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241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

《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ocx

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44分)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的姓与名

余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

在关永礼先生所著的《中国姓氏文化》一书中讲到,许多欧美国家名前姓后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来。

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14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

日本则更晚,1876年才颁布《平民必称姓氏、名字义务令》,普遍推行姓氏制度,改变了此前只有贵族、武士、神职官员才享有姓氏的历史。

而细致考究下来,“姓”的来历要比“氏”更古老。

“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

“姓,人所生也。

”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母系血统,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

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嬴、姒、妫、姚等,也正反映了“姓”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

远古的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

比如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姜嫄因踩了熊的脚印而生了后稷,因此周人以熊为图腾,并姓姬,甲骨文“姬”字的右半部,就是熊的脚印的象形。

而在商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简狄因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了契,所以商人就以鸟为图腾,并姓子,子就是卵或蛋的意思。

如果说,“姓”是来自母系,那么“氏”就是来自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他们要对自己率领的群体用某种称号作出区分,这就是“氏”的来历。

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

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

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

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人们在交往中互相称名称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

汉代以后,通称为姓,自此姓氏彻底合一。

现在人们所说的名字是指一个人的名,与古代所说的名字不同。

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

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称呼,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中国的这种名、字双轨制早在周代就已经形成。

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士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

古代婴儿出生满两个月就要命名。

《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这是因为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年,开始取字。

女子十五岁结发加笄(束发的簪子),作为成年的标志,可以取字。

一个人成年后,由长辈原先为其取的名已不便在社交场合中被人指名道姓地径直称呼,应另外换一个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否则被视为无礼。

因此,以字相称,表示尊敬。

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密切相关。

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可以相互注释,字义相近。

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可以连义推想的,如岳飞字鹏举,“鹏举”取大鹏振翅高飞之意,与“飞”互为补充。

还有以反义相对取字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与“晦”字义相反。

除了名、字以外,有些古人还有号。

虽然春秋时期已有称号的现象,但宋代才是号的大普及时代。

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特盛。

清未民初以后、字与号逐渐被笔名、艺名所取代。

(选自《北京日报》2014.02.19)

1.下列关于“中国姓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姓氏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关永礼先生认为中国姓氏远远早于欧美国家,更早于亚洲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

B.中国古姓的字形大多带有女字偏旁,这种造字结构蕴藏着一个历史事实,即中国大多古姓与母系血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C.中国最初的姓来源于母系,而氏来自男性,而且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汉以后姓氏就完全合一,统称“姓”。

D.中国人称氏最初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士和平民地位逐渐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古代,名和字是不同的称号:

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由长辈为其所取的称呼,而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B.古代男子年龄到了二十岁才加冠取字,有“字”之后,“字”就在社交场合被广泛应用,而“名”则退出了社交场合。

C.中国名与字的双轨制自周代形成以来,延续了几千年,清末民初以后,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笔名、艺名。

D.古人的“名”与“字”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或字义相近,相互注释,或连义推想,互相补充,或反义相对,对比鲜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到14世纪左右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才普及兴盛,日本则更晚,而且多由中国传入,由此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

B.中国古代的氏与分封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分封制彻底废除后,氏只剩下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已没有了贵贱之分。

C.古人称自己通常称自己的名,称别人通常称他的字,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诸葛亮自称“亮”,鲁肃则称他“孔明”。

D.有些古人会取号,号出现于春秋时期,但到了宋代,号才进入了大普及时代,而到了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非常盛行。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元褒字孝整,便弓马,少有成人之量。

年十岁而孤,为诸兄所鞠养。

性友悌,善事诸兄。

诸兄议欲别居,褒泣谏不得,家素富,多金宝,褒无所受,脱身而出,为州里所称。

及长,宽仁大度,涉猎书史。

仕周,官至开府、北平县公、赵州刺史。

及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击尉迥,以功超拜柱国,进封河间郡公,邑二千户。

开皇二年,拜安州总管。

岁余,徙原州总管。

有商人为贼所劫,其人疑同宿者而执之,褒察其色冤而辞正,遂舍之。

商人诣阙讼褒受金纵贼,上遣使穷治之。

使者簿责褒曰:

“何故利金而舍盗也?

”褒便即引咎,初无异词。

使者与褒俱诣京师,遂坐免官。

其盗寻发于他所,上谓褒曰:

 “公朝廷旧人,位望隆重,受金舍盗非善事,何至自诬也?

