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8176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年生产3000吨食用菌

暨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分析报告

 

项目单位:

山东景阳英雄酒业有限公司

主管部门:

阳谷县李台镇政府

规划与设计单位: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

技术与市场支持:

山东省农业厅农业集团食用菌公司

二〇一五年八月二十四日

 

第一章总论…………………………………………………………1

第一节项目概况………………………………………………2

第二节报告的编制依据………………………………………4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的结论……………………………………5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6

第一节概况…………………………………………………6

第二节项目提出的背景……………………………………6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

第三章建设规模内容与生产经营模式………………………10

第一节建设规模……………………………………………10

第二节投资估算……………………………………………10

第三节生产经营模式与技术方案…………………………10

第四章市场分析…………………………………………………13

第一节产品介绍……………………………………………13

第二节产品市场分析………………………………………16

第五章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22

第一节建设地点……………………………………………22

第二节建设条件……………………………………………22

第六章规划方案…………………………………………………26

第一节编制基本原则………………………………………26

第二节总体建设方案………………………………………26

第七章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28

第一节投资估算……………………………………………28

第二节经济效益分析………………………………………29

第三节财务综合分析………………………………………31

第八章社会效益分析……………………………………………32

结论和建议………………………………………………35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年加工5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二、建设地点

建设项目位于聊城市阳谷县李台镇

三、建设周期

六个月,从2015.10至2016.04。

四、筹建单位

1、单位名称:

山东景阳英雄酒业有限公司

2、单位地址:

阳谷县李台镇

3、法定代表人:

李耀国

五、项目简介

李台镇是聊城市经济发展第二个落后乡镇,工业、农业结构调整相对缓慢,农民小富自安、不富也安心理极其严重,给本来落后的经济发展雪上加霜。

为了发展李台镇经济,解决李台镇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合理利用当地丰富的废弃秸秆、酒糟、牲畜粪便、玉米芯等资源;解决环境污染,拉长农业产业链,变废为宝,走可持续循环发展道路,经山东景阳英雄酒业公司多次考察论证并结合当地实际,以及未来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促进食用菌栽培模式从目前传统栽培模式,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工厂化标准转变,具有龙头示范带动作用。

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以及深加工的生产过程将依据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标准进行,符合市场消费主流,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社会提供源于自然的高质量、无污染、环保型的安全食品,有助于打破国际贸易对中国食、药菌产品的绿色壁垒,属于“环保型、生态型、可持续循环型”农业经济,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环保生产要求。

同时,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一个短平快的种植项目,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山东景阳英雄酒业公司投资700余万元新上年加工3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计划占地60余亩,建设地点阳谷县李台镇,建设周期6个月。

项目投产后实现产值1512万元,利税723万元。

可新增就业岗位40个,带动200余个家庭搞种植食用菌脱贫致富。

六、公司简介

山东景阳英雄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5月,是一家白酒的生产、酿造、销售于一体的私营企业,注册商标“景阳英雄、二郎春、阳谷壹号”等,有比较精湛的白酒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在山东省品牌优势凸显。

公司总经理李同军、副总经理李杰生分别毕业于山东大学微生物系和山东轻工业学院,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微生物工程技术——其中对食用菌的生产制种与管理技术也有较深的造诣。

公司特聘请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德舜教授为技术顾问,山东省农业厅农业集团食用菌公司崔长岭经理为技术指导,采用最先进的液态制种、液态接种、原料集中收集,工厂化发菌,标准化种植示范与分散养殖于一体,集中回收加工、出口和国内销售,以及与山东农业厅农业集团合作开展食用菌及菌棒出口贸易业务。

新型食用菌种植技术由原来的一年1---2茬,增加为一年6—8茬,直接经济效益提高3---4倍,原辅材料在当地农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李台镇周边群众又有种植银耳的经验和技术,对食用菌的推广得天独厚,关键是缺乏对该项目的引进与示范带动。

