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172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6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

西方经济学要点汇总

西方经济学考核要点

一、导言

1、稀缺: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多样性而言,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源和手段总是有限的。

稀缺不仅包括物质资源的有限性,也包括劳务和时间的有限性。

2、机会成本:

人们在作出一种选择时所必须放弃的另外一种选择的收益,简言之,机会成本就是选择的代价。

机会成本就是选择的代价。

在人们的每一次选择中,不仅有看得见的经济成本或生产价格,还有隐藏在背后的机会成本。

因此,机会成本又被称之为影子价格。

3、生产可能性曲线:

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一个社会在既定时间和既定技术条件下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及其可能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组合。

它可以表达一个社会所面临的相关的经济问题:

资源的稀缺及由此形成的约束,资源用途的选择,资源运用的效率,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等。

大炮

6000A·R

·C

·D

·S

E

10000黄油

4、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答:

广义上的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国家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经济理论和学说的一个总成。

狭义的西方经济学,则是从理论经济学的角度,指西方国家经济学界有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证和规范的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

5实证方法:

是一种避开了价值判断,只着眼于证明事实真实性的研究方法,它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6、规范方法:

是从一定价值判断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认识观点的研究方法,它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7、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第二,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实证方法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规范方法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三,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也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没有客观性。

第四,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尽管有上述三点差异,但它们也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

规范方法要以实证方法为基础,而实证方法也离不开规范方法的指导。

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

8、经济学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

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产品生产出来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

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要,不同数量的产品满足不同程度的需要。

因此,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就是一个确定哪些需要应当优先满足和满足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第二,怎样生产?

生产产品的方式方法很多,一个国家满足其社会成员需要的方式方法也很多,需要作出恰当的选择,以力求达到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需要满足。

第三,为谁生产?

有限的资源给谁使用,为满足谁的需要来使用,这里涉及到了产品的分配问题,以及决定产品分配的资源占有问题。

第四,谁作出经济决策,以什么程序作出决策?

选择问题也就是一个决策问题。

谁有权来作决策,以什么方式来作出决策,这对于选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决策主体、决策程序问题,涉及到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问题。

9、什么是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家把经济学定义为,一门研究人们如何配置和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最大化需求的社会科学。

二、微观经济学

10、“经济人”的概念及其在微观经济学中的意义?

答:

所谓经济人,就是追求自己目标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的人。

经济人假设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经济人是具有最大化动机的人;经济人是理性的人;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

关于经济人的假设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前提。

经济人的概念是微观经济学对微观个体的行为所具有的共性的一种归纳。

经济人是自利的,但不一定是自私的。

最大化不仅仅是经济人的行为动机,而且也是他的行为方式。

三、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1、需求?

答: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某一价格水平下对一种商品愿意购买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需求有两个条件:

第一,消费者愿意购买;第二,消费者有支付能力,既有能力购买。

12、需求函数:

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需求量与决定这些需求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用公式可表示为:

Dx=f(Px,Py,Pz…,M,T,E)。

其中,Dx表示消费者对X商品的需求;Px表示X商品的价格;Py,Pz,…,表示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M表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T表示消费者的偏好;E表示消费者的预期。

一般情况下,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需求量与价格变化之间的关系,即Dx=f(Px)。

这一需求函数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负相关,即商品的价格越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小;价格越低,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大——这就是需求法则(需求规律)。

13、需求曲线:

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商品的价格。

把表现商品需求与价格相关性的“需求规律”,用图形表现出来,就是需求曲线,它是表示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函数关系的几何图形。

纵轴OP表示商品的价格,横轴OQ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坐标中的曲线D就是需求曲线,它是按照商品在每一个价格下的相应的需求量而描绘出来的曲线。

在一般情况下,这一需求函数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负相关,即商品的价格越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小,价格越低,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大。

PD

E

Pe

OQeQ

14、供给:

是指生产者或卖者在一定时间内对应不同的价格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生产者或卖者形成供给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他愿意向市场提供某种商品的供给;二是他有能力提供这种供给。

1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种商品的可能的供给量与影响这些供给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即:

Sx=f(Px,C,Po,T,E)。

Sx表示生产者对X商品的供给;Px表示X商品的价格;C表示生产成本;Po表示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T表示技术水平;E表示生产者的预期。

如果只考虑产品销售价格对供给的影响,供给函数公式可简写为:

Sx=f(P)。

它表示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是正相关的,即价格越高,供给量就越大;价格越低,则供给量就越少——这就是供给法则。

16、供给曲线:

是表示商品价格与生产者供给量之间函数关系的几何图形。

如图,纵轴OP表示商品价格,横轴OQ表示商品供给量。

供给曲线S就是根据商品在每一个价格下相应的供给量而描绘出来的曲线。

正常的供给曲线是一条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的曲线。

供给曲线特征:

第一,一般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这一点反映了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天相关的关系。

第二,供给曲线被描绘为一条光滑的曲线,这是假定价格和供给量的变化具有连续性;第三,价格与供给量的关系可以是线性关系,也可以是非线性关系。

S

P

E

Pe

o

Q

Qe

P

17、均衡价格:

是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也就是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一致时的价格,用图形来表示,就是这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之点的价格。

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市场交易量就是均衡数量。

如图,纵轴OP表示价格,横轴OQ表示商品数量,曲线D代表需求曲线,曲线S代表供给曲线,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相交点E就是均衡点,E点所确定的价格Pe就是该商品的均衡价格,E点所确定的商品数量Qe就是该商品达到供求平衡的均衡数量。

D

S

E

PPe

 

Q

Qe

o

18、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的区别?

(1)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的定义:

需求量变化是指在决定需求量的其他因素(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偏好、预期等)不变的情况下,完全由于价格的变化而引起的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

需求变化也称需求水平的变化,是指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之外的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

(2)两者区别:

需求量的变化单纯反映需求量变化与价格变化的相关性,在几何图形上,它表现为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之间的变化或移动。

需求变化是由价格之外的因素的变化,如消费者收入、偏好和预期的变化,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相应变化。

这种需求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对于某种商品需求水平的变化,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19、均衡价格及均衡价格的形成?

答:

(1)概念:

均衡价格是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用图形表示,就是这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之点的价格。

(2)形成原理:

均衡价格是经过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及价格的波动而形成。

一是价格过高的情况。

价格过高,会刺激生产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但是却会减少消费者的需求数量,这样就会导致该商品的需求数量少于供给数量,造成供过于求。

供过于求会形成一种迫使市场价格下降的压力,进而促使生产者减少该商品的生产或供给,把供给规模降至均衡水平。

二是价格过低的情形。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过低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而供给量则会减少,需求数量多于供给数量,造成供不应求。

这样会形成提高价格的推力,抑制需求而刺激供给,使供求趋向于均衡点。

总而言之,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以及价格的波动,最终会使一种商品的价格确定在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水平上,在这个水平上,既没有供过于求,也没有供不应求,市场正好“出清”。

因此,所谓的均衡价格,就是能够使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保持平衡的价格,或者说,这种价格能够促使需求和供给趋向平衡,形成稳定的市场。

(3)联系现实:

房价、股票、菜篮子

(4)个人认识与观点:

20、市场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

1.市场机制如何引导当事人解决基本经济问题。

首先,生产什么的问题。

生产者拥有资源的支配和使用权,他们愿意生产那些有利可图的产品,即那些市场价格高于其生产成本的商品,使得生产者的攻击在弥补了其成本支出之后还可以获得利润。

而消费者则要求生产使其得到满足的产品,他们拥有形成购买力,形成市场需求的“货币选票”,从而对运用资源生产什么也具有发言权和影响力。

其次,为谁生产的为题。

再次,怎样生产的问题。

第四,谁掌握决策权。

2.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

首先,均衡价格的形成是供求波动的结果,同时这也是价格给与予供求双方信号,调节供求的过程,会使消费者或生产者调整自己的行为,进而促使供求数量和供求价格向均衡状态转变。

其次,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意味着资源配置不合理。

通过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价格机制对于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态可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是市场趋向于供求平衡状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的两个基本力量,他们的相互作用决定着价格,而价格则是市场上的基本调节信号和杠杆,调节需求和供给的平衡,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

21、市场机制是如何产生调节作用的?

(论述题)

所谓市场机制,就是市场的各个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有机联系。

市场的各种要素,一般又成为市场的各种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

它们的联系和作用统一构成市场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表明,均衡是市场的必然趋势和正常状态。

而脱离均衡点的价格,必然造成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失衡状态。

通过均衡价格的形成,促使供求关系由失衡状态转向均衡状态,就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价格机制。

通过这种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着有效的调节作用。

首先,均衡价格的形成是供求波动的结果,同时这也是价格给予供求双方信号,调节供求的过程。

当价格处于失衡状态时,表明市场上出现了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状况,或者是需求方,或者是供给方,他们的利益或要求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实现。

这样就会对消费者或生产者的行为产生影响,使他们对市场信号作出相应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行为,进而促使供求数量和供求价格同均衡状态转变。

其次,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意味着资源配置不合理,存在着生产的过剩或需求的过剩,千万稀缺资源的浪费或利用不足。

通过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价格机制对于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态可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使市场趋向于供求平衡的状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需求和供给是市场上的两个基本力量,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着价格,而价格则是市场上的基本调节信号和杠杆,调节需求与供给的平衡,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

