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8045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docx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小学数学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之间自己已经是有二十年教龄的教师了。

作为一名教师,为了使自己能更准确掌握基本的课堂教学的规律,提高研读教材的能力,努力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我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

可取之处

1、发自内心的喜爱孩子。

孩子们的眼睛里都是希望和憧憬。

2、本人性格开朗,对于未来的个人发展充满信心;善于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善于交际,喜欢很人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不足之处:

1、理论功底薄弱,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经验,在学校所学的书本理论,很难与现实中的教育教学紧密联系。

2、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够多样,缺少睿智。

3、缺乏对学生心理状态、特征的理性认识,对孩子们的认识目前很停留在感性层面。

导致在工作中事倍功半,效率低下。

4、教科研能力较弱,缺少对身边教育案例总结,整理。

三年发展规划总目标:

1、进一步研读新课程标准,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研读教育理论专著,关注前沿动态,更新教育理念。

2、认真备好每一堂,精心准备课堂的每一句话,做到不讲一句废话,确保每一句话都是有效地,从而达到磨练课堂语言的目的。

3、争取完成阅读5部有关数学教学改革的书籍,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从而指导实践。

每学年完成一篇有质量的论文或案例。

分段目标

2011.9—2012.8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研读数学教育杂志,名著等,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提高教育水平。

2、完成日常教学工作,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精心准备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

3、完成课题研究

2012.8—2013.9

1、进一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使自己的每一堂随堂课真正做到切实有效。

2、阅读有关数学教学改革的书籍,不断积累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并尝试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

3、了解小学数学学科课题研究的操作流程和概况,完成一篇案例。

2013.8—2014.9首先积极参加各种听、评课活动,争取机会让自己在校内开一些公开课。

行动措施

2011.9—2012.8

1、多向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取经,争取尽快提高自己对所在教年龄段学生的管理和教学能力。

2、认真备课,并且做好每节课后面的反思工作,反思要及时,写出每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不足之处写出应对措施。

3、研读《小学数学教育》、《小数报》等报刊杂志。

2012.8—2013.9

1、争取大量的实践机会,并认真对待每一次实践机会。

教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实践,只要通过百般锤炼才能有所增长。

2、加强自身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尝试走进学生的心灵。

3、主动关心国内外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并通过多种途径:

数学教育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等,吸取教育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2013.8—2014.9

1、进一步提高自己钻研教材的能力,提高自己独立备课的能力,对教材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通过反思,总结经验,进而获得能上一节节成功的数学示范课。

在未来的三年里,我把自己打造成研究型、智慧型的数学教师,努力为打造一个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而努力工作。

最后,积极在教科研方面能有所突破并有所作为。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

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人说:

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

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

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

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

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

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

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

“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

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

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

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

”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

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

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

”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

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数学课程标准》

“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

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

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

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

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

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

有句话: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

”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

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

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读了本书,给了我

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相遇问题和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说课设计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相遇问题和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

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是分析教材,理清思路;其次是优选教法,注重学法;最后是优化程序,突出主体。

一、分析教材,理清思路

本节课的知识实际上是大纲教材中“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在传统教材中,这一内容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内容。

本套教材根据《标准》中“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和“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的要求,来进行教材的编排和活动设计的。

不仅淡化了知识的训练体系,还减少了大数目的运算,强调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

并且,重视解决实际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括号的使用方法,会进行整数的两步和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安排的。

是本套教材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以单元形式编排混合运算。

(其中,一次是三年级上册两步混合运算,另一次就是本册的三步混合运算)

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之后进行教学的。

本内容和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借助生活原型,可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学好此内容,也为后续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定目标、重难点如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

会进行一般的三步混合运算,能对问题中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相遇问题和一般三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

通过本节内容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会进行一般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解决方法。

教学关键点:

理解相对、同时、相遇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用来动态展示的两车相遇的过程)

学具:

橡皮或笔冒等(是同桌合作学习所用的材料,用来深入理解相遇问题的重要词语。

二、优选教法,注重学法

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好的教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

课上我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

教师则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及促进者。

除此之外,我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选择性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孩子学到不同的数学,使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优化程序,突出主体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

创设情境、解决问题、巩固深化、课后小节。

(一)创设情境

1、引发思考:

每天早晨背着书包来上学,马路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学生们会很快地说出:

车多、人多)

2、播放录像:

注意观察马路上的车辆在行驶的方向上有哪些情况?

