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支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0784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板支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模板支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模板支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模板支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模板支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模板支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模板支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模板支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模板支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模板支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模板支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模板支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板支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模板支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支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板支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模板支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成都市北新大道高架桥Ⅴ标段

 

模板、支架施工组织设计补充方案

 

项目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审定:

审核:

方案编写人:

 

四川华西集团十二公司Ⅴ标段项目经理部

2006年9月20日

模板、支架施工组织设计补充方案

因设计的重大变更,原设计上部结构为后张法预应力简支梁板,下部结构为墩柱式结构,基础为人工挖孔桩,最大桩长12.0米。

现上部结构改为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桩长增加为20~25米;使我部承建的工程量增加很多,如排洪渠、人工湖清淤换填及基层硬化等。

公园内支架基层的硬化,右岸河堤加固、左岸河堤施工方案直到2006年4月下旬才确定下来,给后续工作带来很大影响;D13~D16挖孔桩由原设计孔深22米变更为25米后,开挖难度增大,降水困难,于2006年4月11日由业主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提出解决办法,直到2006年5月中旬桩基砼才浇筑完。

由于上述原因,造成工期滞后,我部经过不懈努力,于2006年6月30日施工完成1联、5联箱梁砼浇筑和预应力张拉灌浆。

在2006年5月23日由业主主持召开的会议上,要求各施工单位在2006年6月30日前,必须将排洪渠内的满堂支架全部拆除,保证汛期洪峰顺利通过。

但我部所有工作面基本上都在沙河排洪渠内,这对工期的影响特别严重;当汛期基本结束时,我部抓紧时间施工,于2006年9月6日质监站验收2联、4联、6联钢筋工程时,因设计上增设的梁体加强横梁图纸无审查机构签章,不予验收,暂停施工长达半月之久。

由于停工破坏了工序的良性循环,导致模板、方木、支架不能按时拆除,给后期材料周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完成重大办、业主及监理要求年底通车的目标任务,截止2006年9月中旬剩下的时间只有90天左右,而我部还剩下第3联、第7联~第14联共计9联未搭设支架。

经重大办、业主、监理及我部认真研究,按照原来的施工周期已远远不能满足该工程的顺利完成,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要求施工单位不惜一切代价加大投入,将剩下的9联满堂钢管支架一次性搭设,9联所需要的模板、方木一次性铺设。

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按原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实施。

一、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担的成都市北新大道高架桥Ⅴ标段。

K1+277.86~K1+945.26,全长667.4米,分左、右两个单幅,其间距为3.5米,从K1+666.36~K1+945.26由3.5米渐变为0.2米。

共54根桩孔、27跨,分为14联现浇连续箱梁,箱梁为单箱四室,中间最大厚度为1.5米。

单幅宽度13.5米,最大高度11.5米,最长的一联5×25.9=129.5米,最短的一联3×23.9=71.7米,途径沙河排洪渠和沙河绿化带、人工湖,中间(K1+600处)与双沙桥立交。

梁部支架采用扣件式满堂钢管支架。

二、支架搭设

1、模板制作、安装

箱梁底模、侧模、翼缘模板均采用2440×1220×15mm标准建筑木胶合板,内模采用4cm厚的模板,整个底模、侧模、翼板固定在10×12cm的木方(次龙骨)上,间距为20cm。

次龙骨固定在12×14cm的木方(主龙骨)上,间距90cm,每列支撑一根。

主龙骨用可调顶托支撑。

下面是满堂钢管支架及底座。

2、支架设计方案

采用D=48mm,壁厚3.5mm的空心钢管。

支撑高度按10米试算,立杆按90×90cm布置,纵横水平杆及扫地杆每升高1.2米一道。

纵横向每4.5米设剪力撑,扫地杆离地面30cm。

三、现浇连续梁模板及支架计算

(参照北新大道高架桥模板及支架验算简化计算⑵)

设支架立柱间距为90×90cm布置

Ⅰ、模板验算

1、垂直荷载计算

⑴浇筑砼重量每立方米容重按2500㎏算,设梁高为1500mm,Q1=25×1.5=37.5kN/m2;

⑵人和运输活荷载Q2=2.5kN/m2;

