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770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1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docx

江苏省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8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精品学案

专题18.怎样解决图表题的问题

考试说明中:

能够通过对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化学现象以及相关数据和图形等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的能力。

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化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并作出解释的能力。

高考试卷中: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每年都有试题中常以图表方式呈现相关实验结果及化学信息,要求学生在获取信息后对相关化学现象、事实作出合理解释,在推理基础上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试题的新颖度、难度和区分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借助于图表的创新得以体现,这也是新课程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

所以,图文转化能力是学生适应高考的必备能力。

化学图表题的常见类型有图形类、表格类和图形表格混合类等

答题过程中:

解答图表题需要“两会”:

(1)会识图:

一看面、二看线、三看点(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弄清起点、拐点、终点的含义;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2)会析数:

分析数据,弄清各数据的含义及变化规律,分析图像中的隐含信息,将数据和图像加工成化学语言,同时联系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等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一。

能力展示

1.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5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6表示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图7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 ℃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D.图8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2.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

会破坏臭氧层。

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

转变成

,化学方程式如下:

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的

0(填写“>”、“<”、“=”。

(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_____。

(3)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4)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D.缩小容器的体积

(5)研究表明:

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请在上表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三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是实验编号。

过程分析:

1.A中图5表示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是放热反应。

B中图6中当NaOH与CH3COOH等物质的反应时,溶液因盐类水解而呈碱性,突跃该曲线前。

C中图7通过a作一条辅助线,与KNO3的溶解度曲线有一交点在a点之上,说明a点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中图8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曲线并没有达到平衡,所以反应物的转化率并不是最大。

答案:

C

2.

(1)自发反应,通常为放热反应,即H小于0。

(2)以NO计算,2s内NO的浓度变化为(10-2.5)×10-4mol/L,V(NO)=7.5×10-4/2=3.75×10-4mol/(L·s)。

根据速率之比等于计量系数比可知,V(N2)=1/2V(NO)=1.875×10-4mol/(L·s)。

(3)

=

=5000。

(4)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的移动,A项错;该反应放热,故降温平衡正向移动,NO转化率增大,B项错,C项正确;缩小体积,即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运动,即正向移动,D项正确。

(5)本题为实验探究题,目的是研究温度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速率的影响,研究时只能是一个变量在起作用,所以II中数据与I比较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了,故其他的数据应与I完全相同;III中数据与II比较,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数据未变,但是温度升高,故其他数据是不能改变的。

实质I、II研究是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速率的影响,II、III研究是温度对速率的影响。

作图,可根据先拐先平的原则,即最里面的线先达平衡,速率快,应对应于III(因为其温度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是三组中最高的),II比I快,因为两组温度相同,但是II中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大。

答案:

(1)<

(2)1.88×10-4mol/(L·s)(3)5000(4)C、D(5)

II:

280、1.20×10-3、5.80×10-3Ⅲ:

1.2×10-3、5.80×10-3

精要点评:

1.图表题将数据、图线与化学问题融为一体,信息量大,信息加工涉及诸如信息的寻找、选择、整理、重组、应用等各方面.因此要学会了解图表所呈现的化学含义,掌握化学图表最基本的剖析方法,从中提炼出相关的化学信息,尝试应用图表分析解决化学问题,表述自己的思路与思维的结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识表、识图能力,更能通过这个过程训练与优化思维策略,更能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更好地解决问题。

2.对定量表格题,需要我们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留意数据变化过程中要满足的隐含条件,挖掘其内在的规律,这是得出正确结论的依据,有时也是体现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

对于图像题,我们要五看:

一看面,即明确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意义;二看线,即看线的斜率大小,平与陡的含义,函数的增减性;三看点,即起点、终点、最高点、转折点、交叉点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例如等温线、等压线等;五看量,即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

必须认准某些关键数据在解题中的特定作用,全面、准确地从图中挖掘出直接或隐含的化学知识,特别是在分析有些图像中的点时,往往需要避开现象挖掘本质,联想规律,再作判断。

二。

能力培养

1.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25℃时,用0.1mol·L-1盐酸滴定20mL0.1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O2(g)

2SO3(g);ΔH<0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C.图③表示10mL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mol·L-1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随时间的变化

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

CH3CH3(g);ΔH<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酸碱中和在接近终点时,pH会发生突变,曲线的斜率会很大,故A错;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故B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反应速率越来越快,C错;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图像描述是吸热反应,故D错。

答案:

B

2.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下表:

甲酸甲酯转化率在温度T1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

(1)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请计算15~20min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mol,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

为mol·min-1(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依据以上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3)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则该反应在温度T1下的K值为。

(4)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温度为T2(T2大于T1),在答题卡框图中画出温度T2下甲酸甲酯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分析:

(1)15min时,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6.7%,所以15min时,甲酸甲酯的物质的量为1—1.00mol×6.7%==0.933mol;20min时,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11.2%所以20min时,甲酸甲酯的物质的量为1—1.00mol×11.2%==0.888mol,所以15至20min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0.933mol—0.888mol=0.045mol,则甲酸甲酯的平均速率==0.045mol/5min==0.009mol·min-1。

(2)参照答案。

(3)由图象与表格可知,在75min时达到平衡,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24%,所以甲酸甲酯转化的物质的量为1.00×24%==0.24mol,结合方程式可计算得平衡时,甲酸甲酯物质的量==0.76mol,水的物质的量1.75mol,甲酸的物质的量==0.25mol甲醇的物质的量==0.76mol。

所以K=(0.76×0.25)/(1.75×0.76)=1/7。

(4)因为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减少,所以绘图时要注意T2达到平衡的时间要小于T1,又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酸甲酯的转化率减小,所以绘图时要注意T2达到平衡时的平台要低于T1。

答案:

(1)0.0459.0×10-3

(2)该反应中甲酸具有催化作用。

反应初期:

虽然甲酸甲酯的量较大,但甲酸量很小,催化效果不明显,反应速率较慢。

反应中期:

甲酸量逐渐增多,催化效果显著,反应速率明显增大。

反应后期:

甲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成主导因素,特别是逆反应速率的增大,使总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直至为零。

(3)0.14。

(4)

方法指导:

1.图形题——坐标曲线图。

坐标曲线题解题可以把它拆分为识图、析图、用图三个步骤。

其中识图是基础,析图是关键,用图是目的。

①识图。

识图的关键是三看:

一看轴即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化学学含义(自变量x轴和函数Y轴表示的意义),寻找XY轴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是理解题意和进行正确思维的前提。

二看点即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点,终点,拐点,交叉点)。

三看线即曲线的走势(走向变化趋势是上升,下降,波动,正态,偏态等变化)。

②析图。

分析:

图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点,曲线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和走向,分析曲线变化因果关系。

联想:

通过联想,把课本内的有关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等与图像中曲线中的图形与相关点建立联系。

③用图。

迁移:

将相关的化学知识与图像曲线紧密结合,在头脑中构建新的曲线——知识体系。

然后运用新的曲线——知识体系揭示问题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

2.表格题——数据表格分析题。

表格题目属于材料题,常常以列表形式,传递有关化学的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的信息,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获取并处理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等能力。

题目信息一般比较隐蔽,它要求学生作答时首先要能够从题目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并能够将此信息与教材相关的理论紧密结合,从而寻找解答题目的切入点。

解题步骤:

(简记为一审二找三定答)审题:

要明确行标题、列标题和数据标题的含义;分析各行各列的数据变化,最大值、最小值和平衡点。

找答案:

把表格转变成文字,经联想找出所要考的知识;分析各行各列的数据变化,最大值、最小值和平衡点的原因。

定答案:

结合概念和原理答题,把表格转变成文字,要表达准确,尽量用课本上的术语表述;书写要工整、条理要清楚。

三。

能力测评

1.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x(g)

nY(g)△H=QkJ/mol。

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气体体积

C(Y)/mol·L-1

温度℃

1

2

3

100

1.00

0.75

0.53

200

1.20

0.09

0.63

300

1.30

1.00

0.7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B.Q<0

C.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的质量分数减少

D.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右图是一种稀硫对Fe-Gr合金随Cr含量变化的腐蚀性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稀硫酸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比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弱

B.稀硝酸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6HNO3(稀)—Fe(NO3)3+3NO2↑+3H2O

C.Cr含量大于13%时,因为三种酸中硫酸的氢离子浓度最大,所以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最强

D.随着Cr含量增加,稀硫酸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减弱

解题分析:

1.根据题目信息可得,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当体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时,Y的浓度降低的倍数小于2,所以可确定增大体积,平衡正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大体积,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因此A错误,C项正确。

当体积相同时,温度升高,Y的浓度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此反应的正向为放热反应,B、D错误。

答案:

C

2.考查金属腐蚀与合金组成关系,意在考查我们从图中提取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

由题知,稀硝酸在Cr含量大于13%时,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较弱,A选项不正确;稀硝酸与铁反应的还原产物是NO,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才是NO,B选项不正确:

从图中曲线的走势来看,盐酸与硝酸中H浓度相同,但腐蚀能力不同,因此腐蚀速率与溶液中的浓度关系并不大,主要还是取决于Cr的含量。

答案:

D

防错机制:

对于曲线、表格题中的已知条件一般包含在文字叙述、曲线图像的变化、表格中的数字中,题目一般巧妙地将信息隐藏在图表中而不会太明显。

解这种类型的题目,要求按以下规律去找:

①根据题目要求倒过来思考,即先考虑要求解决题目中的问题必须已知哪些条件。

②再从图形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取所需要的信息,从中找出所需的已知条件。

通过以上的分析,二者本质要求是统一的:

准确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仔细审题,深刻理解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这类图表题,须做到分析图表,采集要素,分析特点,关注变化,方能顺利解答。

考试时我们遇到新情景,不慌乱,努力挖掘题眼,寻找题目原型,提高得分率。

四。

能力提升

1.反应aM(g)+bN(g)

cP(g)+dQ(g)达到平衡时。

M的体积分数y(M)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

Z表示反应开始时N的物质的量与M的物质的量之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Z时,加入催化剂,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B.同压同Z时,升高温度,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C.同温同Z时,增加压强,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D.同温同压时,增加Z,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2.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A(g)+xB(g)

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30min时降低温度,40min时升高温度

B.8min前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mol/(L·min)

C.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20min~40min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均为4

3.化学中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

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A.根据图①可判断可逆反应“A2(g)+3B2(g)

2AB3(g)”的△H>0

B.图②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

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C.图③可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D.根据图④,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采用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4左右

4.某温度时,AgCl(s)

Ag+(aq)+Cl-(aq)在水中的沉淀溶解

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AgNO3可以使溶液由c点变到d点

B.加入固体NaCl则AgCl的溶解度减小,Ksp也减小

C.d点有AgCl沉淀生成

D.c点对应的Ksp小于a点对应的Ksp

5.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用甲烷制取氢气的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1)甲烷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第II步为可逆反应。

在800℃时,若CO的起始浓度为2.0mol/L,水蒸气的起始

浓度为3.0mol/L,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测得CO2的浓度为1.2mol/L,则此反

应的平衡常数为,CO的平衡转化率为。

6.硫酸钙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产品。

(1)25℃时,Ksp(CaSO4)=7.10×10-5。

在1L0.1mol·L-1CaCl2溶液中加入1L0.2mol·L-1的Na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假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中Ca2+物质的量的浓度为mol·L-1。

(2)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已部分脱水的生石膏的组成(xCaSO4·yH2O),做如下实验:

将固体放在坩埚中加热,经测量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x:

y=_________。

②t2~t3时间段固体的化学式为。

③t5~t6时间段固体质量减轻的原因是产生了两种气体,其中一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该时间段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低碳经济呼唤新能源和清洁环保能源。

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投料比及热值等问题。

已知:

CO(g)+H2O(g)

H2(g)+CO2(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温度/℃

400

500

850

平衡常数

9.94

9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正反应方向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850℃时在体积为10L反应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g)发生上述反应,CO和H2O(g)浓度变化如下图,则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mol/(L·min)

t1℃时物质浓度(mol/L)的变化

时间(min)

CO

H2O

CO2

H2

0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C1

C2

C3

C3

4

C1

C2

C3

C3

5

0.116

0.216

0.084

6

0.096

0.266

0.104

(3)t1℃(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状态;C1数值_____0.08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单选),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4)若在500℃时进行,若CO、H2O的起始浓度均为0.020mol/L,在该条件下,CO的最大转化率为:

(5)若在850℃进行,设起始时CO和H2O(g)共为5mol,水蒸气的体积分数为X;平衡时CO转化率为Y,试推导Y随X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

8.尿素(H2NCONH2)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氮化肥,工业上合成尿素的反应如下:

2NH3(l)+CO2(g)

H2O(l)+H2NCONH2(l)△H=-103.7kJ·mol-1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尿素的产率的是___________。

A.采用高温B.采用高压C.寻找更高效的催化剂

⑵合成尿素的反应在进行时分为如下两步:

第一步:

2NH3(l)+CO2(g)

H2NCOONH4(氨基甲酸铵)(l)△H1

第二步:

H2NCOONH4(l)

H2O(l)+H2NCONH2(l)△H2

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的条件,在一体积为0.5L密闭容器中投入4mol氨和1mol二氧化碳,实验测得反应中各组分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Ⅰ所示:

图Ⅰ图Ⅱ

①已知总反应的快慢由慢的一步决定,则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步反应决定,总反应进行到min时到达平衡。

②反应进行到10min时测得CO2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则用CO2表示的第一步反应的速率v(CO2)=。

③第二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如上右图Ⅱ所示,则△H20(填“>”“<”或“=”)

习题答案:

1.B2.BD3.D4.C

5.

(1)CH4(g)+2H2O(g)=4H2(g)+CO2(g)ΔH=—136.5kJ/mol

(2)160%

6.

(1)1.42×10-3

(2)①2:

3

②2CaSO4·H2O或CaSO4·H2O

③2CaSO42CaO+2SO2↑+O2↑

7.

(1)放热

(2)0.03

(3)①平衡大于②DA

(4)75%(5)Y=X

8.⑴B

⑵①255②0.148mol/(L·min)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