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2007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化学

一、单选题(共7小题,每小题6.0分,共42分)

1.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D.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2.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活中钢铁制品生锈主要是由于吸氧腐蚀所致

B.冰箱中使用的含氟制冷剂泄漏后,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含量

C.氯气和活性炭均可作为漂白剂,同时使用可增强漂白效果

D.明矾[KAl(SO4)2•12H2O]溶于水会形成胶体,因此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能溶解Al2O3的溶液:

Na+、K+、HC

、N

B.0.1mol·L-1Ca(ClO)2溶液:

K+、Na+、I-、Cl-

C.能使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

K+、Fe2+、Cl-、N

D.加入KSCN显红色的溶液:

Na+、Mg2+、Cl-、S

4.下面四幅图中,与胶体性质有关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全部

5.锗(Ge)、锡(Sn)、铅(Pb)与碳、硅两元素同位于第ⅣA族,其原子序数按锗、锡、铅的顺序依次增大,则下列推断一定不正确的是(  )

A.锗、锡在空气中不反应,铅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氧化铅

B.锗与盐酸不反应,锡、铅能与盐酸反应

C.锗、锡、铅的+4价氢氧化物的碱性:

Ge(OH)4

D.锗、锡、铅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2C和14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均为

B.在Na2O2和CaCl2中均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

C.结构示意图为

的阴离子都不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D.电子式

可以表示羟基,也可以表示氢氧根离子

7.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时间为t1时改变条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持温度、容积不变,t1时充入SO3(g)

B.维持压强不变,t1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

C.维持温度、容积不变,t1时充入一定量Ar

D.维持温度、压强不变,t1时充入SO3(g)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8.合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1)镁合金被用于制造笔记本电脑外壳、竞赛自行车车架等,是由于镁合金具有________等优异性能。

(2)测定某镁铝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

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另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500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

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生成沉淀阶段的图像斜率视为恒定)。

则合金中Al的质量为________g,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3)有一种镁铝合金(Mg17Al12)是贮氢材料,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的反应方程式为Mg17Al12+17H2===17MgH2+12Al。

得到的混合物在6.0mol/L的盐酸中能完全释放出H2。

1molMg17Al12完全吸氢后得到的混合物与上述盐酸完全反应,释放出H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

(要求列出计算过程)

(4)铝电池性能优越,Al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通入空气的电极为正极,以多孔石墨为正极材料。

若以NaCl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正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若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电池的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9.CO2、SO2、NOx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气体,控制和治理CO2、SO2、NOx是解决温室效应、减少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有效途径.

(1)图1是在101kPa,298K条件下1molNO2和1molCO反应生成1molCO2和1mol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

已知:

①N2(g)+O2(g)=2NO(g)△H=179.5kJ•mol﹣1

②2NO(g)+O2(g)=2NO2(g)△H=﹣112.3kJ•mol﹣1

请写出NO与CO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工业上正在研究利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该方法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g)+3H2(g)

CH3OH(g)+H2O(g)△H=﹣49.0kJ•mol﹣1

某科学实验小组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温度保持不变),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2中实线所示(图中字母后的数字表示对应的坐标).

①该反应在0~8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

③仅改变某一条件再进行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与实线相比,曲线Ⅰ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曲线Ⅱ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若实线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曲线Ⅰ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1,曲线Ⅱ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2,则K、K1和K2的大小关系是      ;

(3)有学者设想以如图3所示装置用电化学原理将他们转化为重要化工原料.请回答:

①若A为SO2,B为O2,C为H2SO4,则负极反应式      ;

②若A为CO2,B为H2,C为CH3OH,则正极反应式      .

10.人们对苯及芳香烃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由于苯的含碳量与乙炔相同,人们认为它是一种不饱和烃,写出分子式为C6H6的一种含两个三键且无支链的链烃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分子式为C6H6的结构有多种,其中的两种为

①这两种结构的区别表现在:

定性方面(即化学性质方面):

Ⅱ能________(选填a、b、c、d)而Ⅰ不能。

a.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b.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定量方面(即消耗反应物的量的方面):

1molC6H6与H2加成时:

Ⅰ需________mol,而Ⅱ需________mol。

②今发现C6H6还可能有另一种立体结构,如图所示,该结构的二氯代物有______种。

(3)萘也是一种芳香烃,它的分子式是C10H8,请你判断,它的结构简式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填入编号)。