”对曰:

“臣受委一州,不能息盗贼,臣之罪一也。

州民为人所谤,不付法司,旋即放免,臣之罪二也。

牵率愚诚,无顾形迹,不恃文书约束,至令为物所疑,臣之罪三也。

臣有三罪,何所逃责?

臣又不言受赂,使者复将有所穷究,然则缧绁横及良善,重臣之罪,是以自诬。

”上叹异之,称为长者。

十四年,以行军总管屯兵备边。

辽东之役,复以行军总管从汉王至柳城而还。

仁寿初,嘉州夷、獠为寇,褒率步骑二万击平之。

炀帝即位,拜齐州刺史,寻改为齐郡太守,吏民安之。

及兴辽东之役,郡官督事者前后相属,有西曹掾当行,诈疾,褒诘之,掾理屈,褒杖之,掾遂大言曰:

“我将诣行在所,欲有所告。

”褒大怒,因杖百馀,数日而死,坐是免官。

卒于家,时年七十三。

(《隋书·卷五十·列传第十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2分)

A.性友悌   悌:

敬爱兄长

B.遂坐免官    坐:

因……犯罪

C.臣受委一州   委:

托付

D.不恃文书约束  约束:

限制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元褒“有德行”的一组是(2分)

①诸兄议欲别居,褒泣谏不得②元褒字孝整,便弓马

③褒便即引咎,初无异词④臣有三罪,何所逃责

⑤以功超拜柱国,进封河间郡公⑥褒大怒,因杖百余

A.①④⑥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元褒十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在几个兄长的抚育下长大。

他对几个兄长很友爱,兄长们想分家另过,元褒哭泣劝谏,但没能阻止这件事。

B.元褒家中富有,但他不要家中财物,凭宽仁大度的性格和渊博的知识做了官,凭功绩破格提升为柱国,进封河间郡公。

C.元褒在审理商人被抢案中,处理失当,被商人告到朝廷,皇帝派使者调查此事,元褒承认自己的错误,事情澄清后,皇帝称赞他是“长者”。

D.辽东之役时,元褒果断地依法处理了贪生怕死、畏惧劳苦的西曹掾,但却被免了官,受到不公正待遇。

7.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商人诣阙讼褒受金纵贼,上遣使穷治之。

(4分)

(2)州民为人所谤,不付法司,旋即放免,臣之罪二也。

(4分)

(二)古代诗词阅读(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

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在表现诗人的心境上有何相同之处?

请作简要分析。

(3分)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2),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5)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柳永《望海潮》)

(6)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

”三句集中写出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致。

(7)《廉颇蔺相如列传》中,面对廉颇的“宣言”,蔺相如忍辱、退让、回避。

然而当蔺相如面对“舍人”的进谏,说出了“,”

一番宽容大度之语后,廉颇“肉袒负荆”,登门谢罪。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9分)

邵逸夫:

说不尽的一世传奇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1907年出生在宁波镇海的一个富商家庭。

1924年,17岁的邵逸夫就参与了大哥邵醉翁、二哥邵邨人、三哥邵山客在上海创办的“天一影片公司”,之后,邵逸夫和三哥一起下南洋开拓市场,兄弟俩带上一架破旧的手摇无声放映机,在东南亚放映电影。

他们像苦力一样肩挑手扛,一步一顿地走遍了几乎所有的小镇和乡村,终于站稳脚跟。

1931年,20出头的邵逸夫决定率先向美国学习开拍有声电影,他只身前往美国购买器材,途中轮船触礁,险些亡命大海。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1932年,邵逸夫自任制片和导演的《白金龙》问世,是中国最早的有声片之一,轰动一方。

邵氏很快称雄东南亚影业市场。

1958年,邵逸夫移师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

此时,他51岁。

邵逸夫准确把握市场风向标,几次引领了华语娱乐电影的潮流。

1959年,他起用年轻导演李翰祥接连拍摄《江山美人》《杨贵妃》《梁山伯和祝英台》等,掀起了黄梅调电影的狂潮。

1960年,香港十大卖座影片,邵氏独占6部。

1966年起,邵氏又出品了胡金铨导演的《独臂刀》等多部影片,奠定了新派香港武侠片的辉煌。

邵逸夫每天只睡5个多小时,曾创下一天看9部电影的纪录,一年下来总有六七百部之多。

他的精打细算也传为佳话,据说他曾经连剧务去外面花20元买100个生煎馒头的申请也拒不批准,理由是公司内部食堂所卖的馒头一个才1毛钱。

1967年,在捕捉到电影业的式微之气时,邵逸夫与利孝和等人合资创办的TVB(“香港无线电视台”或“无线”)开播,邵氏帝国版图延伸到电视领域,并且在那之后的40年里,牢牢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

