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8.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8728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8.docx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8.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8.docx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8

第八讲青少年品德发展与培养(自学)

第八讲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道德与品德:

道德是由社会舆论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反映一定群体共同价值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

品德,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2.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指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3.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

4.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个人在道德情境中,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内外困难,实现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

5.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指在道德意向支配下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

6.品德心理结构:

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和定型结构。

7.他律道德:

道德判断具有强烈的尊重准则的倾向,这些准则都是权威人物制定的,是不可改变的,如同自然法则,这是一种“道德实在论”。

8.自律道德:

社会准则是共同约定的,并不是绝对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论。

9.前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道德推理关注行为引起的结果,着眼于行为的具体后果和自身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儿童无内在的道德标准。

判断一种行为是否适当,主要是看其能否使自己免于受罚,或让自己感到满意。

这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

惩罚与服从取向和相对功利取向。

10.习俗水平:

不再根据直接的具体结果来看待行为,而能考虑到更多的社会性因素来作出道德问题的决定,该水平的道德推理包括两个阶段:

寻求认可取向和遵守法规取向。

11.后习俗水平:

此阶段的青少年能够依据自己选定并遵循的伦理原则和价值观进行道德判断,认为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不损害多数人的幸福、不违背普遍的道德原则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行为。

处于后习俗水平的青少年,已经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

该水平由两个阶段组成:

社会契约取向和普遍伦理取向。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道德认识只有转化为(D),才能够真正支配个体的道德行为。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价值D.道德观念

2.(B)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观念

3.根据行为造成的客观损失后果的大小来判断行为错误的严重程度属于(A)的道德判断。

A.客观责任B.主观责任C.他律D.自律

4.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解,大多数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发展进入了(B)阶段。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关怀道德

三、填空题

1.品德的主要特点有稳定性、个别性、自觉性。

2.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3.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包括一般认知能力、交往需要与合作经验个人原有的信念社会道德环境强化与惩罚等。

4.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和公正阶段四个阶段。

5.科尔伯格将习俗水平的道德判断分为_寻求认可取向_和遵守法规取向两个个阶段。

四、判断正误

1.道德是品德的表现形式(×)

2.品德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组合。

(×)

3.道德教育应该依据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顺序而展开。

(×)

4.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从自律走向他律。

(√)

5.青少年的知、情、意、行是统一的。

(×)

五、简答题

1.什么品德?

心理结构有哪些方面?

答:

品德,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品德的心理结构涉及品德所包含的心理成分及其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模式。

探讨品德的心理结构不但可以深化对品德本质的认识,更能对儿童、青少年的品德培养提供依据。

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两种思路:

一是探讨品德的因素结构,侧重查明品德是由哪几种相互联系的因素或成分构成的;二是探讨品德的功能结构,侧重查明品德的各种成分如何生成以及如何在各种内外条件的作用下完成道德决策和行为的。

2.品德形成的实质、过程与一般条件是什么?

答:

实质:

人类个体品德的形成过程即品德学习的过程,亦即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其实质是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道德舆论的影响下,内化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形成个人社会行为的心理调节机制的过程。

过程:

品德的形成就是内化社会道德规范、道德价值,确立社会规范的遵从态度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逐步完成的,按内化水平不同,分为三个层次或阶段:

对社会规范的依从、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和对社会规范的信奉。

这些阶段的实现依赖于不同的条件。

一般条件:

品德形成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制约条件,对于品德心理结构的不同成分的形成有着不同的影响因素。

这里我们先讨论影响个人品德发展的一般的条件,包括主观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

内部主观条件有认知能力、交往的需要与合作经验、已有信念等,外部的环境条件有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反馈与强化等。

(1)一般认知能力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逻辑推理能力是其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基础。

儿童从单方面服从权威的他律道德转向双方互相尊重的自律道德,与其思维去中心化能力的发展有关。

个人道德成熟要依据公正、平等、人的价值等抽象的道德原则,而不是依据具体的道德律令进行道德判断的水平,显然要以其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为基础。

(2)交往需要与合作经验

交往需要、归属需要是人的基本社会性需要。

个人交往要获得成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团体的接纳,就必须学习和遵循道德规范。

在与成人、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儿童增加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减少了自我中心倾向,提高了角色采择能力;同时也有机会获得对自己行动的反馈,增强自己对道德准则的意义的理解。

