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器培训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2341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救器培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救器培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救器培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自救器培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自救器培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自救器培训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自救器培训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自救器培训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自救器培训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自救器培训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自救器培训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救器培训教案.docx

《自救器培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救器培训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救器培训教案.docx

自救器培训教案

自救器培训教案

一、教案设计:

授课老师: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熟知自救器的作用及适用围。

2、熟练掌握过滤式自救器及化学氧自救器的佩戴法。

3、熟练掌握过滤式自救器及化学自救器的佩戴时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1、过滤式自救器及化学氧自救器的佩带法。

2、过滤式自救器及化学氧自救器的佩戴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过滤式自救器及化学氧自救器的佩戴法。

教学法:

根据学员实际,进行讲授,实物演示、操作。

教具:

黑板、过滤式自救器及化学氧自救器各一台。

时间安排:

3学时

二、教学过程:

1、点名

2、导入:

矿井发生事故后,矿山救护队不可能立即达到事故地点,实践证明,矿工在事故初期及时采取措施,开展正确的自救与互救,可以减少事故的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本节容主要学习自救器的佩戴法及佩戴时的注意事项。

3、讲授容:

(1)矿工自救器与互救应学习和熟知的容:

自救互救:

是指井下发生突出时,在灾区或受突变影响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法。

矿工互救:

是指在有效的进行自救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人员妥善的救护灾区受伤人员的法。

为了确保自救和互救的有效、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每个入井人员都必须熟悉以下容:

①熟悉矿井的《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有关规定。

②学会识别各种灾害发生的预兆和处理突发事故的法。

③熟悉矿井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

④掌握井下发生各种灾害时的避灾法,学会使用自救器。

⑤掌握抢救伤员的基本法及创伤急救的操作技术。

(2)自救器及使用

《煤矿安全规程》第一条规定,入井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随身携带矿灯和自救器,禁带烟草和点火物品,禁穿化纤衣服,入井前禁喝酒,自救器的特点:

体积小、轻便、便于携带、戴用迅速、作用时间短。

中毒或窒息:

自救器的特点:

①过滤式

②隔离式:

化学氧自救器、压缩氧自救器。

(3)过滤式自救器的用途和适用条件(讲解):

①过滤式自救器的作用:

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过滤式自救器的适用条件:

灾区空气中氧气浓度不低于18%和一氧化碳浓度不高于1.5%,过滤式自救器只能使用一次。

②过滤式自救器的使用法(讲解、演示):

1、掀开保护罩。

2、用拇指掀起红色开启扳手,拉断封印条,扣掉封口带。

3、去掉上外壳,抓住头带,拉出滤毒罐(过滤器)丢掉下外壳。

4、拉起鼻夹,将口具放入嘴,使口具完全含在嘴唇与牙齿之间,牙齿咬住牙垫,紧闭嘴唇。

5、双手拉开鼻夹,夹住鼻子的两侧,开始用嘴呼吸。

6、取下安全帽,带好头带,戴好安全帽,撤出危险区。

③使用过滤式自救器的注意事项(讲解):

1、在井下工作当发现有火灾或瓦斯爆炸现象时,必须立即佩戴自救器撤离现场。

2、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或超过0.5%时,佩戴自救器吸气时会有些干、热得感觉,这是自救器有效工作的正常现象,必须佩戴自救器到安全地点才能取下自救器,切不可因干热感觉难受而取下自救器的鼻夹和口具。

3、佩戴自救器撤离时,要匀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匀,禁止狂奔和取下鼻夹、口具或通过口具讲话。

4、在佩戴自救器时,因外壳碰瘪,不能取出过滤罐,带着外壳也能呼吸,为了减轻牙齿的负荷可以用手拖住罐体。

5、平时要避免摔落,碰撞自救器,也不把自救器当坐垫用,防止自救器漏气失效。

(4)隔离式自救器—化学氧自救器

①化学氧自救器的作用(讲解):

化学氧自救器是利用化学生氧物质产生氧气的。

化学氧自救器的作用:

供矿工从灾区撤退脱险用的呼吸保护器。

化学氧自救器的适用条件:

它可以在缺氧或有毒气体的环境中使用,可对任有毒有害气体进行防护。

化学氧自救器只能使用一次。

②化学氧自救器的使用法(讲解、演示):

1、掀开保护带。

2、用拇指掀起红色开启扳手,拉断封印条。

3、去掉上外壳,抓住头带,取出呼吸保护器,丢掉下外壳。

4、拔掉口具塞,拉开鼻夹,将口具片放在唇齿之间,咬住牙垫,紧闭嘴唇。

5、向自救器呼气,使气囊鼓起(有启动环的化学氧自救器,可直接拉启动环,将启动针拉出,气囊会自动鼓起)。

6、双手拉开鼻夹,夹住鼻子的两侧,开始用嘴呼吸。

7、取下矿灯帽,带好头带,戴上矿灯帽,开始撤出灾区。

③使用化学氧自救器时的注意事项(讲解):

