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中庸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524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 中庸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学 中庸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学 中庸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学 中庸试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学 中庸试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大学 中庸试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大学 中庸试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大学 中庸试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大学 中庸试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大学 中庸试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大学 中庸试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 中庸试题答案.docx

《大学 中庸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 中庸试题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 中庸试题答案.docx

大学中庸试题答案

汾阳中学2016年高一年级入学考试国学试题

(本试题共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道:

规律

B.见君子而后厌然厌然:

讨厌的样子

C.其机如此机:

机遇

D.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处事精详

2.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

A.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B.弟者,所以事长也

C.其所薄者厚,其所厚者薄,未之有也

D.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3.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尧舜率天下以仁

B.未之有也毋自欺也

C.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孝者,所以事君也。

D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4.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顾諟天之明命克明峻德

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C.如恶恶臭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

D.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如好好色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著:

彰显出来

B.此之谓自谦谦:

谦虚

C.此谓成于中,形于外形:

比较

D.听讼,吾犹人也听讼:

听到诉讼案件

6.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B.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C.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D.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7.下列有相关文化常识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

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B.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C.古人二十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D.儒家经典“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8.下面句子出于《大甲》的一句是()

A、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

B、顾諟天之明命

C、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D、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9.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汤之《盘铭》曰

B.未之有也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C.之子于归小人之使为国家

D.生之者众人之有技,若己有之

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穆穆:

仪表美好端庄的样子。

B.瞻彼淇澳,绿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 琢如磨。

斐:

文雅

C.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忿懥:

愤怒

D.之其所哀矜而辟焉矜:

夸耀

1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邦畿:

都城及 其周围的地区

B.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瑟:

庄严

C.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喻:

比喻

D.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偾:

败坏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两个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如恶恶臭

B.如好好色

C.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D.上老老而民兴孝

1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所藏乎身不恕恕:

恕道,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品德

B.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絜矩之道:

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

C.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瞻:

瞻仰,仰望

D.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克:

攻克

14.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B.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C.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D.辟,则为天下僇矣。

15.下列句子不存在宾语前置现象的一项是()

A.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B.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

C.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D.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1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仪监于殷,峻命不易监,鉴戒

B.断断兮无他技断断:

心地诚实

C.尧、舜率天下以仁率:

坦率

D.其心休休焉休休:

宽宏大量,胸怀宽广

1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之彦圣,其心好之彦圣:

指德才兼备。

彦,美。

圣,明。

B.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

不啻:

不只、不但

C.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

媢疾:

妒嫉

D.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

俾:

门侍人

1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迸诸四夷迸:

即“屏”,驱逐。

B.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命:

天命

C.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拂:

逆,违背

D.骄泰以失之骄泰:

骄横放纵、放肆骄奢

1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舒:

舒服

B.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乘:

指用四匹马拉的车。

C.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务:

致力于

D.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无如之何:

没有办法。

20.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B.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

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

C.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是礼、乐、射、御、书、数。

 这六种才能被称为“六艺”,其中礼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D.六艺中的“射”指的是射箭技术;“御”指的是抵御敌人的技术;“书”指的是书法。

2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B.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C.舜好问而好察迩言

D.辟如登高必自卑

22.下面句子中存在定语后置现象的一项是()

A.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B.遁世不见知而不悔

C.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

D.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2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率性之谓道率性:

遵循天性

B.发而皆中节中节:

符合法度

C.民鲜能久矣鲜:

D.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辟:

2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拳拳:

奉行不辍的样子

B.天下国家可均也均:

平均

C.衽金革,死而不厌厌:

憎恶、嫌弃

D.中立而不倚倚:

不正,偏侧

2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君子之道,费而隐      费:

费力、费劲

B.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不肖:

没有德行修养

C.语小,天下莫能破焉破:

分开

D.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造端:

开始

2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慥慥:

忠厚老实的样子

B.在上位不陵下陵:

欺凌

C.在下位不援上援:

攀附、巴结

D.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尤:

宠爱

2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故君子居易以俟命俟:

等待

B.辟如登高必自卑自卑:

轻视自己、小看自己

C.兄弟既翕,和乐且耽翕:

和睦、融洽

D.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愿:

羡慕

2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期之丧,达乎大夫期:

满一年

B.博学之,审问之审:

详尽

C.明辨之,笃行之笃行:

笃实地履行

D.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赞:

赞颂

2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诚则形,形则著形:

表露

B.设其裳衣,荐其时食荐:

进献

C.其人存,则其政举举:

实行

D.人道敏政,地道敏树敏:

敏感

3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柔远人也,怀诸侯也柔:

怀柔、使归顺

B.子庶民则百姓劝劝:

劝说

C.日省月试,既廪称事,所以劝百工也省:

省察

D.言前定则不跲跲:

绊倒,引申为不顺畅

二.默写题(每空1分,共20分)

1.,,,,虑而后能得。

2.曾子曰:

“,,!

”富润屋,,德润身,,故君子必诚其意。

3.为人君,;为人臣,;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与国人交,。

4.德者本也,。

,。

,财散则民聚。

5.仁者以财发身,。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6.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三、翻译题。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5分,共20分)

1.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2.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3.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4.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四、断句题。

请用“/”为下列句子断句。

(每题5分,共20分)

1.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2.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3.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4.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五、作文(30分)

《中庸》中有这样一段话: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

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

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请你结合事例,谈谈你对“过犹不及”的理解。

要求:

(1)拟一个标题;

(2)写成议论文,论述过程中要有事实论据。

(3)不少于600字。

汾阳中学2016年高一年级入学考试国学答案

(本试题共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答案:

D   A、宗旨  B、遮遮掩掩  C、关键

2.答案:

C  A、节通截  B、弟通悌   D、可通何

3.答案:

DA、状语后置;B、宾语前置;C判断句;D、无特殊句式\判断句

4.答案:

CA、坦荡正义的\彰显、弘扬B、宗旨/说的是C、讨厌、厌恶D、喜欢/美的、容貌出众的

5.答案:

AB、心满意足的样子C、表现D审理诉讼案件

6.答案:

B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7.答案:

C: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8.答案:

BA、D出自《诗经》C出自汤之《盘铭》

9.答案:

A的B代词,这样的事/对于C这个/宾语前置的标志D代词,代指财物/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0.答案:

D、矜:

同情,怜悯

11.答案:

C。

喻:

知晓、明白

12.答案:

D

13.答案:

D克,能够

14.答案:

AB通俱;C通新;D通戮

15.答案:

D无特殊句式

16.答案:

C带领、领导

17.答案:

D俾:

使

18.答案:

B命:

“慢”字之误。

慢即轻慢。

19.答案:

A舒:

舒缓、缓慢

20.答案:

D.御:

驾驶马车战车的技术。

21.答案:

CA:

见通现;B:

知通智;D:

辟通譬

22.答案:

CA状语后置;B.被动句;C定语后置;D判断句

23.答案:

D.通“避”,躲避

24.答案:

B 均:

治理、平定

25.答案:

A费:

广大

26.答案:

D尤:

指责、责怪

27.答案:

B自卑:

从低处

28.答案:

D赞:

帮助、促进

29.答案:

D.敏:

快捷

30.答案:

B:

勉励

二.默写(共20分,每空1分)

答案:

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2.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心广体胖

3.止于仁;止于敬;止于慈;止于信。

4.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是故财聚则民散

5.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

6.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

三.翻译(共20分,每题5分)

1.答案:

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采分点:

无情者、尽其辞、畏(使动用法)各1分,句意2分】

2.答案:

因此,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很少了!

【采分点:

第一个恶、美、鲜各1分,句意2分】

3.答案:

自己藏有不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恕道的行为,却能使他人明白恕道,这是不可能的。

【采分点:

恕、喻、诸、未之有(宾语前置)各1分,句意1分】

4.答案:

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罢免,罢免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

【采分点:

举、先、命、退各1分,句意1分】

四.断句(每题5分,共20分)

1.答案: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2.答案: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3.答案:

虽有其位,茍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茍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4.答案: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