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后作业布置测试好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9222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后作业布置测试好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后作业布置测试好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后作业布置测试好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后作业布置测试好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后作业布置测试好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后作业布置测试好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后作业布置测试好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后作业布置测试好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后作业布置测试好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后作业布置测试好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后作业布置测试好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后作业布置测试好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后作业布置测试好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后作业布置测试好用.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后作业布置测试好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后作业布置测试好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后作业布置测试好用.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课后作业布置测试好用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氧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高,故氧被称为最基本的元素

B.成年女性体内的含水量高于成年男性

C.生物体内蛋白质的结构最终都是由DNA分子决定的

D.细胞中的遗传信息贮存在DNA分子中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碳被称为最基本的元素,A错误;不同个体含水量不同,B错误;细胞生物蛋白质的结构最终都是由DNA分子决定的,RNA病毒的蛋白质结构由RNA决定,C错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不需要高尔基体参与的是()

A.蓝藻细胞形成细胞壁的过程

B.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

C.人体浆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

D.人体肝细胞把多余的脂肪合成脂蛋白,从肝脏中运出去

【答案】A

【解析】蓝藻属于原核细胞,没有高尔基体。

3.下列物质在元素组成上最相似的一组是

A.糖原、胰岛素

B.纤维素、胃蛋白酶

C.RNA、淀粉

D.DNA、磷脂

【答案】D

【解析】糖原的组成元素是C、H、O,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A错误;纤维素的组成元素是C、H、O,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B错误;RNA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P,淀粉的组成元素是C、H、O,C错误;DNA、磷脂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D正确。

4.红细胞中的氧气被肝细胞中线粒体利用要穿过几层生物膜()

A.3层B.4层C.5层D.6层

【答案】D

【解析】氧气是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携带的,随着血液循环当到达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通过红细胞膜(1层膜)进入血浆,再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到达组织液,通过肝细胞膜(1层膜),再通过线粒体的两层膜,所以共要穿过6层膜结构。

5.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从大气进入植物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后,再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出这个细胞。

整个过程中C元素所在的化合物至少经过了多少层膜结构?

A.10  B.12  C.20  D.6

【答案】A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功能与结构特点。

细胞膜、叶绿体、线粒体都具有膜结构。

其中叶绿体和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分别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6.淀粉酶、DNA和纤维素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A.C,H,0B.C,H,0,NC.C,H,0,N,P,SD.C,H,0,N,P

【答案】A

【解析】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核酸(核苷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淀粉酶属于蛋白质,故选A。

7.鉴定食物中的下列营养成分所使用的试剂及颜色反应,对应正确的是()

A.还原糖:

斐林试剂(或本尼迪特试剂)、砖红色

B.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蓝绿色

C.脂肪:

苏丹Ⅲ染液、红色

D.淀粉:

碘液、紫色

【答案】A

【解析】糖类中的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A项正确;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B项错误;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C项错误;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淀粉、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鉴定所用的试剂及对应的颜色变化,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基础性强,难度不大。

需要考生识记的知识点包括: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的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8.下列广告语在科学性上正确的是()

A.本产品XX牌八宝粥由莲子、淀粉、桂圆等精制而成,适合糖尿病患者,绝对不含糖

B.请放心饮用农夫山泉系列饮品,该饮品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服用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有助于您的宝宝骨骼健康,有利于骨骼发育

D.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N、P、Zn等微量元素

【答案】C

【解析】淀粉为植物多糖,A错误;农夫山泉系列饮品中的水属于无机化合物,因此肯定含有化学物质,B错误;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和磷的吸收,有利于骨骼发育,C正确;N、P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

9.下列关于生命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磷脂是构成光合膜的重要物质

B.构成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C.组成ATP的化学元素是C、H、O、N、P

D.引起人体胃炎等疾病的幽门螺杆菌只含4种核苷酸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1、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1)脂肪:

良好的储能物质;

(2)磷脂:

构成生物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3)固醇:

分为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2、DNA和RNA的异同: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存在场所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A、C、G、T

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

A、C、G、U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解:

A、磷脂是构成光合膜的重要物质,A正确;

B、糖原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B正确;

C、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C正确;

D、引起人体胃炎等疾病的幽门螺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共含8种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

D.