在该镇搞食用菌规模化生产,将为农民增产增收开辟一条崭新的致富途径。

食用菌开发项目的规划建设,是积极围绕县委、县政府、镇委、镇政府制订的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公司技术、资金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对内搞好菌棒、腐熟料的生产、技术服务和产品的加工保鲜,对外搞好产品的销售与出口业务。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产权明晰,运行机制合理,建立健全《股东大会制度》、《董事会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公司以“农民受益、财政增收、社会增效”为目标,依托省农业厅与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技术与市场优势,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食用菌富民产业。

实行食用菌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作,高效益发展,努力把李台镇打造成食用菌产业之镇,实现富民强镇目标。

该项目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李台镇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保证食用菌产业化发展项目施工质量和进度,该镇实行副镇长包保项目制度,细化责任,严格奖惩,责任人盯靠项目建设一线,积极为食用菌产业发展解决问题。

同时,公司还将组织村、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赴外地参观学习,增强跨越发展意识,提高发展境界。

立足根本,放眼未来,公司将积极地坚持科学化、标准化管理,锐意进取,努力开拓,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为打造一个市场广泛认可的品牌而奋力拼搏,为该镇乃至全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节报告的编制依据

一、报告的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阳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5、<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一2015年)>

6、<中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

7、<聊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9-2013年)>

8、<阳谷县食用菌生产发展规划(2009-2012年)>

9、《技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10、《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

12、《无公害食品双孢菇))NY5097-2002

13、《无公害食品蘑菇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5099-2002

14、目前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法律法规。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

能否抓住机遇,继续深化认识和妥善处理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发展食用菌生产为李台镇贫困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指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而食用菌工厂化种植将实现周年出菇“不与民争地、不与地争粮”,是未来该镇长期解决剩余劳动力、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要深刻认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长期性和紧迫;深刻认识增加农业投入、农民收入的关键性,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建设的必要

第一节阳谷县李台镇概况

阳谷县李台镇是县城南部的一个乡镇,面积88平方公里,全镇人口3.5万人,该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水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民风纯朴。

据记载,明永乐四年,李姓在此建村。

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镇区距京九铁路阳谷站、濮台路、德商高速和正在准备建设的梁台范高速路、济兰公路不足10公里,“村村通工程”已经完工,实现了公路网的全境覆盖。

第二节项目提出背景

食用菌这一新兴的健康食品,既拥有长久的食用历史,又拥有不断发展更新的栽培技术。

近年来,食用菌因其美味的口感、多样的烹调方式、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简易长久的保存时限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尤其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喜欢清淡、健康、简易的饮食方式,而食用菌正是这种理想的食品。

此外,近年来由于疯牛病、猪瘟、禽流感等疾病的影响,使得肉类食品的消费额逐年下降,而以食用菌为代表的新兴食品消费额逐年上升。

食用菌不仅是一种食物,而且更是抗癌防癌的绿色食品。

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习惯于食用菌替代肉类食品,因此食用菌的需求不断增长。

世界粮农组织也推荐每日健康食谱是“一荤一菌一素”。

可见,食用菌作为未来的国际主流营养食品,其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近几年来食用菌产业在我国也得到迅速发展,经营模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传统的食用菌生产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连续化、周年均衡供应要求。

因此,实现产品的周年均衡供应是必由之路。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最具有现代化农业特征的产业化方式,它是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相对可控的环境设施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

同时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公司的指导下统一完成培养料制作、种植管理和采摘管理,公司负责鲜菇收购、加工、销售,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现代化农业科学和现代化工业技术强势结合,它依托现代农业科技,运用现代工业技术手段,形成了一种复合的生产体系,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通过人工控制的环境设施系统,克服自然环境的限制因素,营造一个适应采用高密度、立体化栽培环境,合理增加投入,提高产出水平,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发展路子。

