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不安全行为2.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1929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不安全行为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的不安全行为2.doc

《人的不安全行为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不安全行为2.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的不安全行为2.doc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1-03-15 

摘要:

企业生产中发生的意外事故,70%以上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文中阐述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概念,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措施,以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安全管理;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生产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加强安全管理,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确保正常有序地进行生产经营的活动过程。

  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主要是人和物的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

但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

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失误。

  据报道,2006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27158起,死亡112822人。

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2357起,死亡9065人。

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95起,死亡1570人。

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7起,死亡263人。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已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占我国GDP的6%。

  由此可见,目前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事故多,损失大,特大事故经常发生。

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不仅给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重大损害,而且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1人的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指的是可能导致超出人们接受界限的后果或可能导致不良影响的行为。

按行为的主体来分类,不安全行为可以划分为组织的不安全行为和个体的不安全行为。

  组织的不安全行为指的是在组织的经营宗旨、政策、措施等经营战略中没有把安全放在应有的位置上,没有制订或者没有完善安全生产的规划和措施,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忽视安全管理,给安全生产带来不良影响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忽视安全投入;在技术和设计上没有完善的安全设施;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不够;劳动组织不合理;对安全生产工作缺乏检查和指导;没有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对事故隐患没有及时进行整改。

  个体的不安全行为指的是个体从事的导致事故或不良影响的行为。

具体表现为违反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

  个体的不安全行为不仅受人的思想、动机的支配,而且受政治、经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同时又与行为人的工作经验、技术水平、安全素质、身体条件等有关,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有时难以预测和控制。

事实证明,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造成伤害。

然而不安全行为,一定会导致事故。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技术不熟练,对现场不熟悉、或因情况紧急、时间紧迫,慌乱而产生误判断;二是由于标准不完备,制度不健全,操作上的经验主义,认识和确认的失误,因情况复杂而判断错误;三是由于领导掌握知识不足、对员工安全教育不够,或因其它事件干扰,分散了领导对安全生产的注意力,以致判断失误,导致违章指挥。

  有的学者根据国家标准《企业员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的十一项事故原因,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调查表,对近几年来发生的事故原因进行了分类和总结,通过分析得出:

企业发生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员工违反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由此发生的事故导致的伤亡人数占全部事故伤亡人数的35.8%;其次是企业的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构成事故隐患,由此发生的事故导致的伤亡人数占全部伤亡人数的12.8%;三是企业的安全防护措施缺少或有缺陷,由此造成的伤亡人数占全部事故伤亡人数的9.6%;四是企业的生产场地环境不良,由此造成的伤亡人数占全部事故伤亡人数的7.1%。

上述四方面原因造成的伤亡人数占全部总伤亡人数的65.3%。

其中企业员工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是直接的不安全行为,而其它原因中,有些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密切的关系。

如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等有缺陷,很大程度上是这些设备的管理人员忽视安全,没有消除事故隐患造成的。

生产场地环境不符合安全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结果。

这些都反映出人的不安全行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构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可以推出如下结论:

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则是这些事故原因的主要根源。

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将会根本改变目前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

  2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原因

  个体人经常地稳定表现的能力、性格等心理特点的总和,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这是在人的先天条件基础上,受到社会条件影响,经过具体实践活动,接受教育而逐渐形成、发展的。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不会完全相同。

人的性格是个性心理的核心,因此,性格能决定人对某种情况的态度和行为。

鲁莽、草率、懒惰等性格,往往成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非理智行为在引发为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中,所占比例相当大,在生产中出现的违章、违纪现象,都是非理智行为的表现,冒险蛮干则表现的尤为突出。

非理智行为的产生,多由于侥幸、逞能、逆反、凑兴等心理所支配。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非理智行为的任务是相当重的,也是非常严肃、非常细致的一项工作。

  实践证明,不安全行为的心理有9种。

  

(1)马虎心理:

做事情心不在焉,没有经过大脑思考就进行工作。

  

(2)侥幸心理:

制度设计或实际操作嫌麻烦,总想走“捷径”,违背了事物的运行规律。

  (3)自满心理:

对重复的事情不重视,犯经验主义错误。

  (4)浮躁心理:

心理处于不稳定状态。

  (5)投机心理:

没有科学的头脑,耍小聪明。

  (6)逆反心理:

不尊重科学或不满意管理,做事情与你对着干。

  (7)莽撞心理:

做事情不计后果。

  (8)懒散心理:

不愿意动脑,删减安全操作程序。

  (9)盲从心理:

跟随别人,不动自己的头脑。

  因此,及时发现工作人员存在的不健康心理因素,并采取对策加以消除,是安全生产管理者值得注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安全第一”的方针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早已形成共识。

安全既是企业的目标,又是各项工作的基础。

人的因素是生产中的决定性要素,安全生产的目的就是使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避免或减少意外伤害,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的进行。

  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造成员工人身伤害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设备、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或两者共同作用。

美国著名的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曾经调查了美国的75000起工业伤害事故,发现占总数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有2%的事故超出人的能力所能预防的范围,在可预防的工业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88%,以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占10%。

根据日本的统计资料,1969年机械制造业休工8天以上的伤害事故中,96%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91%的事故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关;1977年机械制造业休工4天以上的104638件伤害事故中,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无关的只占5.5%,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无关的只占16.5%。

虽然在不同行业、不同时期,人和物两种因素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会发生变化,但是,根据北京供电局1950年至1999年5月的事故统计资料(不完全),发生的38起触电造成的人身死亡、重伤、轻伤事故中,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的事故35起,占事故总数的92.1%,纯属于物(施工工机具、施工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事故3起,占事故总数的7.9%。

由此看出,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远高于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事故,并且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设备的质量和安全防护装置的不断提高和改进,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比例越来越高。

因此,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避免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基本保证。

  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及致因分析

  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现场管理者(工作负责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工作负责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在:

现场查活不细,对工作现场的电源和周围环境未查清;制定安全措施不完善,存在漏洞;现场管理混乱,分工不明确。

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在:

习惯性违章,忽视安全,采取不正确的动作,使用安全防护用具不正确等。

  根据传统事故学理论的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1、安全意识不强,采取不正确的态度。

个别职工忽视安全,甚至故意采取不安全行为;

  2、技术、知识不足。

缺乏安全生产知识、缺乏经验,或技术不熟练。

  当然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还有工作人员身体不适、工作环境恶劣以及不可避免的失误等因素,但主要是上述两条。

  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措施详释

  通过长期的安全生产活动实践,我们总结出有效地预防生产事故的三大对策:

一是安全工程技术对策。

这是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使生产设备、施工工具达到本质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是安全教育对策。

这是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基本保障措施。

三是安全管理对策。

这一对策既涉及物的因素,即对生产设备、设施和生产环境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也涉及人的因素,即作业人员的行为管理。

下面主要详述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两大对策。

  一、通过安全教育,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安全教育使企业职工形成安全意识。

经过一次、两次或者多次反复的“刺激”,使企业职工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

安全生产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职工辨别是非、安危、祸福的能力,从而采取正确的安全生产行为;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企业职工熟练掌握生产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安全熟练地完成规定生产任务。

  1、班组长的安全教育

  事故案例表明,许多电力生产人身伤害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是由班组长现场查活不清,安全措施制定不完善,现场管理混乱造成的。

因此,作为企业的基层管理者,班组长也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文化素质。

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生产经营活动都要通过班组来落实,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

这就需要抓好班组长的安全教育。

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必须掌握与自己工作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知识;了解有关事故案例,通过分析事故案例,增加安全生产经验。

②熟练掌握与自己工作有关的生产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不仅自己操作可靠,同时还要帮助和指导班组工作人员正确操作避免失误。

