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0471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docx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

第五章电梯安全知识

第一节电梯基本安全要求

“电梯基本安全要求”作如下定义:

“基本安全要求(ESR),旨在消除或足以降低对使用者、非使用者和被授权人员使用电梯时或与电梯相关的伤害风险的要求”。

要此标准中,对“使用者”定义为“在没有任何帮助和监督的情况下,为通常运送目的而使用电梯的人员,包括搬运货物的人员和使用特殊设计的操作系统来运送货物或载荷的人员。

”;对“非使用者”的定义为:

“在电梯附近,但并不打算进入或使用电梯的人员。

”;对“被授权人员”定义为:

“为了检查、试验和维护电梯,或从停止的运载装置中救援乘客,被授权进入受限制的电梯区域进行作业人员。

”;对“运载装置”定义为:

“被设计用于运载需要运送的人员和/或其他货物的电梯部件。

该标准根据上述三类人员可能暴露在不同危险状态或事件中的位置,分别规定了电梯、电梯部件和功能等方面相关的基本安全要求。

现节录如下:

1、与不同位置的人员

(1)电梯设备的支撑。

(2)电梯维护

(3)使用者和非使用者不可接近的设备

(4)运载装置和工作区域的地板

(5)因相对运动引起的危险

(6)锁闭层门和关闭运载装置门

(7)疏散

(8)锐边

(9)由于触电风险引起的危害

(10)电梯兼容性

(11)运载装置和层站照明

(12)地震的影响

(13)危险材料

(14)环境影响

2、与临近电梯的人员

坠入井道

3、与入口人员

(1)进入和离开

(2)地坎间水平间隙

(3)运载装置的平层

(4)从运载装置自行疏散

(5)层门和运载装置门之间的间隙

(6)当运载装置在层站时的再开门措施

4、与运载装置内人员

(1)强度和尺寸

(2)运载装置支撑/悬挂

(3)运载装置超载

(4)从运载装置坠落

(5)运载装置运行路径限制

(6)运载装置失控运行

(7)运载装置与运行路径中或运行路径外的物体碰撞

(8)运载装置水平和旋转运动

(9)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

(10)物体坠落到运载装置上

(11)运载装置的通风

(12)运载装置中的火/烟

(13)被淹区域和运载装置

(14)运载装置内的停止装置

(15)层站指示

   5、与工作区域内人员

(1)工作空间

(2)设备可接近性

(3)进入和离开井道内的工作空间

(4)工作区域的强度

(5)电梯空间内设备的限制

(6)从工作区域坠落

(7)在被授权人员控制下的运载装置运行

(8)井道内设备的失控或意外运动

(9)防止各种危险的措施

(10)井道内坠落物

(11)工作区域内的触电

(12)工作空间的照明

第二节  电梯本质安全性

在国家电梯标准中,对电梯本质安全要求都有明文规定,就提出通过设计、制造来认定、确保电梯的本质安全性。

1、安全电路

在GB7588-2003中,专门列出14.1.2.3条款对安全电路的设计原则作出了规定,并分析提出了安全电路常出现的故障现象。

当电梯电气装置中出现某种故障现象时,安全电路应起安全保护作用,使正在运行的曳引机停止运转,防止未运行的曳引机起动。

2、安全触点

安全触点是安全电路的基本元件之一。

安全触点的静触点应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动触点由驱动元件推动。

当动、静触点在接触的初始状态时,两触点间产生一个初始压力,随着驱动元件的推进,动、静触点间产生一个最终压力,供触点在变压状态下有良好的接触,直至推动到位、终止,触点在变压状态下工作。

3、安全电压

在我国,电梯属于高度触电危险的位于建筑物场所的设备,其安全电压值为36V,绝对安全电压为12V。

使用手提灯,应采用36V安全电压供电。

4、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在GB23821-2009《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中,定义防护结构危险区的最小距离。

电梯设备中的安全距离指电梯各部件之间或部件与建筑之间,应该保持的可以防止出现不安全状态的具体尺寸。

(1)轿厢与井道、对重等安全距离

井道内墙体隔表面与轿厢地轿厢门框架或轿厢门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得大于0.15m。

