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640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docx

工艺设计调试技术方案设计

中储粮油脂工业加工技改扩能项目扩建1000T/D污水生产线成套设备供货、设计、安装及服务工程

 

工艺调试技术方案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

2018年3月1日

 

1工艺调试方案2

1.1调试目的及目标2

1.2调试容解析3

1.3调试物资准备3

1.4调试进度计划6

2调试阶段组织管理及人员配置6

2.1调试期组织架构6

2.2调试期的管理制度7

2.3物资管理及采购流程7

3无负荷调试8

3.1单体设备试运转8

3.2系统联动调试方案10

4带负荷调试11

4.1厌氧UASB系统培菌11

4.2好氧生化系统培菌13

4.3置MBR系统调试15

4.4纳滤系统调试的技术措施16

5技术保证及应急管理17

5.1污水站日常维护技术17

5.2专业问题的解决方案18

5.3调试期的应急管理18

6调试期间消耗品消耗清单20

7调试过程的验收及总结21

 

1工艺调试方案

1.1调试目的及目标

1、根据招标文件本项目调试工作属于承包围。

结合本项目的工艺系统,预计总调试工期90天,达到系统投产试运行条件。

2、对油脂废水处理工艺及参数进行检验和优化,根据实际进水水质水量情况对系统工况进行合理调整,保证工艺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3、在调试过程中进一步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在实践中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油脂废水处理的技术和日常操作技能;

4、在调试过程中规污水站的运营管理,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维护记录,并积累系统处理的运行参数,为污水站正式运行奠定基础。

5、调试期间由招标方负责调试所需的水、电、药剂的供应,投标方负责调试期间的设备备品备件与易损件及其他消耗品的供应。

1.2调试容解析

1、调试前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水电供应、调试人员准备、培菌用活性污泥准备、药剂及营养盐采购、工具材料准备等。

2、无负荷调试

1)单体设备试运转;

2)管路、阀门清洗及保养

3)单套系统调试

4)系统联动无负荷试车

3、带负荷调试

1)隔油气浮系统调试

2)厌氧系统调试

3)接触氧化系统调试

4)砂滤和碳虑系统调试

5)污泥处理系统调试

6)AAO生化处理系统调试

7)系统整体稳定调试

1.3调试物资准备

1、水电供应

调试过程中自来水的消耗主要来自生化系统培菌过程中对污泥的稀释,对厌氧池一次性注水约600m3,对缺氧池和好氧池的一次性自来水注入量约为1200m3。

污水站日常用水主要为溶药调配水、化验室用水、工作人员生活用水等,瞬间最大用水量为2.0m3/H,采用污水站设置的给水管路即可。

调试过程中必须保证连续的供电,供电负荷即为系统正常运行负荷。

2、培菌用活性污泥准备

培菌用活性污泥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厂区水质特点、系统采用的处理工艺及实施的可行性。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培菌用活性污泥应满足以下要求:

1)厌氧系统污泥选用城市污水厂的消化污泥,运输至现场后用水冲泡,再经过筛选清理后泵入厌氧池,将渣类物质过滤去除。

2)好氧系统采用的活性污泥须为类似AA/O工艺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新鲜污泥,非类似工艺产生的或者存放较长时间的好氧污泥不能作为接种污泥;活性污泥的拉取应该选择在生化污泥状态较好的时期;应该选择在污泥浓度较高的工艺段拉取污泥以减少运输等成本投资。

3)选择的活性污泥最好能具有尽量多的生物相,可通过工程菌投加等手段进行增加,保证系统调试过程优势菌种的丰富选择。

同时,将提供由我公司代理生产的高效环保生物菌剂产品作为辅助培菌手段进行投加。

3、材料、物资准备

调试所需要物资主要包括投加药剂、化验设备、化验药剂、常用工具等。

调试过程投加的药剂将主要包括磷酸二氢钾、葡糖糖、稀硫酸、纯碱、阻垢剂、消泡剂、清洗剂(奇疏、柠檬酸、NaOH等)。

我公司将在调试工作前完成药剂采购,采购量可以保证整个调试过程的用量和应付各种突发情况的要求。

序号

名称

数量

单位

备注

1

葡萄糖

15

T

2

50%稀硫酸

3

T

3

液碱

5

T

4

柠檬酸

40

kg

5

NaOH

40

kg

6

絮凝剂(PAC)

