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美术史考研 知识点汇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9043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国美术史考研 知识点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中国美术史考研 知识点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中国美术史考研 知识点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中国美术史考研 知识点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中国美术史考研 知识点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最新中国美术史考研 知识点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最新中国美术史考研 知识点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最新中国美术史考研 知识点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最新中国美术史考研 知识点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最新中国美术史考研 知识点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最新中国美术史考研 知识点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最新中国美术史考研 知识点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最新中国美术史考研 知识点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最新中国美术史考研 知识点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国美术史考研 知识点汇编.docx

《最新中国美术史考研 知识点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美术史考研 知识点汇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中国美术史考研 知识点汇编.docx

最新中国美术史考研知识点汇编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陶器①人类利用泥土烧,制造的使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②按照用途分:

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③按照陶质分:

红,白,灰,黑④按照装饰分:

拟形陶,彩陶,素陶,印纹陶⑤按照纹样分:

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2、彩陶①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②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③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客观水平。

1.鹳鱼石斧彩陶盆①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②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

③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陶瓷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

图像组合明显具有一种主题意念。

构图均衡、饱满,形象简洁醒目,为史前独立性绘画中的珍品。

2.人面鱼纹彩陶盆①西安半坡②仰韶文化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8.饕餮纹

①也叫兽面纹

②是流行于商周时期一种青铜器纹饰。

③基本特征为双目圆睁,阔口隆鼻,头上多有一对变化多端的犄角,或更有獠牙利爪,多数兽面纹的两旁还有对称展开的兽体身躯。

④这种纹样实际上把各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以夸张和象征的手法综合起来,往往难以判定为何种动物,故称兽面纹。

⑤常饰于器物的腹部、颈下等重要部位作为主题纹样,西周中期后逐渐衰落。

2.黑陶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

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

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3、青铜器①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②分为:

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③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④其品种有:

鼎、尊、豆、盘、钟等。

4、瓦当①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

②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

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

③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

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5、秦兵马俑①惊人的数目和巨大的体积在世界美术史是罕见的;②造型简练,崇尚写实,面部刻画细致,绘彩逼真,表情丰富,姿态多样;③整个秦俑具有宏伟壮阔的气势,又有活跃变化的动感。

6、马踏匈奴①是霍去病墓雕群的一座主像;②战马昂首挺立,英姿飒爽,豪迈雄劲,足踏匈奴于脚下。

③此作品既是对英雄丰功伟绩的缅怀追思,也是对西汉国强马壮的高度赞颂。

7、画像石①画像石是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功能艺术,厚葬和孝悌是画像石产生的原因;②主要用于装饰墓室、石棺、祠堂和石阙等③盛行于东汉中晚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8、帛画①帛画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直至西汉前期,是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②古代画在丝织物上,其表现的主题是引魂升天③以墨线为骨,线条流利舒畅,色彩绚烂谐调,富有装饰趣味。

16.《人物龙凤图》

①战国时期帛画

②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

③质地为平纹绢,高31厘米,宽22.5厘米

④画面描绘了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合掌做祈祷状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引导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

⑤画中人物比例匀称,仪态肃穆,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和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是先秦时期绘画的代表作

17.《人物御龙图》

①战国时期帛画

②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

③画中一位头戴高冠、身着长袍,腰悬宝剑、侧身向左而立的男子右手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驰进人龙尾部企立着一只仙鹤,龙身下有一鱼

④该画所表现的是死者之魂乘龙升天的景象

⑤色彩平涂与渲染兼用,运笔劲挺优美、潇洒自如。

人物形象准确生动,揭示了人物的内在气质

⑥画风古拙,装饰意味浓

18.四羊方尊

①商代晚期青铜雕塑的代表作

②出土于湖南宁乡

③方尊口沿外移,颈部高耸,四边各装饰有蕉叶纹、兽面纹和夔纹。

④尊肩四角以高浮雕形式铸出四个羊首,极大地丰富了器表的层次以及造型空间

⑤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器皿和动物巧妙结合起来,整体庄重华丽,工艺高超精湛

9、魏晋南北朝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与理论

①顾恺之在艺术创作上的突出成就表现在他极为重视人物内在思想感情与性格风度,可以成功地刻画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个性;②他画人物尤为重描绘眼神,认为眼神是传神成功与否的光键所在;③绘画代表作品: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仁智图》④他还精研绘画理论,著有《论画》、《魏晋盛流画赞》、《画云台山记》⑤他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理论。

