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7410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 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docx

高考语文复习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

高考语文复习考点10文学作品阅读模拟题精选

1、(2010济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明

姚化勤

还是唐人的清明雨,纷纷斜斜,销人魂魄;还是宋代的杨柳风,微微徐徐,迎面不寒。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子孙上坟来。

”一个古老的节日,仿佛仍在家乡——古老的豫东平原上氤氲着,一如遍野的麦苗,苍苍郁郁。

然而,这已经不是家乡传统意义上的清明了。

相似的惟有迷蒙的雨,缠绵的风,以及相沿成俗的祭祖形式,它的灵魂伴着父亲一代人的谢世,恐怕早就丧失殆尽了。

此刻,我站在葬着爷奶的祖坟前,不禁想起儿时跟随父亲前来扫墓的情景,想起当时的清明节。

那是怎样的一个节日啊!

绝非仅仅添坟烧纸、摆设供品的祭祖形式,也绝非单单“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耕耘劳作,它更多地凝聚着先人遗传的美德,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诗句,是幼苗对阳光,子女对父母、对祖辈的深深的感恩。

进入农历二月中下旬,清明节莅临了。

乡亲们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就像自然地向着阳光生长的禾苗,也泛青拔节、萌发葳蕤起来。

到了清明节的当天,子孙们则早早地赶到祖茔。

当虔诚地祈祷已故的亲人们“尚飨”的时候,便油然地想起了他们的恩德,想起了自己的责任,甚至会反躬自问:

我们的行为有无玷污祖先的地方?

不能建功立业,起码可以做一个真正的人,让列祖列宗们放心地享用自己的祭品吧?

听母亲讲,父亲青年时,正赶上家乡闹黄水,爷奶讨饭死在外地,曾经念过几年“子曰”“诗云”的父亲,几次放过被人聘为教师的机会,推车贩盐,扛活打工,拼命地多挣钱以养家糊口。

累死累活十多年,终于实现了爷奶的遗嘱——拉扯着三位年幼的叔叔成家立业。

等黄水过后,又起回爷奶的遗骨,安葬在自己归来开垦的田地上。

为此,他做出了多大的牺牲!

以至肚里的墨水全变成了汗珠,滋润出一个大写的长子长兄的形象。

一种古老的文化,仿佛润物无声的雨,悄悄地潜入禾苗的根部,将后辈们滋养成一茬茬泥土般忠厚的庄稼人。

父亲时代,村里的民风淳厚,温馨和谐,也可以用两句唐诗来形容: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老人们的生活闲适而安逸,虽然不够富裕,但一户户篱笆小院里父慈子孝,爷孙相乐,并不乏浸濡着古典意味的殷殷亲情。

休说作奸犯科或伤风败俗了,即使轻浮放浪都是一种过错,至于不赡养父母的不肖子孙,更会遭人唾弃。

可如今,尽管风雨依旧,时令依旧,而实质上,昔日的清明节已经徒具其表了,犹如失去灵魂的人,仅剩下了一具行尸走肉。

依旧的风里,你再难寻见“杖藜扶我过桥东”的悠然老人,他们被子孙当作包袱抛在了外边。

爹住瓦房儿住楼,爷爷奶奶住村头——住进村头的小屋里,打发着凄凉的暮年。

依旧的雨中,你也再难觅到“遥指杏花村”的牧童了,他们也逐渐进化为城里的孩子,变成金丝笼里的鸟,囚起野性,囚起天真,囚出对“龙”“凤”的期望,又小皇帝般地颐指气使,因为他们的父母大多做了亦城亦乡的打工族,他们丢掉了泥土的本色,不伦不类地嫁接起城里人的新潮和作派,于是,偏僻的乡村里也出现了烫发描眉的女孩,出现了未婚先孕的村姑,更出现了宝贵儿女、奴仆老人的现象。

试想,谁会舍得自己的小宝宝去做什么牧童呢?

直到15年前,沿海的村庄恐怕全现代化了,这儿仍在使用大概还是秦汉时发明的三吊弯铁犁,继续演绎着文人们称作“田园牧歌”的恬淡和清贫。

没想到,自从第一对打工的青年搬回村里第一台电视机,人们思想大变,一心挣钱,日渐富裕,日渐时髦起来。

“牛背横笛信口吹”的牧童,包括辘辘摇月亮的风景,尤其四世同堂的家庭全走到了尽头。

从这大野的深处,我分明感觉出了古老乡村断裂的欢乐和痛苦,莫非任何变革都必须付出代价?

