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医学技术基本要求.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0390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10医学技术基本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010医学技术基本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010医学技术基本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010医学技术基本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010医学技术基本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1010医学技术基本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1010医学技术基本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1010医学技术基本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1010医学技术基本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10医学技术基本要求.docx

《1010医学技术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10医学技术基本要求.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10医学技术基本要求.docx

1010医学技术基本要求

1010医学技术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

医学技术是除医生、护士以外的一组医学专业的总称,该专业通过提供一系列诊断、治疗、营养、康复等技术直接或间接的服务病人以及为临床医生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来保证医疗体系的正常运转。

该专业包括约100多种职业,如影像技师、医学检验师、营养师、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语言治疗师、牙科保健等。

在美国医学技术人员占其整个医务工作者的6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知识爆炸式增长,带来了先进、复杂的医学诊断及治疗手段的飞速发展。

公众对医学服务需求的提高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使得医疗服务出现了由医院向社区医疗、急救医疗、移动医疗及个体医疗拓展的趋势。

在发展中国家,国际援助与合作的增加,也催生了增加医务人员的内涵以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实施的需求。

医疗服务的变化和在医疗服务中对成本效益的强调不断增加了医学技术的行业内涵,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当前约需要2百万医学技术人员(医师护士除外)来满足全球健康目标的实现。

医学技术行业内涵的增加不仅包括其行业种类的增加,也包括各行业内所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增加。

这一切都需要医学技术教育的发展以保证从事医学技术行业的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理论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以满足公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由于医学技术涵盖广,其教育形式和内容也非常复杂,其中一些专业需要专门的技能和知识,必须接受专门的高等教育,其知识和技能须达到国家认证的标准,并获得毕业证书和执业证书,如影像技师、呼吸治疗师、营养师、康复治疗师等;有些专业则不需要非常特殊的专业教育,主要通过从业后的专业培训来获得技能。

随着医学技术队伍的扩大,所需专业知识的增加,医学技术教育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医学技术从业者通过为病人提供诊断、治疗等技术直接服务和为医师提供技术支持间接为病人服务。

是传统概念的临床医师获取病人信息和实施治疗措施的重要桥梁。

因此需要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专业的不同,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共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可能包括生命支持、医学伦理和法规、沟通技巧,咨询技能、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管理数据库和检索更新知识的技能。

医学技术的学科以病人病理生理资料的采集、评估、非药物和手术治疗的措施、方式方法为研究对象。

其主要理论基础为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信息学和医学影像学等。

该学科具有较强实践性、交叉性和时代性的特征。

(1)实践性:

信息的采集与治疗措施的实施无不涉及到医疗服务的实践,保证实践的有效是该学科的动力。

(2)交叉性:

信息采集和非手术药物的治疗涉及到最新医疗设备的应用,是传统医学和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技术、信息学、人文科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交叉。

(3)时代性:

每一项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首先都是应用于患者病理生理信息的采集和非手术药物治疗措施的改进,如CT、MRI的应用,使人类对机体的认识达到了分子影像和功能影像的水平。

医学技术采用病理生理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图像处理、信息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病理生理信息采集方式、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学、人文科学等方法研究治疗措施的实施方式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不同的国家对医学技术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界定,目前国际公认的达到54种,我国已经开展教育研究方向主要是影像技术学、医学检验学、呼吸治疗学、临床营养学、眼视光学、听力学、病理学技术和康复治疗学。

第二部分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本学科培养掌握医学技术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较好的相关学科知识,洞悉把握医学技术发展进程及当前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的人才;要求具有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临床医疗技术上达到主管技师水平;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较好的听、说能力和较强的读、写能力;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的科学作风、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影像技术学博士学位:

具有较强的影像诊断能力,在非亚专业领域达到高年资影像诊断住院医师水平,在亚专业领域达到主治医师水平除具有硕士毕业生要求的能力外,能熟练掌握最新影像学设备的技术操作,能较好处理临床各项影像检查,能熟练进行功能成像和图像处理,能熟练使用第3方软件进行功能图像分析。

或者具有较强的数据图像处理研究能力,能进行图像处理的应用研发。

医学检验学博士学位:

具备扎实的医学检验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类检验技术,同时,能紧密结合临床,掌握运用统计学、计算机学等对检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能熟练地掌握质量控制的基础理论和技术。

能够较深入地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前沿热点、新技术、新方法等,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前瞻性;能够独立设计、实施、完成具有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够较好地承担医学检验学教学工作。

呼吸治疗学博士学位:

具备坚实的呼吸治疗学、呼吸生理学、机械通气、危重症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掌握医学工程学、医学物理学、医学影像学、医学营养学、循证医学、医学统计学等技术和知识。

能够深入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发展趋势、前缘热点;能够在独立设计、实施、完成具有创造性的实验研究和科技研发工作,能够较好的胜任呼吸治疗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眼视光学博士学位:

具备坚实的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掌握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理学、物理学、高分子材料学、医学遗传学和认知心理学等技术和知识。

熟悉理学、工学、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的一般知识和方法。

能够深入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发展趋势、前缘热点;能够在独立设计、实施、完成具有创造性的实验研究和科技研发工作,能够较好的胜任眼视光学的临床和教学工作。

听力学博士学位:

具备坚实的听力学的基础理论,掌握耳鼻咽喉科学、局部解剖学、声学、语言学、语音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同时熟悉康复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技术和知识。

除具有硕士毕业生要求的能力外,能熟练进行听力疾病的诊断与康复指导,能熟练综合运用各种听力学检查方法并综合分析结果,能够独立解决本学科的常见问题。

能够深入了解和追踪本学科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沿热点;能够在独立设计、实施、完成具有创造性的实验研究和科技研发工作,能够较好的胜任听力学的临床和教学工作,具有较好的科研洞察力以及较强的科研思维理念。

临床营养学博士学位:

系统掌握临床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及与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分子生物学、营养学基础、公共营养学、人群营养学、食物营养学、食品安全、保健食品、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与检验;熟悉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毒理学、烹饪学等相关知识;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宽泛的人文、社科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

对本专业的进展前沿有所了解,关注研究热点。

能够独立设计、实施、完成具有创新性、应用型的实验研究和科技研发工作,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研究课题研究,并有所创新或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联。

病理学技术博士学位:

掌握病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包括病理学、脱落细胞学和细针穿刺细胞学、超微病理学基础。

熟练掌握病理专业技术的原理、操作及应用,主要包括熟练掌握常规尸检和组织切片技术、特殊染色及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电镜标本制备原理和方法,计算机和图像分析技术,常用仪器的原理和结构,以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

熟悉本专业技术进展的国内外现状及趋势。

能够在独立设计、实施、完成具有创造性的实验研究和科技研发工作,能够较好的胜任病理学技术的临床和教学工作。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在硕士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

学生毕业时应具有强烈的科学研究意识和独立进行研究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独立设计研究和实验方案,独立或组织实施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发表论文的能力。

能从事专业技术应用方法和领域的拓展研究,特别是新技术应用的基础研究。

能承担本科生的课堂授课和硕士研究生的实验指导。

在读期间,必须至少发表SCI学术论文1篇,其内容可以是博士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的总结;或者在Top期刊上发表病例报道1篇。

毕业论文通过答辩。

2.学术道德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科学作风、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应具有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的法制观念;崇尚科学精神,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能够及时更新相关研究方向知识,了解最新前沿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学术潜力;掌握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三、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须掌握医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前沿动态,能够通过各种文献检索工具有效获取最新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技术方法,追踪相关研究领域国内外最新进展;具有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研究方法的推导,选定科研课题,独立实施科学研究。

2.学术鉴别能力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对所从事研究领域的科学问题、技术方法和研究成果拥有正确的真伪甄别和科学价值判断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该具有较强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抽象分析能力,能够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并独立或共同开展高水平研究;应具有独立选取课题方向、提出科研假设、设计科研方案、执行科研计划、总结科研结果、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

应具有良好的实验动手能力,掌握临床医学科研实验所需的各种研究技术,能通过实践手段验证科学的假设和理论,并能够将所研究的结果转化为临床上的实践。

同时,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4.学术创新能力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该对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思考。

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广泛通晓本专业知识,熟悉相关领域,并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广、深、新”;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

充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研究进展,从最能激发创新性的前沿课题中选题,课题本身要具有突破性、独创性和新颖性。

5.学术交流能力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的专业能力,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并比较熟练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并能够熟练的运用外语进行学术论文的撰写工作。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与综述的要求

学位论文课题及综述须结合临床实际,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独立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选题要把握开拓性、先进性、成果的必要性、成果的可能性等原则,注重解决临床医疗实践中出现的理论或技术上的疑难问题,对临床实践是否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意义;论文应表明作者能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表明较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

2.规范性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符合规范,论文的内容及其顺序依次为:

封面、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版权的说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主要符号表、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书写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理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词语;标题层次要清楚,简明扼要。