(在现实的情境中,学生发现了车辆在行驶的方向上有以下情况:

相对、相反、同向)

3、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并板书。

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决有关“相遇”的数学问题。

板书:

相遇问题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用真实的情境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完成对新经验意义的建构以及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因此,在开始创设了一

个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使学生能主动地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学习。

]

(二)解决问题

1、两地距离。

(1)教师口述书上文字,并用课件出示教材上的线段图

师:

汽车在行驶中,也经常发生两车相遇的问题。

如:

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北京和郑州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

请看课件。

(2)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

认真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说出得到的数学信息。

(3)同桌合作。

两辆汽车是怎样做的呢?

结果怎样?

请同桌俩人一组,用橡皮做汽车演示一下两辆汽车是怎样运动的,边演示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4)请在实物投影上边演示,边汇报。

生:

开始的时候是同时走的,方向是面对面的,了也就是相对的,可以说相向而行。

结果是相遇了。

(5)教师小结:

两个物体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然后相遇。

师边说边板书(板书:

两个物体、同时、两地、相对、相遇)

[在学生看懂情境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学生动手演示的活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用橡皮做汽车演示的过程中,体会相遇问题的特点,从感性认识,抽象出相遇问题的特征:

同时、相向、相遇。

经过师生共同对知识的梳理,进一步深化对相遇问题的理解。

在此用橡皮做汽车进行演示,使学生知道身边的很多都可以做学具,都可以用来学习数学。

(6)“经过4小时相遇”是什么意思?

生:

客车行了4小时,货车也行了4小时,两车在同地点相遇。

(7)利用课件展示动态的客车和货车“经过4小时相遇”的过程。

课件分段演示,1时、2时,3时,4时时两车的运动情况。

(9)提出“北京和郑州大约相距多少千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

(10)全班交流。

如果先算“两辆汽车1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的方法没有出现,教师可参与交流。

师: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算式和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做法,每种做法,又都有可能用分步与综合算式两种形式来解答。

学生说出算式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讲明解题思路。

[给学生提供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空间。

经历自主解决相遇问题的过程。

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11)归纳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比较两个综合算式,说一说哪个算式比较简单,进而总结出数量关系式。

师适时介绍:

在相遇问题中,两辆车每小时一共行驶的路程数学上有个名字叫“速度和”,经过4小时相遇的4小时叫做和“相遇时间”。

板书:

速度和X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在解决问题,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并理解数量关系。

]

2、相遇时间。

(1)出示文字和示意图,让学生了解数学信息和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

同学通过客车、货车的速度及所用的时间,算出了两地间的距离。

我们再来解决一个“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及线段图。

师:

请大家认真读题,并观察示意图,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问题是什么?

交流得到的数学信息。

请学生大胆尝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2)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结果。

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列表法,教师可为参与者介绍。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算术法:

先算出两辆汽车1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再用总路程除以速度和,求出经过时间。

可分步,可综合。

列表法:

用课件进行演示,全班共同完成表格。

时间

卡车所行路程

小轿车所行路

合计

1时

42千米

63千米

105千米

2时

84千米

126千米

210千米

3时

126千米

189千米

315千米

(3)归纳求相遇时间的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再鼓励学生总结题中的数量关系式。

师生共同总结出“相遇路程宁速度和二相遇时间”的关系式。

[让学生经历了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且经历了数量关系式的归纳、总结的过程,逐步体会和除法的间的关系。

3、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4道混合运算题,先说一说运算顺序。

9.6-1.2+2.4X5(480+160)-(19+21)

98.5-125-25X12160+240X0.3-90

师:

刚才我们在解决相遇问题时,不少同学都能列出综合算式计算。

下面,请看这几道混合运算题,谁来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如果学生出现不同意见,教师进行指导。

(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指名板演,最后全班集体订正。

[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学习的效率。

(3)巩固深化

1、口答:

先说说解答思路,再列式不计算。

小明和小芳同时从自己家出发相向而行。

小明每分走42米,小芳每分走48

米。

经过4.5分两人在学校相遇(学校在两家位置之间)两家相距多少米?