考点: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10.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淀粉和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B.糖原、脂肪、蛋白质和核酸共同的化学元素是C、H、O

C.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氧,因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在种类上具有统一性

【答案】C

【解析】淀粉、糖原等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A正确;糖原和脂肪的元素组成都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因此糖原、脂肪、蛋白质和核酸共同的化学元素是C、H、O,B正确;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都能在自然界中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特有的,C错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在种类上具有统一性,D正确。

11.下表研究的是骨的成分与特性: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

操作

鱼骨在稀盐酸中浸泡5min,用镊子取出,放在小烧杯的清水中冲洗后对折

用镊子夹住鱼骨在酒精灯上充分燃烧后,放在培养皿中敲击

鱼骨不做处理,用手触摸、弯折鱼骨

现象

骨能弯曲,有韧性

脆,易碎

坚硬而又弹性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于有机物可燃烧,实验二与实验三对照,说明骨的弹性与骨内有机物有关

B.由于无机盐能溶于盐酸,实验一与实验三对照,说明骨的硬度与无机盐有关

C.综合实验一、二,说明骨的化学成分只有无机盐和有机物两大类

D.综合实验一、二、三,说明骨的性质与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盐都有关

【答案】C

【解析】实验二中,燃烧后骨中不含有机物,脆而易碎,与实验三对照,说明骨的弹性与骨内有机物有关,A正确;无机盐能溶解于盐因此实验一用盐酸浸泡后,骨能弯曲,有韧性,但没有硬度,与三对照,说明骨的硬度与无机盐有关,B正确;该实验说明骨的成分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盐,有机物使骨柔韧具有弹性,无机盐使骨坚硬,但是不能说明骨的化学成分只有无机盐和有机物两大类,C错误;该实验说明明骨的性质与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盐都有关,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具备实验的对比分析能力,根据三个实验两两之间的对比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12.下列物质含有N元素的是(  )

A.果糖B.植物蜡

C.血红蛋白D.淀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及其元素组成,果糖属于单糖,植物蜡属于脂肪,淀粉属于多糖,三者都只含有C、H、O三种元素,ABD错误;血红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含有C、H、O、N等元素,C正确。

13.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的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试剂

种子

碘液

苏丹Ⅲ染液

双缩脲试剂

++++

++

+

++

++++

++

+

++

++++

 

A.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

B.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需要水浴加热

C.三种种子中,甲种子蛋白质含量最高

D.苏丹Ⅲ染液与相应的物质加热反应后呈砖红色

【答案】A

【解析】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的过程需要使用显微镜,A正确;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都不需要加热,B错误;丙种子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的颜色最深,说明种子中主要含有蛋白质,C错误;斐林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加热反应后呈砖红色,D错误。

14.花之所以呈白色是由于:

A细胞间隙将光反射B花瓣和萼片将光全部吸收了

C溶于液泡中的白色物质的存在D聚积大量的白色体

【答案】A

【解析】色花瓣中的薄壁细胞间存在着大量充满空气的胞间隙,它们虽非白色,但由于光的反射而呈白色,毛白扬叶片的白色表皮毛和棉花种皮上的毛呈雪白色全是这个缘故。

15.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和RNA酶的合成都需要模板

B.P元素是蛋白质、脂肪、核酸的组成元素

C.淀粉和纤维素具有相同的基本单位和空间结构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答案】A

【解析】DNA和RNA酶的合成都需要DNA提供模板,A正确;P元素是核酸的组成元素,蛋白质、脂肪的组成元素中不含P,B错误;淀粉和纤维素具有相同的基本单位,但两者的空间结构不同,C错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以相同的方式脱水缩合,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内化合物

16.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结果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操作及结果

结论

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未观察到线粒体

人口腔上皮细胞不含线粒体

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90℃水浴加热下,产生气泡的速率大于常温下

加热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某生物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直接观察,未产生砖红色沉淀

该生物组织不含还原糖

利用PCR技术扩增某目的基因,扩增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加热变蓝

扩增产物含有该目的基因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解析】口腔上皮细胞用健那绿染料染色后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见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呈蓝绿色),①错误;过氧化氢热稳定性较差,水浴加热后,可提高其分解的速率,产生气泡速度明显大于常温下,②正确;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因此某生物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直接观察,未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确定其是否含有还原糖,③错误;二苯胺试剂与DNA(基因)在加热条件下成蓝色,因此PCR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后变蓝说明有DNA(基因)产生,但不一定是目的基因,④错误。

故选:

B。

17.坐果是指成熟花的子房向果实转变的过程。

正常受粉时,子房在发育着的种子所分泌的激素作用下,发育成为果实。

研究人员以在坐果期容易发生落果的葡萄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激素对葡萄坐果的影响。

(1)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通过__________进行调节。

(2)在开花前10天给葡萄花序去雄并套袋。

在开花日,用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4-CPA为生长素类似物、GA3为赤霉素)或PAC(GA3合成抑制剂)处理未受粉的葡萄子房。

在花后21天,统计坐果率,结果如图1所示。

①去雄并套袋可以防止受粉,降低_______对实验的干扰。

②对比图1中_______组结果,可知4-CPA或GA3单独处理均可提高葡萄坐果率;根据4、6组结果推测,4-CPA通过___________来提高坐果率;第______组与6组结果比较,可进一步证实上述推理。

(3)图2是转化酶介导的糖信号调控植物坐果的模型。

据图所示解释,坐果结实和果实掉落的原因______。

(4)有人假设:

GA3通过提高转化酶活性提高了葡萄的坐果率。

若用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需要用_____处理葡萄子房,一段时间后取葡萄幼果研磨成匀浆,沉淀后取上清液,用透析法去除上清液中的_______后,加入一定量的蔗糖反应30min,利用________试剂进行检测。

