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7806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docx

石矿开发利用方案

 

**********建筑石矿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

*****年****月

目录

1概述1

1.1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1

1.2矿山现状及存在问题2

1.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依据2

2矿产品需求现状及预测3

2.1矿产品供需现状趋势3

2.1产品价格分析4

3矿产资源概况4

3.1矿区总体概况4

3.2设计项目资源概况4

4主要建设方案6

4.1开采方案6

4.2防治水方案8

5矿床开采8

5.1露天开采境界8

5.2矿山开采10

6环境保护12

6.1矿山地质环境12

6.2环境保护及防治措施13

7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15

7.1工程设计概述15

7.25设计依据15

7.3矿山安全15

7.4工业卫生17

8开发方案简要结论18

8.1设计利用矿产资源储量、生产规模、矿山服务年限18

8.2产品方案18

8.3开拓运输方案及工业场地选择18

8.4采矿工艺方案18

8.5对工程项目的综合评价19

8.6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19

8.7综合技术经济指标19

设计附件:

附件1:

《设计委托书》

设计附图:

附图1:

矿山地质地形及总平面图

附图2:

矿山开拓系统及终了平面图

附图3:

采矿工作图

一、概述

*********受***********的委托,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2]174号文件,辽宁省国土资源厅鲁国土资字[2002]159号文件,辽宁省地质矿产厅鲁地发[1999]65号文件关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于2007年7月为*********编制了《**********建筑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一)矿区位置

矿区位于******区南约25公里,隶属于************管辖。

矿区东北侧有**一**公路通过,矿区有简易公路与其相连,交通较为方便(图1)

(二)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矿区为五陵地貌,地形起伏不大。

区内最高海拔87m,最低处海拔65m,相对高差22m。

该区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年平均气温11℃,年平均降水量756mm左右,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

该区农业和果业较发达。

矿产主要有水泥用大理岩,饰面用大理岩、冶金及玻璃用白云石大理岩、石墨、钾长石,其质量和开采条件较好,为目前主要开发利用的矿种。

区内水、电和通讯条件较好,劳动力充足,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矿区范围

******国土资源局确定的*****建筑石矿开采范围拐点坐标为:

1、X二4059100,Y=41557700:

2、X=4059190,Y=41557900:

3、X=4059000,Y二41557900;

4、X:

4059000,Y=41557700。

采矿区面积0.02km~:

当地侵蚀基准面为+75m,本次设计开采深度由地表+75m米至+85m标高。

(四)编制依据

1、辽宁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提交的《***********建筑石矿普查报告》;

2、国土资发[1999]98号文“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

3、GBl6424《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4、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

5、《辽宁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6、******国土资源局划定的矿区范围。

二、矿产品供需现状和预测

(一)产品供需形势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高速路建设加速,从而拉动了对高质量石子建筑材料的需求。

安山岩是生产高速路专用石子的主要原料,其需求量稳步增长,总的来看,开发前景良好。

(二)产品价格及经济意义分析

据调查,安山玄武岩石子销售价格为30元/立方米,采矿加工成本(采矿、装载、加工、管理)15元/立方米,年生产规模3万立方米,销售收入45万元,成本45万元,税费(不含采矿权价款)15万元,税后利润30万元,所得税为2万元,年获纯利润28万元,全采期可获利润140万元。

综上所述,开发该矿床经济上是可行的,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可增加就业机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矿产资源概况

(一)矿区总体概况

矿区大构造位置属鲁西隆起区,位于胶莱盆地中部。

a、矿区出露地层为中生代青山群八亩地组。

分布于整个矿区。

为一套火山岩、潜火山岩。

开采范围内主要岩性为浅灰色安山玄武岩。

b、矿区侵入岩、脉岩不发育。

c、矿区内无大的断裂构造,局部见有小的裂隙带。

(二)矿床特征

1、矿体特征

该区建筑用安山玄武岩矿矿床产于青山群八亩地组安山玄武岩段。

受地层层位控制。

矿体呈似层状走向1250,倾向南西,倾角10°一15°。

根据工程揭露情况,属于稳定矿体。

2、矿石特征

矿石主要浅灰色、褐黄色。

细粒及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

组成矿物主要为长石、角闪石、辉石。

少量橄榄石及石英。

3、矿床成因及控制因素

矿体产于中生代青山群八亩地组中,呈岩垅状产出,为潜火山岩型矿床。

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水文地质条件

由于本矿体为露天开采,矿体所处位置地势相对较高,大气降水要水源,玄武岩较为坚硬致密,岩体内无大的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差,因此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属简单类型。