2

T

PAC、氯化铁等各10kg做试验

7

PAM

800

kg

2)系统调试所需要的化验设备将采用本工程供货的化验设备,并对调试过程中化验设备的安全使用负责,对不当使用导致的设备损坏进行赔偿。

3)调试过程使用的化验药剂将在调试开始前采购完成。

根据调试期间的实验室化验计划确定采购量,并多采购30%以上的药品作为突发事件的保证量。

4、本工程的调试过程的常用工具将在调试工作开始前采购完成。

常用工具主要包括: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污泥泵

2

2

消防用水管

100

3

滤网,滤袋

各5

4

活动扳手(大、小)

各2

5

套扳手

各2

6

卡扳手

各2

7

钳型表

1

8

万用表

1

9

螺丝刀(大、小)

各2

10

老虎钳

2

11

六角扳手

2

5、其他技术准备

1)在系统调试前,需要对调节池的水质进行一次全质分析以了解该油脂废水实际水质情况,并对调试计划作必要调整。

具体测试项目如下:

序号

需要检测项目

1

化学需氧量(CODcr)

2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3

氨氮(NH3-N)

4

总氮(TN)

5

总磷(TP)

6

悬浮物(SS)

7

溶解氧

8

PH

9

总汞、总砷、总镉、总铅、总铬、六价铬、大肠菌群数

2)在调试过程前必须准备好调试技术手册、运行管理记录表格等技术资料,并制定完善的计划和安排。

3)由于调试前期不能保证系统处理出水的稳定达标,必须提前安排好不达标出水的处置方案,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

1.4调试进度计划

根据调试过程的各项容和调试工期要求,对各项调试容安排如下

序号

调试工段

计划用时

调试容

1

设备联动调试

15天

对设备和系统再次进行试运转,对存在故障的设备进行检修;向生化系统注水达到一定液位,对曝气系统、MBR系统、膜系统进行清水联动调试

2

污泥接种

10天

采用性质相近的活性污泥对生化系统进行接种,为生化系统提供各种微生物的种源以供选择,减少自然闷曝需要的时间

3

污泥驯化

10天

对接种污泥进行自然选择,将种源中适合本废水性质的微生物种属培养壮大,不适应的微生物种属淘汰;在此过程适当进入少量本项目实际需处理污水

4

好氧系统污泥负荷提高

20天

通过逐渐增加污水进水量提高好氧系统污泥负荷,并最终满足设计进水量条件的污染物处理要求。

好氧系统污水进水包括厌氧系统产水以及部分超越来的原水。

5

厌氧系统污泥

负荷提高

40天

通过逐渐增加污水进水量提高厌氧系统污泥负荷,并最终满足设计进水量条件的污染物处理要求(与好氧系统同步进行)

6

生化系统与膜处理系统稳定调试

15天

采用生化系统处理出水对膜系统的状态进行压力、压差、回收率等的调整,使之达到稳定状态

7

系统稳定试运行

85天

根据要求进行系统的稳定试运行,熟悉系统性能和管理流程,检验系统处理能力和稳定性

8

系统验收

5天

按照流程对系统进行测试验收

9

启动调试和试运行总工期:

180天

2调试阶段组织管理及人员配置

2.1调试期组织架构

根据调试期的工作容和工作强度不同,将对调试期间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成立运营项目部,具体如下:

该组织架构与污水站常规运行组织架构类似,通过调试期间的管理及运行维护可以为污水站日常运营积累大量的经验。

2、调试人员与班组组成

调试期管理及运行维护人员将由我公司人员及建设方人员共同组成。

我公司将配置调试总负责人1人。

对于业主方提供人员,将根据岗位培养方向及培训考察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原则上,每个岗位上人员配置不少于1人。