⑶底模胶合板规格δ=15mm厚竹胶合板,

Q3=0.24kN/m2

⑷底模上层横向木方(次龙骨)10×12cm,间距a=0.2m,

Q4=8×0.1×0.12/0.2=0.48kN/m2

⑸底模下层纵向木方(主龙骨)12×14cm,间距a=0.9m,

Q5=8×0.12×0.14/0.9=0.15kN/m2

2、底模板取1米宽,按4跨连续梁计算,计算跨度200mm,

模板及模板以上的合力为:

g=(37.5+2.5+0.24)×1=40.24kN/m

M=gl2/10=40.24×0.22/10=0.16kN.m

W=1×0.0152/6=3.75×10-5m3

δ弯=M/W=0.16/(3.75×10-5)=4266.7=4.267Mpa∠【δ】=90Mpa

(胶合板标准JG/T156—2004)

I=bh3/12=1×0.0153/12=2.813×10-7m4,取E=7.5×103Mpa=7.5×106kN/m2(JG/T156—2004)

ƒ=gl4/(128EI)=40.24×0.24/(128×7.5×106×2.813×10-7)=2.38×10-4m=0.24mm∠L/400=0.5mm,挠度满足要求。

3、底模上层横向木方验算

g=(40.24+0.32)×0.2=8.11kN/m

W=100×1202/6=2.4×105m3

M=8.11×9002/10=6.57×105kN.m

δ=6.57×105/2.4×105=2.74Mpa∠【δ】=13Mpa(A—2)

I=bh3/12=100×1203/12=1.44×107mm4,取E=1.0×104Mpa(A—2)

ƒ=8.11×9004/(128×1.0×104×1.44×107)=0.29mm∠900/400=2.25mm,挠度满足要求。

4、底模下层纵向木方验算

g=(40.24+0.32+0.15)×0.9=36.6N/mm

M=36.6×9002/10=29.6×105N.mm

W=120×1402/6=3.92×105mm3

δ=29.6×105/3.92×105=7.55Mpa∠【δ】=13Mpa

I=bh3/12=120×1403/12=2.744×107mm4,取E=1.0×104Mpa

ƒ=gl4/(128×1.0×104×1.44×107)=36.6×9004/(128×1.0×104×2.744×107)=0.68mm∠900/400=2.25mm,挠度满足要求。

Ⅱ、支架验算

1、支架自重计算

采用普通扣件式支架:

纵向La=0.9m,横向Lb=0.9m,步长h=1.2m;

查建筑施工手册:

立杆重量0.0572kN/m,横杆重量HG90:

3.79㎏,HG120:

5.12㎏

一根立杆连同横杆单位重量:

QK1=【0.0572×1.2+(3.79+5.12)×9.81×10-3】/1.2=0.156kN/m

按支架高度10计算

GK1=0.156×10=1.56kN

传至立杆顶部的荷载为:

GK2=(37.5+0.24+0.32+0.15)×0.9×0.9=30.95kN

静荷载:

NGK=30.9+1.56=32.5kN

活荷载:

NQiK=2.5×0.9×0.9=2.03kN

作用在砼基础上的总荷载=32.5+2.03=34.5kN。

2、支架整体稳定性验算

公式0.9×N/(Φ×A)≤ƒc/rm

式中:

N=1.2×NGK+1.4×NQiK=1.2×32.5+1.4×2.03=41.8kN

A为一立杆计算截面积,(0.0242-0.02052)π=489mm2

计算长度取L0=1.2m(两端按铰接)

i=15.8,λ=L0/I=1200/15.8=76查表Φ=0.744

0.9×N/(Φ×A)=0.9×41.8×1000/(0.744×489)=103.4N/mm2

rm=1.59×(1+η)/(1+1.17η)

式中η=SQIK/SGK=NQIK/NGK=2.03/32.5=0.06

代入上式,rm=1.59×(1+0.06)/(1+1.17×0.06)=1.57

ƒc=205N/mm2,ƒc/rm=131N/mm2

计算结果:

103.4N/mm2∠131N/mm2,即0.9×N/(Φ×A)≤ƒc/rm

3、单根立柱稳定性验算

NC=NGK+NQiK=32.5+2.03=34.5kN

L0/I=1200/15.8=76查钢结构设计手册Φ=0.755

δ=N/(ΦA)=34.5×103/(0.755×489)=93.4Mpa≤170Mpa=【δ】

单根立柱验算满足要求。

Ⅲ、支架基础验算

1、基底应力验算:

根据计算,支架立柱下端的荷载NC=34.5kN,支架底座为150×150mm,河床护底C15砼,厚度为15cm,通过刚性角扩大后的基底面积为(2×150+150)2mm2;

基底应力δ=34.5×1000/(2×150+150)2=0.17Mpa∠0.2Mpa(北新大道地勘报告)

2、砼局部受压验算:

参照“公路砖石及砼桥涵设计规范”第3.0.5条,构件局部承压时,按下式计算:

rmNC∠βACRja

式中rm为材料安全系数1.54;Rja为局部承压时极限抗压强度10.5Mpa,AC为局部承压面积150×150mm2;Ad为局部承压时的计算底面积:

(3×150)2mm2;β为局部受压提高系数。

β=(Ad/AC)0.5=【(3×150)2/1502】0.5=1.73;

βACRja=(1.73×150×150×10.5)/1000=408.7kN

rmNC=34.5×1.54=53.1kN,即rmNC∠βACRja,(满足要求)。

四、支架施工顺序

1、首先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让大家明确设计意图,熟悉设计图纸,以及支架安装的规程规范。

2、依据施工方案设计的位置,在基础上用墨线弹出纵横每列每行立钢管的位置。

3、在基础上弹墨线的交叉点上安装底座,搭设支架立杆。

4、安装扫地杆:

将水平杆接头插入杆最下端的扣件内,使接头弧面与立杆紧帖,锁牢。

相邻立杆必须错开,不能在同一平面上,立杆接长应保持垂直。

5、进行水平杆的安装同扫地杆一样。

6、按施工方案设计安装剪刀撑。

7、安装可调顶托。

8、底模安装。

(1)复核支架顶标高。

(2)安装主龙骨,主龙骨部位增设立杆。

(3)安装次龙骨,用铁钉、销钉或电焊等方式将次龙骨与主龙骨固定。

(4)主、次龙骨交叉点有缝隙时,用木锲填塞密实。

(5)铺设及固定底模。

9、侧模及翼模安装

(1)先按拼装方案将不同尺寸的模板切割好,然后再在次龙骨固定位置用手提电钻打眼。

(2)将次龙骨与模板紧贴的一面用电刨刨平,用铁钉将模板固定在次龙骨上。

(3)在侧模与底模拼接处粘贴弹性止浆材料。

(4)翼侧板必须与支架固定,避免其向内侧倾倒。

(5)先安装侧模,然后安装翼模板底模,翼板底模压于侧模上方;翼板底模安装前,首先按设计复核支架顶标高,合格后进行下步施工。

10、模板及支架拆除

(1)逐段松开顶托支撑。

(2)拆除主龙骨、次龙骨,并逐块拆除模板。

(3)拆除顶托。

六、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中必须十分注意安全。

操作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安全绳,备有高爬梯。

2、不准酒后上岗,不准穿易打滑的硬底鞋上岗,不准在高空作业时抽烟,不准在高空作业时接听手机,不准在作业中打斗,不准在支架上抛掷扳手和其他物件。

每天收工时必须检查有无物件遗漏在支架上,确保支架上没有多余、零散的物件。

3、设专门的安全员、质管员来回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施工管理人员不得擅离职守,必须现场指挥协调,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事先拟订并准备好应急措施。

 

四川华西集团十二公司

成都市北新大道高架桥Ⅴ标段项目经理部

2006年9月20日

 

七、双沙桥上采用18m跨度贝雷梁施工

(作为原三角桁架的补充方案)

我标段曾以《三角桁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监理、业主批复,但由于原定约租用三角桁架的一方失约。

为防止因为租用不到三角桁架而延误工期,我们一方面继续寻找,另一方面补充设计《贝雷桁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作为备用。

经参考《桥梁施工成套机械设备》中有关贝雷梁片,其经济、技术、力学性质与三角桁架相比较差距不大。

1、钢料—16锰钢拉应力、压应力及弯应力为1.3×210=273Mpa;剪应力为1.3×160=208Mpa。

2、30铬锰钛钢拉应力、压应力及弯应力为0.85×130=110.5Mpa;剪应力为0.45×1300=585Mpa。

贝雷桁架片力学性质

高×长cm

弦杆截面积Fcm2

弦杆惯矩Ixcm4

弦杆断面率Wxcm3

桁片惯矩Igcm4

桁片断面率Wgcm3

150×300

25.48

396.6

79.4

250500

3570

桁片允许弯矩M0(KN.m)