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也要一步步地淡出生活?

记得父亲病故时,举村皆哀,家家来人奉礼致祭。

可几年后,待到四叔逝世,抬棺的青年们,竟然提出了要收“抬棺钱”!

铜臭熏心,以至于此。

应该说从那时起,我的纯朴的村庄也死了——死在一个灵魂泯灭、金钱至上的小楼换茅屋的时代里。

雨越发地密了,迷蒙一片;风越发地紧了,咝咝作响。

想起父亲,想起四叔,蓦地也想起一句古话:

仓廪实而知礼仪。

可我的逐步富起来的乡村呢?

礼仪哪去了?

难道它只是一种上坟的形式?

想着,想着,我忘了坟前的潮湿,不禁双膝下跪,心中默默地呼唤着:

爷爷、父亲,我的传统的清明节啊,魂兮归来!

——(选自《散文选刊》2010年第2期)

(1)作者认为,清明应该是个具有着哪些蕴涵的节日?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阅读全文可知,本题答案主要集中在第4、5、6、7自然段,重点阅读这几段,筛选出相关信息,加以概括。

概括时一定要简练。

【答案】①祭奠先人;②耕耘劳作的开始;③对父母、对祖辈的深深的感恩;④想起自己的责任,对自己的行为反躬自问。

⑤滋养淳朴民风,营建温馨和谐生活。

(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①肚里的墨水全变成了汗珠,滋润出一个大写的长子长兄的形象。

②昔日的清明节已经徒具其表了,犹如失去灵魂的人,仅剩下了一具行尸走肉。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分析。

理解句意要遵循句不离段的原则。

①句中要重点理解“大写”的含义,以及“墨水”“汗珠”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指代。

②句关键是抓住比喻修辞理解,清明失去灵魂,即失去了它的内涵。

【答案】①父亲在爷奶去世后,牢记爷奶嘱托,舍弃了轻松的生活,用自己的辛苦劳作拉扯着三位年幼的叔叔成家立业,并重新安葬父母,他成为孝敬父母、爱护幼弟的典范。

②现在的清明节已经不具有原本的内涵,失去了实际意义,成为了一种上坟的形式。

表达了作者对清明节文化传统丧失的遗憾之情。

(3)这篇文章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是如何进行对比的?

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所用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

首先通读全文。

标画出涉及对比的地方,综观可知,这些对比都是“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对比。

对比凸显了现实社会的浮华、堕落,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纯美文化的向往和眷恋。

【答案】①过去父慈子孝,爷孙相乐,同住一院,亲情浓浓;现在老人们独居陋室,暮年凄凉。

②过去民风淳朴,人心单纯;现在却本色尽弃,人心不古。

③过去孩子们田野放牛,自由快乐,天真野性;现在被圈养溺爱,颐指气使。

④过去有着“田园牧歌”般的恬淡和清贫;现在铜臭熏心,灵魂泯灭、金钱至上。

通过上述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对现在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遗憾、惋惜。

(4)面对传统文化的逐渐淡化,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呢?

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要求探讨对逐渐淡化的传统文化的态度。

考查分析和探究的综合能力。

从文章看,作者充满了对过去传统文化的眷恋和欣赏,也确实让我们感觉到过去人们的善良民风的淳朴。

而实际生活却追求浮华,舍弃内涵,与崇高的传统文化背道而驰。

从这个角度谈看法容易有话说。

当然也可以从反面谈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文明的积淀,有着丰富的意蕴,深刻的内涵,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要去继承和发扬的。

像清明节这样的一些传统节日,它能使人们不忘先祖,感恩父母,反思自我,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近年来这些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在渐渐退去往日的色彩,虽然现在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富足了,但很多人却丧失传统美德,长此以往,会造成我们整个民族精神的迷失。

2、(2010南昌联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心里的天鹅

林清玄

与孩子读童话故事“丑小鸭”,才知道天鹅是会飞的,而且是候鸟,可以飞越半个地球。

“那,现在的天鹅怎么不会飞呢?

