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9258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8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报告.docx

《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研究报告.docx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简介部分:

一、标题:

开展校本教研,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二、序言:

我校自2007年承担“开展校本教研,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课题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全校广大干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利用多种形式寻找制约着我校发展的种种问题,从实际问题入手,以行动研究为主进行研究。

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努力探讨“培训——实践——反思——提升”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思路。

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材料,总结经验,有了一定的研究发现,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质量显著提高,学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同时,在三年的研究进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继续深入研究,完善我校的校本教研制度,搞好校本教研工作,有效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校本教研的经验。

三、摘要

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初步形成了“以实际问题为纽带,以行动研究为手段,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管理模式。

制定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制度,建立了组织机构。

确立了“培训、实践、反思、提升”的校本教研思路;总结出“发现问题——指导调控——实践研究——总结反思”的校本教研技术路线。

利用多种形式调研实际问题,依据问题确定校本教研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有计划地搞好全员和分层培训;初步形成了一批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确定了切实可行的办学特色。

四、内容结构图

 

研究发现

“以实际问题为纽带,以行动研究为手段,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管理模式能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发现问题——指导调控——实践研究——总结反思”是一条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技术路线

搞好校本教研,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师生发展、学校发展共赢的手段

 

校本教研制度化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科研引领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可以更好地创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

依据问题确定校本教研的具体内容和具体思路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基础

“培训、实践、反思、提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有效思路

问题从学校的实际中来是校本教研的切入点

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主要动机发生了改观

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在各类活动中展露锋芒,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依据我校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学特色

 

建立组织机构,形成制度保障

“专题培训”制度化,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建立评价制度,调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问卷调查法

问题征集法

问题诊断法

多元访谈法

有计划地组织全员培训,可以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学习氛围,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有计划地组织分层培训,可以提供各类教师的不同需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读书活动

沙龙活动

以评促训

以赛促训

以研促训

反思培训

干部培训

教师培训

 

以会代训

对话培训

例会培训

观摩培训

跟踪培训

专题培训

课题培训

活动培训

考查培训

 

请一线的名师进行教学操作层面上的培训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以学校发展的大目标统领校本培训,增强目的性,促进学校的发展

 

理论与实践发展不平衡,亟待加强理论层面培训

分析和讨论

校本教研的关注教师层面多,还需要从学生的层面多去发现,确定培训的具体内容达到师生共成长

 

校本培训的内容比较宽泛,专题性凸显不够,培训内容需进一步改进

校本教研中研究教师的“教”与研究学生的“学”相脱节,需加强有机整合

 

主体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时候,也随即进入了知识经济的社会。

培养具有专业化标准的教师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进行“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已成为共识。

我校是一所普通农村小学,地处平原和山区的交界,属于半山区,交通不是很便利,教育教学信息相对闭塞,教师的思想也相对封闭,加上外出学习困难又大,长此以往造成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创造性工作意识不强。

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实效性差,教师间缺少交流,不注重教学反思和积累,产生了一定的职业倦怠。

干部缺乏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的机会,管理实效性有待加强。

其次,从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来看,全校共有教职工99人,其中1989年以后参加工作的约占70%左右。

这批教师经历了“风起云涌”的课改初期——“素质教育”,没能把握课改的实质。

教师们没有参加过系统的教材教法培训,对“课标”把握不够准确,系统把握教材的能力较差,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技能偏低,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

面对这种情况,现如今仅仅依靠上级组织的培训还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再有,我校尽管属于半山区,但老师们并没有享受到山区教师的福利待遇,好不容易培养的骨干教师又不断地流向城市地区,即使留下来的老师职业思想也有所动摇,专业发展意识淡薄,整天怨声载道。

怨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纪律太差,对他们的发展不寄予希望;愿家长素质低,不会教育子女,不与学校配合进行教育。

怨教育部门的评价政策不公平,生源差还同样要求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怨学校给教师施加的压力太大,学生基础不行还要教学质量。

这些因素已严重阻碍了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和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与推进。

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燃眉之急。

面对我校教师发展的现状,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搜集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发现校本教研能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能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因此,我校确定了“开展校本教研,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为课题进行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

校本:

即“以校为本”。

校本的涵义包括三个方面:

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为了学校,指改进教育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初步形成一批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

基于学校,是指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盘活校内外各种资源,根据实际指导调控,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展开各类研究,使教师、学校、家长、甚至学生都能够拥有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