10、洛神赋图①此画取材于曹植名篇《洛神赋》,画面表现出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②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艳丽,整个画面环境富有装饰性。

③体现了东晋时期中国绘画水平,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对当时和后世画家具有重要的影响。

11、陆探微的人物画创秀骨清像的形象。

12、张僧繇,“笔才一二,象以应焉”,创佛教艺术中的“张家样”

34.张家样

①萧梁时期画家张僧繇所创立的佛教人物画风格,被称为“张家样”。

②在“张家样”中,张僧繇吸取天竺凹凸花之绘法,一改“顾陆”以来的“秀骨清像”人物造型,首创“面短而艳”的富于立体感的形象,人物形象具丰腴美,故唐代理论家评他“得其肉”

③是绘画技法上的一大进步,此“张家样”式,是张僧繇区别于其它人物画家的明显标志。

13、曹衣出水

①“曹衣出水”又称“曹家样”②其体稠叠而衣纹紧窄,犹如刚从水里出来。

14、谢赫《画品》①谢赫选写的《画品》是中国最早的有关绘画艺术的品评专著,提出著名的“六法论”;②他认为绘画的功能在于“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③“六法论”是:

(1)气韵生动:

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2)骨法用笔:

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3)应物象形:

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

(4)随类赋彩:

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

(5)经营位置:

指构思、构图。

(6)转移模写:

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④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15、宗炳《画山水叙》主要论述的是圣人与道以及与山水审美的关系。

16、王薇《叙画》强调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的“情”,指出画山水与画地图的根本区别。

17、昭陵六骏①唐太宗陵墓前浮雕。

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炫耀自己丰功伟绩而特制的;②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

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18、唐三彩

①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

②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

③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

④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9、阎立本《步辇图》①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②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

③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

作者巧妙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的或抬辇或执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衬托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以反衬;与使臣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逐渐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④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

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20、吴带当风①“吴带当风”又称“吴家样”,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②在技法上,他创造出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描绘,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

21、仕女画①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②盛唐之后,偏重描绘上层妇女的生活情趣;③代表人物有张萱和周眆④作品:

a)《捣练图》——张萱:

反映唐代妇女劳动生活的图景;画面通过三个部分组成:

1、捣练的场面;2、理线的场景;3、熨斗熨平的场面b)《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

描绘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和其眷从们的郊游行列,整幅不画背景,着力于人物从容欢快情绪的刻画,装备华丽马鞍的骏马踏着轻快的碎步,从骑前导,整个队伍装饰的花团锦簇,使人联想到春光明媚的季节,更突出了杨家姐妹的娇纵,反映了那一时代贵族的生活情趣。

c)《挥扇仕女图》——周眆;通过一组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的闲散生活描写提示了她们的精神状态,衣着华美的贵妃懒散无力的怔怔出神。

年长的宫女无心刺绣。

在树下闲谈的也面带愁容,鲜明的反映了幽禁在宫廷里的妇女寂寞无聊的精神状态,并给予了画家对此遭遇的同情。

d)《簪花仕女图》——周眆;描绘服装华丽的贵妇人在庭院闲走、赏花、斗狗,她们从容悠散但表情平静冷漠,简劲的线描,艳丽的设色,成功的表现了肌肤的丰腴和纱衣透体的复杂效果,在工笔重彩的技法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22、周眆,妙创“水月观音”样式,被称作“周家样”。

23、展子虔《游春图》

①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山水卷轴图,画贵族游春情景;

②先用墨线勾勒,然后重着青绿,山脚处饰以金粉,金碧辉煌。

③在构图上则予以“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之感。

24、青绿山水画

①青绿山水画的创始人是李思训,世称“大李将军”,代表作品是《江帆楼阁图》;此画画高岭长松,山路楼阁,数人乘马或步行游赏,山外江天寥廓,风帆飘渺。

山石用细石勾勒,青绿重彩设色,富有装饰趣味。

②其子李昭道,代表作《明皇幸蜀图》;画安史之乱中唐玄宗逃奔四川,在迂回山路上攒幸的人马行列,用细笔勾出险峻山岭,随从行列隐现于山路上,而于近处小桥前突出的描绘心神恍惚的唐明皇,主题突出。

25、王维,南宗之祖,创“破墨山水”,启发此后皴法的出现。

26、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7、薛稷,画鹤一绝;边鸾,善画花鸟。

28、韩干,画马著称韩滉,画牛著称

29、《唐朝名画录》朱景玄,中国第一部断代画史;《历代名画记》张彦远,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绘画通史。

