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8921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第一单元校园安全

单元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树立与伙伴的合作意识;提高安全意识,增强珍爱生命的情感。

2、能力目标

(1)在调查、访问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能准确记录信息。

(2)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学校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同学的一些危险行为,并进行基本分析和正确的判断,知道由此可能产生的后果,提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能够利用身边的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学会对信息进行分类归纳,知道分析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3、知识目标

了解学校内常见的安全隐患,知道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确定主题,做好准备

1、创设情境

播放校园安全事故的视频。

教师引导:

在我们校园里还有哪些类似的事情发生?

同学们看了这些案例,有哪些想法?

分析一下,造成这些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对问题的原因分类归纳:

学校设施、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学生缺乏安全意识。

2、导入主题

教师:

同学们白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保证校内安全是很重要的在我们的校园中隐藏着哪些安全问题呢?

让我们做个小小侦查员,找一找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吧!

认真考察校园的不同区域,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存在安全隐患,看看同学的哪些行为容易造成伤害。

3、明确任务

(1)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对安全事故原因的分类确定研究的问题,明确考察

目的和任务。

(2)出示学校平面图,指导学生确定自己的考察范围。

教师对学生的选择进行协调,保证学生能对学校进行全面的考察。

(3)小组内分工,明确活动需要作的准备。

4、设计记录表

教师出示样表,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的任务和目的分组进行设计,组织学生交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修改完善记录表。

第二环节:

校园考察,统计分析

本环节采取课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内考察内容:

体育课、劳动课、实验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在课上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记录,也可以课下补充记录。

课外考察记录内容:

课间活动、课外活动、集合、做操、值日时学生的行为,考察学校的设施设备状况。

1、实施考察,作好相关记录。

每组在特定的区域中考察,把发现的学校设施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学生可能造成伤害的行为记录在记录表中。

2、汇总考察结果,进行分析。

小组对考察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这些现象可能造成的危险,思考应该怎么办,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进行统计方法的指导,并提示学生可以通过采访教师、调查学生了解更多信息,补充考察内容,还可以通过上网搜集、采访老师和家长等方式,了解在校园中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和防范措施。

3、学生根据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信息。

第三环节:

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1、作好交流准备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

说明考察的过程、发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造成的危险。

2、分组汇报交流

各小组进行汇报,教师组织学生互动,其他学生补充。

3、归纳整理

把全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整理。

4、提出改进措施

教师引导:

根据分析,校园中的安全问题大部分是由于同学们疏忽大意造成的。

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请同学们把自己调查了解到的安全常识和防范措施进行归纳,然后与大家交流。

(1)分小组归纳。

(2)汇报交流。

(3)共同归纳:

课间活动注意事项;体育课注意事项;集会注意事项;上下楼梯注意事项;劳动时注意事项……

5、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些安全常识,怎样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这些知识呢?

怎样解决我们发现的这些安全问题呢?

(1)小组讨论。

针对发现的问题思考解决的措施。

(2)分组汇报。

通过宣传让学生知道危险行为的后果,提高安全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设计警示标语提示学生注意安全;针对学校管理上的安全漏洞给校长的建议……

(3)确定任务。

各组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项措施实施行动。

(4)实施行动。

各小组根据选择的任务实施行动。

教师根据不同的措施进行相应的指导。

宣传:

目的要明确,形式要活泼,表现力要强。

设计警示语:

用语简练、针对性强,语言要亲切,易于接受。

提出建议:

格式正确,态度诚恳,要说明现状、后果和建议。

第四环节:

展示成果,总结交流

1、各小组作好展示准备

2、分组展示成果

教师组织学生提出建议,进行评价。

3、讨论:

怎样进一步落实这些行动

教师提出建议,鼓励学生大胆行动。

4、活动总结

学生畅谈活动的收获感悟;教师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

5、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落实自己的行动。

 

第二单元观察

单元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2、能力目标:

(1)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

(2)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

(3)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3、知识目标:

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教师、学生准备:

(1) 学生课前捉到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等。

(2) 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

(3) 供学生实验用的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特制的纸盒(里边涂黑,盖子上开个长条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时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让大家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

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板书:

蜗牛)

2、检查学生捉到的蜗牛。

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蜗牛?