若检测结果为___________,则支持该假设。

【答案】各种植物激素授粉后发育着的种子所分泌的激素2、3、4提高赤霉素含量(促进赤霉素合成)7蔗糖在转化酶作用下产生的葡萄糖作为信号分子阻遏了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分裂,能正常坐果结实;当转化酶活性降低时,葡萄糖含量下降激活了细胞凋亡途径导致果实的脱落一定浓度赤霉素可溶性糖(蔗糖和还原性糖)本尼迪特试剂(斐林试剂)实验组砖红色深于对照组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以柱形图、图解的形式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实验,需要对不同图示充分理解,然后按照各题的要求答题。

1.图1表示不同处理条件下葡萄坐果率比较,横轴是组别,纵轴表示坐果率(%)。

一定要注意横轴下面各组的处理方法,即各组添加试剂的种类的区别,找出题中需要比较的各组的自变量,然后结合题意和图示作答。

2.图2是转化酶介导的糖信号调控植物坐果的模型,需要弄清转化酶的作用是催化蔗糖转换成葡萄糖的反应。

要检测转化酶的活性,可通过检测反应生成物葡萄糖的生成量来确定。

而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斐林试剂)检测,观察砖红色的深浅来确定葡萄糖生成量的多少,进而确定转化酶活性的高低。

(1)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通过各种植物激素进行调节的。

(2)①正常受粉时,子房在发育着的种子所分泌的激素作用下,发育成为果实。

去雄并套袋可以防止受粉,降低授粉后发育着的种子所分泌的激素对实验的干扰。

②分析图1可知,对比图1中2、3、4组结果,可知4-CPA或GA3单独处理均可提高葡萄坐果率;PAC是GA3合成抑制剂,根据4、6组结果推测,4-CPA通过提高赤霉素含量(促进赤霉素合成)来提高坐果率;第6组葡萄体内由于PAC的抑制作用,GA3合成量减少,坐果率较低。

而第7组在第6组的基础上添加适量的GA3,则葡萄坐果率明显提高,因此,第7组与6组结果比较,可进一步证实上述推理。

(3)分析图2可知,植物坐果结实和果实掉落的原因是:

蔗糖在转化酶作用下产生的葡萄糖作为信号分子阻遏了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分裂,能正常坐果结实;当转化酶活性降低时,葡萄糖含量下降激活了细胞凋亡途径导致果实的脱落。

(4)实验目的是验证GA3通过提高转化酶活性提高了葡萄的坐果率,则实验的自变量是GA3的有无,因变量是转化酶活性,所以实验组需要用一定浓度赤霉素处理葡萄子房;可以用转化酶催化蔗糖转化成葡萄糖的实验,观察葡萄糖的生成量来确定转化酶的活性。

具体过程是:

取经一定浓度赤霉素处理过的葡萄幼果研磨成匀浆,沉淀后取上清液,用透析法去除上清液中的可溶性糖(蔗糖和还原性糖)(以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后,加入一定量的蔗糖反应30min,利用本尼迪特试剂(斐林试剂)进行检测;若检测结果为实验组砖红色深于对照组,则支持该假设。

18.已知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都会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物活性。

淀粉可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成麦芽糖。

现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无水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材料用具:

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04溶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04溶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

(1)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A、B,向A、B两试管中各加入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分别向A试管加_____,向B试管加5滴无水乙醇,混匀后向A、B两试管各加2mL___________溶液;

②将两支试管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的温水中维持5min;

③配制斐林试剂的方法是___________;

④从温水中取出A、B试管,各加入lmL斐林试剂摇匀,放人盛有50—65℃热永的大烧杯中约2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答案】5滴蒸馏水可溶性淀粉将0.1g/ml的NaOH溶液和O.O5g/ml的CuSO4溶液等量混合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A试管中为蓝色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中也出现砖红色沉淀

【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题干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由实验目的和实验材料推出实验原理是:

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可溶性糖,可溶性糖可以与菲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若乙醇能使蛋白质变性,唾液淀粉酶活性丧失,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若乙醇不能使蛋白质变性,唾液淀粉酶具有活性,出现砖红色沉淀;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乙醇的有无,因变量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变量属于无关变量,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的原则。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的步骤为:

①实验的试剂的量是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因此,取两支试管,编号A、B,向A、B两试管中各加入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向A试管加5滴蒸馏水,向B试管加5滴无水乙醇,混匀后向A、B两试管再加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温度和水浴加热的时间是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将两支试管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5min;

③配制菲林试剂溶液,取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混合,配制成斐林试剂;

④从温水中取出A、B试管,各加入1mL斐林试剂摇匀,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本实验是探究实验,乙醇能可能使蛋白质变性,也可能乙醇不能使蛋白质变性,因此预期实验结果应有2种情况:

①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不出现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②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中化合物的鉴定原理,并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设计实验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