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大局聚焦发展推动地区事业整体向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979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绕大局聚焦发展推动地区事业整体向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围绕大局聚焦发展推动地区事业整体向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围绕大局聚焦发展推动地区事业整体向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围绕大局聚焦发展推动地区事业整体向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围绕大局聚焦发展推动地区事业整体向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围绕大局聚焦发展推动地区事业整体向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围绕大局聚焦发展推动地区事业整体向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围绕大局聚焦发展推动地区事业整体向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围绕大局聚焦发展推动地区事业整体向前.docx

《围绕大局聚焦发展推动地区事业整体向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绕大局聚焦发展推动地区事业整体向前.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围绕大局聚焦发展推动地区事业整体向前.docx

围绕大局聚焦发展推动地区事业整体向前

围绕大局聚焦发展推动地区事业整体向前

——中关村街道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中关村街道在海淀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社工委、区社会办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区重点工作,秉承“需求牵引务实为民”的发展原则,以巩固创建成果为统领,以创新社会治理为动力,以争创一流为目标,推进街道工作全面开展。

现将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汇聚合力,精细治理,以环境美村

依托网格力量,汇聚多方合力,通过平台收集、队伍巡查、联合执法,促进区域环境品质整体提升。

(一)文明创建成效凸显。

持续保持“一体化联动”执法高压态势,定期开展早查、夜查、互查和“扫街”式检查执法,以综合执法巡查巡检的常态化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全年共开展联合执法597次,专项行动139次,出动执法人员5416人、保安志愿者14429人、车辆3119台次,规范“六小门店”经营1222起,取缔游商占道经营2276起,查处黑车非法运营132起。

充分发挥门前三包队的常态化巡检和快速捡拾队的应急突击作用,实现双重保障、互补互促,共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1476份,规范门前三包行为10074起。

(二)城市管理日益精细。

建立创新型执法沟通机制,组建“村里的城市眼睛”微信群组,打造执法实时联动工作平台,提高执法监管效率,组建以来共解决各类问题48000起。

加大小广告治理力度,共处理小广告信息3495条,取证成功并停机790部。

不断完善群众参与机制,建立社区居委会、街道查违办、区查违办三级防控网络,有力遏制违法建设蔓延的势头。

全年拆除违法建设148处46368.96㎡,完成拆违还绿、小微绿地整治35处4224㎡。

立足惠民为民,完成超市发周边、科学院南路、中关村中学等7项建设项目的民心工程,启动东里北等5个社区综合整治惠民工程,涉及15栋楼1536户。

(三)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发挥城市管理网格平台作用,加强环境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全年及时有效处理环境卫生问题案件6134起。

积极开展绿化美化工程,完成70.2万㎡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抚育养护补贴各类树木苗木35143株,清运生活垃圾、无主渣土25000立方米。

推进豪景等6个社区和双榆树公园的环境美化工程,完成改造面积51143㎡。

继续实行社区环境卫生考评制度,推动居委会、物业、保洁作业单位与居民多方共同参与,全年开展环境清洁日活动1412次,清理垃圾50吨,擦洗城市家居800处,消灭卫生死角700处,社区内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提升。

(四)网格化水平不断提高。

稳步推进“两网”融合工作,社区网格通过平台上报社区民情23000条,上报走访日志2600条,融合平台运转良好。

加强信息化城市管理及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通过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共上报案件18939件,立案18798件,立案率达99.3%,结案18747件,整体结案率达99%。

通过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上报各类问题8074条,转办96181案900余件,实现网格管理的精细高效。

二、强化措施,维护稳定,以防控固村

以“防治”和“稳控”为目标,加大安全生产、矛盾纠纷、社区治安等隐患排查力度,筑牢基层安全防线,维护区域和谐稳定。

(一)地区安全态势平稳。

创新推出“安宁守护者”微信群,打造安全维稳实时联动平台,组建以来共完成重大安保任务6次,消除消防隐患423起,发现、解决各类问题26000起。

开展重点时期安全生产检查及建筑工地、危化品行业等专项整治行动,累计监督检查地区生产经营单位1360家次,上报检查文书1346份,在海淀区排名第一。

顺利完成首次安全生产条件普查工作,地毯式入户调查企业18860家,安普完成数量和速度均排名全区第一。

加大防火检查力度,检查地区单位1306家,发现火灾隐患1867处,督促整改火灾隐患1821处。

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教育,举办中关村街道首届消防运动会,经北京电视台、人民网等媒体报道,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二)矛盾纠纷化解成效显著。