(2)工程地质条件

矿体为安山玄武岩,岩石为坚硬类岩石,除地表风化层较为松外,岩层完整性较好,结构完整,节理裂隙不发育,据目前邻近矿区开采性况看,采坑边坡较稳定,未发现有坍塌、破碎现象,因此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3)环境地质条件

区内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属稳定区。

矿床规模、开采深度不大,加工销售原矿,剥离的废石可定点排放或加以利用,对环境不会造成大的破坏和污染。

开采终了时矿坑废石场可回填覆土,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5、资源量估算

(1)资源量估算方法

根据矿体呈层状、倾角中等,厚度中等且较稳定的特点,采用垂直平行断面法,利用勘探线剖面进行资源量估算。

(2)资源量估算结果

普查工作探获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资源量15万立方米。

7、对勘查报告的评述

(1)主要成绩

大致查明了矿床赋存的地质条件,矿体形态、产状及矿石质量情况;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调查了解;估算了资源量,采用的估算方法、参数基本合理。

(2)存在问题

勘查工作仅限于地表,对矿体浅部未进行控制,剖面取样不连续,从而影响对矿体控制的可靠性。

开采过程中应注意浅部矿体变化情况。

未对矿床进行概略研究。

(3)结论

勘查工作方法及工程布置合理,各项工作质量较好,勘查报告资料较齐全,基本可作为编制开发利用方案的依据。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一)开采方案

l、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1)生产规模

根据矿床可采储量、开采技术条件,并考虑经济合理等因素,设计采用小规模机械开采,年生产能力为3万立方米。

(2)产品方案

开采的矿石直接运往石子厂进行加工,销售石子为主。

2、确定开采储量

经计算核实开采范围内的矿石量与勘查报告提交的15万立方米。

资源

量接近。

设计利用矿量15万立方米,设计损失2%,设计采矿回收率96%,贫化率5%,可采储量15万立方米。

3、工作制度及矿山服务年限

工作制度:

年工作250天,每天一班,每班8小时。

矿山服务年限:

按下列公式计算:

T二』些l二二匹些些±二5(年)

/4(1—p)30000X(1—)%)

式中:

T一矿山服务年限

Q一设计利用矿量15万立方米

K一矿石回采率96%

A一生产能力3万立方米/年

p一矿石贫化率5%

4、矿床开采方式

因矿体规模小,出露地表,开采深度不大,剥采比小,开采技术条件较好,故采用露天开采方式进行开采,采场为凹陷露天。

5、开拓运输方案

根据采场及周围地形平缓简单,开采深度小的实际情况,设计采用R车公路开拓运输。

采场设+75m至+85m一个台阶。

运输汽车沿新设道路至牛76m标高,进入+75m台阶,开拓该阶段矿体。

矿石沿进车线路运出采场,废石沿新设道路运至废石场。

设计路面宽度4m,原有的田间公路需加以修整,路面达到4m宽,§十曲线半径10m,线路坡度小于10%°

(二)防治水方案

矿体围岩裂隙、岩溶不发育,富水性弱,开采深度不大,开采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涌水。

采场积水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

+75m水平雨水不能自然流出,需用抽水设备排水。

雨季遇到大雨时,应暂停生产,集中排水后恢复生产。

(三)厂址选择

需要的办公、维修、仓库等少量房屋可建在采场附近。

若建设在采场附近,必须在爆破警戒线(150m)以外的安全地方。

五、矿床开采

(一)露天开采境界的圈定

1、圈定原则

(1)露天采场境界应在国土资源部门划定的开采范围内。

(2)要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尽可能的使开采境界内的矿量达到最大,充分发挥露天开采的优越性。

(3)露天采场的边坡应满足边坡稳定的要求,以保证生产安全。

2、圈定方法

根据上述原则,开采范围内除矿体两端边角矿外,其余矿体均被圈定在开采境界内。

(二)经济合理剥采比

计算露天开采经济合理剥采比的方法很多,以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为基

础,选择公式如下:

N二丫’半二o,75m3/m,

式中:

N一一经济合理剥采比m’/m’

c一一原矿销售价格16元/m’

a一一采矿成本10元/m’

b一一剥离成本8元/m”