我方所有调试人员在调试期间均安排常住现场,直至调试结束达到稳定运行。

调试期间,除有必要并经过业主方同意,所有人员不得随意更换或随意离岗。

调试期间的班组及运行管理时段分配参考正常运行期的方式,分为白班和晚班两班管理。

但须做好应急管理的准备,所有轮休人员离岗不离职,随时做好上岗准备。

2.2调试期的管理制度

调试期间的管理制度将主要按照污水站日常运营维护管理制度进行,所有运行记录参照正常运行记录的要求进行填写并存档。

2.3物资管理及采购流程

调试期间对物资进行严格管理和使用,有计划的采购,具体如下:

1、所有备品备件必须编号入库,经常清点,保证仓库备品备件能满足日常检修更换的需要;一旦使用后必须报请并采购补充;

2、对于日常消耗品如药剂、机油等均需要每日清点并计算用量,提前列入采购计划,保证日常使用中不发生断货情况;

3、所有需要的采购物资必须提前列出清单,报请项目部总负责人进行采购。

3无负荷调试

3.1单体设备试运转

1、单机设备调试流程

熟悉系统工艺结构及管路设置熟悉各设备的性能及使用说明系统管路及阀门配件的调试设备的单机检查单机无负荷试车单机带负荷试车

2、主要工艺调试容

序号

调试阶段

调试容

1

系统管路及阀门配件的调试

①管道检查:

要求明装管道外清洁,暗装管道部清洁;

②阀门检查:

操作灵活、阀门的润滑部位加入油脂防止生锈、开关方向标示明显、开关度指示位置正确等;

③管道冲洗或吹洗:

对给水管道、通风管道应进行吹洗,清理管道的铁屑等杂物。

2

设备的单机

检查

对各单机设备进行资料整理、安装检查、安全检查、单机设备的运行和控制方式的检查、以及各性能参数的测定比照

3

单机无负荷

试车

对各设备的安装、电气接线、电机转向、噪音进行调试,使各设备达到最佳运行状态,

4

单机带负荷

试车

按设备使用说明和设计的设备使用性能要求对设备进行带负荷试车

3、泵类设备调试要点

1)泵的试车运转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泵的进口根据现场情况可装上临时滤网。

②驱动机转向应与泵一致。

③各固定部位应无松动。

④各指示仪表、安全保护装置及中控装置均应灵敏、准确、可靠。

⑤盘车应灵活,无异常现象。

2)离心泵的启动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离心泵应打开吸入管路阀门。

吸入管路应充满输送液体,排尽空气,不得在无液体情况下启动。

②泵启动后,应快速通过喘振区。

③转速正常后,打开出口阀,出口管路阀门开启,不宜超过3min

④将泵调整到设计工况,不得在性能曲线高峰处运行。

3)离心泵试运转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各固定连接部位不应有松动。

②转子及各运动部件运转应正常,不得有异常声响和磨擦现象。

③附属系统的运转应正常,管道连接应牢固且无渗漏。

④滑动轴承的温度不应大于70摄氏度,滚动轴承的温度不应大于80摄氏度,特殊轴承的温度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4)泵停止运转后,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离心泵应关闭泵入口阀门,待泵冷却后,再依次关闭附属系统阀门。

②停泵后,应放尽泵积水,防止锈蚀、冻裂。

③拆下临时滤网,将管道复位。

4、鼓风机设备调试要点

1)启动前的运转准备工作:

气路:

检查进气系统、消音器、伸缩节和空气过滤器的清洁度和安装是否正确,特别应注意检查叶轮前面的部位、进气口和进气管;另外要求出风管的阀门,除鼓风机出口处的电动阀门外,全部完全开启;

油路:

检查是否清洁,油路是否畅通;油路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加油是否到了规定的油位;检查放空阀的功能和控制是否正确;检查扩压器的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控制是否正确;检查进口导叶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控制是否正确;检查油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是否达标;