30、五代北方的山水画家:

荆浩,关仝

南方的山水画家:

董源,巨然荆浩山水画特点:

画北方崇山峻岭,发展唐代水墨技法,全景式构图。

董源山水画特点:

画江南真山,用披麻皴,近视无功

31、《匡庐图》:

荆浩,全景式构图,石法方硬,气势雄伟。

荆浩著有《笔法记》,提出:

气、韵、思、景、笔、墨。

32、《关山行旅图》:

关仝,画寒山枯树,山店行旅,勾笔粗壮雄肆,画树无干无枝。

33、《潇湘图》:

董源,画山树墨色清淡,草草点簇,皴染浑厚,江山平远。

34、《秋山问道图》:

巨然,绢本水墨,用长披皴,山林高深,草木华滋,清淡秀润。

35、《重屏会棋图》:

周文矩,画南唐中主弈棋之状,人物身后一屏风,屏风画中复一屏风,故称“重屏”。

36、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①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②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③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

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

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

④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37、徐黄异体

①五代西蜀的黄荃,绘画题材多取材于宫廷中的珍禽奇花,技法工整细致,富丽堂皇,赋色晕染,尽显华丽,故称“黄家富贵”。

②南唐的徐熙,绘画多取材水鸟野卉,技法多用墨笔,极少设色,与黄荃一派较之,后人称“徐家野逸”。

③他们的花鸟画在绘画史上并列相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各有特色,基本确立了上述两种基本类型的模式。

38、徐、黄异体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师承关系不同:

黄荃师承唐代的薛嵇、刁光胤等所谓“正统派”。

徐熙的师承不明显,主要靠师法自然和体验生活来发挥他的独创精神。

②题材不同:

黄荃多取材于宫廷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

徐熙善画自然中禽乌、花竹、草虫、疏果。

表现技法不同:

黄荃画派画花鸟.“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谓之写生。

”徐熙画画“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

”徐熙花乌画的主要特点是“落墨为格”,先用墨勾出花或乌的内外轮廓,然后用不同墨色分阴阳凹凸,最后在某些部分略略加一点颜色,整个画面以墨占主要地位,色彩占次要地位。

画面“神气迥出,殊有生动之意”。

③格调不同:

黄签的绘画,追求形象的真实和画面的生趣。

传说他曾在后蜀宫中创造性地画了鹤的六种姿态,生动绝伦、竞使活鹤误为同类而相近。

徐熙随自己的意愿画新鲜的题材,并用质朴、精谨的手法.追求生动活泼的笔墨趣味和朴实淡雅的格调。

传为他的《雪竹图》,描绘出山野中的丛竹在雪寒中劲挺的精神,通幅画染以淡墨衬出白雪,作风工整精致。

④徐、黄异体,实则为两种美学风格。

而这两种美学风格之形成,是基于徐、黄二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接触环境和事物不同,反映的思想意识,以致人生态度不同上的。

40、李成:

画寒林平远,被成为近望有千里之势。

作品有:

《读碑窠kē石图》《寒林平野》山水画特点:

A.以寒林平远著称B.注重表现季节变化,善用淡墨C.构图有“近望有千里之势”D.画树多蟹爪枝

41、范宽:

画雄伟大山,被称为远望不离坐外。

作品有:

《豀山行旅图》《临流独坐图》《雪景寒林图》《雪山消寺图》山水画特点:

A.远望不离坐外B.峰峦雄厚C.用笔老健D.琐碎的雨点皴

42、郭熙,山水画家,其山水画变化多端,他用草书笔法画树枝,有的枯枝向下弯曲,状如“蟹爪”,画山石形如“鬼画”,皴如“乱云”,笔调苍劲颖脱、用墨明洁滋润,细润妍巧又不失雄犷沉厚。

其代表作《早春图》

43、《早春图》①描绘了春回大地,乍暖还寒时的自然景象。

②峰峦秀挺,烟霭浮腾,林木舒发,溪流潺潺,全画荡漾着春天的气息,饱含着活泼的生机。

44、《林泉高致》

①郭熙的山水画理论。

由他的儿子郭思整理编成《林泉高致集》,是我国画论中一部重要著作。

②他强调要精确地表现山水在不同地理、气候、时间条件下真实的特殊面貌。

他还要求画家要注意大自然给于人们的主观感受和联想: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谈而如睡。

”他认为要发现自然山川的审美形象,获得深刻的审美感受,创作出好的作品,画家必须首先要以“林泉之心”去“身即山川而取之”,即以审美的虚静的心胸去对自然山水进行直接的审美观照,这身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命题的丰富和发展。

