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的本质是关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8610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docx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养的本质是关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docx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

教养的内容那样多,罗列起来十分不便。

直到有一天,我从中提炼出“关怀”这个词,这是一个可以使学生在培养教养行为方面“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关键词。

逐一还原教养行为,哪一种不是出于对人和对世界的关怀?

   有必要指出的是,此处的关怀不仅指对他人,也包括对我们自己。

宽泛地说,学习有教养的行为是对我们自己的大关怀,因为这将有助于使我们具备最重要的外在资源一一健康的人际关糸。

                                                    —— 2001年社会心理学班全体师生

                                                                               杨眉设计并执笔

  缘起  我在社会心理学课上讲到人际关系一章时,总要谈“教养”在良好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为加深同学们对教养重要性的认识并激发他们对教养的向往,我再次使用专题讨论和家庭作业的形式与大家共同探讨有关教养的问题。

   这次讨论又一次激发出同学们身上蕴藏的潜能。

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同学们在此问题上的许多困扰与我们的社会大环境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我知道在当前这个非常现实的、急功近利的拜物世界中,对学生谈教养、谈对人的关怀是不合时宜的。

但是,如果大学——一个能给社会造成巨大影响的最后场所都不再坚持,那么,这个世界还能有什么希望呢?

             讨论一:

大家喜欢与有教养的人相处吗,为什么?

    学生对此问题起初都毫无例外地答:

喜欢。

    说到为什么,课上的发言中,大家谈到:

    *感觉舒服,并且有被尊重的感觉﹙1998级国贸,王蕾﹚。

    *让人感觉放心,安全,让人更愿进一步与其交往﹙98国贸,罗博﹚。

    *有教养的人理解、体贴别人,不会让人难堪﹙1998级国贸,楼洪鸣﹚。

    在后来的家庭作业中,有同学写到:

   *我们每个人都愿意和有教养的人打交道,愿意看他的微笑,愿意聆听他的谈吐,欣赏他的得体的举止,使你感到受尊重和关爱,让你感到舒适和温暖﹙1998级房产,王岩磊﹚。

   *我想,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们会希望身边的人都是有教养的人,原因很简单。

和有教养的人相处起来你会感到很舒服,沟通变成了一种享受。

你从他那里可以得到一份尊重。

他的一言一行会随时触动你的心灵,他的体贴、善解人意会时常带给你安全感与亲切感,和他在一起你不会有压力。

更重要的是,时间久了,你会惊喜地发现他的一些好行为和思想在你身上也有所体现﹙1998级会计,苗靖﹚。

    *有教养的人会让他身边的人感到舒服,使别人愿意靠近,因为有教养的人给人的感觉是有礼貌的,尊重他人的,办事有分寸,说话得体的。

每个人都喜欢有教养的人,每个人也都喜欢被他人誉为有教养﹙1998级会计,吴晶晶﹚。

    很显然,大家都愿意和有教养的人相处,因为有教养的人能满足我们的许多社会心理需要,能使我们的自尊感、价值感、归宿感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使我们的人际交往变成一种享受和一种互惠互利的长远关系。

 

              讨论二:

我们的教养能带给我们什么?

 

    我们已经知道别人的教养能带给我们什么了,我们也有必要知道我们自己的教养能带给我们自己什么,以及如果我们没有教养,我们会失去什么?

   课堂讨论中,大家对教养究竟能带给我们自己什么的看法是:

   *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能受到人的尊重和信任,能有人缘,能增加人生的机会﹙罗博组﹚。

   *能得到别人的关心,满足社会赞许要,有助于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田莹莹组﹚。

   *可以营造一种环境,别人会喜欢你、欣赏你,让你自己有成就感﹙丘园园组﹚。

   *教养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崔健组﹚。

   *你表现出来的教养,会使更多的人愿意接近你,关心爱护你。

而来自朋友的信任、理解、支持和宽容,又会让自己有喜悦感和幸福感,由此所带来的对自己的认同感,无疑会为你今后的待人处事更增添一份自信﹙1999级会计,苗靖﹚。

家庭作业中,大家谈到:

   *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我儿时受到的教育,都极力将我塑造成一个有教养的人。

我被灌输的那些教养在我成长的路上为我带来许多好处,这些好处同时又促使我去主动地学习更多教养,最终我获得了一个良性循环。

更重要的是,我发现:

教养影响着生活的幸福与否,我观察到我的一个缺乏教养并拒绝改变的邻居家的五个兄弟姐妹,没有一对家庭幸福﹙1999级房产,路凌燕﹚。

   *有教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有教养的人能使与之相处的人感到舒服,从而赢得别人的认同和喜爱。

有教养的人因为说话办事总是很有分寸,会使与之交往的人产生信任感,因而更容易得到一些机会和机遇。

有教养的人人际关糸好,因而更容易保持心情愉快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1998级国贸,王蕾﹚。

    *上大学前我是个比较有教养的孩子,那让我得到了很多快乐,因为别人也以同样的教养对待我,让我享受着自身教养带给我的许多乐趣﹙1999级会计,管媛﹚。

*有教养的人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拥护。

有教养是美好的,而人类是热爱美的,做有教养的事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满足,因为那让自己感觉很美好,那满足了人类的审美需要﹙1999级会计,郭杰﹚。

   *做有教养的人,心情会变得舒畅,性格会变得温和,那同样是种享受的感觉﹙1999级会计,王聪聪﹚。

   *我们很快会这进入社会,如果你有教养,别人才会乐于接纳你,你才能顺利地进入别人己经存在的人际关糸中而不至于被人冷淡和排挤﹙1999级会计,郭静﹚。

      说到没有教养我们有可能会失去什么的问题,大家讨论后的看法是:

   *会失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朋友;

   *会失去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有可能失去尊严。

   *有可能失去机会并造成事业上的损失;

   *有可能失去成功感和幸福感。

 

   在课堂讨论和家庭作业中不少同学还提出了这样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有些人的教养会不会只是装出来而非发自内心的呢?

我们该怎样区分一个人的教养是发自内心还是一时装出来的呢?

有些看起来很有教养的人却有可能是伪君子,面对这种人我们该如何鉴别呢?

  这就牵涉到有关教养的定义问题。

很显然,大家把教养、礼节、礼貌混淆了,以至于产生了困惑。

 

                    讨论三:

 究竟什么是教养?

    为了让大家印象深刻,我先要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教养下定义:

    *人的本质不知道是什么样,但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温文尔雅,为人处事有分寸,尊重他人,有礼貌,心胸豁达,遵守公共规范并能做得很好﹙夏冉组﹚。

    *有教养的人谈吐有分寸,尊重别人,宽容,注重细节﹙崔健﹚。

     *教养就是守信、自重并且尊重别人,做事符合社会规范﹙陈山组﹚。

    *教养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方式,突出表现为尊重自己和他人﹙王海燕组﹚。

    *教养包括自己本身自尊、自重、自爱的素质和对别人的尊重、大度、有分寸﹙吴晶晶组﹚。

    罗列后大家发现,在大家认为的教养中,对人的尊重和说话办事有分寸这两个词的出现率高于礼貌一词,这时就有同学提出礼貌和教养间的关系问题,因为大家发现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我们查词典后发现:

礼貌是指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礼节是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而修养是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这样一来,大家明白礼貌和教养不全是一回事,礼貌只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懂礼貌和礼节的人不一定就具备了教养,而一个有教养的人通常都懂得遵守他所在环境中的礼节和礼貌﹙如一个有教养的农民会很好地遵守乡村礼节和礼貌,而一个有教养的城市市民亦然﹚。

   就礼貌和教养的关系问题,大家在作业中谈到:

   *礼貌是外在的、表面的,是经过训练和刻意就可以装出来的。

而教养是发自内心的,是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结合成的本质的素质。

也就是说一个人有礼貌,讨人喜欢,但他可能在内心里本质是自私的、虚伪的甚至是有目的的。

但当说一个人有教养时,不仅说明他的外在,行为各细节而且还说明这个人的内涵、道德品质等本质是好的﹙1999级会计,李莎﹚。

   *一开始说起教养,我有时会联想到“伪君子”那里去,说穿了就是当时还没弄清楚教养是什么。

现在知道,若非出于真心,而表现得面面俱到,那只是礼貌,但礼貌的行为坚持一段后可能就会改变态度,以至于成为发自内心的,而此时,礼貌也就随之转化为教养了。

由比看来,礼貌似乎成了教养的基础,成了获得教养的一个修炼过程,也即一个量变过程﹙1999级房产,路凌燕﹚。

   *人们通常所说的礼貌是很肤浅的东西,没有坦荡的胸襟和高尚的品质做基础,礼貌会是一种欺骗﹙1999级会计,王冰玉﹚。

   *在上这节社会心理学课前,我认为教养只是人的外表的一个方面,是做给别人看的,而且是越有地位的人越有教养。

所以我在别人面前总表现得十分有礼貌,越是陌生越是如此。

但一回到家里,一见到父母,就原形毕露,又是撒娇又是发脾气的,全然没有了对外人的那几分敬意。

但是这节课让我发现,教养是一个人内心里的东西,教养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更没有什么目的性,教养是对别人的尊重、关心与理解,是发自内心的,并不是那些虚伪的有钱人的做作表现,它是对所有人表现出来的一种平等﹙1999级会计,朱莹﹚。

 

   最后大家达成的共识是:

教养与礼貌是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

说区别,是因为教养反应的是人本质上的品质与道德水平,它包括一种积极的对己、对人的态度和行为,而礼貌只是人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对人谦让和恭敬的外在举止;说联系,是因为有教养的人在与人相处时总是会借助礼貌这种形式表达他对别人的积极的态度。

正因此,我们既不能说一个社交场合彬彬有礼而私下总说人坏话的人有教养,也无法说一个“刀子嘴豆腐心”而事实上十分热心助人的人有教养。

   换言之,我们做人,既需要内在道德品质的美好与完善,也需要外在行为举止的礼貌与得体,两者统一,才有助于我们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糸。

否则,别人对我们要么会:

“避之唯恐不及”﹙如果我们是伪君子﹚,要么则会:

“敬而远之”﹙如果我们是满口粗话的热心人﹚。

 

                 讨论四:

教养的核心是什么?

   由于礼貌是一个具象的词,是指一些约定俗成的行为举止,比较好把握。

而教养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包含了太多的内容,为了方便大家掌握教养的本质,以便于大家日后完善教养时好操作,我又组织大家讨论:

“教养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大家讨论后罗列出教养的核心有:

   有爱心,尊重他人,做事有分寸,善解人意,温文尔雅,注重细节,关心他人,心胸宽阔,是发自内心的等等。

   我提出还可以加上:

做人正派真诚、做事光明磊落,。

   为便于操作,我要大家再作提炼,98级国贸班的楼洪鸣同学提出:

教养的核心是体贴。

   大家都认为这个概括很简洁。

但我提出还可以考虑另一个词:

关怀。

   我的观点是:

关怀是上列所有词中的核心,象对人体贴、尊重、善解人意、为人正派真诚、做事有分寸、光明正大等有教养的行为都可以由关怀一一对己、对人的关怀一一派生出来。

   例如,我们为什么见到人时要打招呼,那是因为这可以表达我们对他的关切和尊重;为什么倾听时不打断别人,那是因为我们知道当一个人诉说时不喜欢被打断;为什么公众场合我们说话时声音要低,那是因为否则就会妨碍别人;为什么对人做了不合适的事后我们要说对不起,因为那样才能稍稍弥补我们给别人造成的不快;为什么宿舍中我们要遵守作息制度,那是因为这样才能体现我们对他人的关心;为什么我们说话要温文尔雅,因为大家知道恶语会伤人;为什么做事要光明正大,那是因为行事不端会给人造成极大伤害……。

  所以,一切我们称之为有教养的行为,其本质都在于一一关怀。

   大家接受了这一观点,并在作业中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教养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