”孩子问我。

我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书《饲养天鹅的方法》,才知道事实的真相。

欧洲中古世纪的贵族,因为喜欢天鹅的姿态,认为天鹅是鸟类中的贵族,于是就想把天鹅养在自己的庄园,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品味。

于是,他们捉到天鹅以后,用三个方法来使天鹅不能飞翔。

一是把天鹅双翼的羽毛剪掉一边,使天鹅失去平衡,不能飞翔。

二是绑住天鹅的翅膀,使它无法张开翅膀而不能起飞。

三是由于天鹅起飞需要很大的湖泊起跑,如果缩短池塘的距离,天鹅失去起跑线,就飞不起来了。

前面的两种方法过于残忍,又会伤害天鹅优美的姿态,所以就普遍的使用第三种方法,久而久之,天鹅就失去起飞的能力,甚至忘记自己也会飞翔了。

那些能飞越大山大海的天鹅就成为贵族的宠物了。

有一次,我到瑞士旅行,在卢桑的湖里,看到一大群的天鹅,游到木桥边向游客乞讨食物,使我的心中充满感慨,这些在湖边乞食的天鹅,可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经自由的飞翔吗?

古书里说: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意思是说:

“像燕子麻雀这种小鸟,怎么能了解天鹅飞行的壮志呢?

”这句话成为一种讽刺,因为燕子和麻雀依然在天空飞翔,天鹅却由于人类的私心,变成不能飞翔的鸟了。

我一直深信人的心里也有一只天鹅,可以任思想和创造力无边的飞翔,许多人受到欲望的捆绑,或在生活中被剪去飞行的壮志,或由于起飞的湖泊太小,久而久之,失去思想和创造的能力,也就失去自由和天空的心了。

自由的飞翔于天空,乃是一只鸟的天赋,不管是天鹅、孔雀或燕子、麻雀。

拥有思想的自由和无边的创造力,乃是一个人灵性的天赋,不管圣人或者凡夫俗子,可惜许多人被情欲所催迫,失去了灵台的清明了。

我想到日本的禅宗之祖道元禅师曾写过一道悟道诗:

空阔透天,

鸟飞如鸟。

水清澈地,

鱼行似鱼。

天空多么开阔透明呀!

鸟飞得像鸟一样。

水是多么清澈见底呀!

鱼游得像鱼一样。

这看来简单的世界,其实隐藏着多么幸福的禅心呀!

鸟飞得像鸟,有鸟的尊严;鱼游得像鱼,有鱼的尊严;人活得像人,有人的尊严,这是文明世界最基本的格局了。

我喜欢天鹅那优美的线条和仪态,但我不希望天鹅是被养在池塘,我希望天鹅能张开翅膀,从我们的头上飞过,使我们可以望向广大的天空。

古代的中国人认为看到天鹅远方飞来(有鸿鹄飞至),生命里必然有好事发生,现代的人已经没有这种好事了!

(1)“事实的真相”指的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概括。

理解词语的含义离不开上下文内容。

在孩子提出问题后,我查阅了资料,知道了真相,这个真相的内容就在下文中,即现在天鹅不会飞的原因。

【答案】现在天鹅不会飞的原因:

人们有意缩短了水面的起跑距离,使天鹅无法起飞,久而久之,丧失了起飞能力。

(2)文中说,看到天鹅向游人乞食,“我的心中充满感慨”。

试分析一下作者“感慨”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和分析。

联系所在的文段可知,本来会飞翔的天鹅,现在却向游人乞食,它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祖先是会飞的,这让作者感慨万分。

【答案】天鹅曾经自由飞翔于天空,但现在却沦落到乞食的地步,可怜可叹。

(3)谈谈你对人心里的“天鹅”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分析。

本题答案主要涉及文章的第11、12、13自然段,认真阅读,不难发现人心里的“天鹅”是个比喻,指拥有思想的自由和无边的创造力,但这和现实中的“天鹅”一样由于某种原因而丧失。

回答此题时,直接从三个自然段中筛选合适的语句组合答案即可。

【答案】人内心本有着自由的思想和无穷的创造力,就像天鹅本有着自由飞翔的能力一样,但都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束缚,从而丧失了自己的思想和飞翔的能力。

(4)文中写到了道元禅师的诗,请说说引用这首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在作者写道元禅师的诗之前,文章已经鲜明的呈现出本文的主题思想。

引用诗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更升华了本文的主题。

具体解答时,从诗的内容入手即可。

【答案】引用道元禅师的诗,进一步说明鸟飞翔于天空,鱼游于水,人自由的思想,这才是文明世界的基本格局,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主旨。

3、(2010芜湖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步棋

许行

绿冠擎天,清风徐来,树下,豪与一老者对弈,观者如堵。

但鸦雀无声,无敢妄议者。

忽一少年过此,无意间一搭眼便断言:

“再一步便定局矣!