③他首先提出的“三远法”:

深远、平远、高远。

是研究山水画透视原则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

45、李公麟:

借鉴前代的“白画”发展为更具表现力的“白描”,其传世作品《五马图》。

46、米氏山水①宋代的山水画,主流是继承唐代,五代以来的水墨山水画,即用线与墨的破墨山水。

施用色彩也仅限于色墨结合的谈色晕染。

此外,尚有传统的重色青绿山水画。

由北宋中期出现的“文人墨戏”之风的影向,②到微宗时期又有一个新的山水画派异军突起,即所谓“米点山水”。

首创人米芾,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

后由其子米友仁继承。

③用水墨淋漓表现出烟雨迷蒙的景色,世称“米氏云山”,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不拘形色勾皴,充分发挥了水墨融合,墨色晕染所形成的效果,形成了含蓄、空蒙的神韵之趣。

④代表作有米友仁《潇湘奇观图》《潇湘白云图》

47、崔白是突破“黄家富贵”这种宫廷花鸟画成规的北宋中后期画家。

48、王希孟《千里江山图》①五代以后,水墨写实性山水兴盛,青绿山水画逐渐失去主流地位。

《千里江山图》说明宋代的青绿山水画传统复兴。

②构图严谨,把千里山川、人物、屋宇、车船等等,集中概括地、有条不紊地组成一幅长卷,既不重复拖沓,又能连贯一气,充分体现出中国画散点透视的优点,使观者超越了视点视角的限制,仿佛升到空中,尽情纵览俯视壮阔的大地,随其山川河流的起伏延伸,峰回路转、柳暗花明、锦绣河山,尽收眼底。

使人心旷神怡,精神得到升华陶冶。

③此画在表现形式方面,一般运用青绿山水传统的勾勒法,严谨精微,一丝不苟。

树干和远山的表现又沿用没骨法或带有写意笔趣,山坡有皴法和点染。

设色厚重,山头设以石青,山腰设以绿色,山脚处露出绢本身的土黄色;水面施以青绿色;人物、树木又点缀以白、赭、红诸色,和谐统一中又见变化。

天空上半部涂青色,越向下颜色越浅,下半部露出绢色,不但使山的轮廓分明,而且给人落日余晖感,运用色彩十分成功。

49、张择端《清明上河图》①宋初市民阶层形成,出现了以世俗生活生活为中心的风俗画。

②此画通过街景、汴河、郊野等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沿岸及东门角里市区清明时节的丰茂。

③全景散点透视的长卷构图中充满了戏剧性的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作者善于用白描手法表现生活的丰富与辽阔,内容异常丰富,高度的历史写实性,艺术表现的无比生动真切,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不朽意义的杰出作品。

④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建筑,工商,民俗,服装,交通具有重要的文献资料。

50、南宋四家: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

51、梁揩独创“减笔法”人物画,传世作品:

《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①《太白行吟图》:

他减笔画的代表作品,用迅疾洒脱、灵转活泼的几笔,活现了李白“恃才傲物,不慕荣利”的性格和昂扬、潇洒的动人神情。

②《泼墨仙人图》:

泼墨大写意画法,放弃了历来以线绘形的方式,用饱含水墨的阔笔侧锋渲刷,大面积的水墨自然分出浓谈,含蓄地显示出衣纹的折迭形态。

画面人物如醉仙恍惚潇洒,飘逸自在,超凡脱俗,形象夸张大胆,笔墨奇特放纵,墨气袭人,令人回味无穷。

梁楷在人物画艺术手法上的大胆变革,丰富了我国传统人物画的技巧。

52、两宋山水画比较首先,在美学方面,北宋初期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身即山川而取之”的美学命题。

这个命题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画家要对自然山水作直接的审美关照。

二、要求画家对自然山水作多角度的关照。

三、强调画家要有一个审美的心胸。

四、要求画家对山水的审美关照必须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正是这种美学理念,使北宋的山水画家注重对自然山水的写真,强调山水画细节的真是。

甚至要求一眼即能看出所画为何山。

到了南宋,对“逸”越发重视。

“逸品”强调“得之自然”强调表现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

同时“逸品”也强调“笔简形具”,“笔简形具”是“逸”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的一种表现。