全力维护辖区社会稳定,600人次参与社会敏感期及重点时段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共调解纠纷521件。

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坚持日常巡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全年检查单位210家涉及职工3530名。

加强辖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46起,涉及职工124人,追讨工资总额102.29万元。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年接转区非紧急平台投诉件2000件,结案1920件,结案率达96%;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12人件次,重点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8%。

(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加强地区人口规模调控。

大力开展群租房整治,通过挂账督办、限期治理、长效管控等有效措施,共拆除违法群租房708套,提前并超额完成了区里下达的指标。

强化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共核销流动人口数47787人。

巩固安全防范成果,投入资金594万元用于物、技防建设及保安巡逻队伍建设,建立中关村北区24小时治安防控体系。

圆满完成“两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采取排兵、拉网、执勤、筑防“四步法”,平均每天发动各类治安力量6000-8000人次,确保重要活动期间地区安全稳定。

三、打造品牌,彰显特色,以文化兴村

(一)以品牌活动为引领,传播主流文化。

立足区域实际,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文化品牌。

组织开展第四届中关村科技艺术节、第二届中关村体育节等文化体育活动21场,吸引了20余家科研院所、30个社区共18000人次参加。

强化中国梦宣传,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刊播、中国梦・学习梦、最美北京人、“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实践活动,传播主流文化。

加强社区科普教育,推进乐学中关村项目,东里北社区被评选为海淀区唯一一个2015年国家级科普示范社区。

(二)以多元活动为载体,引领文明建设。

深化爱国主义和革命历史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纪念抗战70周年全国集邮巡回展览”进社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祭奠先烈等活动。

打造共青团新媒体建设平台,开通“中关村青年”微信公众号,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深化志愿服务,推进26个商务楼宇志愿服务站的建设工作,围绕“迎新送暖启程月”、“传统文化弘扬月”等主题,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青春跑酷”、巾帼服务等活动,丰富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以信息化建设为牵引,共建智慧中关村。

推进智慧中关村建设,加快5A信息化建设步伐,完成“全生命周期社区生活服务平台”架构设计,为社区群众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智能化、优质化的信息咨询服务。

推出“乐活中关村”公众号、“乐活中关村精彩周周看”微信报,搭建与群众沟通的多元化网络互动平台;加快智慧社区建设,北里、东里南等社区陆续推出微信公众号,开发社区生活“E站通”、社区服务“一站式”门户等软件系统,不断完善社区生活自助服务终端使用功能,为居民提供便捷化、数字化的便民服务。

目前“乐活中关村”、“社区服务之窗”等微信平台关注用户已突破2500人。

四、聚焦需求,乐活民生,以服务暖村

立足辖区科研院所聚集、高端人才云集、教育资源密集、高新企业汇集的区位实际,以“乐活中关村”为主线,以惠民为民为目标,推进公共事业发展。

(一)社会保障温暖民心。

聚焦住房需求,加大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力度,共受理1081户家庭的住房申请;聚焦就业需求,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力度,完成1050人的就业工作指标;聚焦困难群体需求,开展走访慰问,发放失业保险、低保、生活补助、医疗救助等共计8876592元;聚焦入学需求,审核入学申请334份,集中受理借读证明办理申请247份,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目标。

(二)公共服务惠及全民。

以专业化、智能化服务推进中关村地区老龄工作,在知西社区建立占地约80㎡的中关村养老创新示范基地,以黄庄社区老年餐桌为试点,打造中关村养老服务品牌。

以“幸福家庭、和谐人口”为主线,扎实有序落实“单独两孩”政策;挖掘创新点,开展“三个二”工程,打造具有中关村特色的人口计生宣传阵地。

拓宽服务的普惠性,通过社区文化魅力大课堂等社区服务项目,扩大普服务受益面,惠及地区居民3000余人。

精心培育,着力引导,全年45支地区社会组织约700人次参与公益服务活动,爱心助学项目为困难学生提供助学服务860小时。

(三)社区治理不断创新。

积极创新社区社会组织扶持机制,推出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超市+时间银行”的志愿服务模式,在东里南社区打造北京首家试点,增强社区社会组织活力。

