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国清寺导游词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2407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台山国清寺导游词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天台山国清寺导游词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天台山国清寺导游词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天台山国清寺导游词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天台山国清寺导游词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天台山国清寺导游词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天台山国清寺导游词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天台山国清寺导游词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台山国清寺导游词Word格式.doc

《天台山国清寺导游词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台山国清寺导游词Word格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台山国清寺导游词Word格式.doc

旧七佛塔的塔身正面,也刻有过去七佛塔的佛名,右侧凿有供佛灯的小洞穴,与塔身内部的洞穴相通。

旧时信徒们常将经文、纸钱、祈祷文等投入洞内,但多被佛灯的灯火所引燃,以至于烟火把整个塔身都熏黑了。

大家往七佛塔的上方看,我们可以看到“一行禅师墓”。

据说这只是一行的衣冠冢,据说一行大师为了测量子午线到天台向当时国清寺的主持学算数时,喜欢上来这里的山水,便想死后安葬在这里,于是便在这边安置了衣冠冢。

【寒拾亭】再往里走,满眼都是古树绿荫,绵延的黄墙掩映在树荫里依稀可见,,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过街式的亭子叫。

是为了纪念唐代在国清寺隐修的寒山、拾得两位高僧而命名的,寒拾亭的前后亭额上分别题写“五峰胜境”和“万松源处”。

【教观总持】“教”是指佛教的教理教义。

“观”,就是观心观法,是教理教义的修持方法。

“总持”是梵语“陀罗尼”的意译,其原意是总持一切无量佛法而不失散。

“教观总持”的含义,用现代的语言简单地表述,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丰干桥】是一座石砌的拱桥,长14.4米,净跨10.7米,宽3.4米,是为了纪念唐代高僧丰干和尚而命名的,始建于宋代,清乾隆年间重修。

桥面鹅卵石铺就,两侧石板护栏。

桥头石狮守护,桥两侧苔葛从生。

立桥心方石上踩脚。

能感到桥身颤动。

但此桥建造十分牢固,虽历几百年风暴洪水,至今仍完好无损。

【五峰环抱、双涧回澜】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抬头观看。

国清寺四周围着五座山峰,它们分别是:

寺前祥云峰海拔301米,寺后八桂峰海拔344米,寺东灵禽峰海拔318米,寺西灵芝峰海拔180米,寺西北映霞峰海拔462米。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被称为天台山八大景之一的“双涧回澜”。

所谓双涧,是指发源于灵芝峰黄泥山岗的西涧。

两支涧水汇合于寺前的丰干桥畔,向东流入溪。

北涧自北山而下,曲折奔流几十里,到国清;

而西涧从映霞峰上直湍而下,流程仅二,三公里。

因此北涧之水常清澈,西涧之水常浑黄。

特别是多雨季节,一清一黄,交相激荡,蔚为壮观。

加上拱桥、古木、黄墙、青峦的衬托,就形成了“双涧回澜”一大景色。

千百年来,中外游客多在盛夏的多雨季节,到国清寺能观赏到“双涧回澜”。

【一行到此水西流】走过丰干桥,桥畔这块石碑是为了纪念一行到国清寺编写《大衍历》而立的。

一行在编写《大衍历》过程中,碰到一些计算难题,打听到国清寺的达真法师精通算法,于是不远千里,前来求师。

当一行禅师到国清寺求算法的时候,正值北山下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滚滚山洪顺着东涧咆吼而下。

由于前方河道狭窄,泄洪不及,而西涧方向无雨,水位甚低,于是东涧之水就漫向西涧,造成涧水西流的奇观。

“一行到此水西流”,成了虚心求教的千古佳话。

【国清寺照壁、山门】国清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是依据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所画的样式所建的。

“国清”两字寓意“国家清明,天下太平”的意思,深受当政者和僧俗百姓的普遍欢迎,所以这个吉祥的“国清”寺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国清”两字寓意“国家清明,天下太平”的意思,深受当政者和僧俗百姓的普遍欢迎。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国清寺的山门。

一般来说,寺院山门都是坐北朝南开的,为什么国清寺的山门要别具一格朝东开呢?