二、  观察蜗牛

1、 发给学生放大镜,谈话:

同学们,这是什么?

(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

(观察蜗牛)(板书:

观察)

2、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观察蜗牛,并把它画下来,你可以给你的蜗牛起个名字。

3、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蜗牛。

三.研究蜗牛

1、你还想了解蜗牛的哪些方面?

2、找到和你研究同样问题的伙伴,与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讨论:

你们准备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

需要哪些实验用品?

3、根据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分别给学生提供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等实验用品。

4、提出实验要求: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实验前能不能给你们的实验结果先做一个预测?

各小组的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研究记录。

5、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

(教师巡视,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点拨)

6、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

得出了什么结论?

与你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吗?

四、 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对蜗牛的研究,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能不能根据你对蜗牛的了解,给你捉到的蜗牛设计一个家,饲养它,让它成为你的好朋友呢?

 

五、作业

请同学们留心身边的事物,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继续观察。

 

第三单元我们知道的风

单元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开展“我们知道的风”这一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意识,从小养成爱护自然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关爱自然的情感。

2、能力目标:

(1) 通过查找资料知道风力,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风力大小

(2)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风车,培养动手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风的危害和价值,了解有关预防风灾、利用风能的知识和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采用谜语导入法:

“水见皱眉头,树见摇摇头。

花见点点头,云见就溜走。

”(打一自然现象)

2、活动的组织:

(1)看一看:

寻找风的足迹。

这项活动让学生“想办法找一找风在哪里?

”或“用什么方法能看见风”?

学生已经知道许多自然中风的现象,他们一般会迫不及待地发言,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讲话的机会要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把要讲的话讲出来,然后由各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2)风的作用:

通过问题风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来引导学生对风的用途及灾害进行探究。

风力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自然能源之一。

由于水面漂浮在行进时摩擦力小于地面物体行进时的摩擦力,再因水面宽阔,风的吹动较小受类似陆地建筑物和树木的阻碍,所以用风帆行船是最早对风能的应用。

以后人类创造了旋翼、风轮,才学会利用风力产生旋转的运动。

这种旋转的运动能带动机械进行磨面粉、抽水、发电等工作。

在开阔的海面、沿海或大面积的草原地带,风力既强又随时都有,风的能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让学生说出风的各种用途:

玩风车、煽扇子、航海等,还可说出人类利用风力的事例。

但同时,大风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大风有什么危害?

并记录在书中。

(3)填一填:

这一部分是让学生查找资料,对风力的大小做进一步了解。

学生能用自己看到的现象或形式在表格中记录风力的级别及现象。

(4)玩一玩、想一想:

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小风车。

活动要求师生事先做好制作材料和工具的准备工作:

准备卡纸、剪刀、胶水、图钉等。

老师指导学生剪裁、挖孔、开缝、卷、粘制成小风车,插在铅笔杆上试转。

老师还可引导学生讨论制作各种不同样子的风车,让学生心灵手巧。

在制作活动中,教师应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工具和保持教室清洁卫生。

 

第四单元蔬菜

单元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蔬菜的认识与探究,初步树立科学食用蔬菜的意识,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道理;通过种植蔬菜,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喜悦,激发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和爱惜劳动成果的感情,培养勤劳节俭的美德。

2、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参与实践的热情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社会调查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3知识目标

掌握一些常见蔬菜的栽培方法;认识市场上的各种蔬菜,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在种蔬菜活动过程中学会做简单的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出课题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准备的图片,从认识蔬菜入手,引出话题,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二、创设情景,激励交流

1、在学生有兴趣说的基础上,拿出他们喜欢吃的蔬菜先同桌互相说说:

你喜欢吃什么蔬菜?

为什么?