(2)轿厢门与层门的安全距离

1)供使用者正常出入轿厢入口的净高度,应不小于2m,轿厢内净高度也不应小于2m。

2)轿门关闭后,门扇之间及门扇与门柱、门楣与地坎之间的间隙,乘客电梯不得大于6mm,载货电梯不得大于8mm。

3)层门的净高度不得少小于2m。

4)层门关闭后,门扇之间及门扇与门柱、门楣和地坎之间的间隙,乘客电梯不得大于6mm,载货电梯不得大于8mm。

 

(5)机房、井道设备的安全距离与相关尺寸

1)机房屋顶横梁下端至工作场地和通道地面的垂直高度应不小于1.8m。

2)曳引机旋转部件的上方应有大于0.3m的垂直净空距离。

3)机房地面不同高度差大于0.5m时,应设楼梯或台阶并设置护栏。

4)楼板和机房地板上的开孔尺寸必须减少到最小。

为防止物体通过位于井道上方的开孔(包括通过电缆用的开孔)而坠落,必须采用圈框,此圈框应凸出于楼板或完工地面而不小于50mm.

5)机房内钢丝绳与楼板孔洞每边间隙均为20-40mm,通向井道的孔洞四周应筑一高50mm以上的台阶

6)控制屏、柜与门、窗的正面距离不应小于600mm

7)控制屏、柜的维修侧与墙壁的距离不应小于600mm,其封闭侧应不小于50mm

8)控制屏、柜与机械设备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5、安全系数

在GB7588-2003中的9.2.2中,指出“安全系数是指装有额定载荷的轿厢停靠在最低层站时,一根钢丝绳(或一根链条)的最小破断负荷(N)与这根钢丝绳(或这根链条)所受的最大力(N)之间的比值。

1)曳引绳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

1采用三根或三根以上钢丝绳,其安全系数为12

2采用两根钢丝绳时,其安全系数为16

2)悬挂链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0

3)层门悬挂部件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8

4)限速器绳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8

*6、安全力

安全力是用物理量来表示电梯设备对力的安全要求,其单位符号为N,单位名称为牛(顿)

第三节电梯安全应有条件

1、电梯安全工作环境条件

国标GB∕T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中,对电梯正常工作的环境条件提出以下要求:

1)海拔不超过2000m

2)机房内的空气温度保持在5-40℃之间

3)运行地点的最湿月平均最高相对湿度为90%,同时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不高于25℃

4)供电电压相对于额定电压的波动应在±7%的范围内

5)环境空气中不应含有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及导电尘埃存在

2、电梯安全运行必要条件

1)电梯的轿厢门和各个楼层的电梯层门全部关闭好,这是保障乘客、司机等人员人身安全最关键所在。

2)电梯的所有机械及电气安全保护系统有效而可靠,这是确保电梯设备和乘客、司机人身安全的最重要保证

3)必须按照各类电梯安全技术规范实施操作,这是确保电梯安全可靠运行的最基本条件

3、电梯安全使用基体条件

1)电梯使用单位必须配备合格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维修保养人员及司机,其各类人员必须受过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方能上岗工作,并应保持人员相对稳定。

2)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电梯的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电梯安全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认真执行

3)电梯电气设备的一切金属外壳,按规定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其技术要求和指标必须符合有关规范

4)机房内必须备有消防设备;天花板和窗户不应漏水;机房内应清洁卫生、不得堆放非电梯用品。

5)井道内应有永久照明灯,轿顶和底坑应有照明灯;行灯安全可靠,照明电压不应超过36V。

6)轿厢内应设有应急灯,当断电后能保证轿厢内有一定的亮度。

7)电梯应具有消防功能装置,轿厢内必须装有与外界联系的电话或对讲机等通讯装置。

8)电梯司机必须持有上岗操作合格证。

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不准私自离岗。

9)在电梯轿厢内,应贴有乘客乘梯须知。

10)从事电梯的维修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司机必须掌握电梯的基本工作原理,各部件的构造、功能、熟悉应会的操作技能,并具有要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

11)电梯载客运货前,要进行运行前的检查。

经检查无问题后,才能正式运行。

12)发现电梯有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梯,及时通知电梯维修人员进行检查,排除故障。