经计算,采场平均剥采比0.75m’/m’,小于经济合理剥采比。

(三)露天采场最终帮坡要素

1、阶段高度及阶段坡面角

根据矿岩硬度、稳定性、生产规模、凿岩与装载设备等因素和减少矿床开拓运输系统的复杂性,设计阶段高度lOm,工作阶段5m,开采终了并段。

工作阶段坡面角70’,最终阶段坡面角60°。

2、最终采场边坡角60°。

3、最终平台宽度阶段高度10米,不留安全平台。

4、露天采场轮廓尺寸

露天采场~lOOm~200m,下H85mXl85m。

(四)采剥工艺

开采遵循由上而下,从顶盘到底盘的开采顺序,工作线垂直矿体走向布置。

该采场接近长方形,如果组织的奸,上、下阶段可以同时作业一段时间。

1、凿岩爆破工作

选用7655型手扶式凿岩机在5m高的台阶上凿岩作业,采用2“岩石炸药,导火线引爆,产生的大块进行二次破碎。

凿岩爆破参数选取如下:

穿孔孔径①二38—42mm

底盘抵抗线w°1.3m

炮目艮扫[星巨H二1.3m

炮目艮I、司足巨a°1.5m

炮目艮超深l二0.3m

上述参数在生产实践中视效果可予以调整。

2、装载、运输工作

用一台ZL一30型轮胎前装机,担负矿岩装载、集堆、平整及安全平台清理工作。

汽车承担矿岩运输工作。

3、排废工作

在采场南设容量3万米废石场一座。

剥离的废石应尽可能加以利用,

不能利用的排放于废石场,废石场坡底设2m高的挡土墙,要定期加以维护。

六、选矿及尾矿设施

矿山直接利用原矿加工石子进行销售,无需选矿及尾矿设施。

七、环境保护

(一)矿山地质环境

露天采场存在崩塌、滑坡可能,主要地点在露天坑边坡。

设计台阶高度10米,采场最终边坡角60°。

与国内同类型矿山比较基本相当,并留有适度余地。

且该矿床埋藏浅、无涌水,可以有效避免崩塌、滑坡事故发生。

在基建结束,具备试验条件时,可请有关研究部门进行岩石力学研究及边坡稳定性评价,以便确定边坡参数,指导生产,确保生产安全可靠。

该矿区无尾矿库(坝)。

(二)影响环境的环节及预防措施

1、对景观的影响

矿山开采完毕,可复土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对景观基本无影响。

2、粉尘

露天采场采、装、运过程中均产生一定数量的粉尘,对环境影响较大,设计采取如下措施:

选用一台12马力拖拉机并加装水箱,改装成一台简易洒水车,在干燥季节对沿途道路及采场内道路每天洒水两次,保持路面湿润,防止运输过程产生粉尘。

采场内爆破后先洒水降尘,然后铲装,可有效降低铲装作业产生粉尘。

3、噪声

主要产生噪声设备有凿岩机、空压机、装载机、拖拉机。

预防措施:

(1)固定设备均装消声器,设备选择时选用消声器。

(2)加强个人防护,如耳塞、耳罩、头盔等。

4、废水

矿区主要废水来源有采场排水、空压机冷却水。

采场排水主要为雨水,基本无污染,直接用于农业生产或直接排放。

空压机冷却水:

基本是循环使用,排放量很小,对环境影响微不足道。

(三)绿化

绿化在防止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起着特殊作用,具有较好的调湿、调温、吸尘、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等功能。

绿化地点为采场周围、矿区道路两侧,植树品种为松树。

(四)土地复垦

主要复垦地点:

矿区道路、废石场、露天坑。

不能利用的道路平整植树;废石场和露天坑覆土30—40厘米,按2X2米的网度植松树;废石场边坡植草。

(五)环境监测

矿山企业环境监测工作是矿山环境保护的基础,是掌握矿山环境污染状况,评价环境保护设施,判断环境质量,执行环保法规的必要手段。

监测内容:

环境大气,污水排放,矿山用水源,环境噪声,废石外排,绿化。

八、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一)危险及危害因素分析

1、片帮或滑坡

由于地质构造、采矿工艺、边坡角、台阶坡面角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台阶或边坡稳定性可能受到影响,可诱发局部或较大面积滑坡或片帮,危及工人及设备安全,工作中在以下情况可出现滑坡、片帮事故:

(1)地质状况不清:

(2)岩性松软的地段未调整边坡角或坡面角:

(3)爆破落矿方法采用不当;

(4)工作前对工作地点未进行检查,对边帮浮石未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好;

(5)凿岩时造成顶、帮松动未及时发现;

(6)暴雨季节未及时排水或边坡未疏干等因素。

2、爆炸及爆破飞石:

在生产过程中,将使用导火线、雷管、导爆管、

炸药等爆破器材,如违章操作或操作不当,可能酿成意外恶性伤人爆炸事故,可能造成爆炸危险,爆破时不可避免的产生飞石现象,可伤及人员或设施。

(1)危险区边界和影响工作区未设警界;

