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18899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16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pptx

出版社社文分社,第三章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第一节思路与结构的辩证关系一、思路的含义思路,就是作者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认识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轨迹。

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观察、理解、认识过程的反映。

在写作时,理清思路对文章的成功有决定作用。

如果思路不清,文章结构就会出毛病。

我们必须在锤炼和理清思路上下苦工夫。

出版社社文分社,二、结构的含义及重要性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与构造。

它一般是指安排情节和组织材料的方式。

安排文章的结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谋篇布局,它一般应包括:

一篇文章分几层写,哪些材料先写,哪些材料后写,哪些材料详写,哪些材料略写,在何处伏笔,在何处呼应,如何开头,怎样结尾,在一篇文章的制作过程中,组织结构是一个重要步骤,结构安排得如何,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

清代戏曲家李渔对结构非常重视,他在论述戏曲创作时首先讲的就是结构问题。

出版社社文分社,三、思路和结构的辩证关系

(一)思路是结构的基础,是作者安排文章内容和形式的依据,每个人在写文章时,总是要在头脑中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构思,决定文章的层次,开头结尾的写法,材料的取舍等,然后按照自己的思路写作。

思路不清,写作时就会无从下手,正如朱光潜所说:

“有许多话要说,究竟从何说起?

哪个应先说,哪个应后说?

哪个应割爱,哪个应作为重点?

主从的关系如何安排?

这时候面前就像出现一团乱丝,剪不断,理还乱,思路好像走入一条死胡同,陡然遭到堵塞,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免心绪意乱。

出版社社文分社,

(二)结构是作者的思路在文章外部形态方面的体现当我们分析一篇文章时,我们虽然不能听到作者亲口讲述他创作时的思路,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从而了解作者的思路。

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威尼斯,可以分析、了解作者的思路,:

因为威尼斯是著名的水城,又是著名的艺术之城,因此文章分别写威尼斯水上城市的风光和艺术之城的魅力;因为两层之间内容发生了转换,所以要用句子过渡,“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就是承上启下的句子;开头揭示主题“威尼斯是个别致地方”,结尾自然收束。

通过分析其结构,作者当时的思路就清晰可见了。

出版社社文分社,(三)文章的结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作者的思路,首先,结构的内容决定了作者在理清思路时要考虑的对象必然是文章的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而不是随心所欲的乱想;其次,理清思路时必须遵守结构的基本原则;另外,有些应用文体,其结构比较固定,写作时,必须按照结构习惯理清思路。

出版社社文分社,第二节理清思路的步骤,既然理清思路对安排文章的结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写作时首先应理清自己的思路,使之具有条理性、逻辑性。

理清思路,一般应包括以下步骤:

一、讲求顺序任何事物或事理,总具有各自发展变化的顺序和规律性。

例如时间分先后早晚;空间分上下左右,内外表里;人生由少到老,由生到死;事物发展由发生、发展到高潮、结局。

出版社社文分社,二、区分材料的主次在写作构思的过程中,许多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常常会同时在作者的头脑中涌现。

这些材料,有的与主题有密切的联系,有的与主题只有间接的联系。

而作者在写作时,又不可能将这些材料事无巨细地写入文章中去。

这就要对材料进行鉴别分析,分清主次,分门别类。

例如温州的议价生现象一文(光明日报1988年9月15日),作者将自己调查所得的大量材料首先进行分类,从逻辑关系分为说明结果的材料和说明原因的材料;从正反关系分为肯定的观点和否定的观点。

然后确定材料的主次,详写肯定的观点和说明原因的材料,略写否定的观点和说明结果的材料。

出版社社文分社,三、注意逻辑关系在分析、认识客观事物时,一定要注意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思路才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例如,前面的原因必然导致后面的结果;文中的论据必然能证明文章的论点;分论点必须紧紧围绕中心论点,等等。

有的人在写文章时,看似条分缕析,,但因为思路缺乏逻辑性,文章各部分不能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出现了“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的毛病。