因为关怀,我们才能注意到并准确地把握交往中的尺度,既清楚地表达了自己,又给别人留下了充分的私人空间;因为关怀,我们才会克服种种不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公德的要求;因为关怀,我们才会注意处处使用礼貌用语,努力营造一种文雅平和的环境氛围﹙1999级国贸,王蕾﹚。

   *关怀别人的人,在其心中自然会有利他性,会多为别人着想,因而他的言谈举止会更容易让别人接纳,只要我们心中常常想着别人,并加以恰当的言语及行为,一定会使我们身边的人感到舒服,也可以带给自己快乐﹙1999级会计,吴晶晶﹚。

*有教养的人是关怀人的人,即用温柔的心与人相处。

关怀是所有美德的基础。

关怀就是设身处地的为人着想﹙1999级会计,于谨慧﹚。

 

   说到教养的核心在关怀,其实这种关怀并不仅至于他人,这种关怀中也包含了我们自己。

   大家都知道人际交往中有一条基本规则,那就是:

你怎样待人,别人也会怎样待你。

你关怀别人,对别人体贴、周到、真诚、正派、尊重、得体,别人通常也会反过来如此待你。

久而久之,你就会具有很强的人际吸引力,你的社会交往、社会赞许需要就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于是,你便为自己创造了一种有助于持续发展的良好的人际环境。

如此,你便具备了一个人可以依赖的最重要的外在资源之一:

健康的人际关系。

   因此教养中的关怀是一种有助于人际交往进入良性循环的对人、对己的大关怀。

 

                 讨论五:

做有教养的人难不难?

   我原先认为做有教养的人是件挺简单的事,只需要自律就可以。

并且认为现在的一些大学生所以教养不够,是因为他们作为独生子,被社会和家庭宠得太任性、太自我中心,从而缺乏自律的意识和能力。

   但同学们的发言和作业使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

   我发现同学们在这个问题上竟面临着很大的困扰或说认知不协调﹙注:

认知不协调是社会心理学中的术语,指对同一事物的两种不一致的认识。

以对教养的认识为例,一个认识是:

“有教养是美德”,另一个相矛盾的认识是:

“有教养的人会被人利用”,很显然,这种对同一事物的相矛盾的看法会导致人心理上的紧张与不安﹚。

   *上大学之后,我觉得我的教养在学校里是退化了。

尤其是在宿舍里,我是带着博爱纯粹的热情踏进大学校门的。

我曾经经厉的环境里,有教养的人似乎更多一些,我现在所在的环境,给人的感觉是松松散散、得过且过,没有集体凝聚力,没有集体荣誉感,我的教养也就在大环境的缺乏教养中退化了。

在寝室,无教养似乎已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爱晚睡的人肆无忌惮地打电话、爱早起的人也报复性地定闹钟,起床之后故意搞出许多声响,大家言语中也总带着挑衅与不尊重……我不认为在这个环境中仍要做有教养的人,但我也并没变成一个没教养的人。

我对于外面的朋友、环境,都还是努力做到得体大方的﹙某同学﹚。

   *我原来认为教养应该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但上大学后我发现我周围许多人都不是这样。

就拿我的室友来说,开门应该用手吧,但他每次都用脚。

你在午休,按常理他应该开门、拉抽屉都轻一点,但他却不顾那么多,有时还扯着嗓子唱歌……教养本是好事,为什么有些人就不愿拥有呢?

﹙某同学﹚。

   *我觉得现在中国的整体导向不太对劲,只关注经济,对于人的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极其缺乏,使得许多人缺乏道德信念(1999级会计,崔健)。

  *现在的社会风气实在不可恭维,以公共汽车为例,在我看来,那上面的位子就是为老人孩子残疾人所设,但事实上呢?