目前,我市尚无现代化菌业生产龙头企业,缺乏龙头带动机制,传统生产品牌难以形成,整体产业效益不明显,该项目工厂化周年栽培,顺应产业和市场发展趋势,符合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在李台镇建立工厂化生产基地,对李台镇农业结构调整,增加税收和解决剩余劳动力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生态环保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等新理念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地区提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特别鼓励种植以麦草、稻草等秸秆为原料的蘑菇生产(如:

双孢菇等),使农作物秸秆转化成高营养的食用菌,而生产完食用菌的废料又可二次发酵生产有机肥料,大大提高土地肥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农业循环链,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生产,把食用菌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已列入"李台镇农业发展计划"重点发展,它是今后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本项目即是在以上的背景下提出的。

第三节项目建设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蘑菇产业以其“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的行业优势,“变废为宝,点草成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与良性循环”的生态优势和“美味、保健、绿色、安全”为特色的产品优势得以迅速发展。

蘑菇产业的总产值持续提高,国家的“星火计划”、“扶贫计划”、“菜篮子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良性产业化”等一系列农业工程项目,均把食用菌列为重要发展产业。

蘑菇产业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最为活跃的产业,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财政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膳食结构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对促进资源开发、废物利用、环境保护、劳动就业,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均有深远的意义。

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原料是以麦秸、玉米芯、棉花秆、稻草、树枝、锯末、棉籽皮、鸡粪、牛粪、酒糟、饼粕、麸皮等农牧业废料为主。

大力发展蘑菇产业,可将农作物秸秆转化成高营养的食用菌,栽培后的废料可用以生产沼气、作为生产有机肥的原料生产有机肥,也可以直接作为改良土壤的肥料,同时可作为花卉栽培的优质培养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发展,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目前,我国农民栽培蘑菇大多是在温度适宜的季节进行顺季节栽培,双孢菇种植基本方式是以农户在露天采用手工发酵培养料为主。

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还有一定的气味。

而且这种方式对原料杀菌不彻底,熟腐较差,感染杂菌的几率很高,出菇率低,稍有不慎便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其它食用菌传统的熟料栽培生产模式菇农多以原料装袋后利用接近常压的土蒸锅长时间蒸煮,也存在一是杀菌不彻底,二是劳动强度大,三是费工、费时、费能源等诸多问题。

用在出菇棚内通蒸汽加热进行,容易造成污染,产量低,质量不稳定;秋、春季集中出菇,销售价格低效益不高;在菇棚周边的道路上晾晒粪肥,严重影晌新农村的形象和环境。

因此,通过工厂化栽培食用菌,集中原料处理,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势在必行。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投资

第一节建设规模

本项目计划建成一个年加工3000吨食用菌及工厂化生产基地,计划占地约60余亩。

项目采用先进的高效发酵隧道技术,主要建设一次发酵隧道2条、二次高温发酵隧道2条、智能出菇房10间,完成液体菌种制备车间、菌棒生产及发菌车间、冷库、锅炉、化验室、办公以及配套设施。

项目达产后年可产各种食用菌3000余吨、180万只食用菌菌棒。

第二节投资估算

经估算,项目总投资704.5万元,其中建设一次发酵料隧道2条、二次高温发酵隧道2条30万元,菌棒种植蘑菇培养料生产设备225万元,10套标准化空调出菇房150万元,基础、配套设施投资130万元,厂房规划设计、技术、市场指导费30万元,流动资金139.5万元。

第三节生产经营模式与技术方案

工厂化、集约化种植就是由公司利用生产优势,采用高效发酵隧道和机械化集中制作培养料,可以解决原料储藏,环保处理、质量控制、种植过程环境污染和培养料染菌等诸多问题,提高造料的效率和质量,提高菇房的利用率,解决菇农的技术难题。