与和成人的交往相比,同伴互动更有可能促进儿童道德发展。

(3)个人原有的信念

就像认知领域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一样,品德学习也需要已有的信念为基础。

已有信念决定一个人在道德情境中选择什么信息,如何解释道德事件。

已有信念与个人过去生活经历、替代经验、社会评价的一致性等有关。

(4)社会道德环境

社会道德环境、社会风气、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道德事件及舆论对个体的评价,都对个体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其中榜样人物的行为及后果对儿童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可以作为榜样的人物首先是父母、教师、同伴,此外,社会精英人物、社会公众人物、文艺作品的主人翁、社会传媒所宣传的人物等,他们的言行都会对青少年潜移默化地产生示范作用。

其中有些人及其积极的或消极的行为,并非是有意作为榜样呈现的,但同样可能被观察者当作示范来仿效。

榜样示范作用的大小,一是取决于榜样及其示范行为的特点,如榜样人物的地位、人格吸引力、与观察者主客观条件的相似性,以及示范行为的鲜明性、可行性、可信性等;二是榜样行为的后果,即示范行为是否受到奖励、是否受到集体或全社会的推崇。

(5)强化与惩罚

班杜拉谈到社会行为的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无论是亲历学习,还是观察学习,强化与惩罚都会对人的社会规范学习及其行为表现产生影响。

3.如何培养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识?

答:

为了促进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在德育过程中应注意:

将抽象道理与具体事例相结合;在列举道德实例时要运用变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观念的实质;通过提供榜样,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推理水平;运用强化手段促进道德认识的发展;运用假想的,或真实的道德两难情境,或组织学生针对社会上发生的道德事件进行讨论和辩论,提高道德推理水平。

当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行动的指南时,就成为个人的道德信念。

道德信念的确立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实质。

道德信念的特点是其原则性、动力性、坚定性和情绪色彩。

有了道德信念的人,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具有概括的认识,赋予社会道德规范以价值,坚信其正确性,并愿意在行动上加以贯彻,甚至当社会反馈(奖励与惩罚力与其道德信念不一致时,仍能按照道德信念行事。

道德认识转化成道德信念有赖于多种条件。

第一,教育者的言行一致。

教育者的行为就是其向学生讲解道德规范的意义的最好例证。

教育者言行一致,使学生认识到,按照道德规范去行动是值得的,是正当的;反之,教育者言行不一致,就会使学生对道德规范产生质疑。

第二,在道德实践中获得与道德规范要求相符合的道德经验。

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可以加深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亲眼看到自己的道德行为带来有益于他人或集体的积极后果,不仅能获得生动的道德情感体验,而且因道德知识一再被道德实践所证实,从而更加相信道德规范的正确性,这就为道德信念的建立打下了经验基础。

第三,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道德评价。

结合具体的道德情境,对照道德准则的要求,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评价和反思,有利于道德经验得到概括和整合,从而增强道德观念对自己今后行为的支配力。

第四,获得社会反馈。

学生在集体中的行为经常会受到舆论的褒贬和教育者的奖惩,这种社会反馈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按道德准则行动的动机;另一方面又不断向学生传递了关于道德行为价值的信息。

当学生看到自己因做出利他行为而赢得全班的尊重时,他就会对执行道德规范的必要性深信不疑。

为了形成道德信念,社会反馈的一致性非常重要。

如果对待学生的同一行为,社会反馈信息不一致,诸如学校的看法与家长的看法不一致,教师的观点与某些学生的观点不一致,就会给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确证带来困难。

4.如何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情感?

答:

第一,将学生的道德观念与一定的情绪体验结合起来。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道德知识时,要注意运用具体、典型的实例,以生动的、带有情绪色彩的言语表述,使学生在领会道德要求的同时,产生情绪体验。

第二,引导学生将道德认识付诸行动,从事道德实践。

如帮助社区的孤寡老人解决生活困难,与贫困地区学校学生开展心连心协作活动,从中获得直接的道德情感体验。

第三,利用优秀文艺作品,如故事、小说、戏剧、影视作品等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第四,引导学生对道德情境做出正确评价。

现代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绪是通过对刺激因素、认知因素和生理因素三方面信息的整合而产生的。