在学校中,指利用多种渠道调研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群策群力,制定解决问题的校本培训方案,并在学校中有效实施。

校本教研:

即以校为本的教研,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本教研组织机构,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开展有效活动。

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干部、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采取针对性的校本培训,不断实践、反思、总结、提升,最终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同步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

即通过校本培训,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高研读“课标”、解读教材的能力。

设计合理的教学设计,增强课堂调控技能,提高课堂效益。

推动教师由“他主型发展”变为“自主型发展”,不断反思、实践,积累经验,达到以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带动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目标。

三、理论依据

(一)反思性教学理论

杜威堪称反思性教学的鼻祖。

1933年,杜威发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其中就对反思性思维做过论述。

首先,他把反思性思维界定为“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知识的形式,根据其支持理由和倾向得出的进一步结论,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坚持不懈的和细致缜密的思考”,并将反思性思维同那种毫无系统,缺乏论据,建基于错误观念和假定之上,或盲目顺从于传统与权威的思维习惯做了对照。

其次,杜威认为反思性思维必须运用到教学中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反思性教学。

在反思性教学运动中,已故前麻省理工学院的萧恩是继杜威之后的对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反思性教学理论的集大成者。

他首次明确提出了“反思性实践”的概念。

首先,对技术理性传统下“学校知识”观点的批判。

在萧恩看来,专业实践可以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属于“高硬之地”层次的,即专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较为明确的能够用科学理论解决的问题;另一类是属于“低湿之地”层次的,即在专业实践中出现的不确定的科学理论无力解决的问题,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只能靠实践中的知识即萧恩所说的“行动的知识”。

其次,萧恩把反思分成两大类:

“行动中的反思”和“对行动的反思”。

反思贯穿于校本教研的整个过程当中,是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之一。

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是对个体观念行为的再加工过程。

反思性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师通过审视、反观自身教育实践,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育实践合理性,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反思、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育现象及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身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是建构主义思想在心理学领域应用的结果。

一个多世纪以来,教育心理学在追求自身科学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建构主义的发展轨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皮亚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自我学习和建构是教师从事校本教研活动所必需的。

学习者的学习不是单纯被动的接收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而是要经过自身的主动建构,使新旧知识经验得以同化和顺应,从而使自身知识经验系统逐步走向完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师专业的主体化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主体性建构。

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与修正需要教师自己的主体建构;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深化以及教师个人化知识的形成需要教师的主体建构;教育改革要求以建构主义的观念培训教师。

校本教研尊重和体现教师的主体性,与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主体建构的观念不谋而合。

(三)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尽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有不同的论述,但教师成长的阶段性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学校的环境、教学的活动、同事的影响及其学生等外部因素影响着教师个体的发展。

教师正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这种环境还包括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和区域背景等。

开展校本教研,不仅能为每个教师的实践成长创造机会,更能根据每个教师不同的成长规律给教师专业发展以不同程度的促进。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认为,教师在职阶段良好的生存环境与和谐的人际交往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行动的知识或实践性知识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逐渐得到培养和发展的。

教育实践中的一部分问题可以而且能够依靠对理论知识的套用而得到解决,而大部分问题的解决仅仅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多地依靠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对各种教育情景的独特理解以及行动的知识的积累。

校本教研作为教师在职发展的方式,重视校园文化氛围和合作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行动的知识在教师知识体系中的主导和战略性地位,重视教师实践中的反思,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看,校本教研在促进教师掌握和改进这些行动的知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说,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校本教研理念的深入人心和校本教研活动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关键的理论依据。

(四)学习型组织理论

21世纪已经成为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其一,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要有不断学习的行动,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二,在社会的每个地方都充满了学习的条件和资源,社会为每个个体的学习都提供了基础和创造了机会。

学校是教育的基本单位,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教师发展的保证,开展校本教研与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是一致的。

首先,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其本质在于学校必须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必须要有发展和变化,学校中的每个成员必须以正确的方式开展学习和工作,以使学校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和不断进步的组织。

其次,在学习型组织里,个体的学习并不能代替组织的学习,组织的学习并不是个体学习的简单总和,组织中个体的学习相互间必须有整体上的协调作用,因此,学习型组织中的领导要为成员间必要的合作创造条件。

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框架。

四、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一)研究的意义

21世纪期望新型的学校、高质量的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人。

为实现这些期望,必然要求有专业化发展水平更高的教师。

不同的教师处在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过程,发展空间是无限的。

我校依托校本教研,“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为目标,安排学校管理、教学活动、师资培训等一系列工作,意义重大。