(4)根据第(3)小题中你判断得到的萘结构简式,它不能解释萘的下列事实中的________(填入编号)。

a.萘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萘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萘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d.一溴代萘(C10H7Br)只有两种

(5)现代化学认为萘分子中碳碳之间的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11.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第一电离能I1是指气态原子X(g)处于基态时,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X+(g)所需的最低能量。

下图是部分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随原子序数变化的曲线图(其中12号至17号元素的有关数据缺失)。

B.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数值表示,该数值称为电负性。

一般认为:

如果两个成键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原子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如果两个成键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通常形成共价键。

下表是某些元素的电负性值:

(1)认真分析信息A图中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推断第三周期Na~Ar这几种元素中,Al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范围为<Al<(填元素符号)。

(2)从信息A图中分析可知,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的变化规律是:

(3)信息A图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周期族。

(4)根据对角线规则,Be、A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性质相似,它们都具有性,其中Be(OH)2显示这种性质的离子方程式是。

(5)通过分析电负性值的变化规律,确定Mg元素的电负性值的最小范围。

(6)请归纳元素的电负性和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关系是。

(7)从电负性角度,判断AlCl3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说出理由并写出判断的方法。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A错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除CO2外还有SO2,另外还可能是碳酸氢盐溶液。

B错误,某溶液焰色反应呈黄色,只能说明一定含有钠元素,不一定是钠盐溶液,也可能是NaOH溶液。

C错误,能使溴水褪色的气体除乙烯外还可能是其它不饱和气态烃如丙烯,乙炔等,还可能是还原性气体如SO2等。

D正确,加KSCN溶液不变色,说明没有Fe3+,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说明生成Fe3+,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2.【答案】A

【解析】钢铁为合金,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在空气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A正确;冰箱中使用的含氟制冷剂泄露后,产生气体,不会增加空气中的PM2.5,B错误;氯气和活性炭不反应,活性炭能吸附氯气,减弱漂白效果,C错误;明矾[KAl(SO4)2•12H2O]溶于水会形成胶体,因此可用于自来水的净化,但是不会具有消毒作用,D错误。

3.【答案】D

【解析】A项,溶解Al2O3的溶液应呈酸性或碱性,而HC

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存在,错;B项,ClO-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I-,错;C项,使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显酸性,与N

结合成HNO3,可以氧化Fe2+,错;D项,使KSCN显红色,说明存在Fe3+,与这四种离子可以共存,正确。

4.【答案】D

【解析】琼海沙洲岛的形成是河水中的胶体与海水接触时,胶体的聚沉,东方明珠夜景和树林中的晨曦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明矾净水的原理是明矾水解产生胶体,吸附悬浮物而发生聚沉,这些都与胶体性质有关。

5.【答案】D

【解析】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故锗、锡、铅的金属性依次增强,D错误。

6.【答案】A。

【解析】A、14C是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核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正确;B、过氧化钠中含有过氧根,其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氯化钙中只含有离子键,错误;C、最外层为18的阴离子,可以是硫离子,硫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错误;D、氢氧根离子属于带电离子,羟基属于原子团,氢氧根的电子式为:

,错误。

7.【答案】D

【解析】A.维持温度、反应体系体积不变,t1时充入SO3,此时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不变,错误;B.维持压强不变,t1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不符合,错误;C.维持温度、容积不变,t1时充入一定量Ar,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变,正逆反应速率都不变,错误;D.维持温度、压强不变,t1时充入SO3,该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增大,则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正确.

8.【答案】

(1)强度大、密度小、散热性好、消震性好(答案合理即可)

(2)2Al+2OH-+2H2O===2AlO

+3H2↑ 5.4 5

(3)Mg17Al12+70HCl===17MgCl2+12AlCl3+35H2↑

 1mol35mol

n(H2)=35mol+17mol=52mol

(4)O2+2H2O+4e-===4OH-

【解析】本题以合金为载体考查了物质含量的计算、离子方程式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等,意在考查学生对电化学知识、离子反应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计算能力。

(2)镁不和NaOH溶液反应,铝属于两性金属,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

+3H2↑。

由图可知,生成沉淀的总物质的量为0.35mol,Mg(OH)2的物质的量为0.15mol,在加入(240-200)mLNaOH溶液时,氢氧化铝溶解,发生反应Al(OH)3+OH-===AlO