豪与老者一惊,抬头见少年面若敷粉,唇如涂朱,潇洒倜傥,甚是不俗。

豪不为怪且甚喜,遂与搭言:

“敢问公子亦嗜此道?

“偶尔消遣。

“老翁已走华容,是擒是纵,全凭先生之一步棋了。

豪是当地棋坛高手。

艺高胆大,善走险着,每每击其不意,以一步棋而定全局,人称“一步棋”。

对少年之言甚中下怀,拱手揖坐,邀与对弈。

少年名杰,幼受祖传。

棋多诡谲,变化无常,擅破旧出新,以奇致胜,也有“一步棋”之称。

今日两强相遇,异着迭出,精彩纷呈。

大令围观者眼目一新,不断暗中叫好。

杰看来已使尽全身招数,但最后终不敌豪,为其一步绝棋所败。

豪哈哈大笑甚为得意,对杰连称“高手,高手!

”此时此刻,与其说是称赞他人,莫如说是炫耀自己。

杰少年老成,声色不动,连说:

“惭愧,惭愧!

”并问,“还能令小子再学一局乎?

豪忙说:

“当然奉陪。

开局前杰似无意中忽然提出:

“能否下一赌注,以助棋兴?

”说时颇有几分羞涩之态。

豪冷笑说:

“君一过路之人,可身带重金?

杰似被激怒。

稍一沉吟,愤然从臂上脱下一镶金之玉镯,乃极难得之祖母绿,而以黄金衬里贴边。

往棋盘上一放,金玉生辉,熠熠夺目。

豪大惊诧,观者亦眼一亮,交头接耳,啧啧有声。

杰说:

“重金虽无.但愿以此为注。

豪对此玉镯万分喜欢,心想这真是天赐。

遂指身后之豪华宅院,大言道:

“愿以此宅院连同其中财产和妻妾为注。

杰见此似有惊讶之色,但略一踌躇,便说:

“既然先生如此,小子再添一赌注。

豪问:

“何物?

杰说:

“现已无身外之物,倘若败北,愿以此身与君家终生为奴。

”至此两人之赌注也算旗鼓相当,无可反悔也。

开局后,豪借上局之余威,求胜心切,运子不久,便思用其绝步再度置杰于死地。

怎奈此局已非上局,杰对豪逼人之凶棋,虽神色紧张,却偏偏在侥幸中一一化解。

其运子则以守为攻,以缓待急。

有时竟似无心而走些漏步,先是舍弃一炮,豪未敢轻取;后又放掉一马,豪仍未动。

观众未明理路,都替豪惋惜,而为杰捏一把汗。

最后杰车入虎口,亦有悔色,但已落子只好认了。

至此豪已有轻蔑之意,前后左右精察细算一番,觉此车不能放过,吃它之后便有一步致胜之棋。

孰料车甫入口,忽生巨变,仅只一步便被杰双马逼宫,踹老帅于蹄下,他的胜算恰恰晚了一步。

豪顿时面若死灰,汗如雨下,仰天长啸:

“我一步棋,栽了!

”声入云空,悲惨动人。

豪的宅舍和财产杰均收了,唯妻妾杰作为奉送请其带走。

豪走时,杰掏出玉镯双手相赠:

“棋上为敌,棋下为友,既然君家喜欢,权以此留念吧!

观者都一惊愕,甚感杰少年豪爽,赢个精湛,赠个义气。

豪稍一迟疑,接过玉镯。

熟视良久,猛然把它摔碎在对弈的石桌之上,大呼:

“好个奸徒!

还欲令我以此相欺他人乎?

盖玉镯乃一赝品也。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1995年第1期)

(1)少年杰用了哪些诱惑手段,使棋坛高手豪于顷刻之间倾家荡产的?

