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 免疫调节.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481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 免疫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 免疫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 免疫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 免疫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 免疫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 免疫调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 免疫调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 免疫调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 免疫调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 免疫调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 免疫调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 免疫调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 免疫调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 免疫调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 免疫调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 免疫调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 免疫调节.docx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 免疫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 免疫调节.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 免疫调节.docx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免疫调节

专题二十 免疫调节

题组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2016上海,17,2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显著不同。

此外,这两者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  )

区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具有免疫持久性

具有免疫短促性

对抗原缺乏记忆功能

对抗原具有记忆功能

涉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不涉及巨噬细胞的功能

包含抗原诱导的细胞增殖与分化

不存在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A.①B.②C.③D.④

2.[2016海南,16,2分]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

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均为自身免疫病

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3.[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5,6分]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4.[2015北京理综,1,6分]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

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

该抗体(  )

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

5.[2014大纲全国卷,3,6分]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6.[2017北京理综,31,16分]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

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            (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    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

 

(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

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    中枢,引起发热。

 

(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    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    。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线粒体膜电

位的相对值)

1

疟原虫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2

加入青蒿素

60

3

仓鼠细胞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4

加入青蒿素

97

①1、2组结果表明        ;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    ,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7.[2015重庆理综(节选),7,8分]2014年埃博拉病在非洲蔓延,我国派出医疗队首次在境外组建医院,帮助非洲防控埃博拉疫情。

(1)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其不能暴露该病毒的    ,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    ,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    免疫功能下降。

因此,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致病。

 

(2)对志愿者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能产生相应抗体,还能产生的免疫细胞有

    。

 

题组2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的应用

8.[2016江苏,13,2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9.[2015天津理综,2,6分]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

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

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

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10.[2014天津理综,6,6分]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患者胸腺肌样细胞分泌

物质a刺激

产生抗a抗体循环

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导致

重症肌无力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11.[2013重庆理综,4,6分]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12.[2014北京理综,31,16分]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

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

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组别

接种物

总人数

癌前病变人数

A

(接种前未检出HPVDNA)

A1

对照剂

7863

83

A2

疫苗

7848

4

B

(接种前检出HPVDNA)

B1

对照剂

1125

126

B2

疫苗

1121

125

(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    连接,导入受体细胞。

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    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

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    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一旦HPV侵入机体,

    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

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    。

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    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    清除体内HPV。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    。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2018山西实验中学等联考,26]下列有关免疫细胞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内癌变细胞的识别和清除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B.记忆B细胞在相同抗原的再次刺激下能快速增殖分化

C.对被病原体侵入的细胞、异体移植器官起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效应T细胞

D.吞噬细胞与T细胞、T细胞与B细胞之间存在信息交流

2.[2018湘南名校联考

(一),29]新生儿出生后保留其脐带血,是因为脐带血内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它不仅能够增殖分化成红细胞,还可以增殖分化成淋巴细胞,参与人体免疫调节。

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由造血干细胞形成淋巴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mRNA发生了改变

B.浆细胞在特异性地识别抗原后,合成并分泌抗体

C.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D.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3.[2018安徽安庆联考

(二),15]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

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其致病性主要由拟核DNA上的基因控制

B.吞噬细胞被破坏后不能暴露该病毒的特有抗原

C.患者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下降

D.接种埃博拉实验疫苗后的志愿者,机体能产生效应T细胞

4.[2018三湘名校联考,17]如图表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

B.有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一定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

D.细胞甲、乙、丙中基因表达情况不同

5.[2018甘肃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

(一),9]现有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品系小鼠甲、乙、丙及另一品系小鼠丁,对甲、乙、丙分别做如下处理:

分组

处理

方式

不做任何处理

将丁的皮肤小片移植到乙的体表上,14天后,皮肤片结痂脱落

切除胸腺

两周后,再将丁的皮肤片分别移植到甲、乙、丙体表上,则移植的皮肤片最易脱落和最易成活的分别是(  )

A.乙、甲 B.乙、丙C.甲、丙D.丙、甲

6.[2018辽宁五校联考,28]某患者先后两次感染某病毒,如图表示患者体内抗体产生、病毒增殖和患病程度之间的关系。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表示病毒增殖的曲线是a1、a2,表示人体患病程度的曲线是b1、b2,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c

B.据图可以判断该患者初次感染前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

C.该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并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

D.a2

7.[2017河北冀州中学模拟,33]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

B.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

C.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

D.发生恶性肿瘤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缺失密切相关

二、非选择题(共11分)

8.[2018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模拟,30]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