(二)研究的目的

通过科学的校本教研管理,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领教师关注自身成长,促进专业化发展;用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武装教师,突出校本教研工作的时代性、创造性、实效性,促使全校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共同提高,形成一批在课程教材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观念新颖、业务精湛,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面向未来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群体。

探索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以校本教研为载体,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五、研究的对象、内容、过程及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坨里中心校全体教师

(二)研究内容、过程及方法

1、立足实际,瞄准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确定研究重点。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师创造性工作意识不强,产生了一定的职业倦怠;对教材缺乏全面的个性化的理解,没有过好教材关;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水平不够,选择提取的信息及教学方式效能性差;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还不高。

2、抓住重点,建立机制,分项实施,整体推进。

本课题以校本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经验总结,以及有针对性的课堂反馈、教学反思活动,推动课题研究顺利展开。

(1)基本概念和切入点:

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两个维度。

第一,进行教师专业发展意向调查,制定规划,激发源动力。

第二,以“发现问题—指导调控—实践研究—总结反思”为校本教研操作模式,以五项基本功训练(备课、讲课、听课、说课、评课)、反思性教学实践研究为依托,以课堂评价为抓手,以“对教材的解读能力—提炼教学内容选择教法—汇报课—总结与反思—经验积累”五项训练为重点内容,解决教师教育能力问题,逐步形成教学技能技巧。

(2)研究的主要问题

营造“以问题纽带的学习、研讨、反思”的学术研究氛围,解决教师专业发展意向问题;

着眼于师生同步发展,确定提高教师能力的教学活动,深入每一位教师实际进行个案研究。

(3)分项实施,整体推进。

在中心校宏观调控基础上,四所完小确定子课题,以教学研究活动为依托,以问题为切入点,拟定教师发展远期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分项实施,整体推进。

坨小课题《深钻教材,培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研究》;上万课题《做好课堂教学反思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北车营小学《农村山区校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的培养》;沙窝小学《关注农村学情,深入研究文本,提高师生课堂交流技巧》。

六、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课题准备阶段(2006.9—2007.2)

(1)前期问卷调查,发现问题。

(2)确定研究主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3)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

(4)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学习有关文献资料。

(5)制定子课题工作计划。

(二)课题研究阶段(2007.3—2009.2)

(1)定期组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2)研讨经常化,解决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中期成果汇报,教育教学论坛。

(4)广泛听取意见,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调整工作计划。

(三)结题鉴定阶段(2009.3—2009.12)

(1)根据调整后的工作计划,进一步进行课题的研究。

(2)对前面两阶段的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文字资料,包括课题工作总结、教师研究论文、教师成长个案等

(3)做好结题的相关工作,归类整理研究资料、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七、研究发现

(一)“以实际问题为纽带,以行动研究为手段,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管理模式能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以实际问题为纽带:

即利用多种形式调研干部、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惑,通过各项工作捕捉干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思想认识上、行为上的偏颇,阻碍干部、教师专业发展的各方面的因素,从而为后续采取有效举措进行针对性的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了研究背景。

以行动研究为手段:

即以教师为主体,利用学校和教室的阵地,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开展教学培训、研究活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方案,确定培训、研究的重点,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研训一体化:

即把教育教学研究与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有机整合,切实解决了学校中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1、校本教研制度化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1)建立组织机构,形成制度保障。

校长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身体力行参加并组织校本教研活动。

成立中心校、完小两级教研组,学校每学期初制定计划并合理调整中心校大教研组各组的教师,精心安排组长,召开组长会,部署工作,强调要求,上下一致,保障了校本教研的顺利实施。

(2)“专题培训”制度化,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我校结合农村教师的专业需求,形成了每周教师例会前5—10分钟的专题培训制度。

例如,沙窝小学的主题为“透过教育教学故事,看教师智慧”;坨里小学的会前5分钟围绕教育教学的专题培训;北车营小学、上万小学的学科教学培训。

四所学校每学期初,根据教师教学工作实际,制定培训计划。

做到培训时间、培训教师、培训内容三落实。

这样,制度化的校本培训,促进了教师间进行经验交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建立评价制度,调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①网上交流奖励制度。