强调对自然山水一种主观的,诗意的表达。

山水画开始发生由繁入简,由整体到局部,由宏大内容到诗意小品的变化。

其次,从构图和技法上看,南宋山水将五代以来全景式山水格局演变成一种更加自然化和生活化的边景山水。

笔墨表现上更加突出墨法简练苍劲的表现能力。

同时到了南宋,皴法更加成熟多样,且成为个人风格的标志。

如李唐的小斧劈皴、马远的大斧劈皴等。

53、文人画①强调绘画的文学性和笔墨情趣,重视绘画中诗、书、画的结合;②提倡“古意”和“士气”,主张师法唐、五代和北宋,反对南宋的院体画风。

③在理论上延续了北宋苏轼、米芾等文人画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强调主观意兴的抒发。

54、元代山水画的革命先驱:

赵孟頫,钱选,高克恭

55、赵孟頫的绘画风格与影响:

①赵孟頫——元代绘画主师爷②他在崇尚“古意”的口号下,扭转南宋以来纤细浓艳的画风。

他主张书画同法,重视笔墨的表现力和审美情趣,在实践和理论上对元以后文人画发展有深远影响。

③代表作品:

《鹊华秋色图》(用笔松动、潇洒,颇具书法意味)《秋郊饮马图》《秀石疏林图》《水村图》

56、元四家:

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他们在艺术上受赵孟頫的影响,皆擅画水墨山水竹石,重视绘画中的主观意趣。

在时局混乱之际,生活中都有不得意的遭遇,通过山水画表现文人的清高和理想。

57、黄公望①是元四家唯一与赵孟頫郊游的人,自称“松雪斋中小学生”。

②他的山水画作品大都表现江南自然山川景色,作画笔墨喜用草籀之法,笔意简远,有水墨和浅降两种面貌。

其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

被推为元四家之冠,在清代甚至形成“家家一峰,人人大痴”。

③代表作《富春山居图》,被称为古代山水画中巨作。

《富春山居图》①是元代中后期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

②此画描绘浙江富春山景色③吸收董源、巨然的披痳皴而更加简括,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④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

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58、王蒙《青卞隐居图》①元代“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

②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结构严谨,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

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以焦墨皴擦,淡淡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

③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

59、王冕,以画梅著称,在画梅技巧上亦披有创造,首创“以胭脂作没骨体”。

60、王泽,擅长肖像画,著有《写真秘诀》一书,反对是对方“正襟危坐如泥塑然,方乃传写”。

61、王履,作《华山图卷》,道出:

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62、浙派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

63、浙派的特点?

①以戴进为首的浙派画家,在笔墨风格上崇尚马夏,山水多用大斧劈皴,构图又较马夏善于经营。

②他们既擅长山水又擅长人物,这点为明代文人画中少见。

但是山水的意境不如吴派。

64、吴门四家:

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65、吴门画派:

①五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是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②五门画派的崛起标志着元文人画传统的复兴;③吴门画派凭借经济文化上的优势而得到勃兴并最终取代了院体和浙派的主导地位。

66、沈周《庐山高图》①“文人画”在明代最为昌盛,其中尤以山水画影响较深。

②专为其师陈宽而作。

以近似王蒙的笔法,集中表现了雄伟瑰丽的庐山形象。

用此来象征乃师的崇高人格。

③寓意深刻,想象驰骋。

布景高远深幽,山石多用披麻解索皴,浓墨点苔,墨丰笔健。

表现出庐山大气氤氲的动人形象。

④为文秀一类的水墨写意山水之作,也是诗画并茂、寓情于景的巨幅杰作。

67、文征明的绘画作品主要是山水画,画法有工细与粗率两种.工细又有着色与不着色之分。

代表作:

《江南春》《春深高树图》《夏日山居图》《真赏斋图》《古木苍烟图》《山水图》《寒原宿莽图》《古木寒泉》《雨景山水》《兰竹图》

68、唐寅《王蜀官姬图》①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伎、歌伎的只是一种悲剧。

②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蜀孟昶的宫廷生活。

③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

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变化十分丰富。

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不禁风的情态。

④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

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滋味,通过宫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69、仇英,以技法“工笔重彩”闻名,代表作《剑阁图》

70、陈淳和徐渭把明代的写意花鸟推向新阶段,史称“白阳青藤”。

71、董其昌《南北宗论》①他大致把唐代以来山水画按北宗(院体画)、南宗(文人画)两大体系划分;②南宗以王维为始祖,董源、巨然为领袖;北宗以李思训父子为始祖,马远、夏圭为旗下干将。

③将水墨渲淡画法的文人画家视为南宗,将以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