2)调试

目的是检查开/停顺序和电缆连接是否正确,试运转时,恒温器、恒压器和各种安全检测装置是否已经过试验,并有满意的结果。

启动鼓风机前必须手动盘车检查,各部分不应有不正常的撞击声;瞬间启动机组主电机,检查主电机的转动方向是否正确。

3)机组运行中有下列情况之一应立即停车:

①机组突然发生强烈震动或机壳有磨刮声;

②任一轴承处冒烟雾;

③油压下降;

④轴承温度忽然升高超过允许值,采取各种措施后仍不能降低;

⑤油位降至最低油位,加油后油位未上升;

5、离心脱水设备调试要点

1)试验用仪表、量具应附带有效使用周期检定合格证,精度不低于被测量件的精度要求。

2)电气系统安全性能实验按GB/T14048.1进行。

3)驱动装置空载按规定加足润滑油(脂),接上电机电源,单机进行空载运转,先点动数次,无异常现象,再运转10min。

检验没有异常现象,再进行整机组装实验。

4)整机负荷试验在使用现场进行,试验方法同前的规定进行,负荷试验连续运行时间应不少于72h。

3.2系统联动调试方案

联动调试主要检测在工艺控制条件下系统对各设备的启闭、连锁和互锁控制、信号采集和处理、命令反馈、各种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保护等各项功能进行检验并加以完善。

系统联动调试将主要包括两个过程:

1、自控系统的模拟调试

本阶段将切断自控系统与外部工艺设备的信号传输,完全在自控系统部通过信号模拟强制对各种突发情况进行模拟描述,并观察自控系统对该类情况的判别反应,不断的完善自控系统的功能。

2、联动清水试车

采用清水和一定量的污水对系统进行联动试车,对系统的液位监测及控制、流量监测及控制、压力监测及控制等各项性能进行试验检验,同时进行各项必要的测试。

系统的联动调试将按照“从小到大”的原则合理安排调试顺序。

4带负荷调试

4.1厌氧系统培菌

1、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水质分析是监测污水处理工艺运行好坏的最重要途径,调试前应做好化验设备,器材的准备工作。

监测项目

序号

项目

标准编号

测定方法

1

COD

GB/T11914-89

重铬酸盐法

2

pH值

GB/T6920-86

玻璃电极法

3

VFA

 

滴定法

4

SS

GB/T11901-89

重量法

5

Temp

在线

监测频率

序号

指标名称

取样点

取样频率

备注

1

CODcr

厌氧进水

每天

2

CODcr

厌氧出水

每天

3

SS

厌氧进水

每天

4

SS

厌氧出水

每天

5

PH

厌氧进水

在线

6

PH

厌氧出水

在线

7

Temp

厌氧进水

在线

8

Temp

厌氧出水

在线

9

VFA

厌氧进水

每天

10

VFA

厌氧出水

每天

11

MLSS

厌氧缺氧池取样口

每周

12

SV%

厌氧缺氧池取样口

每周

2、污泥接种

厌氧初次启动,需接种污泥,最好采用同类废水或成分相近废水处理系统排出的剩余污泥,条件不具备也可采用其它污水厂污泥消化池的消化污泥,如未有消化污泥,就采用脱水污泥。

本工程考虑采用场好氧处理系统的污泥进行接种。

3、启动初始阶段

厌氧的启动负荷为0.2-0.5kgCOD/m3.d。

虽然在废水的厌氧处理多数菌种是严格厌氧的,但启动时不需要追求严格厌氧条件。

水中的溶解氧会很快被种泥中的兼氧菌消耗并形成严格的厌氧条件。

这一阶段指反应器负荷低于2kgCOD/(m3.d)的阶段。

这一阶段会洗出非常细小的分散污泥。

通过对化验指标的分析,稳步提升负荷。

4、稳定提高负荷,达到设计值

这一阶段是整个厌氧调试的关键,伴随着颗粒化的形成。

在这阶段,污泥的洗出量增大,其多为絮状污泥,。

大量污泥洗出的结果使留下的污泥开始产生颗粒污泥。

整个系统中的污泥活性大大增加。

每天通过的一些重要化验数据对系统在调试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分析,如CODcr,PH,VFA,Temp等,其中VFA的分析数据尤为重要,它的监测方法相对简单,但却能最直接的反应出整个厌氧系统运行的状况。