通过安全教育使班组长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丰富的安全知识和经验、熟练的安全生产技能。

  2、对一线班组工作人员的教育

  发生的生产人身伤害事故近80%是由于职工自身的违章造成的,在构成事故的三要素即人、机、环境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人是最活跃的因素。

因此,对工作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是安全工作的关键。

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内容应包括:

①加强他们对与本工作专业有关的安全和生产规章制度了解,使之用规章制度规范行为。

②进行典型事故案例解析,以此增加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经验,同时通过事故案例的警示作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③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生产技术、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二、通过安全管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企业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的过程。

它利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物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事故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通过安全管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应开展以下工作:

  1、规章制度的管理

  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尤其需要制定现场安全工作规程。

用现场安全工作规程指导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

并且规章制度应形成闭环管理,即制定-执行-发现问题和不足-修订使之完善-再执行。

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必须使生产一线人员有章可循。

因此规章制度的管理至关重要。

  2、现场的安全监督

  建立企业安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安全监督网的作用,随时检查现场的生产活动,发现并纠正违章行为。

首先是班组安全员应发挥现场监督检查作用,班组安全员随班组一起工作,及时掌握现场情况,纠正违章和不安全行为。

安全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对班组成员人身安全负责,履行监督职责。

其次安全监督机构应巡回检查各生产现场,纠正违章,不定期地向领导和管理人员通报情况,敦促班组及其上级部门加强管理,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3、发挥安全奖惩制度的作用

  在海因李希避免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3E”原则中,重要的一个对策就是“惩戒”。

对个别采取不正确的态度、忽视安全、甚至故意采取不安全行为者,给予经济上的或其他必要的处罚,强制其树立正确的态度,采取安全的行为。

  总之,要保证企业员工免遭人身伤害,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就必须下大力气消除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两个根本对策。

  (作者冯立祥平谷供电公司工会主席)

 

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1-03-15 

一、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形势分析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特别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安全生产这件关系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作作为三个代表的实践过程。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接连出台了《矿山安全生产法》、《重大事故行政领导责任追究制》、《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安全法规和政策。

特别是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这正是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集中体现,从而使安全生产工作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2、安全生产工作在企业、事业单位中逐步得到重视,安全生产与经济工作的关系趋向融洽

  首先,由于国家各项经济改革政策的不断深化,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法规的出台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完善,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逐步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再者,由于安全事故造成巨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事实使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受到了警示。

有些事故对企业的危害是灾难性的。

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的致命打击,各单位加强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

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与生产的辩证统一促进了经济工作的发展。

从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与各类事故相对减少的事实来看,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是有实际效果的。

  3、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是,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重特大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

这种局面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但绝不能姑息事故的不断发生和持续增长。

,特别是当前“非典型肺炎”疾病的流行,同样是对国家卫生安全管理和安全预防科学的挑战。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还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主要包括安全管理科学、安全技术科学和安全应用科学等方面。

  安全管理和安全科学不断发展的好形势令人振奋,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使命感催人奋进。

安全事故的出现令人焦虑和不安。

加强安全工作,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是摆在我们安全专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因此,对当前社会上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较普遍的问题进行剖析,认真思考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企业及其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安全生产意识有待提高

  所谓安全生产意识,就是“安全”工作在企业人员头脑中所处的位置。

是否真正把安全工作放在了第一的位置上。

据调查,社会中单纯重视企业经济效益、轻视安全生产工作的现象还在较大范围内存在。

国家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特别是《重大事故行政领导责任追究制度》的出台就是针对部分不重视安全工作、安全意识不强的领导者。

督促其树立牢固的安全责任意识来保证企业的安全。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由于部分企业存在安全意识不强的观念,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特别是在少数联营、民营等非公有制多种经济成分企业中,安全生产组织不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覆盖面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

企业重视眼前经济效益、轻视甚至忽略安全投入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种思想是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