请分点概要回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概括。

小说以时间为序,思路明晰,我们只需沿着文章勾画筛选出与引诱相关的语句即可,筛选后进行归类总结。

【答案】①以身诱:

“面若敷粉,唇如涂朱,潇洒倜傥”,以貌美博豪好感,“终身为奴”,以身作注拨动豪之贪欲。

②以镯诱:

以宝物使豪智昏。

③以棋诱:

一搭眼就断言“再一步便定局矣”,这是故意卖弄;“邀以对弈”,“使尽全身招数”竟然输掉,这是诱敌深入,赌局之中更是步步示弱,最后却一招绝杀。

(2)小说的艺术特色非常鲜明,试结合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绿冠擎天,清风徐来,树下,豪与一老者对弈,观者如堵”一句。

②“盖玉镯乃一赝品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和作用的理解分析。

①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要求比较明确。

所谓语言表达的角度主要指句式、用词、修辞、风格等。

本句主要是整散结合的句式特点和凝练的语言风格。

②关键是结合该句在文章结尾的特殊位置进行分析。

本小说以此举结尾,发人深省,引人思考,让读者瞬间感觉到杰是一个怎样的人,揭露杰与豪对弈的真实目的。

【答案】①半文半白,语言非常简练;整齐中又有变化,错落有致。

②揭示事件的真相,点明杰的性格特点。

(3)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杰与豪的性格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

这篇小说短小精悍,杰和豪的性格跃然纸上,非常鲜明。

结合二人的语言、行动,特别是二人对弈的过程,可以看出杰诡计多端,狡诈阴险。

而豪则不够谦虚谨慎,但输棋后能顿悟,也难能可贵。

【答案】杰:

狡黠(狡诈)。

豪:

自负(自大)、能及时觉悟。

(4)小说的题目叫“一步棋”,有什么含义?

结合原文,联系实际说说,小说给自己怎样的启发。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题目和小说寓意的理解和探究。

一步棋作为本小说的题目,在行文中出现多次,文章结尾最后的“一步棋”却输掉了整个宅院、全部财产和妻妾。

这都是豪无法抵御诱惑、自负的必然结果。

人生如棋,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另外,也可以从杰的角度去思考。

【答案】一步棋,表面是指小说中多次提到的决定胜负的那一步棋招,实际是指人生中的关键一步。

启发:

从豪的角度来说,做人不要有傲气,要能抵制住诱惑,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从杰的角度说,不要以阴谋诡计去算计别人,做人好厚道。

选一点谈即可。

4、(2010苏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另一片天空

韩少功

①一片落叶是千里山脉,或者万里沙原。

如果手中镜片有足够的放大功能,我们还可以看见奇妙的细胞结构,雪花状的或蜂窝状的,水品状的或胞胎状的。

我们还可能看到分子以及原子结构,看到行星(电子)绕着恒星(原子核)飞旋的太阳系,看到一颗微尘里缓缓推移和熠熠闪光的星云。

②但人们不习惯凝视,总是长于奔走和张望。

我曾从乡村进入城市,从湖南迁至海南,还眼睁睁看着不少朋友去了北京或上海,德国或南非。

我的机会也来了。

20世纪的90年代中期,有人找我谈话,动员我去中国作协工作。

两位已入仕途的文学界朋友,也在宾馆里私下劝我直至深夜,说如果你不到北京,不到某个位置,很多东西没法看到,岂不有点可惜?

③我相信朋友的好意,相信自己一旦错过了北京,会确实错过很多见识。

但那又怎么样?

我还没有到过南极洲,没有到过月亮,没有到过火星,没有到过银河系以外的空间。

我也不可能看见22世纪以及往后更远的年代,看到儿童们在幼儿园里耍弄基冈玩具,看到妇人们在杂货店购买核子炊具,看到太空旅游的星际列车和激光天梯,看到人类用药片或芯片改变人性——那样的世界会不会像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同样把我吓晕?