第一,从风水的角度讲,国清寺建在“八桂峰”南麓,此峰的风水龙脉刚好通过寺院的中轴线,寺院前方不开门而建照壁,就可锁住风水龙脉,保证国清寺长盛不衰。

同时寺门东开也符合“紫气东来”的风水学说。

大家可以看到前方的围墙上还专门开了个半圆缺口作为风水通道呢。

第二,从功能上讲,当年智者大师修持和创建的十二道场,多数在东北方向的天台山中。

寺门朝东开可以表示对智者大师的崇敬,又能方便国清寺与这些道场僧众的沟通联系。

第三,从地形上来讲,国清寺面对高山临涧而建,前方开阔地甚少。

寺门东开,不仅避开了寺前开阔地不足的缺陷,反而平添了几分“步至佛寺不见寺,停立门前门何处”的含蓄之美。

【国清讲寺】我们现在看到在山门的门楣上方悬挂寺额,上书“国清讲寺”四个金色大字。

国清寺的寺名在这里加上一个“讲”字,就点出了这个寺院的特色。

这个“讲”是讲经说法的“讲”,表示国清寺是以讲经说法,研究教理教义为特色的大寺。

弥勒殿的门前,有一对威武的石狮分立两旁,镇守着这方佛门净土。

我们可以看到它造型俊美、活泼可人,由整块汉白玉精雕而成,高2.28米,是清代的珍贵文物。

1973年重修国清寺时,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自从北京选送过来的。

狮子的造像总是雌雄成对的,其特征是,雄狮戏彩球,雌狮逗幼仔。

【弥勒殿】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进寺以后的第一座佛殿——弥勒殿,也是寺院的山门殿。

大家请看,正中供奉的是弥勒菩萨,他是未来佛。

您瞧!

他袒胸露腹,满面笑容,使人们一进入山门,就感受到佛门广大,心生欢喜。

有一幅对联写的好“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因为他肚皮极大,又整天乐呵呵的背着大布袋游街窜巷,乐善好施,总是“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人们都喜欢叫他布袋和尚。

  在弥勒菩萨的两侧站着两位高大威武的金刚,左边这位红脸叫威迹金刚,右边黑脸的叫密迹金刚。

后来受《封神演义》的影响,人们通常称他们为哼哈二将。

在弥勒菩萨的身后就是佛教的护法神韦驮菩萨。

韦陀菩萨被誉为佛教的护法神。

我们看到的这尊造像,制作精致,威严传神,是明代青铜铸就外贴真金的国家级文物精品。

云游和尚到了寺院,对这位韦驮菩萨是非拜不可的,如果韦驮的金刚杵柱地而立,表示本寺院可以接待云游僧人一宿二餐。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韦驮像的金刚杵是横放在双臂之上的,表明本寺是十方丛林,各地云游僧人可如法依律挂单参礼。

国清寺是天下四大丛林之一,欢迎云游僧来寺院学习佛法。

【雨花殿】在一般寺院我们这座殿被称为天王殿,传说国清寺建成后,因灌顶大师登台讲解《妙法莲华经》,感动上天,天雨散花的传闻而得名.供奉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象征着风调雨顺。

民间传说“四大天王”象征“风调雨顺”,这是按照他们手里执持的不同武器和法宝的谐音而来的。

守护南方的叫毗琉璃,号“增长天王”,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手执青锋宝剑,“锋”和“风”同音;

守护东方的叫多罗吒,号“持国天王”,手弹琵琶,足踩乐器,表示音调的“调”字;

守护北方的叫毗沙门,号“多闻天王”,一手托宝幢,一手擎雨伞,显示“雨”字;

守护西方的叫毗留博叉,号“广目天王”,手捏一条“蜃”,“蜃”与“顺”又是谐音,以此象征“风调雨顺”。

反应了广大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四大天之后呢是四株大树,分别是樟树和柏树,都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大雄宝殿】 在我们面前的这座雄伟建筑就是大雄宝殿。

“大雄”的意思是一切无畏的大勇士,是古印度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

所以信徒们就把供奉佛祖像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采用重檐歇山顶式结构和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屋顶,显示出它在寺院中的主体地位。

大殿高22.65米、进深19.71米、宽30.67米。

总建筑面积797平方米,现在请大家抬头看,大殿上下檐间高悬着赵朴初会长手书的“大雄宝殿”殿额。

你是否留意到,通常寺院中殿额都是横写的,而国清寺的“大雄宝殿”却是竖写的,这有什么讲究呢?