(用两种方法解答)

[巩固相遇问题的两种解题思路]

2、自选一一让学生依个人掌握知识情况,选择练习题

(1)教科书第55页2和3题。

(2)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4.5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5千米。

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运用解决相遇问题的经验,解决类似问题。

一个是解决求压路机压路长度的问题,一个是求合作时间的问题,一个是相反方向运动的问题。

让学生在体验数学学习的挑战性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快乐,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编题:

小红每分跑300米,小明每分跑320米,自己设计运动情况并编题。

[设计开放性的练习,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

相遇问题和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

问题

(四)课后小结

两个物体、同时、两地、相对、相遇

速度和X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师根据学合的回答'完成课题的书写(相遇问题和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和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相遇

问题和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

会进行一般的三步混合运算,能对问题中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相遇问题和一般三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

通过本节内容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会进行一般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解决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用来动态展示的两车相遇的过程)

学具:

橡皮或笔冒等(是同桌合作学习所用的材料,用来深入理解相遇问题的重要词语。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发思考:

每天早晨背着书包来上学,马路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学生们会很快地说出:

车多、人多)

2、播放录像:

注意观察马路上的车辆在行驶的方向上有哪些情况?

(在现实的情境中,学生发现了车辆在行驶的方向上有以下情况:

相对、相反、同向)

3、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并板书。

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决有关“相遇”的数学问题。

板书:

相遇问题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用真实的情境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完成对新经验意义的建构以及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因此,在开始创设了一

个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使学生能主动地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学习。

]

(二)解决问题

1、两地距离。

(1)教师口述书上文字,并用课件出示教材上的线段图。

师:

汽车在行驶中,也经常发生两车相遇的问题。

如:

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北京和郑州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

请看课件。

(2)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

认真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说出得到的数学信息。

(3)同桌合作。

两辆汽车是怎样做的呢?

结果怎样?

请同桌俩人一组,用橡皮做汽车演示一

下两辆汽车是怎样运动的,边演示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4)请在实物投影上边演示,边汇报。

生:

开始的时候是同时走的,方向是面对面的,了也就是相对的,可以说相向而行。

结果是相遇了。

(5)教师小结:

两个物体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然后相遇。

师边说边板书(板书:

两个物体、同时、两地、相对、相遇)

[在学生看懂情境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学生动手演示的活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用橡皮做汽车演示的过程中,体会相遇问题的特点,从感性认识,抽象出相遇问题的特征:

同时、相向、相遇。

经过师生共同对知识的梳理,进一步深化对相遇问题的理解。

在此用橡皮做汽车进行演示,使学生知道身边的很多都可以做学具,都可以用来学习数学。

(6)“经过4小时相遇”是什么意思?

生:

客车行了4小时,货车也行了4小时,两车在同地点相遇。

(7)利用课件展示动态的客车和货车“经过4小时相遇”的过程。

课件分段演示,1时、2时,3时,4时时两车的运动情况。

(9)提出“北京和郑州大约相距多少千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

(10)全班交流。

如果先算“两辆汽车1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的方法没有出现,教师可参与交流。

师: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算式和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做法,每种做法,又都有可能用分步与综合算式两种形式来解答。

学生说出算式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讲明解题思路。

[给学生提供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空间。

经历自主解决相遇问题的过程。

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

(11)归纳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比较两个综合算式,说一说哪个算式比较简单,进而总结出数量关系式。

师适时介绍:

在相遇问题中,两辆车每小时一共行驶的路程数学上有个名字叫“速度和”,经过4小时相遇的4小时叫做和“相遇时间”。

板书:

速度和X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在解决问题,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并理解数量关系。

]

2、相遇时间。

(1)出示文字和示意图,让学生了解数学信息和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

同学通过客车、货车的速度及所用的时间,算出了两地间的距离。

我们再来解决一个“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及线段图。

师:

请大家认真读题,并观察示意图,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问题是什么?

交流得到的数学信息。

请学生大胆尝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2)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结果。

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列表法,教师可为参与者介绍。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算术法:

先算出两辆汽车1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再用总路程除以速度和,求出经过时间。

可分步,可综合。

列表法:

用课件进行演示,全班共同完成表格。

时间

卡车所行路程

小轿车所行路

合计

1时

42千米

63千米

105千米

2时

84千米

126千米

210千米

3时

126千米

189千米

315千米

(3)归纳求相遇时间的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再鼓励学生总结题中的数量关系式。

师生共同总结出“相遇路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