在集中造料的基础上,采用部分工厂化周年种植,统一种植方法,培训农户规范化、标准化种植管理食用菌,由分散、按自然季节种植,逐步推广反季或全年种植新技术。

实行统一分级标准,按订单分类采收,集中加工销售的模式。

这种模式克服了分散造料质量不稳定、效率低、污染环境等问题,又可充分利用农户的劳动力资源,统一开发市场,形成产业化发展。

1、

 

2、工厂化食用菌及菌袋培养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准备→加水拌料→装袋→高压杀菌→冷却接种→菌棒发菌培养→出菇培养→子实体培养→潮菇采摘→子实体培养→二潮菇采摘→子实体培养→三潮菇采摘→消毒撤料→废料二次发酵→有机肥

 

3、工厂化裁培双孢菇工艺流程

 

第四章市场分析

第一节产品介绍

一、本项目主要产品是食用菌,食用菌包括平菇、茶树菇、杏鲍菇、金针菇、海鲜菇、银耳、木耳、双孢菇等。

二、营养价值

蘑菇的营养价值极高:

100克鲜品中含蛋白质2.9克、脂肪O.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粗纤维O.6克、灰分0.6克、钙8毫克、磷66毫克、铁1.3毫克、维生素(81)0.11毫克,维生素(82)0.16毫克、维生素C4毫克、烟酸3.3毫克,蛋白质含量为35%一38%,并含有人体必须的6种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核干酸,烟酸,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等,其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美称,深受国内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青睐。

双孢菇所含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肿瘤的发生,所含的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所含的膜蛋白酶、麦芽糖酶等均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中医认为双孢菇味甘性平有提神消化、降血压的作用。

经常食用双孢菇,可以防止败血病,预防肿癌,促进伤口愈合和解除铅,砷,等的中毒,兼有补脾,润肺,理气,化痰之功效,能防止恶性贫血,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脂。

蘑菇不仅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菇类蔬菜,而且是具有保健作用的健康食品。

三、医药价值

双孢菇现代医学表明,双孢菇对病毒性疾病有一定的免疫作用,其所含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对小白鼠肉瘤S-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90%和100%。

所含的氨基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降低血压,是一种降压剂。

所含的膜蛋白酶、麦芽糖酶、解肮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中医认为,该菌味甘平,有提神、消食、平肝阳等作用。

在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参加第二届国际蘑菇营养学年会的科学家说,蘑菇中含有多种抗病毒成分,这些成分对治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据英国媒体报道,参加此次会议的科学家说,蘑菇很早就被用于中药,具有镇痛功效,对关节炎等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现代研究发现,蘑菇里含有多种抗病毒成分,有些蘑菇能增强人体免疫机能,甚至能降低接受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产生排异反应的危险。

不过,对其中机理人们尚不清楚。

科学家希望能提炼出蘑菇中的有效成分,以用于治疗病毒引起的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症、丙型肝炎甚至艾滋病等。

四、分布范围

双孢菇人工栽培始于法国路易十四时代,距今约有300年。

是世界食用菌生产中最大的一个菇种,分布地域较广泛。

世界蘑菇的产量以美国最多,我国处于第二位。

此外,在法国、荷兰、英国、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德国、加拿大、爱尔兰、比利时、印度尼西亚、匈牙利和墨西哥等国均有较大规模的生产。

我国人工栽培在1935年开始试种,多在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及南方的一些省份。

五、生长要素

1、原料

蘑菇是一种粪草、木质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秸草、稻草、锯沫、玉米芯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如牛、羊、马、猪、鸡等),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盐养分。

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基本条件。

2、温度

蘑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4℃--32℃,最适温度22℃一25℃,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5℃一25℃,最适温度14℃--18℃。

3、湿度

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16%—20%。

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60%一70%,子实体生长阶段85%一95%,过干或过湿对菌丝、子实体生长都不利。

4、酸碱度(PH)

双孢菇宜偏碱性,偏酸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都不利,而且容易产生杂菌。

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围5-8,最适7—8,进棚前培养料的PH值应调至7.5一8,土粒的PH值应在8-8.5。