哪辆公交车的位子上不是坐满了青壮年男女,因为他们最有力气,甚至老人站在他身边他都视而不见(1999级会计,杨怡虹)。

   *有的人曾经很注意培养自己的教养,但经历一些事情,受到一些伤害后,也渐渐开始怀疑自己的行为是否可行,最终有人放弃了自己的原则,随波逐流,成为汪洋大海中的一员……这样,你也许会很快融入到大环境中,感受到一时的满足,但你内心却永远也掩藏不住因为违背自己而产生的巨大痛苦﹙1999级会计,苗靖﹚。

   *我们在努力着,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可周围圈子里又有多少没有教养的人,做着让人不舒服的事。

我们是该做真正的自己,不为环境所屈服,还是暂时妥协?

﹙1999级房产,李倩﹚。

   *我常常有一种疑问,到底自己算不算一个有教养的人?

可以说,上大学以前我是一个有教养的孩子,我懂得尊重和体贴别人……但上大学后我变了。

首先,我不再诚实。

我发现周围不少人采用一些手段而获取高分,开始我想不通,后来,我随波逐流加入了作弊的行列,我得到了高分,却不感到耻辱;其次,我开始怀疑我对教养的最初理解,我开始觉得它并不象我想的那样神圣,它完全可能被一些伪君子所利用……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对你彬彬有礼却在背后‘捅你一刀’?

怎样的彬彬有礼,怎样的教养我们可以大胆地相信而无需怀疑?

﹙某同学﹚。

 

    大家的上述观察与观点的确值得人深思,我们周围确实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尽如人意的事,若扩展开来看,社会上的问题还更多、更大。

   但我们是否能因此放弃对教养的追求?

那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又会让我们失去什么呢?

   放弃教养最初肯定会有一时的轻松与方便。

省去对自己的约束和自律,省去对别人的关心和体贴,的确可省去许多事情和麻烦。

理论上说,我们从此以后甚至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与地点做任何一件我们想做的事而不必顾忌他人的感受与想法﹙当然,底线需是不违法和不给他人造成伤害!

﹚。

因此,某种意义上说,放弃教养可使我们即刻得到比当前多许多的自由和随意。

   那么,与此同时,我们又会失去什么呢?

   我们首先会失去的是主流社会的接纳,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长期忍受一个不懂得自我约束和自律的人。

   我们还会失去我们周围人的关心和尊重,因为没有人会长期看重一个只顾及自己的人。

   最糟糕的是,我们将失去我们对自己的尊重,因为我们内心会为自己背叛了自己天性中很美好的一部分而看轻自己,这种看轻会渗透到我们对自身认识与看法的一切方面,会使我们渐渐地不喜欢自己,就象我们曾不喜欢周围那些缺乏教养的人一样。

   一个被他人排斥和看轻的人,上哪去满足自己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一个被自己所看轻的人,还怎么能有快乐和宁静?

   这样看来,大家面临的是两难选择:

放任自己还是约束自己或说做无教养的人还是做有教养的人?

这是一个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每一种选择都将是有得有失的。

差异只在:

“放任自己”的失是长久的,“约束自己”的失是短暂的;“放任自己”的得是短暂的,“约束自己”的得是长久的。

   ……

   经过对比和权衡,我们班同学的选择是——关怀他人和自己,做有教养的人!

   我们知道,从眼前看,我们将为此选择付出一些代价:

因为我们将不得不学习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得不学习为他人着想,不得不学习一些以前我们所忽略的礼节和礼貌。

但是,为了自己能进入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中,为了满足我们自己内在的对教养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推进社会的良性循环,大家还是决定选择:

从自己开始,学习做有教养的人。

   *适当地保持一点‘我行我素’的气魄还是必要的。

当你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时候,就不要轻易放弃,不要过于在乎别人的行为,尽可能地忠实于你的信念。

你就是你自己,越是在迷乱、昏暗的环境下,越要摆正自己的方向。

不盲从,要相信自己,把握住自己。

﹙1999级会计,苗靖﹚。

   *当我们茫然不知所措,当我们已不再能分辨哪句问侯流露的是真情,哪张笑脸掩盖的是虚假的时候,我们只顾抱怨‘世风日下’,我不知不觉地任自己被侵蚀,直到那天我从老师那听到这样一句话,使我释然,使我感动——‘越在黑暗中越做光明的事,这就是教养’﹙注:

这是笔者对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一句话的套用﹚,就在那一瞬间,我已经深深地折服于此,这句话所描述的是一种逆水行舟的艰难,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境界,更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勇气,使我顿时感受到一种警醒,一种鼓励﹙1999级会计,王京津﹚。

 

                 讨论六:

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我们己经知道:

礼貌若无关怀就会成为做戏,关怀若不以得体的方式加以表达,别人不仅无从体验你的关怀,还有可能被你伤害。

  因此,要想做有教养的人,既需要具备关怀的内涵,也需要学习关怀的种种形式。

  从操作上看,要做有教养的人当然要先从学习关怀入手。

那么,怎样就可以做到关怀?

  *教养一词中“教”的含义是教化、教育,“养”的意思是养成习惯。

……那么,如何才能使有教养的行为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我想有两点:

首先,我们要区分清什么是有教养的行为,什么是没教养的行为,这就要靠后天的培养教育而形成;其次,他必须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不断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去关心别人,如何去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1999级会计,马莹﹚。

   *有一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笔者认为,还可以加上:

己之所欲,勿强于人﹚,这句话可以说是教养的最好诠释。

一切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做令别人不舒服的事情,例如不去揭别人的短处,不使别人尴尬,言行要得体等﹙1999级会计,郭静﹚。

   *我认为一个人的教养还是体现在品德修养上,对待身边的人要如待你自己那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多为别人着想。

与别人交往时,不要总是斤斤计较那些小事,不要总要求别人怎样,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养﹙1999级注会,田盈盈﹚。

   *通过这次有关教养问题的讨论,有一点发现是我以前不曾注意的,那就是关怀。

因为不论是尊重他人,为他人着想还是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其最根本都是对他人的关怀或体贴。

只要我们心中常常为别人着想,并加以恰当的言语行为,一定能使周围人舒服,也会带给自己快乐﹙1999级会计,吴晶晶﹚。

 

   有必要指出的是,此处的关怀不仅指对他人,也包括对我们自己。

宽泛地说,学习有教养的行为是对我们自己的大关怀,因为这将有助于使我们具备最重要的外在资源一一健康的人际关糸。

   但是,从微观看,学习做有教养的人除了要付一些必要的代价之外﹙如自我约束或自律造成的种种不便﹚,还有可能面临受伤害的困境。

   正如前面所罗列的,有时候,大家对教养行为的坚持会遭遇无教养者的利用。

例如一个自我中心者会有可能利用他人对人的关怀,向一个有教养的人提出许多无理要求等,若真遇到这样的处境,我对学生的提醒是:

关怀他人不等于牺牲自己,除非国难当头,一个人没必要靠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因为健康的人际关糸强调互惠互利、双脑双赢。

所以,面对一个不懂得关怀他人者的无教养行为时,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有意志和能力捍卫并保护自己。

否则,一味的谦让不仅会助长对方的无教养,会破坏人际交往的互利规则,而且会让我们对自己的教养行为产生怀疑。

对此,同学们在作业中也谈了自己的认识:

   *生活中有很多事不能如人所愿,有很多时候你付出艰辛的努力,换来的却是别人的冷眼。

所以我总觉得做任何事或对每个人都显得很有教养,有时甚至会使自己陷入窘境。

特别是对一个无教养的人讲教养,那会在心里产生一种莫大的不平衡感,面对这种状况时,我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推脱保持教养的理由:

我是忍无可忍,无须再忍了﹙某同学﹚。

 

   我理解同学们在现实面前的困扰,作为老师,我也一向十分注意让学生具备自我保护意识。

对上述问题,我的看法是:

教养不仅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也包含对我们自己的尊重,必要时捍卫自己是对自己的关怀。

当然,这种时刻,仍然可以有举止得体与不得体之分或说行为优雅与不优雅之分。

换言之,如果有必要,我们应要求自己以正当的、得体的方式捍卫自己,而不要降低自己,以与对方一样的无教养的方式保护自己。

    说到这点,周恩来总理应是一个最好的榜样,此外,西方一位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