因此,在道德教育中,提供有关的背景信息,帮助学生对道德情境、人物、事件做出解释和评价,可以影响其道德情绪体验。

第五,重视教师的情绪感化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源泉。

如果一个教师对一名后进生的错误行为进行严厉批评的同时,能对该学生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在学习上进行切实的帮助,对他所表现出的微小进步感到由衷的喜悦。

当学生认识到老师的善良愿望后,就会产生温暖、感激、信任等积极情感体验。

第六,开展移情训练,增强道德敏感性。

针对初二和高一学生,实施移情训练,所采取的“移情训练系列法”包括情绪追忆、情感换位、作品深化和作品评析四个方法。

结果表明该项训练能明显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移情能力;青少年移情能力与其亲社会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

5.如何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

答:

道德行为的形成涉及特定情境中行为动机的产生、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道德习惯的养成等多方面内容。

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道德价值观念,并不随时都处于激活状态而成为当前活动的主要动机。

按照社会学习理论的看法,个体在一定社会情境中能否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取决于人的内在特征、行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这里涉及的因素有:

个体有无道德推理能力,情境事件的性质,个人如何解释情境事件,如何判断自己的责任,有无做出道德行动的能力,以及自己如何评估自己的能力,有无社会监督,有无榜样示范等。

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奈(B.L.1981)曾就人在紧急情况下决定是否干预的问题,提出了一个五阶段的助人行为模式。

包括:

(1)注意发生的事件;

(2)解释事件是否为紧急状况;(3)确定采取行动是否为个人责任;(3)选择所要给予的援助方式;(4)履行助人行为。

其中关键是形成采取助人行动的意图。

道德行为方式即完成道德行为所需要的社会技能,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

未掌握适宜的道德行为方式的学生,常常会好心办坏事,或由于不当的行为方式造成不良后果,给自己带来负面的反馈信息,反过来会削弱道德动机。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道德行为的途径主要包括:

讲解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阅读课内外读物并分析在不同道德情境中典范人物行为方式的合理性;组织学生讨论完成某项道德行动的步骤;指导学生概括出不同情境下采取不同的合理行为的一般依据;引导学生对正确的和不当的行为方式进行对比;创设多样化社会情境,给学生提供行动练习的机会等。

如果个体无须思考和做出特别的努力就能够按照惯常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完成道德行为,就形成了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行为习惯一旦养成,一旦道德行为受阻反而会引起消极体验。

故习惯的形成实际上强化了道德需要,增强了道德动机。

教师在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应注意:

深化学生对道德行为的后果及其社会意义的认识,形成自觉练习的愿望;提供反复练习的情境;运用格言警句督促学生坚持练习;注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借用行为矫正方法,消除不良行为等。

道德行为在各种有利的、不利的情境中的坚定实行,有赖于道德意志。

促进学生道德意志锻炼的措施有:

培养坚定的道德信念,为道德意志锻炼提供观念上的支持;鼓励学生将历史上、现实中、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作为自己道德意志的榜样,形成意志锻炼的意向;创造适中的困难情境,让学生在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磨炼道德意志;指导学生通过自我教育,用自我保证、自我监督、自我强化的办法进行意志锻炼。

另外,培养儿童延迟满足的能力、抗拒诱惑的能力都是提高道德意志的重要手段。

六、论述与案例解析题

1.依据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哪一阶段,如何根据这一段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开展道德教育?

答:

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阶段3和阶段4

阶段3: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在处于此阶段的儿童看来,一种行为是否正确,要看其是否被别人喜爱,取悦他人。

个人愿意按照大家对自己的期望去行动,希望通过“做好人”来寻求认可。

因此,海因兹不应该去偷药,因为药剂师会对他生气。

海因兹应该去偷药,因为做一个好丈夫就应该照顾好自己的妻子,如果不这样做,结果妻子死了,别人会骂他见死不救,没有良心。

阶段4: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在本阶段,社会规范和法律代替了同伴群体的规范。

对社会赞许的需求不再是道德判断的根据,更重要的是要遵守法规、尊重权威,尽个人的责任和本分,维护社会秩序。

此阶段的儿童认为,海因兹的行为是错误的,因为偷窃违反了法律。

海因兹不应该去偷药,如果人人都违法偷东西,社会就会变乱。

2.设计一个提高青少年道德认识的活动。

答:

活动背景:

尊老爱幼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今天这个经济繁荣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身边的父母。

所以,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就非常有义务来担起这个社会责任,继续发扬这个延续不灭的传统美德。