出版社社文分社,四、理清线索线索,就是贯穿文章的全部材料,是推进内容发展的纽带。

它可以将一些彼此相关的人物、事件,、场面、环境、细节、观点等联结起来,组成有机的整体。

文章中线索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以人为线索例如黎明的河边中的“我”,城南旧事中的英子,蒲柳人家中的何满子,都是这样的“线索人物”,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把文中的人物、情节串联起来。

出版社社文分社,

(二)以物为线索,例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全文以项链为线索,按借项链找项链赔项链的顺序展开故事,刻画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

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以杰姆的表和德拉的头发为线索,赵树理的罗汉钱以罗汉钱为线索。

(三)以中心事件为线索有完整的情节,篇幅较长的作品常用此法安排结构。

例如红楼梦以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西游记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为线索,十五贯以况钟破案为中心线索,等等。

出版社社文分社,(四)以“文眼”为线索文眼是文章经过艺术概括集中而形成的思想感情的聚光点。

郁达夫的仙霞纪险以“险”为线索,朱自清的威尼斯以“别致”为线索,都是如此。

(五)以逻辑关系为线索议论文中常用此法,它常常以因果、总分、递进、并列等关系为线索安排结构。

例如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是以党八股并列的八大罪状为线索安排结构。

出版社社文分社,(六)以“复线”贯穿全文,在记叙性作品中,设置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叫复线。

复线一般有主线和副线、明线和暗线之分。

如鲁迅的药,明线是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无效,儿子病死,这是小说的主线;暗线是革命者夏瑜英勇牺牲,这是小说的副线。

出版社社文分社,五、编列写作提纲,写作提纲,是文章的蓝图,它可以帮助作者理清思路,使文章有条理性、逻辑性。

提纲的列法因人而异,一般有两种:

“纲领式”比较粗略,只写内容要点、层次划分。

在说理性文章中应列出中心论点、分论点;记叙性文章应列出人物表、时间、地点、因果等。

“细目式”内容较详细,不仅写明文章的内容要点,还要写明具体的结构,如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除前面提到的“纲领式”提纲的内容外,说理文还应列出论据材料和论证方法;记叙文还应列出人物肖像、语言、性格特点和情节、场面等。

出版社社文分社,第三节结构的具体内容一、层次和段落

(一)层次,层次,是文章思想内容展开的先后次序,它是事物发展的阶段性或客观矛盾各个侧面在文章中的反映。

我们在阅读、分析文章时又称之为“意义段”、“逻辑段”、“部分”、“大段”等。

层次是表示意义的结构单位,在文中一般不标明起讫点,必须由读者在阅读时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划分。

在大多数情况下,层次大于段落。

有时一个层次等于一个段落。

在少数情况下,层次又可能小于段落,如有的短文只有一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也可能分为几个层次。

出版社社文分社,

(二)段落,段落是文章中具有相对完整内容的独立的基本的构成单位,即通常说的“自然段”。

在形式上它有明显的标志,开头空两格,另起一段时要换行。

设置自然段,是为了使文章的层次结构在读者视觉上形成更加明晰、醒目的印象。

出版社社文分社,1.保持段意的单一性一个段落只能表达一个中心意思,段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意思组织起来的。

2.保持段意的完整性一个段落必须将本段的意思说明白,说透彻。

但是,在文章中有一些起特殊作用的段落,在其意义上可以不考虑单一性和完整性。

例如过渡段,其内容既承上又启下,就不具有单一性。

有时为了表示强调,一个句子,一个词组也可以单独成段,这样的段落在意义上也不具有完整性。

出版社社文分社,3.长短适度各段内容有繁有简,篇幅自然不必整齐划一。

但是,在分段时要尽量防止过长或过短。

过长,则内容繁杂,读者难以抓住要点;过短,段落分得七零八碎,则不便把一个意思表达清楚、完整。

二、过渡和照应

(一)过渡过渡,是指段落与段落或层次与层次之间连接、承转的形式和手段。

过渡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可以使相邻的两层意思和段落上下连贯、前后衔接,让读者能顺利地跟上作者的思路。

文章中需要过渡的情况,常常有以下几种:

出版社社文分社,1.文章内容转换时,一般需要过渡在记叙性文章中,当时间、空间发生转移,或事件改变时,为了使读者能跟上作者的思路,往往需要过渡。

如郁达夫故都的秋开始先写自己对江南秋天的感受,第三段开始用一个过渡句“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自然地将笔墨放在写“北国之秋”上了,上下文的衔接非常紧凑。

在说理性文章中,当论述的问题发生改变时,一般也需要过渡。

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在论述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意义后,用“不仅如此”过渡,转而论述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的意义。

出版社社文分社,2.表达方式、表现方法改变时常常需要过渡

(1)由议论、抒情转到叙述、描写或由叙述、描写转到议论、抒情时需要过渡。

如峻青黎明的河边,第一段是议论、抒情,接着用“好!

现在我就开始讲这个故事”一个段落过渡,自然转入叙事。

杨朔荔枝蜜中,作者叙述了自己参观“养蜂大厦”的情景后用“我不禁想到”一句过渡,转入抒情、议论。

出版社社文分社,

(2)运用补叙、插叙、倒叙等表现方法时一般需要过渡。

柯岩的船长第一节“汉堡港的变奏”就是用倒叙的表现方法,先写1978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汉堡港改变了它正常的节奏。

然后用“故事却要从三月说起”这个段落过渡,转而从3,月21日起开始叙述。

又如阿Q正传有一段补叙,作者写阿Q到静修庵“革命”,老尼姑告诉他“那秀才和洋鬼子”已经来“革过一命的”,下一段用“那还是上午的事”一句过渡,再补叙赵秀才和钱洋鬼子到庵中“革命”的情景。

出版社社文分社,(3)由概括说明到具体叙述时需要过渡。

例如夜宿车马店(载1981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一文,写丰收后农民的喜悦,第一段概括叙述收成情况和农民的富裕、集镇的兴旺景象,在段末用了一个过渡句“不久前的一个晚上,记者来到旗萨拉齐古镇的车马店投宿,生动地感受到了社员丰收的喜悦”。

转入叙述车马店炊事员马二旦与进城卖粮油的贾满贵、高兴宽等人之间的对话,反映了丰收后庄户人的喜悦之情。

出版社社文分社,3.在议论文中,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时需要过渡如何其芳的谈修改文章,在谈到一般文章最大的毛病时,先总结为“观点错误、不合事理、教条主义、空洞无物”几项,接着用“就我所能想到的缺点列举出来,有以下这些”一句过渡,接着列举了文章中常见的12种毛病。

常见的过渡形式有以下三种:

出版社社文分社,

(1)用关联词语或转折词语过渡。

过渡词一般放在一段的开头,常见的过渡词有“因此”、“总之”、“由此可见”、“综上所述”、“譬如”、“然而”、“相反地”,等等。

用句子过渡。

过渡句一般放在前一段的末尾或后一段的开头。

用段落过渡。

过渡段虽单独成段,但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在意义上具有繁复性。

出版社社文分社,

(二)照应,照应,是指文章内容上的前后关照与呼应。

写文章时交待在前,照应在后;暗示在前,挑明在后;伏笔在前,应笔在后。

文章通过前后照应,能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脉络,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照应的方法有三种:

出版社社文分社,1.开头和结尾相照应首尾照应是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突出的重要手段。

如陶铸松树的风格第一自然段写道:

“希望青年同志们能和松树一样,成长为具有松树的风格,也就是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

结尾处又写道: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松树一样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质;我希望每个人都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

”这样的首尾照应,既使文章结构严谨,又突出了主题。

出版社社文分社,2.内容和标题照应同样以松树的风格为例,文中多处与标题照应,如“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自然,松树的风格中还包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

”这些照应,使行文处处不离其宗。

3.行文中相互照应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中,开头写了“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

”中间又写“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结尾再写“呜呼,我说不出话。

”多处呼应,使文章结构非常紧凑。

出版社社文分社,三、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历代文人多有论述。

乔梦符曾说:

“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陶宗仪南村缀耕录)谢榛也说:

“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四溟诗话)古人总结了开头、结尾的基本规律,对我们今天的写作也有借鉴意义。

出版社社文分社,

(一)开头,写好开头应做到:

一要服从主题需要,与下文衔接自然;二要新颖生动,富有吸引力;三要言简意赅,凝炼明快;四要服从文章的体裁要求。

常见的开头方式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揭示主题如何其芳谈修改文章的开头:

“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出版社社文分社,2.概括全文主要内容如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开头: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是一个总题目。

为了叙述的方便,分为十二个小题目。

在这里,也要说到敌我矛盾的问题,但是重点是讨论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

”,3.交待写作背景和目的例如松树的风格第一段交待写作背景是作者从英德到连县的途中见到傲然屹立的松树,产生创作欲望,写作目的是希望年轻人成为具有松树风格的人。

出版社社文分社,4.环境描写开头如峻青的小说党员登记表的开头写1943年的梅莱山区,暴风雪扫荡山野、村庄、摇撼古树、撞开门窗、怒吼、咆哮衬托了白色恐怖的残酷和革命形势的严峻。

5.介绍对象开头如张寿康的什么是文章的开头:

“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组成篇章的语言,是社会发展的工具。

”这个定义告诉我们,文章的内容是反映的客观事物,形式是组成篇章;它的上位概念是书面语言,后一句是表明它的作用社会发展的工具。

出版社社文分社,6.引述故事、名言等开头在议论文中,这是一种常见的开头方法。

如邓拓燕山夜话中有一篇一个鸡蛋的家当,开头引述了一个故事:

某一无所有的穷人得到一枚鸡蛋,便幻想蛋孵鸡,鸡又生蛋,然后卖鸡买牛,牛生犊,犊又生犊,如此不断循环,便可成为富翁。

故事之后再展开议论,阐明道理。

出版社社文分社,

(二)结尾结尾是文章内容的自然收束,结尾应做到有力地深化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

常见的结尾方法有以下几种:

1.总结全文如拿来主义的结尾:

“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敢,有辨别,不自私。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

”,出版社社文分社,2.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如前面介绍过的松树的风格的结尾。

3.自然收束在一篇文章中,要叙述的事情叙述完了,要讲的道理讲完了,立即自然结束,不再专门写上结束的话。

如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的结尾:

“第二天早上,警察局法庭上的推事宣判道:

布莱克威尔岛,三个月。

”,出版社社文分社,4.发人深省,令人回味如谢大光落花枝头(1980年9月22日人民日报)的结尾:

“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诉春。

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

请明年再到枝头上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文无定法,开头、结尾亦然。

在写作时,应因文制宜,灵活安排。

出版社社文分社,第四节结构的几种类型,一、时间结构时间结构的基本要求是按事情发展的经过和时间的先后次序展开叙述,其优点是叙述线索清楚、连贯,适应传统的阅读习惯。

记叙文体的文章,常采用这种结构。

如夏衍的包身工,从清晨四点一刻起床写起,再写四点半之后吃饭的情景,再写五点钟上工的情景,就是采用的时间结构。

出版社社文分社,二、空间结构这种结构要求是按照事物的空间顺序安排层次,。

在游记文章中,常常以游览路线为顺序安排层次,说明文常常按照说明对象的上下左右、内外表里等空间顺序展开说明。

小说、报告文学等也可按不同地域安排结构,展开叙述。

例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一文,以作者登泰山的路线为线索,自山下而山顶,分别写了岱宗坊、虎山水库、七真祠、二天门、经石峪、柏洞、十八盘、南天门等景点。

出版社社文分社,三、时空交织结构,这种结构要求在安排层次时,既考虑时间的先后次序,又考虑空间的位置变化。

最典型的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它主要以时间为顺序,而在同一时间发生的事,则又以空间转移为顺序组织材料。

既注意时间纵的连贯,又照顾了空间横的平列,将错综复杂的事件,表现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出版社社文分社,四、心理结构,这种结构是以作者的情绪变化,不同感受等心理活动组织文章,像“意识流”小说,都是采用这种结构。