电梯绝不准带病运行。

故障排除后,经试运行正常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

13)电梯设备的各个部件,除了按规定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外,还应按规定对部分损坏或达到规定年限的部件进行更换,不使其超期服役,以免造成事故。

第四节电梯安全三个合格证

电梯经过设计、制造、安装、检验、验收合格后,将投入使用。

为了确保电梯正常安全运行,电梯必须具备三个合格证。

1、电梯出厂产品质量合格证

电梯制造商必须要确保电梯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

2、电梯整机工程质量合格证

要求电梯经过安装、调试后,必须对其整机运行的各种型式试验,证明现场安装的这台电梯是完全合格的。

3、电梯安全检验合格证

要求当地质量监督部门必须派质量检验人员到电梯安装的现场,按照国家规定的电梯安装验收条件,检验项目、检验要求和检验规则,对新安装的电梯进行检验验收。

第五节电梯安全有效特征

电梯较之其它交通运输设备至少具有以下三个安全有效特征。

1、乘客的安全空间

(1)井道的封闭。

(2)层门的自闭。

(3)轿门的启闭。

(4)门锁的紧闭。

2、轿厢的安全加速

(2)曳引机制动器制停时当轿厢载有125%额定载荷并以额定速度运行时,操作制动器能使曳引机停止运转。

(3)上行超速制停时当轿厢上行速度超过了额定速度的115%时,电梯的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就会动作。

(4)安全钳制停时当轿厢下行速度超过了额定速度的115%,如果切断电源后,轿厢速度没有减速,限速器紧接着会拉动轿厢安全钳动作,使轿厢-对重系统停止运动。

(5)缓冲器制停时

3、可靠的安全保障

电梯在机械和电气两个方面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以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第六节电梯安全监督检验

电梯安全监督检验是电梯安全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包括型式检验、出厂检验、交

付使用前检验,定期检验和重大改装或事故后的检验。

1、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是对电梯或部件的全面性能和功能的检验,应按GB7588—2003和GB/T10058—2009的要求进行。

2、出厂检验

在采用外购零部件时,要有该零部件的合格证和有关的型式检验合格证,同时应对零

部件在产品中的协调和功能进行检验和调整。

3、交付使用前的检验

4、定期检验

由专业检验机构检查电梯运行过程中。

因磨损、老化、振动等因素对电梯功能和安全运行的影响,定期检验每年一次。

5、重大改装和发生设备事故后检验

第七节电梯安全标志

1、说明标志

1)轿厢内铭牌内容有轿厢额定载荷、乘客数量、生产厂家等。

2)安全钳、限速器、缓冲器、层门锁紧装置铭牌。

3)电动机、曳引机、制动器、控制柜等设备铭牌

2、提示标志

1)在承重梁和吊钩上应标明最大允许载荷,防止吊装时超载。

2)应在曳引轮旋转部位的边缘或附近标明轿厢向上、向下时的旋转方向,限速器应标明与安全钳动作相应的旋转方向,以利于维修人员识别。

3)曳引电动机轴端盖处应标明轿厢上、下行时,电动机的旋转方向,以便于人工盘车时辨别。

4)机房、轿厢操作盘内、轿厢顶操作盒、底坑操作盒等处的设备停止按钮,其旁边应标示“停止”字样。

3、指令标志

4、警告标志

5、禁止标志

6、安全标志图例

第七章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第一节电梯安全使用制度的内容

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相关人员的职责。

2、安全操作规程。

3、日常检查制度。

4、维护保养制度。

5、定期的报检制度。

6、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

7、作业人员与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8、意外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与应急救援演习制度。

9、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第二节相关岗位责任制

1、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履行的职责。

1)保持电梯紧急报警装置能够随时与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机构或者值班人员实现有效联系。

2)在电梯轿厢内或出入口的明显位置张贴有效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3)将电梯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乘客易于注意的显著位置。

4)在电梯显著位置标明使用管理单位名称、应急救援电话和维保单位名称及其急修、投诉电话。

5)医院提供患者使用的电梯、直接用于旅游观光的速度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以及采用司机操作的电梯,由持证的电梯司机操作。