(2)避炮的安全距离太近;

(3)撤离爆破作业的道路不安全或堵塞;

(4)爆破工未经专门培训或违章装药:

(5)处理残炮方法不当或未处理;

(6)打残眼;

(7)采场周围爆破安全距离内设施未拆迁;

(8)未按爆破作业规程进行炸药的运输、管理和使用。

3、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是矿山的主要伤害之一,主要发生在扒装作业。

作业区上方存在浮石或再生浮石的情况,而未及时清理,在扒装作业中违章蛮干、运输车辆装载过满,都可能发生物体打击。

4、车辆伤害

矿山使用运输设备为汽车,无论在道路还是采场中,人车共用道路,尤其在采场,由于采光不足,能见度过低的原因,无证驾驶不熟练的原因,噪声过大,或在弯道、坡道和会车时都易发生车辆伤害。

铲装作业时设备周围有人且安全距离不够,易造成安全事故。

5、容器爆炸

容器爆炸主要是空压机的储气罐、油水分离器等发生的爆炸,当其贮气罐和油水分离器的罐体受到机械损伤、腐蚀等使其壁厚减薄、强度降低,在安全附件失效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容器爆炸。

6、噪声危害

凿岩机、空压机、运输车辆等在工作中产生的生产性噪声。

噪声的危害,首先是影响人的听力,轻则高频听阀损伤,中则耳聋,重则耳鼓破裂;二是对神经系统的危害,产生心跳加快、心率不齐、血管痉挛等症状;三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可能引起胃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肌无力等症状;另外,在生产过程中,噪声可干扰影响信息交流,听不清谈话及信号,增加错误操作的发生,引发其它伤害事故。

7、粉尘危害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采场、道路内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它是污染环境、降低生产设备效率、影响作业人员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在于它在呼吸道的沉积,由此可以引起尘肺、肺粉尘沉着症、呼吸系统肿瘤等病变。

本次设计的粉尘主要是岩石粉尘。

在凿岩机作业区,矿石清理及装车区,运输道路等处是粉尘的主要产尘点,如无防护措施,都将对操作人员产生危害。

(二)劳动安全卫生设计中防止职业危险的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1、爆破飞石

露天开采炸药量一般较大,飞石距离远,极易伤人。

计算爆破安全距离150m,设计按200m设防,爆破前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设一处警戒点,发出起爆信号后方可点燃导火线,爆破工作安排在班末进行,每天爆破二次,在路口设告示牌,时间应相对固定,注明爆破时间和注意事项。

2、炸药管理和爆破工管理

炸药管理事关重大,应严格按公安部门规定进行炸药采购、运输、贮存和使用。

爆破工:

设专职爆破工,上岗前进行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3、边坡维护

该矿区生产规模小,开采深度不大且矿岩稳固,矿山发生滑坡的危险极小,但边坡浮石滑落时有发生,是最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方。

主要措施如下:

①按设计边坡角施工;②靠帮时尽量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以使边坡平整、光滑;⑧松动的浮石必须撬掉,必要时放小炮处理;④个别稳固性差的地段可以打锚杆或长锚索支扩;⑤人员及车辆尽量远离坡角处。

4、铲装作业

露天采场铲装作业易发生安全事故,主要措施:

人机分开,铲装作业时闲杂人员避开,人力作业与机械作业留有适当安全距离,严格按机械操作规程进行。

5、防工伤事故

矿山生产应配备必要的工装及安全防护器具,加强电机、机械转动、传动部位的防护,运送矿岩的车辆严禁载人。

6、工业卫生

该矿区人员少,服务年限短,故不单独设立卫生室,可利用村镇设施。

对于在高噪声和高粉尘环境中作业的人员,需加强个人防护、防噪保护,操作工需佩带耳塞和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三)防止职业危险、职业危害的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企业法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主要应包括:

(1)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3)安全检查与整改制度;

(4)工伤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

(5)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6)劳保用品发放、使用管理制度;

(7)爆破及爆破材料安全管理制度;

(8)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9)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0)采场安全管理制度;

(11)排水防水管理制度;

(12)安全措施计划及费用制度。

2、作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1)建立安全生产各项记录,这些记录应包括以下几项:

工伤事故档案;

安全教育档案:

违章记录及安全奖惩档案;

安全检查、隐患及整改记录;

特种设备及危险设备档案:

特种作业人员与有毒作业人员健康档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档案;

有害因素监测档案。

(2)作奸各项记录内容的统计分析,如工伤事故统计,从中找出规律性,

为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3)依照企业的安全生产五分制的内容和安全规程的要求对企业各职能