其他记叙性的文章,也可以采用这种结构。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就是按不大喜欢蜜蜂对蜜蜂发生兴趣喜爱、赞美蜜蜂梦中变成蜜蜂这样的感情变化安排层次的。

出版社社文分社,五、逻辑结构这种结构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来组织安排文章的层次。

议论文、说明文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逻辑结构又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并列式每个层次所表达的意思之间是并列关系。

议论文、说明文和有的散文常采用这种结构。

如叶圣陶的文艺作品的欣赏一文,全文共四层,每层分别讲了有关文艺作品欣赏的一个问题,每层之间的关系也是并列的。

出版社社文分社,

(二)递进式,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

这个认识过程,反映在文章的结构上,就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

如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全文共分四层:

第一层说明反对自由主义的必要性;第二层分析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第三层论述自由主义的危害、根源、实质;最后号召全党反对自由主义。

各层的意思是逐层递进的。

出版社社文分社,(三)因果式,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或者先分析原因再交待结果,或者先交待结果再分析原因。

如经济日报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在联合中起飞的调查报告,文章首先写广东湛江市家电工业公司走联合之路取得的巨大成就,然后从联合的形式和对联合体的管理两方面分析其取得成就的原因。

文章采用的是先果后因的结构。

出版社社文分社,(四)对比式,将一组相反的材料对比起来安排结构,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茅盾的香市,前一部分写自己幼时见到的热闹非凡的香市,后一部分写1932年见到的阴惨冷清的香市,通过昔盛今衰的对比,展现了30年代初期我国江南一带农村破败、凋敝的景象。

出版社社文分社,(五)总分式总分式又有三种形式:

一是“先总后分”式,前后文的关系是总分关系。

如李四光的人类的起源一文,第一层先总写人类是如何起源的,人类的发展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四个阶段,后面四层,每层分别写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二是“先分后总”式,前后文的关系是分总关系。

如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前三节分别论述了相反的“两种方针”、“两套办法”和“两种前途”,最后总结全文,号召实现第一种方针、第一套办法、第一种前途;三是“先总中分后总”式,各层次间的关系是总分总关系。

出版社社文分社,(六)综合型结构,杂用以上结构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构的叫综合型结构。

它一般是以某一种结构为主,兼有其他结构方式。

如流星的小小说回门,写“我”和妻子两次回门(第一次回门是插叙),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的;另一方面作者又照顾了“我”的心理的变化来安排结构:

第一次回门因为“我”衣着简朴、礼品菲薄而“自惭形秽”。

第二次回门前也怕和其他人凑在一起。

回门后,“我”扫积雪的行为得到乡亲们的赞许,“我”心里“热乎乎”的,“感到格外轻松”。

出版社社文分社,第五节结构的原则与要求,文章的结构没有统一的模式,由于文章的内容不同,文体不同,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和角度不同,文章的结构也就多种多样。

但这并不是说安排文章的结构可以随心所欲,任意为之。

在安排结构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和要求:

出版社社文分社,一、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因此,文章的结构形式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文章材料的安排才具有逻辑性。

这一条是安排结构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

记叙性的文体,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

如果是写人,必然要写他在某一时间、地点的语言和行动,要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因此要以时间、空间和感情的变化安排结构;记事的文章,必须搞清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各个阶段,依据这个发展规律安排结构。

出版社社文分社,二、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文章的结构必须为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服务,因此,怎样安排层次,怎样划分段落,何处详写,何处略写等都要从服从主题的需要来考虑。

茅盾的香市之所以采用对比型的结构,就是因为通过昔盛今衰的对比,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能更深刻地展示30年代初南方农村的衰败。

出版社社文分社,三、适应文体特点一般说来,文章的结构要受体裁的制约,因此在安排结构时必须适应文体特点。

例如议论文体以说理为主,在安排结构时应依据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其结构形式,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结构。

记叙文体以写人、记事为主,其结构特点是以时间或空间为序展开叙述。

新闻文体结构较固定,一般有导语、主体、结语等部分。

应用文体的格式,一般都有固定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