需求、供给和价格的变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构成了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核心机制,即价格调节机制。

总之,市场调节就是市场机制的调节,也就是在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基础上,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相互制约和联系,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从而最终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联系实际):

非典时期的板蓝根、消毒水的价格比平时翻了几翻,禽流感时期,鸡肉价格又一跌再跌。

板蓝根、消毒水价格上涨,就会刺激生产厂家扩大生产量,鸡肉价格下降,饲养户会减少生产量。

市场机制就是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来发挥调节作用的。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与需求理论

(1)效用:

指商品或劳务所具有的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P62)

(2)边际效用: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或劳务消费所得到的新增加的效用。

边际效用等于总效用的变动量与商品消费量的变化量之比。

(P64)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随着所消费的商品量的增加,每一新增单位消费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P65)

(4)消费者偏好:

是指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可供其消费的商品组合的排列,反映的是消费者个人的兴趣或嗜好。

(P67)

(5)预算约束:

由价格和收入所决定的对消费者需求水平或满足程度的限制就是预算约束。

(P69)

(6)无差异曲线:

就是把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效用差别的各个商品组合连接起来形成的一条曲线,在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种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满足程度都是相同的。

无差异曲线既可以反映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偏好,又可以描述他们所能够追求的效用最大化。

(P83)

(7)基数效用论:

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采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的,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

(8)序数效用论:

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基本观点是: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2、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分歧在哪里?

这两个效用论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效用能不能或者应不应该用准确的数字加以衡量。

基数效用论认为可以,序数效用论认为不可以,甚至是不应该。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用基数衡量的,各种商品之间的效用大小是可以绝对衡量比较的。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不能用基数来表示绝对值的大小,只能按照消费者的偏好作出一个从大到小、即满足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

(P73)

3、序数效用论认为如何实现消费者均衡?

序数效用论认为,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就是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满足点。

该切点所满足的条件,即边际替代率=价格比率,就是消费者的均衡条件,也就是消费者在既定的预算约束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序数效用论认为,有理性的消费者经过选择,最终总可以找到使他获得最大满足的均衡点。

达到均衡点后,只要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偏好、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就不会改变自己的这一消费均衡状态。

(P87)

第五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1)生产函数:

它是指要素投入与产量产出的函数关系,即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某种产品的产出数量取决于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及其组合比例,或者说,产量是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及投入比例的函数。

公式表示:

Q=F(K,L,T,…,N)(P100)

(2)边际产量(报酬)递减规律:

它是指在技术条件不变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连续投入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当达到一定点后,边际产量(报酬)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至下降到0,甚至为负数。

(P103)

(3)等产量曲线:

是进行长期生产分析的一种工具,在技术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都能够生产出同等水平的产量,把这些组合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曲线,就是等产量曲线。

(P106)

(4)等成本线:

它是表示等量的成本所购得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投入组合的轨迹。

(P112)

(5)生产扩张路线:

它又称之为规模曲线,是在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者或厂商扩大生产规模的路径,它在图形上表现为所有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切点的连线。

(P118)

(6)成本:

它是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即生产费用。

包括支付给劳动的工资、支付给土地的地租、支付给资本的利息、和支付给企业家的利润四个部分。

(P119)

(7)不变成本:

它是厂商用于所有不变投入的支出,它们并不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如用于购置机器、建造厂房等固定资产上的支出,即使不生产,这笔费用仍然要打入成本;而产量再大,这笔费用也并不增加。

(P121)

(8)可变成本:

它是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P121)

(9)总成本:

它是生产一定产量所付出的全部成本,包括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两个部分。

(P120)

(10)平均成本:

它是成本除以产量,即每一单位产量或产品所分摊的成本。

(P122)

(11)边际成本:

它也是产量的函数,它反映每一单位产品增量所引起的成本增量变化,即总成本的增量与总产量的增量变化之比。

(P123)

(12)总收益:

它是指生产者出售商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也就是商品的总卖价。

(P130)

(13)平均收益:

它是指生产者出售每一个单位商品所获得的平均收入,也就是总收益与总产量之比,或者说每个单位商品的平均卖价。

(P130)

(14)边际收益:

它是指生产者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出售所新增加的收入,即总收益的增量。

(P130)

2、生产者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

在一定的技术约束和预算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具体说来,生产者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化,需要考虑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需要在技术上作出合理的选择,在成本上作出合理的管理和控制,并把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P98)

3、短期生产函数下生产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答:

通过对短期生产函数所表现的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对生产过程坐出阶段性的划分,进而寻找出合理的生产要素投入量和合理的生产阶段。

第一个阶段,平均产量递增的阶段。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递减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数的阶段,总产量陷于停滞或趋于下降。

(P105)

4、何谓生产函数的有效经济区间?