弦杆回旋半径α

自由长度lp(cm)

长细比λ

纵向弯曲系数δ

弦杆纵向容许受压荷载(KN)

975.0

3.94

75

19.0

0.953

663.0

注:

双排双层的可按单排单层的乘以4再乘以0.9的系数。

现套用三角桁架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有关数据,计算结果如下:

18米跨度贝雷梁检算

本方案考虑左右两幅不同时施工,由于道路交通及场内通道等因素,决定先施工左幅,再施工右幅。

一、计算简图

36Kg/cm

10.757.25

ab

二、均布荷载:

均布荷载25.7KN/m2设贝雷架片间距为1.4m

q=25.7×1.4=36KN/m=36Kg/cm

采用简单梁静力计算手册公式:

RA=qb2/(2L)=7.252/(2×18)q=1.46×36=52.56KN

RB=b(2a+b)q/(2L)=【7.25(2×10.75+7.25)/2/18】×36=208.4375KN

Mmax=b2(2a+b)2/(8×L2)q=16.76q=16.76×36=603.42KN.m∠【M】=788.2KN.m

惯性矩Ig=250500cm4

f=【b2l2(3/2-b2/l2)q】/48EI

=【7252×18002×(3/2-7252/18002)q】/(48×2.1×106×250500)

=3.25∠【σ】=1800/400=4.5cm满足要求。

三、工字钢检算:

1、36C型71.31Kg/mIx=17351Wx=964m3L=600cm

设间距@=0.9m

取q=25.71KN/m2×0.9m=23.139KN/m=23.139Kg/cm

M=1/8×23.139×6002=1041255Kg.cm

σ=1041255/964=1080.14Kg/m2∠【σ】=1700Kg/cm2

f=5×23.139×6004/(384×2.1×106×17351)=1.07cm∠600/400=1.5cm

Q(M)=1/2×23.139×600=6942Kg

2、25a型38.08Kg/mIx=5017Wx=401.4m3L=600cm

设间距@=0.3m

取q=25.71KN/m2×0.3m=7.713KN/m=7.713Kg/cm

M=1/8×7.713×6002=347085Kg.cm

σ=347085/401.4=864.68Kg/m2∠【σ】=1700Kg/cm2

f=5×7.713×6004/(384×2.1×106×5017)=1.235cm∠600/400=1.5cm

四、木方及工字钢计算:

两片贝雷片间距取450mm

支撑工字钢的12cm×10cm方木根数计算(对贝雷梁来看即横向方木或底层方木):

下层:

据工字钢的支点反力6942Kg,由贝雷梁上的横向4根(不含边上两根),纵向0.9/0.5=1.8排钢管支撑,折算每根钢管负担:

6942/(1.8×4)=902㎏

M=1/4×902×45=10148㎏.㎝2

W=1/6×100×1202=240000mm3

σ=M/W=10148/240=42Kg/cm2∠【σ】=100Kg/cm2

8×106/240000/10=3.3根(取4根)

上层:

12cm×10cm方木的局部受压简算:

取【σ】=2.4Mpa36C型工字钢下边缘宽b=140mm

N=69420/(100×140×2.4)=2根,取3~4根,均布。

为了确保贝雷梁自身稳定性及贝雷梁片上搭设钢管承重架的需要,所以贝雷梁中间三列采用4片连成一组,两侧两列采用3片连成一组。

这样既可以单幅施工,也可以双幅同时施工。

五、安装顺序

1、测量放线;

2、浇筑2m×1.7m×0.3m的C30砼基础;

3、架设贝雷桁架:

中间三列4×6片、两侧两列3×6片;

4、在贝雷桁架上铺设一层170㎝×12㎝×10㎝的木方,间距为30cm×50cm;

5、在木方上支撑30cm×60cm的钢管,上、下均使用顶托,用以调整支架;

6、在上层顶托上铺设12cm×10cm的木方,木方上架设工字钢,间距0.9m;工字钢跨与跨之间用两列钢管扣件固定,防止倾覆;

7、在工字钢上铺设一层竹板,作为防护层,防止小型钢件下落伤人;

8、在竹板上铺一层12cm×10cm的木方,间距0.3m,直接接触模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