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8667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docx

足太阴脾经至三焦经11228

足太阴脾经

TheSpleenMeridianofFoot-Taiyin(SP)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一)经脉循行

体表路线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内踝前→小腿内侧中间(内踝上8寸前)→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8寸后)→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寸→止于腋中线第六肋间(大包穴)。

(在腹部分出流注心中交于心经)。

2、体内联系

属脾,络胃。

并与咽、舌、心联系。

(二)主要病候

①胃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

②舌根强痛

③经脉所过部位病痛

(三)常用腧穴(本经21穴)

1、隐白(井穴)

定位:

足大趾内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

①崩漏、月经过多、便血、尿血

②胃痛、呕吐、腹胀泄泻

③癫狂痫、惊风、多梦

刺灸:

浅刺0.1寸。

可灸。

2、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

定位:

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腹痛泄泻痢疾

刺灸:

直刺05~1寸。

可灸。

3、三阴交

定位:

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

①腹胀肠鸣、泄泻

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阴挺、难产、不孕、不育、阳萎、遗精、遗尿、小便不利、水肿

③下肢痿痹、脚气、疝气

④失眠

刺灸:

直刺1~1.5寸。

可灸。

孕妇慎用。

4、阴陵泉(合穴)

定位:

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中。

主治:

①腹胀、泄泻、黄疸

②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

③膝关节痛

刺灸:

直刺1~2寸。

可灸。

5、血海

定位:

髌骨内上缘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

①月经不调、崩漏、闭经、痛经

②皮肤病:

瘾疹、湿疹

③膝股内侧痛

刺灸:

直刺1~1.5寸。

可灸。

21、大包(脾之大络)

定位:

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

主治:

①咳喘

②胸胁痛、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刺灸: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可灸

手少阴心经

TheHeartMeridianofHand-Shaoyin

目的要求

1.掌握手少阴心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一)经脉循行:

1、体表路线:

起于腋窝的极泉穴→上肢内侧后缘→止于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小肠经)

2、体内联系:

属心,络小肠。

并与肺、咽喉、眼有联系。

(二)主要病候:

①心痛、咽干、口渴、目黄

②手心发热

③经脉所过部位病变

(三)常用腧穴:

(本经共9穴)

1、极泉

定位:

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

主治:

①上肢瘫痪肩臂痛胁肋疼痛

②瘰疬

刺灸:

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3~0.5寸.可灸

2、少海(合穴)

定位:

屈肘,当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①手臂挛痛腋胁痛

②心痛

③瘰疬

刺灸:

直刺0.5~1寸。

可灸

3通里4阴郄5神门

(络穴)(郄穴)(输穴、原穴)

定位:

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腕横纹上1寸腕横纹上0.5寸腕横纹尺侧端

主治:

共性①心悸、怔忡、心痛、心烦

②健忘、失眠、癫狂痫

③腕臂痛

④暴喑、哑症④吐血、衄血④胸胁痛

舌强不语骨蒸盗汗

刺灸:

直刺0.3~0.5寸。

可灸。

6、少冲(井穴)

定位:

小指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

①心悸、心痛

②癫狂、昏迷

③热病

刺灸: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可灸。

手太阳小肠经

目的要求

1.掌握手太阳小肠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1、体表路线:

起于手小指尺侧少泽穴→上肢外侧后缘→肩→颈→面颊→止于耳前听宫穴。

分出至目内眦交膀胱经

2、体内联系:

属小肠,络心。

并与胃、食管、目、耳有联系

二、主要病候

①少腹痛 腰脊痛引睾丸 

②耳聋目黄颊肿 咽喉肿痛 

③经脉所过部位的病变

三、常用腧穴:

(本经共19穴)

1、少泽(井穴)

定位:

小指尺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

①乳汁少、乳痈

②头痛、咽喉肿痛

③昏迷、热病

刺灸: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可灸。

2、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定位:

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后尺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主治:

①头项强痛、目赤痛、耳聋、咽喉肿痛

②肘臂挛痛、手指麻木、腰背痛

③疟疾、癫狂痫

刺灸:

直刺0.5~1寸。

可灸。

3、养老(郄穴)

定位:

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缘凹陷中。

主治:

①目痛、目视不明

②肩背肘臂痛

刺灸: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可灸。

4、天宗

定位:

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主治:

肩胛痛、肩臂痛

刺灸:

直刺0.5~1寸。

可灸。

5、颧髎

定位:

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中。

主治:

面瘫、齿痛、颊肿、面痛、面肌瞤动

刺灸:

直刺0.3~0.5寸。

可灸。

6、听宫

定位: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

张口呈凹陷处。

主治:

①耳鸣、耳聋、聤耳

②齿痛

刺灸:

张口取穴,直刺0.5~1寸。

可灸。

足太阳膀胱经

目的要求

1.掌握足太阳膀胱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一)经脉循行:

1、体表路线:

起于目内眦旁的睛明穴→头→沿背腰骶中线旁1.5寸→股外侧后部下项→沿背腰骶中线旁3寸→股外侧后缘→膕窝中→小腿外侧后缘→外踝后→止于足小趾外侧端的至阴穴。

(交于肾经)

2、体内联系:

属膀胱,络肾。

并联络眼、脑、耳部。

(二)主要病候:

①小便不通、遗尿

②癫狂、热病、疟疾

③目痛、见风流泪、鼻塞多涕、鼻衄

④经脉所过部位病痛

(三)常用腧穴:

(本经共67穴)

1、睛明

定位:

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

目疾: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视物不清、近视等。

刺灸: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1寸,不捻转,不提插。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

禁灸。

2、攒竹

定位:

眉头凹陷中。

主治:

①目疾:

流泪、目视不明、近视、目赤肿痛

②眼睑瞤动、面瘫、眼睑下垂

③头痛、眉棱骨痛

刺灸:

斜刺或平刺0.3~0.5寸。

少灸。

3、天柱

定位:

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

主治:

①头痛、项强、肩背痛

②鼻塞、热病

③癫狂痫

刺灸:

直刺或向下斜刺0.5~0.8寸。

不宜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可灸。

4大杼5风门

(八会穴—骨会)

定位:

第一胸椎棘突下第二胸椎棘突下

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

共性:

②头痛、项强、肩背痛

③发热

个性:

治与骨有关的病症祛风要穴,治伤风。

刺灸:

斜刺0.5~0.8寸。

可灸。

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免伤内脏。

6、肺俞(肺的背俞穴)

定位: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咳血、骨蒸潮热、盗汗

②鼻疾、皮肤病

③项背痛

刺灸:

斜刺0.5~0.8寸。

不宜深刺。

可灸。

7、心俞(心的背俞穴)

定位:

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心痛、心悸、心烦

②失眠、健忘、癫狂痫

③咳嗽、吐血、盗汗

刺灸:

斜刺0.5~0.8寸。

不宜深刺。

可灸。

8、膈俞(八会穴—血会)

定位:

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呕吐、呃逆、饮食不下

②血症:

吐衄、血虚、崩漏、风疹等

③咳喘、潮热、盗汗

④背痛

刺灸:

斜刺0.5~0.8寸。

不宜深刺。

可灸。

9肝俞(肝的背俞穴)10胆俞(胆的背俞穴)

定位:

第九胸椎棘突下胸椎棘突下

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

共性①胁痛、口苦、黄疸

②脊背痛

个性:

③目赤、夜盲、近视、目眩③咳喘、肺痨潮热

④癫狂痫

⑤吐血、鼻衄

刺灸:

斜刺0.5~0.8寸。

可灸。

11脾俞(脾的背俞穴)12胃俞(胃的背俞穴)

定位:

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第十二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主治:

共性①胃痛、呕吐、腹胀、泄泻、肠鸣、痢疾

②腰背痛

个性:

③衄血、便血、崩漏

④水肿、肌肉萎缩

刺灸:

斜刺0.5~0.8寸。

可灸。

13、肾俞(肾的背俞穴)

定位: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不育、遗精、阳萎、遗尿、水肿、小便不利

②腰腿痛

③耳鸣、耳聋

刺灸:

直刺0.5~1寸。

可灸。

14、大肠俞(大肠的背俞穴)

定位:

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疾

②腰腿痛

刺灸:

直刺0.8~1.2寸。

可灸。

15、次髎

定位:

第二骶后孔中,当髂后上棘内下方。

主治:

①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不孕、不育、阳萎、遗精

②小便不利、疝气

③腰骶痛、下肢痿痹

刺灸:

直刺1~1·5寸。

可灸。

16、委中(合穴、下合穴)

定位:

膕横纹中央。

主治:

①腰背痛、下肢痿痹

②小便不利、遗尿

③腹痛、吐泻

④丹毒

刺灸:

直刺1~1.5寸。

或点刺出血。

可灸。

17、膏肓

定位:

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吐血、肺痨

②健忘、遗精

③完谷不化

刺灸:

斜刺0.5~0.8寸。

不宜深刺。

可灸。

18、志室

定位: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①遗精、阳萎、不育

②小便不利、水肿

③腰脊强痛

刺灸:

直刺0.5~1寸。

可灸。

19、秩边

定位:

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

①腰骶痛、下肢痿痹

②小便不利、便秘、痔疾

刺灸:

直刺1.5~2寸。

可灸。

20承山21飞扬(络穴)

定位:

委中与昆仑之间昆仑穴直上7寸,

伸直小腿时腓肠肌肌 承山外下方1寸处。

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主治:

①下肢痿痹、脚气

②痔疾

个性:

③小腿拘急疼痛、便秘③头痛、目眩

刺灸:

直刺1~2寸。

可灸。

22、昆仑(经穴)23、申脉(八脉交会穴—通阳跷脉)

定位:

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外踝下缘凹陷中

主治:

①下肢痿痹、足跟肿痛、踝部肿痛

②头痛、项强、鼻衄、癫狂痫、眩晕

个性:

③难产③失眠

刺灸:

直刺0.3~005寸。

可灸。

孕妇禁针。

24、至阴(井穴)

定位:

足小趾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

①胎位不正、难产

②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刺灸:

浅刺0.1寸,胎位不正多灸。

孕妇禁针。

足少阴肾经

目的要求

1.掌握足少阴肾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一)经脉循行

1、体表路线

起于足底涌泉穴→绕内踝后→下肢内侧后缘→腹正中线旁开0·5寸→胸正中线旁开2寸→止于锁骨下缘的俞府穴(分支从肺中分出交心包经)

2、体内联系:

属肾,络膀胱。

并与肝、肺、心、喉咙、舌根有联系。

(二)主要病候:

①咳血、气喘

②舌干、咽喉肿痛

③水肿、大便秘结、泄泻

④腰痛、经脉所过部位病痛

(三)常用腧穴:

(本经共27穴)

1、涌泉(井穴)

定位:

足底2、3趾趾缝纹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

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

主治:

①急救:

小儿惊风、癫狂痫、昏厥、中暑

②头痛、眩晕、失眠

③咽喉肿痛、失音

④小便不利、便秘、足心热

刺灸:

直刺0.5~1寸。

可灸。

2、太溪(输穴、原穴)

定位:

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

①月经不调、闭经、遗精、阳萎、小便频数

②失眠、多梦、健忘

③咳喘、咳血、便秘

④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

⑤腰膝酸痛、足跟痛、内踝痛

刺灸:

直刺0.5~1寸。

可灸。

3、照海(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定位:

内踝尖下方凹陷中。

主治:

①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阴痒、小便不利

②便秘(《玉龙赋》照海支沟通大便之秘)

③咽干喉痛

④癫狂痫、失眠

刺灸:

直刺0.5~1寸。

可灸。

4、复溜(经穴)

定位:

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主治:

①盗汗、热病汗不出或汗出不止

②腹胀、肠鸣、泄泻、水肿

③下肢痿痹

刺灸:

直刺0.5~1.5寸。

可灸。

手厥阴心包经

目的要求

1.掌握手厥阴心包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一)经脉循行:

1、体表路线:

起于乳头外侧天池穴→上肢内侧正中→掌中→止于中指尖端的中冲穴

从劳宫分出至无名指端交三焦经

2、体内联系:

属心包,络上、中、下焦。

(二)主要病候:

①心痛、胸闷、心悸、心烦

②癫狂

③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

(三)常用腧穴:

(本经共9穴)

1、曲泽(合穴)

定位: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主治:

①心痛、心悸

②胃痛 呕吐 泄泻

③肘臂痛

④热病

刺灸:

直刺1~1.5寸。

或点刺出血。

可灸。

曲泽穴的临床应用

冠心病,在曲泽以艾条温和灸,可改善心功能,施灸局部穴区有温热舒服感,胸闷减轻,心前区舒适。

《千金方》:

曲泽、大陵,主心下澹澹,喜惊。

2郄门(郄穴)

3间使(经穴)

定位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

腕横纹上5寸

腕横纹上3寸

主治

1心痛、心悸、胸胁痛

2癫狂痫

③肘臂痛

④呕血、咳血、呕吐 呃逆

④疟疾

⑤胃痛 呕吐

刺灸

直刺0·5~1寸。

可灸

4、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定位:

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①心悸、心痛、心烦、胸闷

②癫狂痫、癔病、失眠、眩晕

③胃痛、呕吐、呃逆

④肘臂痛、胸胁痛

刺灸:

直刺0.5~1寸。

可灸。

5大陵(输穴、原穴

6劳宫(荥穴)

定位

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主治

1心悸、心痛、胸胁痛

2癫狂痫

③口舌生疮、口臭

④手腕疼痛

④掌心热

刺灸

直刺0·3~0·5寸。

可灸

劳宫穴的临床应用

《甲乙经》:

口中肿腥臭,劳宫主之。

《圣惠方》:

小儿口有疮蚀龈烂,臭气冲人,灸劳宫二穴,各一壮。

手智针:

神门、劳宫、内关

7、中冲(井穴)

定位:

中指尖端的中央。

主治:

①急救:

昏迷、中暑、中风、小儿高热抽搐

②心痛、心烦

③舌强肿痛、热病

刺灸: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可灸

中冲穴的临床应用

麦粒肿:

用三棱针点刺中冲穴,挤出5-10滴血后,用干棉球压迫。

每日1次,治疗麦粒肿一般1-3次见效。

手少阳三焦经

目的要求

1.掌握手少阳三焦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一)经脉循行:

1、体表路线: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手背→上肢外侧正中→肩→颈→耳后→耳前→止于眉梢的丝竹空穴…→目外眦交胆经

2、体内联系:

属上、中、下三焦,络心包。

并与耳、眼有联系

(二)主要病候:

①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

②耳聋、耳鸣、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颊肿

③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疼痛

(三)常用腧穴:

(本经共23穴)

1、关冲(井穴)

定位:

手第四指尺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

①头痛、目赤痛、咽喉痛、

②热病、昏厥

刺灸: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可灸。

2、中渚(输穴)

定位:

手背,无名指掌指关节后方,第四、五掌骨间凹陷中。

主治:

①耳聋、耳鸣

②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③肘臂痛、小指麻木屈伸不利

刺灸:

直刺0.3~0.5寸。

可灸。

3、阳池(原穴)

定位:

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主治:

①腕关节痛

②目赤肿痛、耳聋、咽喉肿痛

刺灸:

直刺0.3~0.5寸。

可灸。

4、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5、支沟(经穴)

定位

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桡骨与尺骨之间。

腕背横纹上2寸

腕背横纹上3寸

主治

①耳聋、耳鸣

②胁肋痛、上肢痿痹、瘫痪

③热病、头痛、目赤痛

③便秘

刺灸

直刺0.5~1寸。

可灸

6、肩髎

定位:

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时肩髃穴后方的凹陷中。

主治:

肩臂痛、上肢瘫痪

刺灸:

直刺1~1.5寸。

可灸。

7、翳风

定位:

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

①耳鸣、耳聋、耳部肿痛

②面瘫、面颊肿、齿痛、牙关紧闭

刺灸:

直刺0·8~1·2寸。

可灸。

翳风穴的现代临床应用:

治疗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神经性耳聋、三叉神经痛等

+听宫、听会主治耳鸣、耳聋

+地仓、颊车、阳白主治面瘫;配下关、颊车、合谷主治颊痛

8、耳门

定位:

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

张口呈凹陷中。

主治:

①耳聋、耳鸣、聤耳

②下颌关节痛、齿痛

刺灸:

张口取穴,直刺0.5~1寸。

可灸。

9、丝竹空

定位:

眉梢凹陷处。

主治:

①目赤痛、眼睑瞤动

②偏头痛、眉棱骨痛

刺灸:

平刺0.5~1寸。

禁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