同时,为了培养我们青年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和积极贯彻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开展了这个主题为“爱驻夕阳,关爱老人”的活动。

作为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我们身上荡漾着青春的气息,是感染社会的最强力量之一。

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给老人带去关爱、快乐和温暖,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绵薄之力,传递爱的接力棒,给老人们带去物质支持和精神关怀,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群体更多的关注。

活动主题:

“爱驻夕阳,关爱老人”

活动地点:

敬老院

活动时间:

2012年11月17日

活动目的:

1、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关怀和温暖,让他们感受到人间温情。

2、让本小组的青年志愿者们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快乐和满足,学会关心长辈、尊老敬老,培养坚强的心灵、顽强的意志、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念。

3、锻炼本小组青年志愿者的各项义务劳动技能,增长服务经验。

4、为社会各界树立尊老敬老的榜样,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让世界充满无限的爱,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前期准备:

1、召开本小组青年志愿者全体会议,讨论并拟定活动计划,明确项目内容和项目分工。

2、组织相关人员到蛟桥镇敬老院熟悉路线、地形和环境。

3、联系敬老院主要负责人,待其许可,协商本次活动的各项具体安排及相关细节。

4、取得学院团委的批准,并开出本次活动的许可证明。

5、确定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人数,向其再次补充介绍情况,积极动员他们到时候通力协作,圆满完成既定服务项目。

6、活动宣传(海报、横幅等),并由生活委员负责采购礼物。

7、准备活动设备(相机、旗帜、横幅、帽子、礼物、笤帚、抹布、桌椅等)

活动方案:

1、出发前集中志愿者,清点人数,交代细节。

2、依据自愿原则,志愿者可以自己带上礼物送给老人们。

3、11月17日下午1:

30到达敬老院后,所有志愿者与老人们举办一个小型见面会,组织人员介绍本次活动的来意,进行一段短小精悍的开场白,并请敬老院负责人致辞。

4、小型见面会结束后,各位志愿者按照既定安排展开服务工作,主要负责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提水、擦窗户、洗衣服、整理床铺、陪老人做游戏、聊天等,全面融入到敬老院的生活和活动中去。

5、相关工作人员负责全程跟踪拍摄,记录下大家与老人们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

6、劳动完成之后,由文艺负责人组织志愿者给老人们表演一两个娱乐节目。

7、活动结束后,召集志愿者并清点人数。

8、组织志愿者与老人们及院方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9、向院方负责人表示感谢,并对活动的不当之处请求谅解。

并祝老人们生活幸福,长命百岁。

10、活动后,各位志愿者要及时完成文学稿,及时上交。

11、本小组青协委员负责及时完成并上交活动总结报告。

活动备注:

1、志愿者要秉持“文明礼貌,优质服务”的原则,以平等亲善的态度对待每位老人,不得与任何老人发生争执。

且与老人说话时要有爱心、信心和耐心。

2、所带礼物必须要在安全范围之内,不可以是易燃易爆,具有腐蚀性、放射性的危险物品。

3、进行劳动时,所有志愿者必须认真负责,不可自行到处闲逛,开小差。

全体参与者必须遵守学院的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

4、志愿者要自觉遵照敬老院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完成工作,切不可不听指挥,蛮干乱干,扰乱工作计划,一切均需按照既定计划严格执行。

5、参加活动的所有志愿者都必须按规定佩戴志愿者徽章。

后期延续:

定期委派本小组志愿者到学院各个寝室收集易拉罐、饮料瓶、废旧书报等卖给废品收购站,所得资金全额捐赠给蛟桥镇敬老院,与敬老院的老人们保持长期联系,不定期的前往探望。

文宣方式:

1、志愿者旗帜一面。

宣传内容为“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2、宣传横幅一条。

宣传内容为本次活动主题“爱驻夕阳,关爱老人”

注意事项:

1、参加人员要注意安全,要有团队意识,决不可单独行动,不听指挥。

遇到突发问题要及时上报学院领导。

2、参加劳动时需要小心翼翼,切忌碰到老年人,且不允许对老年人有任何危险动作,以免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3、注意天气变化,做好下雨、刮风等不利天气的应对方案。

4、各活动项目在具体执行时可以根据情况实施灵活创新的做法,争取在往年验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5、全体志愿者要严格依照计划履行好各自职责,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作为一个合格而优秀的青年志愿者的光荣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