+2H2O,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0.2mol,合金中Al的质量为5.4g,40mL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0.2mol,所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5mol/L。

(4)以NaCl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若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正极反应式不变,负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

+2H2O,所以总反应式为4Al+3O2+4KOH===4KAlO2+2H2O。

9.【答案】

(1)2NO(g)+2CO(g)=N2(g)+2CO2(g)△H=﹣759.8kJ•mol﹣1;

(2)①0.125mol/(L•min);

③升高温度;增大压强;K1<K=K2;

(3)①SO2﹣2e﹣+2H2O=4H++SO42﹣;

②CO2+6H++6e﹣=CH3OH+H2O.

【解析】

(1)NO与CO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发生反应为:

2NO+2CO=N2+2CO2,

已知:

①N2(g)+O2(g)=2NO(g)△H=179.5kJ•mol﹣1

②2NO(g)+O2(g)=2NO2(g)△H=﹣112.3kJ•mol﹣1

由图可知,1molNO2和1molCO反应生成CO2和NO放出热量368﹣134=234kJ,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③NO2(g)+CO(g)=NO(g)+CO2(g)△H=﹣234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③×2+②﹣①得:

2NO(g)+2CO(g)=N2(g)+2CO2(g)△H=﹣759.8kJ•mol﹣1;

(2)①由图可知,8min时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mol,参加反应的氢气为8mol﹣2mol=6mol,故v(H2)=

=0.375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CO2)=

v(H2)=

×0.375mol/(L•min)=0.125mol/(L•min);

②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③曲线I反应速率增大,但转化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少,可能是升高温度,因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氢气的转化;

曲线Ⅱ反应速率增大,转化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多,因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应是增大压强;

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曲线Ⅰ温度最高,实线和曲线Ⅱ温度相同,故K1<K=K2;

(3)①反应本质是:

SO2+O2+H2O=H2SO4,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二氧化硫在负极失去电子与水生成硫酸根、氢离子,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SO2﹣2e﹣+2H2O=4H++SO42﹣;

②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通入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由电荷守恒可知,应有氢离子参加反应,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CO2+6H++6e﹣=CH3OH+H2O.

10.【答案】

(1)CH≡C—C≡C—CH2—CH3(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①ab 3 2 ②3 (3)C (4)a

(5)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独特的键C

【解析】

(1)分子式为C6H6的一种含两个三键且无支链的链烃的结构简式为CH≡C—C≡C—CH2—CH3等。

(2)①Ⅱ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1molC6H6与H2加成时Ⅰ需3mol,而Ⅱ需2mol。

(4)根据第(3)小题中萘的结构简式可知,萘分子应该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5)萘分子中碳碳之间的键应该是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11.【答案】

(1)Na Mg 

(2)从上到下依次减小(3)第五 第ⅠA

(4)两 Be(OH)2+2H+===Be2++2H2O、Be(OH)2+2OH-===BeO

+2H2O (5)0.9~1.5

(6)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小

(7)Al元素和Cl元素的电负性差值为1.5<1.7,所以形成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 将氯化铝加热到熔融态,进行导电性实验,如果不导电,说明是共价化合物

【解析】

(1)由信息所给的图可以看出,同周期的Ⅰ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而第Ⅲ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Ⅱ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Na<Al<Mg。

(2)从图中可看出同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3)根据第一电离能的递变规律可以看出,图中所给元素中Rb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五周期第ⅠA族。

(4)根据对角线规则,Al(OH)3与Be(OH)2的性质相似,Be(OH)2应具有两性,根据Al(OH)3+NaOH===NaAlO2+2H2O,Al(OH)3+3HCl===AlCl3+3H2O可以类似地写出Be(OH)2与酸、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根据电负性的递变规律: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可知,在同周期中电负性Na<Mg<Al,Be>Mg>Ca,最小范围应为0.9~1.5。

(6)因电负性可以用来衡量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所以电负性越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反之金属性越强。

(7)AlCl3中Al与Cl的电负性差值为1.5,根据信息,电负性差值若小于1.7,则形成共价键,所以AlCl3为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以离子形式存在,可以导电,但共价化合物不能导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