能导致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的RNA病毒。

HIV由核衣壳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衣壳包括衣壳蛋白、两条单链RNA、逆转录酶等。

图一是HIV侵入人体细胞后的增殖过程,图二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与T细

胞数量的关系。

分析回答:

图一 图二

(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进入人体后,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    细胞并侵入。

这一过程      (填“有”或“没有”)体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2)经过程②、⑤产生的转录增强因子增强了病毒基因的转录,这种调节机制称为    调节,其对病毒的意义是        。

 

(3)研究表明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人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

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

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

HIV在人成熟的红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是 。

 

(4)图二中表示HIV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

在曲线Ⅱ中AB段呈上升状态的原因是

 。

 

(5)艾滋病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大大上升,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    功能下降。

艾滋病患者最终的死亡原因可能是 。

 

1.[体现社会责任]人工主动免疫是指将疫苗注入人体内,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主要用于预防接种。

人工被动免疫是指当机体感染以后,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等生物制剂,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

下列关于这两种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工主动免疫维持时间较短

B.人工被动免疫可用于紧急预防和治疗

C.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D.注射卡介苗属于人工主动免疫

2.肿瘤基因疫苗接种到小鼠体内,既能在小鼠细胞内表达肿瘤相关抗原(TAA),又能刺激小鼠产生TAA抗体和溶解肿瘤细胞的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肿瘤基因疫苗是将一段外源基因导入小鼠细胞内,其可直接刺激小鼠免疫系统

B.肿瘤基因疫苗能刺激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CTL和TAA抗体对肿瘤细胞均无特异性识别作用

D.CTL细胞识别裂解肿瘤细胞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3.如图是外源性致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

当外源性致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致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

B.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C.浆细胞识别致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D.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4.[易错]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a、b、c表示细胞,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B淋巴细胞的激活除了抗原的刺激还需要淋巴因子的辅助

B.相同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图中b所代表的细胞只能来自记忆细胞

C.b所代表的细胞大量增殖使抗体的量增加,这有利于增强体液免疫的效果

D.c所代表的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在多种细胞器的参与下产生并分泌抗体

答案

1.B 特异性免疫对抗原具有记忆功能,具有免疫持久性;非特异性免疫对抗原缺乏记忆功能,具有免疫短促性,A错误、B正确。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都涉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C错误。

特异性免疫中存在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D错误。

2.B 免疫系统发挥免疫功能的过程中既受神经调节,也受体液调节,A项错误;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通过加工处理将病原体的抗原暴露出来,B项正确;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属于免疫缺陷病,C项错误;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如癌变的细胞,D项错误。

3.D 抗体可以和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但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A项错误;溶菌酶可以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与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不同,B项错误;Rous肉瘤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能够诱发人的细胞癌变,C项错误;HIV主要寄生在T细胞中,人感染HIV后的症状(免疫力低下)与HIV浓度增大和T细胞数量下降有关,D项正确。

4.D 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A错误。

抗体是浆细胞针对特定抗原合成并分泌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因此不能与多种抗原结合,B错误。

该抗体只能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并形成沉淀,之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水解,C错误。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依据酶的作用特点可知,该物质可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

5.D 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参与细胞免疫,A选项正确;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选项正确;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选项正确;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够促进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选项错误。

6.(每空2分)

(1)单糖、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其中三类) 

(2)识别 (3)体温调节 (4)特异 生存与繁衍 (5)①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 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 ②人体细胞的线粒体

【解析】 

(1)疟原虫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需要糖类、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有机物,对应的小分子有机物分别为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和脂肪酸等。

(2)疟原虫能识别并结合红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而侵入红细胞。

(3)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发热与体温调节有关,因此致热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应该是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所以疟原虫很难被宿主的免疫系统特异性清除,使该物种得以生存和繁衍。

(5)①分析题表,青蒿素可以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对仓鼠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没有显著影响,说明青蒿素对不同物种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②要确定青蒿素对人体的作用,可用人体细胞的线粒体代替仓鼠细胞的线粒体进行进一步实验。

7.(每空2分)

(1)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 T细胞 特异性 

(2)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解析】 

(1)在特异性免疫中,大多数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的特有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从而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

(2)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的浆细胞分泌相应抗体,同时产生的免疫细胞有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8.D 因HIV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故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A项正确;HIV有高度变异性,发生变异后原疫苗失去预防的作用,故疫苗效果难以持久,B项正确;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抗原),不能被免疫系统识别,C项正确;HIV最初侵入人体时,机体可产生免疫应答形成抗体,故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项错误。