1980年,73岁的邵逸夫接任TVB董事局主席一职。

接棒后,邵逸夫网罗演艺精英,一部部为人熟知的TVB经典剧集层出不穷,影响扩及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华人社会,“有华人的地方,就有TVB”。

1980年,汪明荃、谢贤主演的《千王之王》,周润发、赵雅芝主演的《上海滩》,皆风靡整个华人世界。

1983年TVB版《射雕英雄传》引入内地电视台之后,引发收视狂潮,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成为无数人心中无法超越的经典。

再到后来的《大时代》《妙手仁心》等等,都曾让观众茶饭不思、牵肠挂肚。

2004年的《金枝欲孽》,不仅赢尽收视和口碑,更是被称为宫斗剧的“始祖”。

明星的号召力是在影视界打拼的最重要“法宝”之一。

入港之初,邵逸夫就处心积虑、花费重金,挖来了竞争对手“电懋”的头牌女星林黛。

后来,“无线”又在成立初期将汪明荃签入麾下,再次上演“挖角”好戏。

邵逸夫逐渐意识到,要想让影视事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不断培养新人。

1971年,邵逸夫开办“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

在此后的30多年中,无数天王巨星如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周星驰、甄子丹等由TVB训练班走向台前。

有人说过,“邵氏是影视界的少林寺”,师出邵门,不同凡响。

纵观香港演艺界,几乎你能认出的重量级人物,都与邵氏有关。

即便后来很多旗下艺人出走,但以TVB人才库之强大,也可做到几乎不受影响。

而且,连同行和竞争对手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

邵逸夫在1973年和1975年先后痛失二哥和大哥,也许是至亲的逝去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从这时起,“慈善”成为曾以悭吝闻名的邵逸夫新的事业,他说:

“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是慈善家。

”1973年,邵氏基金会正式设立,开始了解囊捐助的义举。

1985年起,邵逸夫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内地。

他说:

“人们都说赚钱难,但懂得将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更难。

”他的基金会决心专注于教育领域,“中国要强大,关键在于教育及培养人才,将赚到的钱捐献在教育事业上,做一些实际的事,是我最大的心愿。

”20多年来,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港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如今,以“逸夫”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达到数万座,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2002年,邵逸夫先生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

如今,斯人已去,功名起落都已是历史,只有成千上万座凝结了无数人青春记忆的“逸夫楼”,成为走过一世传奇人生的邵逸夫无言却不朽的纪念碑。

(选自《世纪人物》,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2分)

A.“邵氏兄弟”公司因为把观众牢牢锁定为中国人,所以才能够把影响扩大到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

B.邵逸夫能成为业内一代宗师的资本和气度不是擅长“挖角”,而是以“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培养出了庞大的演艺人才团队。

C.邵逸夫在痛失二哥和大哥之后对人生有了新认识,他不再精打细算,而是大手笔捐钱,几乎成为对内地最为慷慨的慈善家。

D.邵逸夫既善于挣钱,更善于将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如今以“逸夫”命名的社会公益设施,已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E.从设立邵氏基金会到创立“邵逸夫奖”,邵逸夫的眼光从祖国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放大到了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

(2)邵逸夫在事业上经历了哪几次转型?

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4分)

(3)邵逸夫取得事业上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5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26分)

1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楔(xiē)子 亢(kàng)旱荒阡(xiān)苌(cháng)弘化碧

B.给予(jǐ)妃嫔(bīn) 厮(sī)守   面面相觑(qù) 

C.变徵(zhǐ)  玉簪(zān)  蹩(bì)进  残羹冷炙(zhì)

D.自诩(xǔ)  涔涔(cén)  脑髓(suǐ))  咄咄(duō)逼人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遥岑渑池礼尚往来前合后偃

B.孱头国淬休戚相关望帝啼鹃

C.揾泪绣闼乍暖还寒羽扇伦巾

D.蟊贼阏氏舞谢歌台冠冕堂皇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我国照明用电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左右,如果把我国在用的14亿只白炽灯替换为节能灯,每年可节电480亿度,节能减排潜力很大。

B.《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梦”以理想为其内涵。

作为理想,梦想一方面尚未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又包含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目标。

,。

;。

历史上所追求的这种理想,在今天的“中国梦”中既得到了某种延续,又获得了新的内涵。

①“道”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概念

②就人道的层面而言,“道”则涉及普遍的理想

③从天道的层面看,“道”呈现为存在的根据和法则

④早在先秦,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志于道”的观念

⑤以理想为内涵的“梦”或梦想,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

⑥“志于道”以后一个层面上的“道”为对广义“理想”的追求

A.①③②⑤④⑥B.①⑤④⑥③②

C.⑤④①③②⑥D.⑤④②③①⑥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之:

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

因而

C.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以:

在……的时候 

D.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而……:

虽然……但是……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含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群臣孰计议之畔主背亲

B.召有司案图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C.一时收禽,上下肃然衡因上书陈事

D.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若知我不降明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且庸人尚羞之

B.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如秦

C.小学而大遗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D.毕礼而归之单于壮其节

 20.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君何以之燕王  

2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是我国伟大的戏曲家。

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B.婉约派词人的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题材较为狭窄,往往写个人遭遇,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其中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

鲁迅曾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张衡传》中说张衡“遂通五经,贯六艺”,这里的“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22.为下列新闻拟一则标题,不超过20个字。

(3分)

新华社电在国家海洋局组织下,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写的《钓鱼岛——中国的固有领土》宣传册20日正式出版发行。

据介绍,宣传册共分为五个部分,内容包括钓鱼岛概况、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和国际社会曾明确承认钓鱼岛属于中国、日本主张钓鱼岛主权没有历史和法理依据、中国积极宣示和坚定维护钓鱼岛主权等。

宣传册用中、英、日三种文字印刷,将面向国内外广泛发行。

发行宣传册的目的就是要向国内广大民众和国际社会再次阐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历史和法理事实。

答:

23.根据下图所反映的情况,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将下面文段后面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不超过50个字。

(3分)

每一个在社会上生活的人,都面对着社会的三个时期领域,即经验领域—存在领域—发展领域。

①;②;③。

五、写作(3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0分)

苗得雨

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一年下学期期末模拟

语文参考答案

一、(6分)

1.C(“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错,原文是“战国以后……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

2.B(“‘名’则退出了社交场合”错,可以用于社交场合自称。

3.A(“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无中生有。

概全,文本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奋起疾呼”的信息表明,并没有形成“共识”)

二、(29分)

(一)(14分)

4.D5.B6.D

7.

(1)商人到朝廷辩冤,说元褒接受金鱼贿赂放走了盗贼,皇帝派使臣彻底调查并处理这事。

(诣阙:

到朝廷。

纵:

释放。

穷:

彻底。

(2)州里百姓被人毁谤,(我)没有交付司法部门,(却)立刻释放免罪,这是臣的第二条罪状。

(谤:

毁谤。

付:

交付。

判断句和被动句。

(二)(5分)

8.(3分)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

(1分)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1分)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1分)

9.(2分)韦诗:

比喻,以烛喻月。

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1分)赵诗:

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袭人。

(1分)

(三)(10分)

10.(10分)

(1)暮霭沉沉楚天阔

(2)楚天千里清秋

(3)凄凄惨惨戚戚

(4)一蓑烟雨任平生

(5)嬉嬉钓叟莲娃

(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9分)

11.(9分)

(1)(2分)BD

A因果关系不成立。

C将“或然”曲解成了“必然”,文本信息是“也许是至亲的逝去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不再精打细算”也有误,慷慨捐款并不意味着对自己的事业就不精打细算。

E根据文本中“1973年,邵氏基金会正式设立……1985年起,邵逸夫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内地”的信息,邵氏基金会捐助的不仅是祖国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2)(4分)

①在影业上,从默片转向有声,从黄梅转向武侠。

②从电影转向电视。

③从挖人才转向培养人才。

④从影视界大亨转向慈善家。

每答出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3)(3分)

①外因:

出生商家,兄弟相帮。

②内因:

(思想上)富有远见,眼光敏锐,视野前瞻;(行动上)果敢精明,吃苦耐劳,勤勉坚忍。

每答出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四、(26分)

12.(2分)D13.(2分)A14.(2分)C

15.(2分)B16.(2分)C17.(2分)B

18.(2分)A19.(2分)A20.(2分)D

21.(2分)C

22.(3分)中英日三语钓鱼岛宣传册出版发行

“中英日三语”“钓鱼岛宣传册”“出版发行”各占1分。

23.(3分) 示例:

成年人的三个领域是相对平均的;老年人的经验领域最大,发展领域最小;青年人正好与老年人相反。

(或:

青年人的发展领域最大,经验领域最小;老年人正好与青年人相反;成年人的三个领域是相对平均的)

五、(30分)

24.(30分)

提示:

“沙”意味着普通、平凡,“金”意味着伟大、宝贵。

要透过“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