答:

生产函数的有效经济区间可以定义为所有等产量曲线斜率为负的区间,在此区间,增加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会导致总产量的增加;或者说,在此区间内,如果保持总产量水平不变,那么增加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必然要求相应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P110)

5、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是如何确定的?

答:

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组合就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相切之点所表示的那种组合,它可以达到以最小的成本来生产出既定的产量,或者以既定的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量。

这样,对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的确定就成为对生产要素最佳投入组合的确定。

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把握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确定问题。

第一,把握对最大化产量和最小化成本的追求。

第二,确定最佳组合所要求的各个要素的投入数量及相应比例组合。

(P114)

6、如何理解利润最大化原则?

答:

微观经济学认为,对于一个生产者来说,他的生产或经营原则应当是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这一原则被称之为利润最大化原则或利润最大化条件。

为什么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利润最大化原则呢?

可以这样分析:

第一种情况,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这时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生产或销售,由此所带来的新增加的收益(即边际收益)要大于为此所付出的新增加的成本(即边际成本)。

因此,增加生产或销售,还会带来总收益的增加,生产者会继续扩大产量水平或者销售水平,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第二种情况,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这时,每增加该单位产品的生产或销售,由此所带来的新增加的收益(即边际收益)要小于为此付出的新增加的成本(即边际成本)。

因此,增加生产或销售,会使生产者不断亏本。

他必然减少生产或销售,直到边际收益不再小于边际成本为止。

第三种情况,边际收益等于变价成本。

这时,减少生产或销售,就仍然存在利润增加的潜力,生产者没有得到可以得到的全部利润,如第一种情况;如果增加生产或销售,则生产者就会亏本,损失利润,如第二种情况。

因此,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生产者把可能获得的利润全部得到了,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P132)

第六章市场和厂商理论

(1)市场:

指围绕某一特定商品的供应而形成的交易场所或交易活动。

(P135)

(2)厂商:

指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向市场提供产品服务和劳务的独立生产单位。

(P135)

(3)完全竞争市场:

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无论供给方还是需求方都只是单纯的价格接受者的市场结构、市场类型。

(P137)

(4)不完全竞争市场:

指供给方或需求方在一定程度上是价格制定者的市场结构、市场类型。

(P137)

(5)垄断竞争:

又称狭义上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之间的市场类型,是一种既有垄断因素又有着比较充分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

(P137)

(6)寡头市场:

是少数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市场类型。

(P137)

(7)垄断:

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与买者垄断刚刚相反。

2、市场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外在的特征?

(P139)

类型

厂商

数目

产品差别

价格控制

进入或退出难度

市场策略

例证

完全竞争

很多

没有差别

完全不能控制

非常容易

压低成本

某些农产品

垄断竞争

较多

有一定差别

有一定控制

比较容易

有非价格竞争

一般日用品

寡头

很少

小差别或无差别

控制程度大

比较困难

行业壁垒

汽车、钢铁等

垄断

一家

无差别

控制程度很大

非常困难

独家垄断

一些公用事业

3、完全竞争市场必备的条件是什么?

(P139)

答:

一是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买者和卖着,它们在市场上都只占很小的份额,因而没有一个买者或卖着能够对市场价格独自产生影响;二是该行业或部门的厂商所销售的产品是同质的,即在同一种产品的市场上,所有厂商提供都是同样的产品,彼此没有差别。

三是任何厂商都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或市场,而不会遇到严重障碍;四是信息完全。

买者或卖着都对所交易的产品的价格、技术、质量、成本等信息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对市场的状况有清楚的认识。

4、经济学家为什么推崇完全竞争市场?

(P140)

答:

首先,市场机制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由于无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因而他们无法形成对市场的垄断。

这样市场调节的力量就能够充分得到发挥。

第二,竞争会刺激效率不断提高。

由于商品都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因此,生产者的竞争就只能是价格的竞争,而价格竞争的背后就是成本的竞争。

这就促使生产者追求以最小的成本来获取最大的产量。

因此会激励效率不断的提高。

第三,消费者主权会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

一方面消费者拥有关于商品和市场的充分认识;另一方面,生产者无法垄断市场,而只能展开价格竞争个成本竞争,形成降低成本和价格的压力。

这些有利于消费者权益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第四,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竞争充分、信息畅通、流动自由,这些条件都有助于资源实现合理的流动和有效率的配置。

七、资源市场与要素收入分配

1、引致性需求

答: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形成了要素市场。

在要素市场上,生产者对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需求。

因此,这种需求又被称之为派生需求或引致性需求。

2、边际生产力

答:

所谓边际生产力,从实物形态来看,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某种要素一个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