(说蔬菜的样子、颜色、味道、营养等)再分小组说,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在小组充分说的基础上,请学生上台介绍,锻炼当众说话的勇气,并注意说话时态度要自然大方。

三、拓展延伸

1、画下自己喜欢吃的蔬菜,向别人介绍。

2、向父母了解蔬菜的吃法。

3、把自己喜欢吃的蔬菜用语言写出来,介绍给大家。

四、学习种植

1、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蔬菜园地区参观采访。

2、请一位菜农介绍蔬菜的种植方法和管理常识,并做种菜示范。

五、自己亲手种蔬菜

1、制定种菜计划。

(1)组织讨论:

你们想种哪种蔬菜?

(2)分组制定种菜计划。

2、亲手种蔬菜。

提醒学生认真观察蔬菜的生长过程,并记好观察日记。

3、学会管理。

常浇水,定期施肥,除草,捉虫。

六、总结与交流

1、组织学生到菜地,观看哪个小组的菜长势旺盛,评比优胜小组。

2、给自己的蔬菜拍照片。

3、回顾自己的种植经历,记下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

4、在班级交流自己的种菜经验。

 

第五单元小小收藏家

单元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激发探究的意识。

2、能力目标

通过调查活动,训练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整个活动中学习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关于收藏的知识;了解自己收藏的物品所涉及的相关知识。

 

主题一收藏探秘

活动设计:

一、活动导入

1、教师出示自己的一些收藏品,或展示图片,介绍收藏家的收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切入主题:

我们这次活动以收藏为主要内容。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收藏吗?

想走进奇妙有趣、丰富多彩的收藏世界吗?

二、确定主题

1、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关于收藏的问题。

2、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说说对哪些问题最感兴趣,哪些问题最值得研究,哪些问题有价值。

这个环节中,教师适当介入,碰到学生无法定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帮他们分析。

经过筛选,确定活动主题。

三、分组、制订活动方案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分组。

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人员调整,根据学生的特长或者能力进行搭配,保证每个小组能够更好地开展活动。

2、教师出示一份活动方案样例,说明活动方案的主要内容,然后学生分小组讨论,制订自己的活动方案。

3、小组派代表展示说明本小组的活动方案,其他小组可以帮助提一些意见和建议,学生据此修改、完善活动方案。

四、活动过程

学生根据活动方案开展活动。

1、收集资料

需要通过互联网查资料的,教师要指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选取恰当的关键词,学会筛选检索到的资料和保存资料的方法。

需要到图书馆收集资料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在图书馆里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也可以提示学生到书店去看看是否有合适的书籍。

需要采访的,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采访技巧,并帮助学生制订采访的计划,包括:

想了解的问题、采访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到什么地方采访等。

需要到收藏市场调查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调查计划,包括调查的时间、内容、方法以及如何安全出行等。

另外,教师要提醒学生关注一些报纸、杂志,可以采用简报、复印、摘抄等方式收集资料。

2、整理资料

教师提供一些资料分类的标准,或者让学生自己制订分类的标准,然后根据这些标准,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并装入不同的资料袋。

五、总结与交流

1、进行一次资料展示交流活动。

展示交流的内容有:

(1)交流收藏爱好者的收藏内容。

(2)交流收藏爱好者获得藏品的渠道。

(3)交流收藏爱好者保存藏品的方法。

展示交流结束后,学生根据交流活动的步骤和内容,将自己的资料分类装到不同的袋子或者夹子里面,或者将资料装订成册。

2、学生交流自己在这次实践活动中的体会和感受,也可以谈谈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失败和成功的经历等。

活动的最后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的经历,总结自己的收获,反思自己的不足。

评价以鼓励为主,提示学生将活动的资料等保存好,并写一份活动总结。

主题二我们来收藏

活动设计:

一、讨论确定收藏品

教师要引导学生放弃不切实际的收藏,比如需要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收藏品。

尽量选择适合小学生收藏的,容易获得的,安全、健康的藏品,比如常见的邮票、文具、玩具等。

二、活动过程

1、分组进行收藏

兴趣相同的学生可以组成一个小组,以方便交流,并想办法解决藏品的整理、保存问题。

2、交流收藏经验

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形式可以多样。

交流内容有:

(1)交流、欣赏彼此的收藏品。

(2)互相提供收集藏品的渠道。

(3)交流保存收藏品的方法。

(4)分享收藏的喜悦,体验生活的乐趣。

三、总结与交流

1、筹备展览会

(1)准备展位

(2)展区安排、展台设计

(3)解说、介绍的内容

2、举办展览会

 

第六单元纸与我们的生活

单元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纸的特点、用途和造纸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用纸的习惯;在研究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通过了解纸的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崇尚科学的精神。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调查、访问、查阅、观察等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实践中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纸的历史,认识纸的发明给人类生活所带来的变化;知道节约用纸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手段。

主题一、生活中的纸

活动设计:

(一)课题的提出

谈话:

同学们打开书包一定会发现我们的学习用品中纸最多。

纸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纸最初是做什么用途的?

现在又有那些用途?

除了书上图片里的纸制品,你们还知道哪些东西是用纸做的?

当代的纸产品已不单纯是书写和印刷的文化用品,它有了更广泛的用途。

让我们走进纸的世界,了解纸的诞生、探索纸的发展和未来。

(板书:

纸的变迁)

(二)课题的确立

谈话:

你对纸有那些了解?

哪些与纸有关的问题是你感兴趣的/

引导学生把想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类。

经过整理后,最后确立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并大体确立了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

1.纸是谁发明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查阅图书资料或上网查找)

2.纸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在生活中观察、并通过调查、访问等)

3.造纸的原料有哪些?

过程是怎样的?

(查阅图书或上网查找)

4.纸的浪费

(1)学生用纸的浪费

(2)教师用纸的浪费(3)由于垃圾分类不当而引起的纸的浪费(调查问卷、实地采访并和暗访相结合)

5.节约用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查阅资料、上网查找)

(三)自主合作、确立小组

1.思考:

确定研究主题和相应的方式后,如何将课题付诸实施呢?

2.分组 让全班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特长及家庭住址等因素,从五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凡是选择同一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并推选出一位组长和副组长。

最后老师对组成的小组进行适当的协调。

在组长、副组长的召集下,小组讨论,并根据自己小组的研究需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请教有关老师。

3.各小组制订活动计划

4.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活动二:

资料交流

(一)整理资料

指导学生整理资料,做好资料交流的准备

1.资料汇总

2.分类

3.汇报方式

(二)各小组汇报调查研究成果

活动三:

小组汇报

一、各组汇报

生生互评、教师评价。

资料:

纸的发展历程

(一)通过那些途径查找到资料并通过多次整理而得出纸的发展史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

(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

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

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

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

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

由此可以断定:

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

五代造纸业仍继续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

到了明清,造纸业又兴旺和创新。

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纸的制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绝伦的地步。

纸在生活中的作用:

1.纸的用途广:

仔细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处处要用纸,我们学习用的教科书、作业本、练习纸、草稿纸;印刷厂用的大批纸张;生活中用的卫生纸、餐巾纸、一次性杯子、饭碗;商业上用的广告纸、海报;我们每天看的报纸……纸充塞着我们的生活,不能想象如果没有纸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么样。

(1)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用纸已成为一些家庭主妇们的首选,在她们看来,使用纸制餐具既方便又省事,用后即扔,少了用餐之后洗碗擦碟之苦,更重要的是卫生。

据调查,我国卫生纸类产品人均年消费量从1994年的0.5公斤增加到目前的1.5公斤,需求讯速增长。

但与发达国家人均10公斤以上的消费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发展潜力巨大。

餐巾纸和高档卫生卷纸市场份额讯速扩大,1996年餐巾纸在纸类产品中所占比例已达12%;厕所用卫生纸中,中、高档产品约占6%。

(2)妇女卫生巾上市量提高。

卫生巾令那些来例假的女性笑逐颜开。

该类产品在适龄妇女中的普及率去年已达到38%,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50%。

据调查,我国适龄妇女实际每人年平均需用卫生巾约180片,按1995年人数计算,全国潜在市场需求量约为594亿片左右。

目前年消费仅为225亿片左右,尚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其中新型护翼型卫生巾将成为未来我国卫生巾市场的主导产品。