6)制定出现突发事件或者事故的紧急措施与救援预案。

7)电梯发生困人时,及时采取措施,安抚乘客,组织电梯维修作业人员实施救援。

8)在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发现异常情况时,组织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电梯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9)电梯发生事故时,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救援、排险和抢救、保护事故现场,并且立即报告事故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10)监督并且配合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维保工作。

11)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电梯安全教育和培训。

12)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采用新的安全与节能技术,对在用电梯进行必要的改造或者更新,提高在用电梯的安全与节能水平。

2、电梯安全管理机构职责

1)全面负责电梯安全使用、管理方面的工作。

2)建立健全电梯使用操作程序,作业规程以及管理电梯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督促检查实施情况。

3)组织制定电梯中大修计划和单项大修计划,并督促实施。

4)维护好电梯的安全防护装置,设施要保持完好、可靠,确保电梯正常安全运行。

5)负责对电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

6)组织对电梯的技术状态作出鉴定,及时进行修改,消除隐患。

7)组织搞好电梯安全评价,制订整改措施,并监督实施情况。

8)对由于电梯管理方面的缺陷造成重大伤亡事故负全责。

3、电梯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进行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记录电梯的日常使用状况。

2)制定和落实电梯的定期检验计划。

3)检查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确保齐全清晰。

4)妥善保管电梯钥匙及其安全提示牌。

5)发现电梯运行事故隐患需要停止使用的,有权作出停止使用的决定,并且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6)接到故障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电梯维修作业人员实施救援。

7)实施对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维护保养工作的监督,对维护保养单位的维修记录签字确认。

4、电梯维修保养人员岗位职责

4)正确使用操作工具和防护用品,确保安全生产。

5)严格执行电梯维修保养操作规程、作业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维修、保养质量,满足顾客需求。

6)及时反映、处理电梯不安全问题,积极参加事故抢救工作。

5、电梯司机岗位职责

3)保持轿厢、机房整洁、卫生,及时消除地坎中的垃圾,以保证门的动作顺畅。

7)在维保人员修理电梯时,应协助维保人员工作。

8)认真填写好电梯运行记录。

*

(2)“十不开”

6、电梯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职责

2)积极参加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

第三节日常管理制度

1、电梯日常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1)电梯安全管理员每日应对电梯作例行检查,如发现有运行不正常或损坏时,应立即停梯并通知维修保养单位检查。

2)电梯安全管理员应负责对电梯钥匙(包括机房钥匙、电锁钥匙、轿内操纵箱钥匙、厅门开锁三角钥匙等)的管理,禁止任何无关人员取得并使用。

3)运行中电梯突然出现故障,电梯安全管理员应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进行安慰、救援乘客,并及时通知维修保养单位派人前来维修。

4)出现电梯设备浸水或底坑进水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设法将电梯移至安全地方并处理。

10)因维修保养而影响电梯正常使用时,应至少在层站(必要时每层)明显位置悬挂告示牌及设防护栏。

2、电梯机房管理制度

4)经常保持机房地面、墙面和顶部的清洁及门窗完好,门锁钥匙应由安全管理人员保管。

3、电梯三角钥匙管理制度

1)三角钥匙必须由经过培训并取得特种设备操作证的人员使用。

3)电梯安全管理员应负责三角钥匙的管理。

如果安全管理员出现变动则应做好三角钥匙的交接工作。

*5)三角钥匙的正确使用方法。

4、电梯定期检验和中大修申报制度

电梯在“安全检验合格”证有效期到期前一个月,使用单位必须主动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检验要求。

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和质检人员应给予配合,对电梯的机械部件和电气设备以及辅助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维修,并按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对电梯安全性进行测试。

5、电梯日常巡视检查制度

1)电梯运行声音是否正常,有无振动。

2)减速器的油温、油色是否正常,有无异味。

4)制动器动作是否正常,制动线圈是否过过热,制动轮上是否有油污。

7)机房内温度是否超过规定,通风是否良好。

6、司机交接班制度(需要有司机时)