9.C 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项错误;在第一次注射后,引发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变异是不定向的,鸡霍乱病原菌不能诱导存活鸡产生定向的抗性变异,B项错误;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从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C项正确;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也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项错误。

10.B 通过图解可以看出,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a抗体,A正确;抗a抗体能与物质a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清除,B错误;物质a引发的免疫过程通过体液中的抗体发挥作用,属于体液免疫,C正确;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从而使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导致突触后膜不能兴奋,出现重症肌无力症状,D正确。

11.B 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过强所致,A错误;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所引发的反应,故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等的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正确;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能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C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时引起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错误。

12.(每空2分)

(1)载体 氨基酸 

(2)L1蛋白 记忆(B)细胞 吸附宿(寄)主细胞 (3)A1 (4)细胞免疫 (5)预防

【解析】 

(1)在制备疫苗过程中,HPV外壳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应与载体连接,导入受体细胞。

在基因表达过程中,翻译应以氨基酸为原料。

(2)人体接种疫苗后,疫苗中的HPV外壳蛋白(L1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一旦HPV侵入机体,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

抗体在体液中与游离HPV结合,阻止其进一步侵染细胞。

(3)B1组在接种前检出HPVDNA,癌前病变比例显著高于接种前未检出HPVDNA的A1组,由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癌前病变比例没有明显差异,说明疫苗并未在B2组起到明显效果,即未能明显诱导细胞免疫清除体内已入侵的HPV。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预防。

1.A 机体内癌变细胞的识别和清除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清除功能,A项错误;记忆B细胞在相同抗原的再次刺激下能快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反应,B项正确;对被病原体侵入的细胞、异体移植器官起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效应T细胞,C项正确;吞噬细胞与T细胞可直接接触,T细胞与B细胞可通过淋巴因子进行信息交流,D项正确。

2.B 由造血干细胞形成淋巴细胞需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内mRNA发生了改变,A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B错误;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在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中都有着重要作用,C正确;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发生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3.A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存在拟核,A错误;吞噬细胞能吞噬、处理病原体并暴露出其特有抗原,因此吞噬细胞被破坏后不能暴露该病毒的特有抗原,B正确;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因此破坏吞噬细胞后,患者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下降,C正确;疫苗属于抗原,因此接种埃博拉实验疫苗后的志愿者,机体能产生效应T细胞,D正确。

4.D 分析图示可知,细胞甲、乙、丙分别是B细胞、浆细胞、吞噬细胞,浆细胞不能接受抗原刺激,A项错误;细胞丙(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B项错误;细胞乙(浆细胞)可合成并分泌抗体,与此功能相适应,细胞乙的高尔基体更为发达,C项错误;细胞甲、乙、丙均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而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故它们所含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D项正确。

5.B 在器官移植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起作用,将丁的皮肤移植到乙的体表上,移植皮肤可作为抗原刺激小鼠乙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移植皮肤14天后脱落,这时已产生了记忆细胞,当再次移植丁的皮肤到乙的体表上,乙体内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发生更快、更强的免疫反应,所以移植到乙体表的皮肤最易脱落;丙组小鼠切除胸腺后影响T细胞的分化成熟,从而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所以移植到丙体表的皮肤最易成活,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

6.C 分析曲线图:

图中纵坐标表示抗体产生、病毒增殖和患病程度,其中病毒增殖与患病程度应是同步的,且病毒增殖到一定程度才会患病,在两次感染间抗体产生应是连续的,且再次感染后,产生的抗体更多,产生速度更快。

因此,图中a表示病毒增殖,b表示患病程度,c表示抗体产生。

由题意可知该患者第二次感染时,因为体内有记忆细胞的存在,在短时间内会产生较多的抗体,所以表示病毒增殖的曲线是a1、a2且a1>a2,表示人体患病程度的曲线是b1、b2,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c,A、D正确。

由图可知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c是从O开始的,说明该患者在初次感染前体内没有相应抗体,B正确。

仅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判断该病毒是RNA病毒,且在侵入人体后会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并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C错误。

7.B 再次接触过敏原会产生过敏反应,A正确。

糖尿病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B错误。

艾滋病是由于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T细胞,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属于免疫缺陷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C正确。

机体免疫系统会将体内产生的癌细胞作为抗原进行攻击,当机体免疫功能缺失时,癌细胞不能被及时清除,从而引发恶性肿瘤,D正确。

8.

(1)T 没有 

(2)正反馈 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复制出大量病毒

(3)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答案合理即可) (4)Ⅰ T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 (5)监控和清除 T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人无法抵抗病原体感染,或者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

【解析】 

(1)HIV攻击的是T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