纸尿布尿裤在大城市销售看好。

(3)纸尿布、纸内裤等纸制品也是风景这边独好。

年轻的父母们不再为洗尿布愁眉,晒“万国旗”怨天了。

那些品种繁多的纸尿布吸水性强,使用方便,可以让小宝宝无所顾忌地“放肆”。

据调查,仅北京市1996年的销售量就达4800万片,并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

据统计,我国每年需用尿布的婴儿和80岁以上的老人约5000万人,年需求量为2000亿片。

但是目前我国纸尿布的普及率还不及1%,与发达国家50%以上的使用率相去甚远,可见这一市场大有开发潜力。

纸杯、纸盒、纸餐盘受到城市居民青。

睐纸碗、纸杯等“触口”纸制品呈出强劲势头。

根据我国饮料和冰淇淋生产的快速增长势头,一次性纸杯的销售市场将持续看好。

据测算,目前我国纸杯的年需求量在20亿只上下,一次性快餐盒的年需求量约为46亿只。

由于国内逐步禁用高发泡塑料快餐盒,作为替代品之一的纸质餐盒很有市场。

2.纸的用量大:

通过采访学校文印室的老师,得知我们学校仅上学期印各种练习、通知等共计500000张,合计350吨左右,如此大的数据让同学们目瞪口呆。

同学们通过上网查到17棵碗口粗的树才能加工成一吨纸,那么,仅这一项就要消耗掉多少棵大树呀!

那么我们的教科书的用纸量又如何呢?

第二组同学以本班为例,称出一个同学的教科书重量,然后乘以全校1600多个同学,用纸量更是大得惊人!

造纸的过程:

一般印刷纸的生产分为纸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

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

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造纸厂一般需贮存足够用4~6个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贮存中经过自然发酵,以利于制浆,同时保证纸厂的连续生产。

经备料工段把芦苇、麦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产化学浆)或木断(供生产磨木浆),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内加化学药液,用蒸汽进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纸浆,或或把木断送到磨木机上磨成纸浆,也可经过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纸浆。

然后用大量清水对纸浆进行洗涤,并通过筛选和净化把浆中的粗片、节子、石块及沙子等除去。

再根据纸种的要求,用漂白剂把纸浆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着利用打浆设备进行打浆。

然后在纸浆中加入改善纸张性能的填料、胶料、施胶剂等各种辅料,并再次进行净化和筛选,最后送上造纸机经过网部滤水、压榨脱水、烘缸干燥、压光卷取,并进行分切复卷或裁切生产出卷筒纸和平板纸。

如果生产要生产涂布印刷纸,则需要干燥中部或生产成卷筒纸后经涂布加工而实现。

除以上基本过程外,还包括一些辅助过程,如蒸煮液的制备、漂液的制备、胶料的熬制及蒸煮废液和废气中的化学药品与热能的回收等。

纸的浪费:

1.学生用纸的浪费:

校园纸张浪费现象中,草稿纸浪费可谓是“重头戏”。

于是第四组同学对草稿纸浪费现象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是这样设计的:

问题1 你是否经常使用草稿纸?

问题2 你是否经常只用一面就不再使用了?

问题3 你在草稿纸上写的字是否比平时要大?

问题4 你是否常有意或无意地在草稿纸上写一些字或画?

问题5 你平时是否注意节约草稿纸?

问题6 你是否有固定的草稿本?

问题7 你认为草稿纸浪费在校园中所占比例是否很大?

经过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我们发现:

有90%以上的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使用草稿纸,而我们发现大约有15%的人在用过草稿纸的一面后就不再使用了,这可是相当大的浪费了;在使用草稿纸时又有60%以上的人在上面写的字要比平时大;大约70%的人喜欢在草稿纸上写一些无目的的字或画一些无聊的画。

小小的草稿纸在校园中的浪费实在是很严重的。

这种浪费不止是在我们校园中存在,更是社会中纸张浪费现象的折射。

2.教师用纸的浪费:

为了对教师工作中的纸张浪费情况有个概括的了解,第四组同学也对校园中的部分教师发放了问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