  不重视安全工作还表现在企业进行减人增效的改革时,首先裁减的是安全部门和人员。

安全工作出现空白或者由缺乏安全知识、不能深入生产开展安全工作的人员担任安全管理工作。

这种不尊重安全工作科学性的做法显然违背了安全工作的客观规律。

  2、安全生产措施费用投入不足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

其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种情况的发生多数是由于缺少安全措施费用投入,导致生产系统及其中的设备设施存在隐患而处于不安全状态,从而引发事故。

《安全生产法》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由于当前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激烈的竞争致使劳动力价值较低。

一些生产单位在巨额的安全措施费用投入与低廉的劳动力价值之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和决策。

表面上重视安全,事实上却采用不惜牺牲劳动者健康甚至生命的不人道做法来换取经济效益。

这种现象在煤矿企业、手工业制造企业及化学工作企业中较为普遍,近年来发生的群死群伤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多数来源于这样的企业。

  3、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安全运行机制

  规范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极其广泛而复杂的工作。

它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地域广阔、行业众多、作业条件多种多样,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不同行业间执行不同的安全标准,缺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机制。

  加强日常安全生产管理是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的有力保障。

这顶工作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多数企业中存在着安全管理工作松懈的现状。

日常的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各种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开展安全生产活动等内容。

由于安全检查不及时、不到位,使各种安全隐患以不同形式长期存在于生产作业环境之中。

这些隐患成为了生产作业人员的杀手,时刻威胁着作业人员的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中的“加、减、乘、除”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1-03-15 

“加”法原则。

一要加大投入。

新时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安全防护设备已经不能适应需要,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补充和更新,改善现有的设备条件,筑牢硬件基础。

二要加强管理。

必须加强对职工和设备两个方面的管理。

三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要求干部要主动深入一线,深入现场,加强设备检查,加强职工安全记律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减”法原则。

安全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任何一个细小的差错都会导致安全上出现问题。

因此,要提高工程施工生产的安全系数,就必须减少各种不安全因素。

一要减少设备病害。

要千方百计的及时发现并消灭设备病害,减少设备病害出现的机率。

这就要求现场管理和作业人员在检查和消灭病害时要认真细致,严格按照技术标准、作业规程标准化作业,认真抓好设备病害的整治。

二要减少人身伤害。

一线施工人员,每天与各种工程机械打交道,对人身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要经常加强职工的人身安全教育,坚决制止违章违纪、违章蛮干的现象,加大对违规人员的考核力度。

在工作中,对人身安全要形成自控、他控、互控的监控体系,还要防止职工在冷门方面(如上下班途中)出现人身安全伤害。

三要减少自然灾害。

认真做好人员、机具、备品、措施等各方面的应急准备,未雨绸缪,超前控制,尽量避免或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

  “乘”法原则。

一要依靠科技。

要把大量的科技手段,先进的科技装备,最新的科技工艺和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引进到安全生产中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二要提高素质。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持续发展的快慢,最终由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来决定,先进的设备、先进的工艺、先进的管理最终要靠人来完成,要职工敬业,首先要精业,必须大力加强职工职业道德、业务技能、科学知识等方方面面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工作起来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三要凝聚人心。

优秀的企业,在人员的管理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要多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用爱心暖人心,用关心聚人才,用诚心留人才,要密切注视职工思想动态,及时化解职工心中的疙瘩和矛盾,理顺职工的情绪,让职工对工作经常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

四是要形成合力。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形成了一股搞好安全生产的强大合力。

  “除”法原则。

必须经常抓好职工的思想教育,让职工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除浮求实;形成良好的工作要求——除松求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除粗求细;把握良好的工作态度——除骄求谦;挖掘开拓的工作精神——除旧求新。

当然,搞好安全工作,单靠科技、素质、热情和良心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考核制度。

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时,要由人为控制向制度控制转变,树立“制度就是高压线”的意识,不论是谁,越圈踩线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强化惩处力度,严格惩治违章违纪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