5、常见问题的出现及处理

序号

问题与现象

原因

解决办法

1

启动初期布水不均

1启动初期水量偏小

2可采用间歇进水

2

启动初期反应器温度偏低

3水量小,升温慢

4尽量提高进水温度

3

反应器过负荷

5反应器中污泥量不足

6污泥产甲烷活性不足

7降低负荷,提高污泥量,增加种泥量或促进污泥增长

8减小污泥负荷,增加污泥活性(见表中4)

4

污泥产甲烷活性不足

9营养与微量元素不足

10产酸菌生长过于旺盛

11有机悬浮物在反应器中累积

12反应器中温度降低

Ø废水中存在有毒物或形成抑制活性的环境条件

13增加进液营养与微量元素浓度

14增加废水预酸化程度,降低反应器负荷

15降低进液悬浮物浓度

16增加温度

4.2好氧生化系统培菌

1、污泥的接种

1)污泥种源:

好氧系统污泥采用类似工艺系统好氧回流污泥,从附近的采用AA/O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槽池车拉取。

2)污泥接种量:

好氧污泥接种量保证接种完成后,池液体污泥浓度达到4g/L左右。

3)接种过程:

所有拉取污泥,将通过人工过滤一遍进入到污泥池中,再通过污泥将污泥压入过滤孔径为400μm的袋式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池体。

同时,对生化池提供一定的曝气充氧量。

2、污泥的驯化

1)驯化过程:

接种完成后,通过少量泵入系统的垃圾油脂废水,在池形成一种营养成分缺乏的物种竞争状态,将不适应油脂废水水质特征的微生物菌属进行淘汰。

一般驯化过程持续10d左右,剩余的微生物菌群都属于适应性和活性较强的优势菌属。

2)驯化期控制:

驯化期主要对进水量、系统PH、曝气量等进行控制,同时观测系统污水的污泥性状和微生物情况。

根据原水浓度,本工程驯化后期的日进水量将控制在50m3/d左右。

3、污泥负荷的提高

1)负荷提高的原理:

主要通过有控制性的增加系统中有机污染物浓度,使活性微生物形成增殖,达到提高系统处理能力的目的。

有机污染物浓度的提高,既要保证微生物增殖需要的足够营养成分,又不能太高导致高冲击负荷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2)负荷提高的过程:

在保证系统运行处理效果的前提下按照日进水量提高5%逐渐递增污水进水量,提高生化系统处理能力。

3)过程控制:

本过程将主要对系统MLSS、溶解氧、PH、污泥性状等因素进行控制。

4)常见问题的解决

存在问题

原因

解决方法

污泥生长过慢

1营养物不足,微量元素不足;

2进液酸化度过高;

3种泥不足。

1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

2减少酸化度;

3增加种泥。

反应器过负荷

1反应器污泥量不够;

2污泥活性不足;

3每次进泥量过大、间断时间短。

1增加种污或提高污泥产量;

2减少污泥负荷;

3减少每次进泥量、加大进泥间隔。

污泥活性不够

1温度不够;

2产酸菌生长过快;

3营养或微量元素不足;

4无机物Ca2+引起沉淀。

1提高温度;

2控制产酸菌生长条件;

3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

4减少进泥中Ca2+含量。

污泥流失

1气体集于污泥中,污泥上浮;

2产酸菌使污泥分层;

3污泥脂肪和蛋白过大。

1增加污泥负荷和部水循环;

2稳定工艺条件增加废水酸化程度;

3采取预处理去除脂肪蛋白。

污泥扩散

1负荷过大;

2过度机械搅拌;

3有毒物质存在。

4预酸化突然增加

1稳定负荷;

2改水力搅拌;

