海水送到净化海水池中储存,用泵提送净化海水进入加工程序:

(一般海水原水平均含盐浓度为3.5%),海水淡化后的脓水(一般海水原水平均含盐浓度为7.5%-8.5%),之间。

淡化后浓海水综合利用工艺

利用脓水,去有选择的加工盐化工产品,实现综合利用;

1.利用浓海水和提钾:

用水泵将海水淡化厂生产的脓水,即浓度为7%~8.5%的浓海水,经离子交换法制成钾盐。

    

2.取得的浓海水经沉淀法使Mg↑[2+]析出,制得氢氧化镁。

3.蒸发浓缩和提溴:

浓海水经过步骤②后从初级制卤区到中级制卤区逐步浓缩,采用气态膜法或空气吹出法提溴。

4.提取盐石膏:

向步骤③得到的浓海水中加入适量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氯化钠的蒸氨废液,使蒸氨废液中的钙离子和卤水中的硫酸根离子结合,析出盐石膏。

    

5.浓海水制盐:

按照日晒盐工艺将经步骤4所得的卤水继续蒸发浓缩至氯化钠饱和,并将饱和卤水继续蒸发至氯化钠析出,当结晶卤水达到30%以上时进行收盐作业,(也和用蒸发器发进行化工加工提取饱和溶液与相应的盐产品。

    

6.浓海水精制生产液体盐,向饱和卤水中加入精制试剂,得到液体盐。

7.海水中的化学成分:

8.海水的成分可划分为五类:

9.主要成分:

阳离子Na+,Ca+,Sr2+;阴离子Cl-,SO42-,Br-,HCO3-,F-.还有以分子形成的H3BO3.

10.溶于海水的气体成分,如氧气.氮气.惰性气体等.

11.N,P,Si等.

12.海水中溶解的各种盐分.

13.有机物质,如氨基酸.腐殖质.叶绿素.藻类.等。

14.每升海水中含量在1毫克以上的元素有Cl、Na、Mg、S、Ca、K、Br、C、Sr、B和F11种,一般称为“主要元素”。

每升海水中含量在1毫克以下的元素,叫“微量元素”或“痕量元素”。

15.海水中几种主要无机盐的浓度如下:

16.Cl-19.10g/kg,Na+10.62g/kg,SO4--2.66g/kg,

Mg++1.28g/kg,Ca++0.40g/kg,K+0.38g/kg,痕量元素0.25g/kg。

17.从海水中提镁:

18.海水中镁的含量是1.29g/L,仅次于氯和钠,总蕴藏量估计有2×1015t,在陆地上,镁的矿物主要是菱镁矿(主要成分是MgCO3)。

煅烧菱镁矿可以得到氧化镁,再加工成镁。

用这种方法制得的氧化镁,纯度不高,还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污染环境。

如果能从海水中提取镁,不仅可以得到高纯度的镁,而且能耗低、没有污染。

所以海水提镁在本世纪40年代开创以来,发展极快。

目前世界上生产的镁已有60%取自海水中,如对以上元素用兴趣,可以进行精细化工加工提取,经济效益上是客观的,但是每天处理两万吨的装置,投资也是巨大的,收益也是可观的。

 经浓缩提取饱和盐水,后剩余的淡盐水,在对其进行回流至海水原水池与海水二次混合,总的海水的利用率可提高到90%左右,从中提取出含盐量低于500mg/L达到可饮用标准的淡水,加入到生活饮用水池,使另外余下的淡盐水的含盐浓度提增到3.5%,恢复到与海水原水含盐浓度相同,将这些盐水用泵送到净化海水池中循环使用,一点一滴不排放,实现零排放,在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对各工序中所产生的余能与余热全部回收,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

举例说明:

如果投资一座日产两万吨的海水淡化厂,不做提盐以及化工处理,利用率按%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