从这一点看,即使进入京城,我仍然是一井底之蛙,反过来说,即便我能够风光活上三辈子乃至二十辈子,同样难以做到无所不至和无所不知。

我仍然不可能走出自己近乎逼仄和速朽的身体,不管到了什么地方,前面仍有地平线和太平间的冷冷拦截。

④旅游是对履历的一种弥补,旅游业鼓励人们对世界展开足迹扩张和镜头攻略,引导人们朝远看和朝外看。

但旅游者的看,不过是把人多数已经出现在媒体的场景,来一次现场的核对和印证;不过是把已被他人的眼光品尝过的场景,再来一次残渣咀嚼和旧货收买。

其一般过程,是交出一笔钱以后,被交通工具规定了观察线路,被旅游设施规定了观察方位,被讲解员规定了观察时的联想,还有“到此一游”的摆拍地点以及固定的笑容。

旅游者于是心满意足:

天下第一峰呵,举世无双呵,不虚此行呵,诸如此类。

⑤他们离世界越来越远。

⑥我是个不可救药的旅者,连黄山、庐山等等都没有去过。

一听哪里火就对哪里怕。

在我看来,事情是被人们的野心弄坏的,更是被传统的空间意识弄坏的。

F•佩索阿说,他更愿意“游历第八大洲”,即蜗居斗室里的个人想象。

我没有他那样自闭,只是相信空间还有另一种展开方式,相信人们完全可以投入另一种远行,比方以前面的荒坡一角为目的地,订一张免费船票或免费机票,于是在手中的石片上俯瞰黄山,在杂草里发现大兴安岭,在身旁的石涧清潭中触摸太平洋。

⑦只要人们愿意,他们还可以自立宪法,发动革命,在细胞、分子、原子的世界里任意创建共和国。

只要人们愿意,他们还可以捏一捏火星,搓一搓金星,摘一颗冥王星放人口袋,在细胞、分子、原子的世界里举步跨进另一条银河——这一切只需要我随便找个什么地方蹲下来,坐下来,趴下来,保持足够的时间,借助凝视再加一点想象,就可以投入另一片灿烂太空。

⑧我终于在一片落叶前流连忘返。

(选自《美文精粹》2009年第6期)

(1)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人们“奔走和张望”的具体表现。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阅读全文,确定答题区域在②③④段,第②段主要写朋友劝说我到作协工作,寻求更好的位置,第③段则是对第②段内容的反驳,第④段写出去旅游看“被他人的眼光品尝过的场景”。

这是奔走和张望的内容。

【答案】外出谋生或发展,参加被规定的旅游程式。

(2)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一片落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构思的分析。

解答此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①内容方面,一片落叶,作者已经赋予它更丰丰富的内涵,即对一种宁静生活的代称,②形式方面:

即首尾照应。

【答案】“一片落叶”是作者区别于社会俗情的富含个性特征的心理境界的具体体现。

通过“一片落叶”,凸显了作者宁静、悠远的思想境地。

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完整。

(3)第6自然段“事情是被人们的野心弄坏的,更是被传统的空间意识弄坏的”一句中,“人们的野心”“传统的空间意识”分别指什么?

请简要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认真阅读第⑥自然段,结合上文内容,可以知道,人的野心就是要谋取更高的位置,不停的奔走和张望,获取更多的信息。

结合第⑥段中的“F•佩索阿说,他更愿意“游历第八大洲”,即蜗居斗室里的个人想象。

我没有他那样自闭,只是相信空间还有另一种展开方式,相信人们完全可以投入另一种远行”的句子,可以分析得出“传统的空间意识”应该是与此相反,即旅行。

【答案】“人们的野心”指尽可能多地了解社会,熟悉世情,有时到了不切实际的地步(或指追求无所不至和无所不知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传统的空间意识”即类似于弥补履历的旅游过程中的“心满意足”。

(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怎样才能找到“另一片天空”。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入探究。

本题属于半开放性题目。

从文章第二段可知,我们应该习惯凝视,不要去奔走和张望。

从第六段可知,我们应该发挥想象的能力。

从整篇文章看,我们不能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等。

只要意思对即可。

【答案】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凝视周围的世界(生活习惯);发挥想象展开心灵的世界;保持对生活的独特思考(或者不随同流俗,有自己的追求和看法)。

5、(2010青岛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风卷葵

徐风

写下杨凤年这个名字,就感觉一团清朗的气场姗姗而来。

她脚步轻盈,身影婀娜,从头到脚没有一点尘世的污垢。

她眸子明亮,眉宇天真;一双手藏在背后,像一对交叉的问号。

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呢?

可惜,今天的我们只能用想象来勾勒它们。

春天飞舞的柳枝,修篁挺拔的摇影,都可以配作那双妙手的伴娘,那手,唯独不作优雅女儿态的兰花指,也不似添香红袖里的抚琴拨弦。

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众说纷纭的紫砂史料只要提到杨凤年,口气便一律变得恭敬,在嘉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