7、电梯乘客应当正确使用电梯的要求

第四节电梯维修保养制度

1、电梯维修保养总的原则

电梯的维修保养,应由取得作业资格证书的电梯维修保养人员负责进行。

进入作业现场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维修保养人员同时进行。

(1)例行(半月)维修保养。

(2)季度维修保养。

(3)半年维修保养。

(4)年度定期检验。

2、电梯维修保养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五节电梯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1、电梯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2、电梯营运服务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第六节电梯使用管理要求

1、注册、登记和使用要求。

电梯在投入使用后30天内,使用单位应当向该区的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登记机关)办理使用登记。

办理使用登记时,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2、变更、停用和注销要求。

《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中第26条的内容是: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的特种设备,在使用前,承担维修保养的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保养。

1)经受了可能影响其安全技术性能的自然灾害(如火灾、水淹、地震、雷击、大风等。

2)发生设备事故。

3)停止使用一年以上。

经全面检查和维修保养,完全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投入使用,实施大修的特种设备,必须按照大修的有关规定执行。

上述情况应当详细记录。

第七节电梯安全技术档案管理

第八节电梯应急预案与救援方法

1、总则

2、领导及救援小组组成

3、报告制度

4、现场保护

5、救援工具

*6、救援实施方法和步骤

7、公布联系电话

第八章电梯安全管理员操作技能

第一节重视电梯的物业管理

1、协助物业管理公司落实完成应尽的职责。

电梯安全是物业管理公司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的直接体现,做好电梯安全管理是物业管理公司责无旁贷的责任。

物业管理公司既是电梯的使用者,又是委托管理者,应该制定详细的电梯安全使用规章制度,在制度上确保电梯的使用环节的安全;要对电梯维修单位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认真检查设备状况的维护保养情况;要认真仔细地做好工作记录,及时掌握电梯维保单位和政府有关机构对电梯进行抽检、巡检、年检的结果,以及对所提出的整改要求的完成情况。

2、加强对电梯维修保养工作的管理

1)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必须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资格审查,方能从事相应的维修保养业务。

2)在维保和修理工程中应严格执行电梯按全操作规程。

3)电梯每年由当地检测部门进行一次安全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4)维保时间要固定,维保内容要达到电梯安全使用标准,并尽量避开节假日和上下班高峰用梯时间。

5)因故障或计划修理电梯,应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在维保过程中,要确保人身安全,必须悬挂警示标志。

3、做好对电梯使用者(业主)的宣传工作

第二节强化电梯运行的安全检查

1、提前介入电梯的安装调试过程的安全检查

(1)电梯使用条件检查。

(2)电梯性能指标检查。

(3)电梯可靠性要求检查。

(4)电梯安全性能检查。

2、抓好电梯运行过程中安全检查

(1)电梯日常检查。

(2)电梯维保检查。

(3)电梯年度检查。

3、注重电梯应急装置安全检查

第三节知会电梯故障分析及预防

1、了解电梯故障形成的类型

2、判别电梯故障形成的原因

3、把握预防电梯故障的措施

第四节洞悉电梯事故的危险性及对策

1、明了电梯事故的类别

(1)人身伤害事故。

(2)设备损坏事故。

(3)复合性事故。

2、辨析电梯事故的危险性

危险性是指潜在某种不安全因素一旦触发时,足以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危险性一般体现在人、物、管理、环境等四个方面。

(1)电梯设计、制造、安装过程中的危险性。

(2)电梯改造、维护过程中的危险性。

(3)电梯检验过程中的危险性

(4)电梯使用过程中的危险性

3、增强电梯事故的防范

4、掌握电梯发生意外事故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1)发生火灾时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停止电梯运行,并采取如下措施。

(2)发生地震时国务院发而的《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已于1995年4月1日起实施。

电梯是否停运、何时停运,应由有关部门决定,电梯管理部门应遵照执行。

(3)电梯湿水时

5、精通电梯困人的救援方法

(1)盘车手轮装置的操作要求。

(2)“困人”救援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6、参与电梯事故的处理

(1)事故现场处理

*

(2)事故调查

*(3)事故责任追究

第五节建立电梯信息化管理系统

1、电梯监控系统。

1)电梯运行状态监视。

2)电梯的控制功能。

3)电梯故障监视。

4)交通流量分析。

5)摄像监视功能。

3、电梯IC卡控制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