《北京日报》、人民网、新浪网等20余家媒体关注并转载报道。

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多彩社工节,丰富社区干部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提升队伍凝聚力。

严格社区公益金使用监管,通过服务大集形式发挥社区公益金杠杆作用。

(四)“两委”换届圆满完成。

顺利完成30个社区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作为全区唯一一个居委会换届选举实现100%直选的街道,率先完成市里下达的“三个50%、一个90%”的任务指标,实现直选率、选举一次成功率、社区党组织书记与预测人选吻合度“三个百分百”,呈现出广大党员参与选举热情高、党员群众满意度高、选举成功率高、社区党组织成员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的“三高一优”良好局面。

五、搭建平台,加强互动,以经济强村

(一)加快业态调整步伐。

以坚定不移地服务保障好首都核心功能为出发点,细化“以业管人”措施,推动区域有序发展。

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方法,推动科贸、中发等中关村大街沿线大厦业态升级,加快小、散及低端商户的分流疏解,优化地区发展环境。

持续开展小门店专项整治,实现高效协同、高压管控,减少低端行业流动人员输入数量,共封闭门店173户。

(二)助推核心区发展。

立足多方需求,搭建政企交流、行业交流及院企交流平台,开展调研、走访、企业会员互访等活动500余次,推动地区企业、驻区院所和高校资源的对接合作与互利共融。

开展地区企业发展战略和法律服务培训,架设企业安全运营、稳健发展的成长通道。

积极挖掘税收新资源,完成代征房产税23876701万元,同比增长9.2%。

六、筑牢基础,延伸触角,以党建立村

(一)不断推进社会领域党建工作。

一是商务楼宇党建树品牌。

筹资200余万元,打造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占地面积达1000㎡的世纪科贸“党建e站”,开辟“党建孵化站”、“白领部落格”等多个全新服务版块,为楼宇企业和员工提供6大类18项服务。

二是非公党建工作广覆盖。

建立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基础数据台帐,完成地区225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4家社会组织的调查摸底,实现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及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全覆盖。

三是基层组织建设育品牌。

深入走访基层党组织,加强对社区、非公、社会组织“五型五好”党组织的培育,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品牌的示范引领和典型带动作用。

(二)稳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加强社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对13个社区党组织的类型进行调整,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负责人,30个社区全部配备了专职副书记。

规范非公党建制度建设,通过规范队伍管理、规范经费使用,进一步增强非公党建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规范党员教育管理,梳理制定了《中关村街道党工委发展党员工作一本通》,严把进口关、程序关、审批关、监督关、档案关“五关”,共发展党员20名。

(三)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打通机关干部轮岗交流“微循环”。

全年推荐选拔了8名处级干部和10名科级领导干部;对15个科室的23个岗位进行了干部调整。

开展“五比五争先”主题实践活动,举办专题讲座4次,开展党课教育10次;结合纪念建党94周年,广泛开展“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观看红色影片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党员意识和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

强化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促进街道领导干部认真履行“一岗双责”。

加强监督检查,开展“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专项整治工作,促进机关效能显著提升。

七、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以形象塑村

(一)严以修身,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在广集民意、广聚民智的基础上,投入1092万元对27项群众反映最突出、需求最迫切的实事项目进行办理。

认真做好节日期间公务车辆封存和使用情况的自查工作,安排专人清点、封存机关所有公车共计130台次。

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讲授党课39场,街道工委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研讨12次,广大党员干部受教育2000人次。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开展“代表联系选民月”、“政协委员下基层”等活动,广泛听取代表委员意见建议。

(二)俭以养德,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制定《中关村街道2015年节能工作计划》,严格落实节油、节水、节电等节能指标,鼓励办公设备耗材循环利用,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车辆管理,严禁公车私用,采取保险统一、维修加油定点定额、优先选用低能耗、低污染车辆等举措,有效降低了公车费用。