3废水清除毒素。

4应用更稳定酸化条件

好氧池有臭味

好氧池供O2不足,DO值低,

出水氨氮有时偏高

增加供氧,使好氧池出水DO高于2mg/l

污泥发黑

好氧池DO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析出H2S,其与Fe生成FeS

增加供氧或加大污泥回流

污泥变白

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

进水PH过低,曝气池PH≤6丝状型菌大量生成

如有污泥膨胀,参照污泥膨胀对策

提高进水PH

好氧池出现浮渣似厚粥覆盖于表面

浮渣中见诺卡氏菌或纤发菌过量生长,或进水中洗涤剂过量

清除浮渣,避免浮渣继续留在系统循环,增加排泥

污泥未成熟,絮粒瘦小;出水混浊,水质差;游动性小型鞭毛虫多

水质成分浓度变化过大;废水中营养不平衡或不足;废水中含毒物或PH不足

使废水成分、浓度和营养物均衡化,并适当补充所缺营养。

污泥过滤困难

污泥解絮

按不同原因分别处置

污泥脱水后

泥饼松

有机物腐败

凝聚剂加量不足

及时处置污泥

增加剂量

好氧池中泡沫过多,色白

进水洗涤剂过量

增加喷淋水或消泡剂

好氧池泡沫不易破碎,发粘

进水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全

降低负荷

好氧池泡沫

茶色或灰色

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解絮污泥附于泡沫上

增加排泥

进水PH下降

缺氧处理负荷过高,有机酸积累

好氧处理中负荷过低

降低负荷

增加负荷

出水色度上升

污泥解絮,进水色度高

改善污泥性状

出水BOD

COD升高

污泥中毒、进水过浓

进水中无机还原物(S2O3H2S)过高

COD测定受Cl¯影响

污泥复壮

提高MLSS

增加曝气强度

排除干扰

4.3接触氧化系统调试

1、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1)进水水质的检查,重点是检查进水污泥的浓度,污泥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是否含有其他杂质等。

2)检查曝气气量及曝气是否均匀,填料生物挂膜情况。

2、启动

启动风机,检查启动时有无反常噪音产生以判断风机是否能正常运行。

3、运行

1)风机启动后,观察可提升曝气是否均匀,不均匀需调节气量阀门,调整至填料池件曝气均匀。

2)观察集水槽外出水悬浮物情况。

4.4纳滤系统调试的技术措施

本系统的调试在膜生化系统调试的后期进行,使用的原水是超滤系统产出的清液,可降低COD及去除大量的盐分,达到出水要求。

1.NF装置开启之前,必须检查经预处理来水是否达到NF装置进水指标,否则设备不得投入运行。

2.在任何情况下,NF装置周围环境温度不能低于5℃和高于40℃,水温控制在20-25℃为宜。

3.检查各管路是否按工艺要求接妥,电器线路是否完整,接线是否可靠。

4.注意检查高压、低压控制电接点压力表上、下限控制指针的位置,高压泵进口前的低压电接点压力表限针在0.1Mpa位置,高压泵出口的高压控制电接点压力表上限指针在2.0Mpa位置。

未装电接点压力表的系统要配低压开关。

5.打开高压泵进出口阀门,浓水排放阀门,回水阀门,打开压力表阀门,电导率仪发送器阀门,关闭各取样阀。

6.检查高压泵转动部分是否灵活,如发现异常,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处理。

7.开启NF、RO装置的总电源开关,开启电导率仪等仪表的电源开关。

8.开动预处理系统,打开过滤器的放气阀门,待放气阀出水后,关阀门。

预处理给水压力应使微滤器(保安过滤器)出口压力指示在0.15-0.5Mpa围。

9.利用预处理给水压力,使水通过高压泵进入反渗透组件数分钟,以排除组件及管路中的空气。

10.开启高压泵,低压运行(0.3-0.5MPa)5-10分钟,以便冲洗膜元件,然后逐渐关闭回水阀门和浓水排放阀门,使压力缓慢上升,每升高0.5Mpa,保压运转10分钟,当压力到1.5Mpa时(采用低压膜时,为1.05MPa),使压力稳定下来,设备正常运转。

若要提高水量,可适当提高运转压力。

11.检查各部门压力,检查淡水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