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0506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八第20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第20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考纲] 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标]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标志: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内容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停止使用“以____________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

(4)做出实行____________的决策。

3.意义

(1)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二、改革:

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

(1)背景: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过程

(3)意义: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城市

(1)原因:

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2)依据: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①基本任务:

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②中心环节:

增强________活力。

③目标: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3)改革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过程

(1)经济特区

1980年,在________、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2)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沿海经济开放区:

从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开发开放浦东:

19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________地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2.格局:

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3.影响:

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历史性的跨越

1.背景

(1)国际: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

(2)国内: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2)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__________,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

3.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

(1)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经济体制。

(2)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

(1)内容

①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②坚持以__________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2)意义

①勾画出社会主义________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②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2.中共十五大(1997年)

(1)内容

①___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③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④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⑤____________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意义:

是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3.初步建立

(1)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2)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思维拓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历程

(1)1980年,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

(2)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把企业推向市场。

(3)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具体化、系统化。

(5)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经济体制改革

主题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需重点了解的关键点

主题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图示

史料一 大包干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群众对“大包干”赞不绝口:

“鞋合脚,政策好。

人出力,地献宝!

”“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社员都想搞。

只要干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史料二

全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国家、集体所有制性质,农民获得的是使用权和经营权,但仍得到群众的广泛拥护与支持,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人民的收入水平。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实质上打破了农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主题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经济体制、工作重点、对外关系上有何重大转变?

(1)经济体制上,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

(2)工作重点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对外关系上,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对外开放

史论 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注:

①“全方位”就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②“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③“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到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

史料一 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建设上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经济所有制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结构;经济活动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特区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特区在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方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对外贸投资给予优惠、方便,建设上以吸收外资为主。

这些创新反映了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史料二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在北京召开,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

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的特殊扶持政策,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加快超常规发展步伐,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东有深圳、西有喀什”、“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是对外开放“多层次”和“全方位”特点的一个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主题1 建立过程

图示

主题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1)所有制结构上: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宏观调控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分配制度上: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根本目标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例1(2011·山东高考)下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

它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答案 C

审题突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分别发生于2001年、1984年,与题干中“1980年”有冲突,可排除A、B两项;沿海开放与图片信息关系不大,答案为C。

例2 (2011·江苏高考)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

答案 A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透过图片上的文字信息准确迁移所学知识。

从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土地的用途、所有权以及规模都没有发生变化。

例3(2010·江苏历史)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

下列对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答案 D

命题感悟 本讲命题的知识切入点主要有改革中生产关系的调整、改革中新观念(措施)的理解、对外开放的成就。

能力立意上注重同类史实的综合运用,尤其注重引入图片材料与文字信息结合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

题点

 市场经济体制

1.2006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

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题点

 主干知识——改革开放

2.中国国家统计局给出了国民生活水平的最新直观统计数据,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取决于

(  )

A.改革开放,科技进步

B.国际地位提高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题点

 概念——对外开放、市场经济体制

3.漫画《狙击中国鞋》形象地反映了欧盟各国联合对来自中国的鞋产品进行狙击抵制,这在客观上体现出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和市场化经营。

与中国“走向世界”和“市场化经营”相对应的时间分别是(  )

A.1978、1992B.1978、1984

C.1984、1997D.1984、2001

命题思想三 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

题点

 新价值观——实事求是

4.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

A.文明具有多样性,应相互学习

B.不同文明具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文明智慧

命题思想四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题点

 现实经济现象隐含的历史知识

5.2011年中国市场暴利行业依次为房地产、通信信息、网游、化妆品等,2012年又有更多的资金涌入这些行业。

表面上看资金流向是自发的,但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

这说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  )

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上世纪80年代的漫画《来自家乡的喜讯》讨论的主题主要得益于哪次会议的决策(  )

A.中共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2.下列当代哪一组事务和现象表明当时的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

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

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

C.肉票、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

D.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流行服饰

3.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1974年、1980年贴的两副对联:

1974年:

过年只有两斤米,

压岁存款并无一分钱。

横批:

我也过年。

1980年:

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横批:

欢度春节。

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人民公社的推行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下图EF段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

B.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5.“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

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

”这里描述的是(  )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1953年,我国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

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它们都是为了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发展农业生产

7.《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描述了三次重大思想交锋,分别发生在1978年、1991年、

1997年。

其中1997年的交锋最有可能是关于(  )

A.香港前途的争论

B.澳门问题的争论

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争论

D.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争论

8.从1978年到2012年,历经35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已找到了明

确的方向。

这里的“方向”指(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建国63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历经波折:

1952年产粮1.639亿吨,比1949年增49%,1958

年产粮2亿吨,比1952年增20%,1960年产粮1.435亿吨,1965年为1.95亿吨,2010

年产粮4.57亿吨,比1949年增3.4倍。

粮产变化起伏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

A.政府的调控

B.农业机械化的普及

C.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

D.农田水利建设及防灾力度

10.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

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这从本质上表明我国(  )

A.商品产销矛盾尖锐

B.政府放弃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C.商品价格完全市场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1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指出: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

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

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2.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

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

材料

(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

(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

(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4)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恰逢中共诞生90周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中国在对外方面因朝鲜战争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国内经济则因过去的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和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1953年以来的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使中国迈出工业化第一步,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

材料二 有专家指出: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逐步突破了一个“瓶颈期”,中国开始踩着历史的节奏,追赶世界经济潮流,每一步都没落空,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1)材料一中的“经济建设实践”主要是指什么?

并分析这一时期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0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近30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历史的节奏”,“追赶世界经济潮流的”?

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10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2011年,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已历经33周年。

33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是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011年5月17日中国商务部:

市场化进程中的现象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如何理解“33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深刻含义?

(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33年来,我国是如何进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

(8分)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参与全球化,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

(6分)

答案

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一、2.

(2)阶级斗争 (4)改革开放

二、1.

(2)①1978

2.

(2)②企业 (3)①经营权

三、1.

(1)深圳 (4)浦东

四、2.(4)生产力

3.

(1)市场

五、1.

(1)②公有制 

(2)①市场

2.

(1)①邓小平理论 ⑤非公有制

命题探究

1.C 2.A 3.A 4.D 5.D 

课时规范训练

1.B 2.C 3.D 4.B 5.D 6.D 7.D 8.C 9.C 10.D 11.D12.C 

13.

(1)实践:

“一五”计划。

原因:

经济上,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政治上,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重大外交成就。

(答出3点即可)

(2)“追赶世界经济潮流”: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因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扩展;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两极格局走向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等。

(答出4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14.

(1)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2)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城市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建立立体开放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