3.成果创新性要求

在确定选题后,写出文献综述,并进行开题报告。

报告选题依据和研究工作计划。

与会者应对选题的先进性,科研设计的严密性,方法和指标选择的科学性,成果的创新性进行评议。

第三部分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医学技术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掌握本研究方向(如影像技术学、呼吸治疗学、临床营养学、眼视光学、听力学、病理学技术和康复治疗学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科知识与技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独立承担本学科医学技术工作,并具有从事临床教学和医学技术科研工作的能力。

熟练应用医学技术的技能和技巧,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沟通技能,能承担日常医学技术的临床工作。

具有良好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基本的研究能力,能承担一定的本专业教学工作。

影像技术学硕士:

具有一定的影像诊断能力,达到低年资影像诊断住院医生水平,熟练操作各种影像设备,能根据病人和疾病状态,个性化的选择图像采集设备、方法和序列。

能进行心脏大血管、冠状动脉和外周大血管的三维图像重建,能针对手术和治疗的需求进行图像处理。

能进行普通功能成像和图像处理。

医学检验学硕士学位:

具备较好的医学检验基础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相关检验技术,对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具备一定的质量控制基础理论和技术,并能在日常工作中良好运用。

能够经常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新技术、新方法等。

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些研究技能。

具备一定的带教能力。

呼吸治疗学硕士学位:

具备一定的呼吸治疗学基础、机械通气、呼吸生理与肺功能学、重症监护学、呼吸治疗设备学、心肺康复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了解医学工程学、医学物理学、医学影像学、医学营养学、循证医学、医学统计学等技术和知识。

能够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发展趋势、前缘热点;能够在导师指导下设计、实施、完成具有创造性的实验研究和科技研发工作,基本胜任呼吸治疗学临床和教学工作。

眼视光学硕士学位:

具备一定的视光学基础、应用光学、眼镜学、隐形眼镜学、双眼视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了解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理学、医学遗传学和认知心理学等技术和知识。

能够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发展趋势、前缘热点;能够在导师指导下设计、实施、完成具有创造性的实验研究和科技研发工作,基本胜任眼视光学的临床和教学工作。

临床营养学硕士学位:

系统掌握临床营养学的相关知识及与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分子生物学、营养学基础、公共营养学、人群营养学、食物营养学、食品安全、保健食品、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与检验;了解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毒理学、烹饪学等相关知识。

掌握基本临床营养基本技能,能熟练制定常见多发病的营养治疗方案,达1~2年住院营养师水平。

能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文献搜集,选择研究课题,设计、实施、完成具有创新性、应用型的实验研究和科技研发工作。

听力学硕士学位:

具备一定的听力学基础、耳鼻咽喉科学、局部解剖学、声学、语言学、语音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了解康复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技术和知识。

能够基本了解和熟悉本学科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前缘热点;能够在导师指导下设计、实施、完成具有创造性的实验研究和科技研发工作,或者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够独立解决本学科的常见问题,基本胜任听力学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具备初步的、独立的科研思维。

病理学技术硕士学位:

基本掌握病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包括病理学、脱落细胞学和细针穿刺细胞学、超微病理学基础。

熟练掌握病理专业技术的原理、操作及应用,主要包括熟练掌握常规尸检和组织切片技术、特殊染色及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等。

熟悉本专业技术进展的国内外现状及趋势。

能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文献搜集,选择研究课题,设计、实施、完成具有创新性、应用型的实验研究和科技研发工作。

基本胜任病理学技术的临床和教学工作。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强化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能从事专业技术应用方法、范围的研究,特别是新技术应用领域的拓展研究。

达到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授课要求水平,能胜任本科生的教学。

在读期间,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篇,或者在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病例报道1篇。

通过毕业答辩。

2.学术道德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科学作风、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比较熟练的掌握医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前沿动态,能够通过各种文献检索工具有效获取最新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技术方法,追踪相关研究领域国内外最新进展;具有一定的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的能力。

2.科学研究能力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对所从事研究领域的科学问题、技术方法和研究成果拥有一定的真伪甄别和科学价值判断能力。

3.实践能力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一定的开展学术研究或技术开发的能力,掌握本学科常用实验技能,初步具备自己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或与他人合作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4.学术交流能力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初步具备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的专业能力,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并比较熟练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符合规范,论文的内容及其顺序依次为:

封面、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版权的说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主要符号表、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书写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理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词语;标题层次要清楚,简明扼要。

2.质量要求

为保障研究生论文内容的质量,实行研究生论文抽查制度和定点检查制度,进行论文质量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