1、佩戴时,拔掉口具塞,整理气囊,戴好自救器,第一口气向自救器呼气然后加上鼻夹,做快速、短促的呼吸。

2、佩戴自救器撤离灾区时,要沉着、冷静、沉着,步行速度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稍快或稍慢,但不要过分急跑。

3、在逃生过程中,要注意把口具、鼻夹带好,保持不漏气,禁止取下鼻夹、口具或通过口具讲话。

4、吸气时,感觉比吸外界空气干热一点,这表明自救器在正常工作。

5、当发现自救器气囊体积瘪而不鼓,逐渐缩小时,表明自救器的有效使用时间已接迁终点。

(5)隔离式自救器—压缩氧自救器

①压缩氧自救器的特点及用途(讲解):

1、压缩氧自救器,是利用压缩氧气供氧式的自救器,它可以反复的多次使用,每次使用后只需要更换新的吸收二氧化碳的氧化钙和重新充装氧气即可使用。

2、压缩氧自救器主要用于煤矿井下发生缺氧或在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的矿工的自身逃生,也可供矿山救护员在缺氧和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使用。

②压缩氧自救器的使用法(讲解):

1、携带时应斜跨在肩膀上。

2、使用时限打开外壳封口带板把。

3、打开上盖,然后左手抓住氧气瓶,右手用力向上提上盖,此时氧气瓶开关自动打开,随后将主机从下壳中拖出。

4、摘下帽子,跨上跨带。

5、拨开扣具塞,将口具放入嘴,牙齿咬住牙垫。

6、将鼻夹夹在鼻子上,开始呼吸。

7、在呼吸的同时,按动补给按钮,大约1-2S,气囊充满后立即停止,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气囊空瘪,供气不足时,可按上述法操作。

8、挂上腰钩,即可使用。

③使用压缩氧自救器时的注意事项(讲解):

1、高压氧气瓶储装有20Mpa的氧气,携带过程中要防止撞击、磕碰和摔落,也不允把压缩氧自救器当坐垫使用。

2、携带过程中禁开启板把。

3、佩戴压缩氧自救器撤离时,禁摘掉口具、鼻夹或通过口具讲话。

三、课堂总结:

从法律法规的高度,从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从职工的权力义务面强调,下井必须佩戴自救器。

四、思考题

1、佩戴过滤式自救器和化学氧自救器时的注意事项?

2、你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哪种自救器?

佩戴步骤分哪几步?

 

<二>人工呼吸及心脏复培训教案

一、教案设计: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熟知人工呼吸及心脏复的法的适用围。

2、熟练掌握人工呼吸及心脏复操作法。

教学要点:

1、人工呼吸及心脏复操作法。

2、人工呼吸及心脏复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人工呼吸及心脏复的操作法。

二、教学过程:

1、点名

2、导入

3、讲授容

(1)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腮红围及施救前得准备工作(讲解):

①人工呼吸施救适用围:

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的患者,如果呼吸停止不久大都能通过人工呼吸抢救过来。

②施救前得准备工作:

各种有效的人工呼吸必须在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

在实施人工呼吸前,要先将伤员送至安全、通风良好的地点,并将伤员领口解开,放松腰带,注意保持体温,腰背部要垫上软的衣服等。

应先清除口中赃物,把舌头拉出或压住,防止堵住喉咙,妨碍呼吸,各种有效的人工呼吸必须在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

2、实施人工呼吸的法(讲解):

人工呼吸常用的法有:

口对口(鼻)吹气法、仰卧压胸法、俯卧压背法。

①口对口吹气法:

动作要领:

操作前,要先使伤员仰卧,救护者在其头的一侧,一手托起伤员下颌,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将其鼻捏住,以免吹气时,从鼻漏气,施救者位置在伤员头部,自己深吸一口气,紧对伤员的口将气吹入,促使伤员呼吸,然后松开捏鼻的手,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伤员呼气,如此有节奏的、均匀的反复进行。

②口对鼻吹气法:

当患者有重的下颌和嘴唇外伤,牙关紧闭,下颌骨折等难以做到口对口不漏气时,可用口对鼻人工呼吸。

动作要领:

抢救者用一只手放到患者前额上,使其头部后仰,用另一只手抬起患者的下颌并使其闭合,抢救者做深呼吸,用嘴唇包绕封住患者的鼻,向鼻吹起,然后抢救者口部移开,让患者被动的将气呼出,如此反复。

注意事项(重点):

吹起时,切勿过猛、过短、也不宜过长,以一次呼吸期的1/3为宜,吹气次数每分钟吹气14—16次。

口对口(鼻)吹起法的优点:

效果最好,操作最简单。

③仰卧压胸法(讲解):

动作要领:

该法时让伤员仰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的大腿两侧,两手拇指向,其余四指向外伸开,平放在其胸部两侧乳头之下,借上半身重力压伤员胸部,挤出伤员肺空气,然后救护者身体后仰,除去压力,伤员胸部依其弹性自然扩,使空气吸入肺。

注意事项(讲解):

此法不适用于胸部外伤或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中毒者,也不能与胸外心脏按压法同时进行,要求每分钟压胸16-20次。

④俯卧压背法(讲解):

此法与仰卧压胸法的操作大致相同,只是伤员俯卧,救护者在伤员大腿两侧,因为这种法便于排出肺水分,因此此法对溺水急救较为合适。

(2)心脏复(讲解):

主要包括心前区叩击术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①心前区叩击术:

心脏骤停立即叩击心前区,叩击力中等,一般可连续叩击3-5次,并观察脉搏、心音,若恢复泽表示复成功,反之,立即放弃,改用心胸外心脏按压术,操作时,要使伤员头低胸高,施术者以左手掌置其心前区,右手握拳,在左手背上轻叩。

②胸外心脏按压术(讲解):

适用围:

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跳骤停者

在胸外心脏按压前,应先做前区叩击术,如果叩击无效,应及时正确的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其操作法:

首先将伤员仰卧在木板或地板上,解开其上衣和腰带,脱掉胶鞋,救护者位于伤员左侧,手掌面与前臂垂直,一手掌面压在另一手掌上,使双手重叠,置于伤员胸骨中下1/3交界处(其下为心脏),以双肘和臂肩之力,有节奏的冲击式的向脊椎向用力按压,使胸骨压下3-4cm(有胸骨下陷的感觉即可),按压后,迅速抬手使胸骨复位以利于心脏的舒。

按压次数以每分钟60-80次为宜,按压过快,心脏舒不够充分,心室血液不能完全充盈,按压过慢,动脉压力低,效果不好。

③使用胸外心脏按压术的注意事项(讲解):

按压的力量应因人而异,对身体强壮的伤员,按压的力量可大些,对老年体弱的伤员,力量宜小些,按压的力量要稳健有力,均匀规则,重力应放在手掌根部,着力仅在胸骨处,切勿在心尖部按压。

同时注意用力不能过猛,否则可导致肋骨折断,心脏积血或引起气胸等。

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吹气应同时施行。

一般每按压心脏5次,做口对口吹气1次,如果一人同时兼作两种操作,则每按压心脏15日需连续吹气2次。

④效果检验(讲解):

如果按压显效时,可摸到颈总动脉、股动脉搏动,散大的瞳开始缩小,口唇皮肤转为红润。

思考题:

1。

人工呼吸及心脏复法分为哪几种?

2、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吹气如同时施行?

 

<三>自救器佩戴训练实际操作培训教案

一、教案设计:

指导老师: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过滤式自救器和化学氧自救器的佩戴法。

要求:

根据单位配置,选择过滤式自救器、化学氧自救器进行训练,要求每名学员能熟练的佩戴自救器并能在30秒完成。

教学法:

讲授、演示、操作

教具:

过滤式自救器和化学氧自救器各一台(可用过期或使用过重组装的自救器)

时间安排:

3学时

二、教学过程:

1、点名

2、导入

3、讲授容

(1)过滤式自救器、化学氧自救器佩戴训练。

①主要技术指标

②结构

③工作原理

④过滤式自救器的佩戴过程(教师演示)

操作步骤:

【1】取下自救器。

【2】打开上部外壳。

【3】从下部外壳中取出自救器。

【4】戴口具。

【5】戴鼻夹。

【6】戴头带。

2、化学氧自救器(讲解):

①主要技术指标

②结构

③工作原理

④化学氧自救器的佩戴过程(教师演示)

操作步骤:

【1】开启扳手,打开锁扣带。

【2】打开上部外壳。

【3】取出自救器,套上挎带。

【4】戴口具。

【5】戴鼻夹。

【6】调整挎带,去掉下部外壳。

【7】系好腰带。

3、学员操作

①格按步骤进行佩戴,并能子啊30秒完成。

②佩戴自救器撤离灾区时,要冷静、沉着、急步快走,但不要过分急跑。

4、指导老师巡回指导

①纠正学员在佩戴自救器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

②及时考核佩戴速度。

5、总结:

①讲评操作情况

②指导学员记下顺口溜:

自救器要用好,遇上事故把命保。

使用取下保护罩,开启扳手能看到。

拇指掀起扳手翘,一直拉开密封条。

上部外壳要拔掉,下半部分手握牢。

抓住头带罐拿好,拉开鼻夹程序到。

鼻夹弹簧拉开了,鼻子两翼要夹好。

咬口具要知道,唇牙之间要放好。

上下牙床贴得牢,胶皮垫子牙紧咬。

马上呼吸氧气到,均匀呼吸要知道。

最后取下矿灯帽,快速戴好头带套。

重新戴好安全帽,匀速行走禁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