严格财务管理,明确各类资金的审报批流程,控制预算编制规模,缩减机关经费。

(三)臻于改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按照同区通办三级联动“三统一”建设标准,稳步推进同区通办三级联动工作:

一是服务场所标准化,对街道办事服务大厅重新设计,调整布局;二是硬件设施配套化,组建运维团队,完成配套设备的采购和智慧政务平台的安装调试;三是网络布局科学化,优化街道网络布局,达到了网络通、平台通、应用通、数据通、服务通的“五通”效果;四是科室职能窗口化,整合服务大厅窗口科室,完成街道、社区两级操作人员系统平台使用培训。

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10条。

(四)拓宽渠道,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地区发展建设中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就重点项目资金预算、文明创建长效机制建设等中心工作向代表、委员进行专题汇报,认真听取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着力提高建议、提案的办结率和代表委员的满意度,共承办区“两会”建议、提案2件。

下一年,我们将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减人”、“添秤”为工作主线,坚持“瘦身”与“健体”联动,统筹推进“城市病”治理。

以正确处理“疏解”与“发展”的关系为出发点,通过疏解实现提质增效,促进地区各项事业长足发展。

(一)不断健全和完善文明城区长效机制建设,继续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全面提升地区文明水平。

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主题参观活动,立足立体宣传,推动公共文明培育机制长效化。

继续实行分片包干的“一体化联动”综合执法模式,开展背街小巷、校园周边及小门店等专项整治,推动地区环境秩序及经营秩序治理长效化。

将巩固创建成果与改善民生相结合,聚焦居民实际需求,切实将惠民工程落到实处,推动为民办实事项目长效化。

继续实行包片责任制、专题会议制、专项会商制,不断完善各项机制体制建设。

(二)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培育特色党建品牌,提高党的基层执政能力。

整合各类力量,在街道“大工委”、“席位制”、社区“大党委”的框架下,推动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联建共建、结对互助、资源共享。

提升党建服务水平,不断扩大中心示范站的品牌效应,将“党建e站”的服务范畴向周边楼宇进行辐射和覆盖,打造“实虚结合”的党建服务阵地。

大力培育党建品牌,积极开展“一组织一特色”品牌建设活动,打造和选树1-3个“五型五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社会领域党建等工作品牌。

锤炼党员干部队伍,深入推动“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专项整治工作,继续加强监督检查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腐败。

(三)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街道属地统筹协调能力,着力打造宜居美观城市环境。

巩固环境整治成果,继续采取“一体化联动”综合执法模式,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整治力度,推动街面环境秩序整治和拆违工作。

抓好街道应急队、快速捡拾队及门前三包队伍的管理,开展垃圾分类新机制试点工作,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城市清洁活动,提升地区环境卫生整体面貌。

以解决居民停车难题为着力点,积极缓解停车难题。

美化绿化社区环境,做好2015年度部分环境建设项目及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惠民工程的跨年度转接工作。

(四)不断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和隐患排查力度,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构建和谐稳定街区。

继续加大群租房排查及拆除力度,防止出现拆后反弹现象,实现“以房管人”。

完善地区群防群治、立体防控网络化体系,做好市级挂帐重点治安地区整治。

加大对地下空间消防隐患部位的检查频次,坚决遏制火灾隐患发生的苗头。

继续开展两网融合工作,促进网络社会管理服务“微循环”。

扎实推进街道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做好“全生命周期社区生活服务平台”搭建工作。

开发可持续发展、可全面推广的社区服务项目,扩大品牌服务项目的受益面。

进一步探索“乐学中关村”品牌项目的精品化运作及全民阅读新模式。

(五)不断深化为民服务工作和便民惠民工程,大力推进社会公共事业向前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弱势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

进一步完善中关村智慧养老品牌,组织企业开展中关村智能养老本地化服务;完善为老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建立“医养结合”的一中心多站社区养老模式。

拓宽就业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

拓宽残疾人就业平台和渠道,建立“养老助残管理服务中心”,继续推进老旧小区和残疾人无障碍改造。

深入开展中关村人家庭幸福促进行动和生殖健康服务活动,开发具有属地特色多功能一体化微信关注平台,积极探索人口和计划生育网上办事服务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