部门,各作业岗位的安全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建立考核奖惩办法。

(4)严格工伤事故调查分析,规范统计方法。

对发生的工伤事故按标准

规定的事故类别、事故原因进行统计分类,并有针对性的作好预防工作,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5)建立重点岗位(工种)安全检查制度,对易发生事故的扒装、护坡、

爆破、车场等伤害较严重的岗位(工种),作为重点检查的岗位,安全、生产、设备等部门和采场安全员,要重点对这些岗位(工种)和岗位使用的设备、I具进行监护。

3、编制和完善企业灾害预防和处理预案,其内容应包括:

(1)分析本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滑坡、片帮、火药爆炸、粉尘,

提出防范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必要的物资准备。

(2)根据矿山的地质条件和自然因素,分析可能引起事故的各种因素和

预兆。

(3)准备防范和处理事故的各种必备的技术资料,这些资料应包括通讯设施与安装地点;排水系统(管路)图;可供处理(防范)事故的材料、设备、I具分布图等。

(4)滑坡、透水、爆炸等发生异常情况时的应急处理措施、自我救护方法和安全撤离的路线。

(5)组织职工学习、演练“预案”,使每个职工都熟悉“预案”中的有关内容,熟悉采场避灾路线,自救措施,互救方法,对学习和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漏洞,必须采取措施,立即改正。

4、做好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应包括:

(1)采场作业工:

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72小时,考试合格后

由有安全经验的老职工带领4个月后,方可独立工作。

(2)调换工种和采用新工艺,必须重新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其他人员:

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20小时。

培训内容:

(1)矿山安全法及实施条例赋予矿山职工的权利和义务。

(2)矿山安全规程及矿山企业有关安全管理和规章制度。

(3)与职工本职工作有关的安全知识。

(4)各种事故征兆的识别、发生紧急危险情况时的应急措施和撤退路线。

(5)自救装备的使用和有关急救方面的知识。

(6)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四)矿山安全机构设置

1、矿山设安全环保科,定员3人,其中专职1人,兼职2人。

负责该采厂安全检查、安全教育、环境保护工作,矿主要领导负总责。

特殊工种(如:

爆破工、装载工、机动车司机、电焊工等)必须进行专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上岗证必须有安监部门核发。

2、工业卫生:

新职工入厂前进行体检,不录用不适合采矿作业人员,对生活水源定期检测,作业地点设饮水站。

(五)专用投资概算

1、生产环节安全防范措施费用0.5万元。

2、安全、环保检测装备和设施费用0.3万元。

3、职工培训费0.2万元。

4、边坡整修、加固处理1万元。

5、安全教育装备和设施费用0.5万元。

6、事故应急措施费用1万元。

7、其它0.5万元。

合计:

4万元。

(六)预期效果评价及建议

1、对主要灾害采取预防措施后的预期效果评价

该矿开采范围较小,开采范围内的开采条件较好,不良工程地质条件较少,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切实可行的,不但能保证采场正常生产,而且坑内生产人员的安全健康都有保障。

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矿山要加强对采场工人的安全生产教育,使人人都有安全意识,提高工人的救助能力。

九、开发利用方案简要结论

(一)设计利用资源量、生产规模及矿山服务年限设计利用矿量15万m’,设计损失2%,设计开采损失4%,可采储量15万t,资源利用率94%。

矿山生产规模为3万t/年,服务年限5年。

(二)产品方案

直接利用原矿加工石子进行销售。

(三)开拓运输方案

采用汽车公路开拓运输。

出入沟设在采场东端,采用直进式道路布置方式。

设计路面宽4m,坡度小于10%。

(四)采剥工艺

设计阶段高度10m,工作阶段5m,开采终了并段。

采用手持式凿岩机打眼,2“岩石炸药爆破。

装载机装矿,汽车运输。

(五)综合回收、综合利用方案

剥离的废石应尽可能的利用,不能利用的排放在废石场。

(六)对工程项目的扼要综合评价

该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较好,矿石质量可满足高速路专用石子指标的要求。

区内运输条件良好,开采的矿石可直接销往附近的石子厂。

该矿投产后可解决20人就业,年上缴税费15万元,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存在问题及建议

1、勘查工作仅限于地表,浅部未进行工程控制。

开采过程中要注意矿体变化情况,以指导生产。

2、设计时未进行岩石力学试验,边坡角是参照类似矿山并结合矿区实际选取的。

待条件具备时建议请有关部门进行岩石力学与边坡稳定性试验与研究,以便确定更为合理的最终边坡参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