鼓励教师利用我校公共邮箱进行教学交流,学年末,根据教师个人投稿情况,评选年度“自主发展先进教师”。

网上教研、网际交流的形式提供了教师相互切磋、研讨的信息平台。

②教学成果奖励制度。

制定制度,确立以崇尚研究,鼓励教师自主发展为目的的激励机制,肯定教师的辛勤劳动,每学年对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因此,大大提高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

2、“培训、实践、反思、提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有效思路。

面对干部、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意识不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偏低的棘手问题。

我校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以及充分挖掘本校资源的办法组织干部、教师学习,请名师、教研员进课堂听课、讲座的方式进行培训,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

干部、教师获得了金钥匙。

在后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消化、吸收、运用,内化自己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采取学习加反思的方式,征集干部、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利用校刊、网络等平台进行交流,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3、科研引领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可以更好地创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

科研可以兴校。

我校在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把科研作为引领工作的指针,各项工作结合课题年度研究计划,有机整合,有条不紊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形成了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研究,自主发展专业技能的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发现问题——指导调控——实践研究——总结反思”是一条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技术路线。

发现问题:

即通过“问卷调查”、“问题征集”、“问题诊断”、“多元访谈”等方法调研干部、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捕捉干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思想认识上、行为上的偏颇,理性地研究阻碍干部、教师专业发展的各方面的因素。

指导调控:

即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采取针对性地、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培训指导,根据培训效果进行调控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合理安排培训后的具体的消化吸收工作,切实内化培训内容,并关注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充分的平等的机会,以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实践研究:

学以致用是校本培训的目的。

经过培训后,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教师把学到的经验消化吸收,积极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之中,并结合自己实际工作进行研究性的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总结反思:

干部、教师结合每一项校本培训前后的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现状进行反思,并总结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形成有效的校本培训策略。

1、问题从学校的实际中来是校本教研的切入点。

问题的提出是实施校本教研的第一步。

在实际工作中,我校获得干部、教师教育教学上的困惑与问题具体途径主要采取以下“四法”的形式。

(1)问卷调查法

我校在课题研究初期,设计了一份普普通通的问卷(共20道题目),从教师的业余时间的活动、干群交流状态和内容、教师间互动交流的内容与形式、教师教育教学的工作状态、教师的教育观念、捕捉教育教学信息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基础性调查。

问卷反馈的主要信息为“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教师挖掘教材不够深入”、“教师间缺少业务交流研究的氛围”、“课堂实效性偏低”等。

这样,为课题的研究找准了切入点,达到了摸清真实情况,形成有效机制,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意向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问题征集法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们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中存在困惑很多。

为了摸清问题的种类,我们采取以完小为单位进行问题征集。

征集上来的问题有语文学科一课书两课时分配的问题,有阅读教学实效性的问题,有数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问题,有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问题等等。

我们经过整理、归类,找到普遍性的、典型性的问题为:

教师对教材的研读能力普遍性低,教师对“课标”的把握不准确,教师教学技能尚待提高。

这样,为学科教学教材教法培训找到了突破口。

(3)问题诊断法

检查教案,发现问题。

我们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基础性管理中,通过随机检查教师的教案,发现教学目标空,不具体,“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设计不够,教案教学环节设计只是问题的呈现,没有体现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板书设计重点不突出,学科特色体现不够。

教案现状表明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如何进行设计“学案”亟待培训。

深入课堂,发现问题。

干部在进行听推门课、视导课、研究课、评优课以及课堂评价课的过程中,发现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例如,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学段目标把握不准;学段目标落得不实;信息手段与学科不能很好地整合;课堂的“三量”——“信息量”、“容量”、“思维的含量”不够;关注学生的学习,训练学生的能力不足等等。

所以,加强学科教学备课、学科教学技能培训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面临的重要问题。

批阅作业,发现问题。

作业是反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情况很好载体。

我们通过作业渠道了解教师不注重从作业上调研学生的学习状态,批改不仔细,不是根据学段目标留一些有效的作业。

因此,教师重视研读“课标”,重视根据“学段目标”布置作业,充分利用作业调研学生学习效果的意识引起我们的重视,必须采取指导、培训、反馈等方式进行解决。

试卷反馈,发现问题。

“学科过程性抽测”是了解教学现状、发现问题的一条途径。

我们每学期搞一次全学科的过程性抽测,及时总结反思,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期中、期末每次考试后,我们要求教师做好试卷分析。

要求教师从学校的“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

找到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形成书面材料,并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试卷分析,再在大教研活动中进行反思交流,改进教学。

例如,从语文试卷上我们发现教师们在阅读教学上存在很大的误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