每采收完一期菇,洒水时加少许石灰,以保持PH值,抑制杂菌孳生。

5、通风

蘑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6、光照

蘑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生长的,但不能强光照射。

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表面硬化,畸形菇多,商品价值差。

双孢菇鲜食最佳,不宜久放,大面积发展双孢菇,必须进行深加工,可做成罐头,可加工成干货,产品可出口换汇。

有条件的地方冬夏季节可以安装水温空调,控温至15℃左右,这样就能在冬夏季源源不断的产出鲜菇供应市场。

第二节食用菌产品市场分析

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的通称,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药用价值也正逐渐被人们认知和接受。

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天然、保健、营养等食用特点的食用菌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食用菌产业则是一项投资少、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市场广阔的农业产业项目。

一、食用菌发展现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化的产业链,为了响应国家对农业战略性调整的号召,把果蔬种植、食用菌规模化栽培等农业项目作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大了对农产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极大的鼓舞了相关生产企业,增加了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的积极性。

食用菌产业又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有利于解决农村及城市的劳动力就业和增加农民的收入,因而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来,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以国家出一部分,企业自筹一部分的形式帮助企业修建标准化菇房、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并以贷款贴息,资金补助等方式支持和鼓励食用菌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各地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现已形成一批集种植、销售、包装、加工为一体的食用菌行业的龙头企业,成为当地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就地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

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近两千种,可进行人工栽培的有上百种,商业化栽培的有40多种,可大规模商业化栽培的有10多种。

山东食用菌的生产发展极不平衡,西部地区发展较慢,散户多,品种少,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少。

因食用菌栽培涉及到微生物学、真菌学等学科领域,对生产者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熟练程度要求较高,且有些品种对温度、湿度的要求较高,因此,种植农户在栽培食用菌时一般选择易种植、易出菇、易管理、风险小的菇种,例如香菇、平菇、双孢菇等。

二、家庭散户种植还存在许多弊端:

1、菌种问题。

因菌种制作科技含量高,要求苛刻,散户无法自己培育菌种,只有从市场购买。

市场上菌种质量很难保证,有些生产单位或个人将老化甚至是污染的菌种卖给菇农,菇农不能识别菌种的好坏,从而导致出菇率低或根本不出菇,严重损害了菇农的利益。

2、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由于食用菌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而散户种植蘑菇的设备简易,使菇农只能是靠天吃饭,自然风险较高。

再就是外地食用菌大量进入市场,导致价格波动明显,且因外地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快,规模化生产企业多,菇的培育多数是在标准化菇房生长,外形和品质比本地菇要好很多,使本地菇一直受外地菇的打压,价格上不去,菇农的利润低。

上述因素使得本地食用菌产业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有待进一步的挖掘,也促使食用菌产业必须加快发展步伐,形成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工厂化生产、商品化销售的新格局。

而食用菌培菌阶段工厂化又解决了散户种植的诸多困难和弊端,优势明显。

三、食用菌产业的市场前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大大增加,促使人们改变传统的饮食结构。

素有"山中之珍"美称的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素,具有营养和保健功能,对多种疾病还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由于人们对健康的不断追求,提倡饮食结构由动物性蛋白的摄入逐渐向植物性蛋白的摄入转变,而食用菌正好符合当今的饮食要求和趋势,市场潜力巨大。

从餐饮来看,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健康要求,各种档次的食用菌餐馆不断增多,但由于本地产品种类少,质量不能保证,所以大部分产品都必须从外地调进,既增加了运输成本又不能保证食用菌的新鲜度。

有些条件稍差的餐馆为了节约成本,减少采购费用,甚至采用来源渠道不正规的盐渍菇、冰冻菇等非鲜品菇,质量更是无从保证,不仅降低了菇的鲜度及营养,更甚于有可能影响食用者的健康。

食用菌餐饮业的现状对食用菌种植企业来说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