到过北京故宫的游客都知道,各代皇宫的殿额都是竖写的。

因为清代在重修的时候,当时的皇帝御赐恩准的。

所以说,这块竖写的殿额,表明了国清寺享受类似于皇宫待遇的高规格寺院。

各位游客,各位请随我入殿参观,正中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上。

这尊佛像连座高6.8米,重13吨,系明代青铜铸成的国家级文物珍品,是重修国清寺时经国务院批准从北京请调过来的主要文物之一。

佛祖释迦牟尼近旁站着他的两位大弟子,年长的一位是迦叶尊者,年轻的一位是阿难尊者。

阿难尊者号称多闻第一,指的就是他听到佛祖讲解的佛经是最多。

说道这个,我们这里有没有信佛的朋友并且看过经书的,如果看过就会发现所有的经书,卷首的时候都有“如是我闻”四个字,就是说这部经书是我阿难亲耳听佛所说的,是真实可信的。

请大家再看殿内东西两侧排坐着十八罗汉。

据佛经记载,罗汉初为16位,释迦牟尼在即将“灭度”之际,曾亲自嘱托十六罗汉,要他们不入涅槃,长住世间,持法弘法,直至弥勒佛降生为止。

到了五代之后,又增加了二位罗汉,成为十八罗汉。

后来,清朝乾隆皇帝“钦定”第十七位是降龙罗汉,第十八位是伏虎罗汉。

【隋梅】各位游客,接下去我们要去参观隋梅。

据传,此梅为隋代国清寺开山祖师灌顶大师手栽,故称“隋梅”。

经植物学家考证鉴定,确属隋代古梅。

隋梅是我国现存的五大古梅之一,是国清寺的稀世珍宝。

大家请看,隋梅高约10米,树径粗约45公分,冠幅约7米。

枝繁叶茂,高居墙头,真有“矮墙高枝百代开”的气魄。

此梅历经1400多年的沧桑,虽寺院几经劫难,而梅却无恙,至今仍然生机勃勃。

此树年产青梅数十斤,寺僧采摘后加工成罐头,称为“佛果”,用来招待佳宾。

人们都说隋梅通灵性。

1968年,文革时期,千年古刹遭受灭顶之灾,隋梅也在劫难逃,濒临死亡。

1972年国清寺受周总理关注时,隋梅的次干上离墙头30公分处竟然奇迹般的长出了许多气根,现在的花坛,就是寺僧为了保护这些气根修建的。

当1973年开始修整国清寺时,次干上首次重新开出了几朵梅花。

到了1975年寺院修复竣工时,梅花盛开,并首次重新结果。

而主干则霉朽渐尽,似乎象征着国清寺的新生和国运的重新兴旺。

【中日祖师碑亭】现是日本佛教天台宗为报答祖庭国清寺的恩德1982年落成,整个亭子仿明建筑.亭子的匾《发乳千秋》是赵朴初先生所书的,意思是天台宗教义好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千秋万代地哺育着天台宗信徒。

祖师碑亭内竖着三块石碑。

中间为“天台智者大师赞颂碑”,左为“天台行满座主赠别最澄大师诗碑”,诗曰:

“异域乡音别,观心法性同。

来时求半偈,去罢悟真空。

贝叶翻经疏,归程大海东。

行当归本国,继踵大师风。

”右为“日本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记述了最澄大师到天台山从道遂禅师和行满座主受学得法的经过,以及修碑因缘。

三块石碑的正面碑文均为赵朴初先生撰、书,背面文字为现代日本天台宗座主山田惠谛撰写。

1982年10月19日,山田惠谛亲率“祖师碑揭幕访华团”146人到国清寺,与国内各大名山长老、佛教界大德共300多人,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和报恩法会,增进了中日两国佛教界和人民之间的友谊。

山田惠谛曾经深情地说:

“没有天台宗开山祖智者大师,就没有日本的天台宗,也就没有日本佛教各宗派的兴起。

【观音殿】各位游客,过去民间曾有句俗语,叫做“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

”可见观音菩萨在民间的影响力之大。

眼前的观音殿,就是专门供奉观世音菩萨的殿堂。

观音即“观世音”,其名号的含义是能“观察”世界上的一切声音。

在唐代,为了避开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故去掉“世”字,简称“观音”。

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左协持。

观音菩萨能解救众生的一切苦难,满足人们的所有愿望。

所以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成为佛界所有菩萨中知名度最高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观音殿中供奉的主尊是“千手观音”。

据说观音在过去无量劫时,听了千光王静住如来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后,发誓要为所有的众生谋利益。

显然,靠一双手和两只眼睛是忙不过来的,所以长出一千只手和一千只眼,故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

提起观音菩萨,通常人们总以为他是貌若天仙的俊美女性。

然而,佛经却明确告诉我们,并非如此。

观音的原型,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双马童神,后为佛教所吸纳。

观音菩萨在印度的形象是相貌英俊、身材魁梧的伟丈夫。

当观音菩萨随着佛教东传来到中国后,起初仍然是纯粹的男子汉,甚至还留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

直至东晋之后,为了满足广大妇女的菩萨信仰需要,才开始出现了“女儿身”。

到了唐代观音的形象就完全女性化了。

观音形象的女性化,体现了慈母之爱的女性美,也符合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德性。

所以人们创造出许许多多女相观音的形象,其中尤以“杨枝观音”、“白衣观音”、“滴水观音”、“水月观音”、“鱼蓝观音”等最为人们所喜爱,成为佛教艺术中的珍品。

【中韩祖师纪念堂】“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建筑面积232平方米,高18米,是一座集明清建筑精华的重檐歇山式殿堂,美观大方。

1995年6月17日,韩国、日本等海外天台宗300余人前来国清寺,与国内各名山长老和僧众一起举行盛大的纪念堂建成庆典法会,共同祝愿中韩人民友谊长青,佛缘千秋,祈求世界持久和平。

  纪念堂内供奉着创立佛教天台宗的开山鼻祖智者大师、韩国天台宗大师高丽义天大觉国师和当代天台宗的中兴祖上月圆觉大师的青铜坐像。

正中的智者大师坐像高1.6米,左侧义天大觉国师和右侧上月圆觉大师像高均为1.5米。

三尊铜像都作结伽趺坐,手结定印,俨然佛相。

像坐后面,还竖着三块彰德碑,分别刻有韩国天台宗第二代宗正南大忠撰写的三位祖师的碑文,颂扬诸祖创宗功德

【南无妙法莲华经幢】“经幢”高3米,呈方形,它是日本佛教“日莲宗”信徒为报答祖庭恩德而建的。

通体用天台山绿岩雕琢而成。

正面刻有“南无妙法莲华经·

日莲”九个龙飞凤舞的字样。

下嵌一铜匾,铸有“知恩报恩”四字,”知恩”大,”报恩”小表示他们所要报的恩是永远都报不尽的。

经幢的左、右、后三面,均刻有《妙法莲华经》的经文。

经幢内部奉纳着日莲宗信徒抄写的《妙法莲华经》全部。

经幢前的二棵樱花,也是日本信徒栽种的,象征着中日两国佛教界和人民友谊犹如盛开的樱花、光荣灿烂。

【三贤堂】传说寒山游苏州妙利普明塔院时,拾得曾不远千里去看望他。

拾得寻思自己身无分文,就在路边荷塘采了一朵荷花作于相见之礼。

而寒山听说拾得远道而来,肯定腹饥难耐,就手捧点心盆迎上去。

这“荷”的谐音为“和”,盒的谐音为“合”都是象征和谐好合的吉利之词,深受民众的欢迎。

唐代两位诗僧寒山和拾得非常有名,有关他们的故事很多,一次寒山问拾得:

“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

“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两位诗僧就是在国清寺隐居的。

【妙法堂】为僧众进经说法行佛事之处.一层是法堂,是高僧讲解天台宗经藉的地方,上层为藏经阁,内藏大量的中外佛教文物,十分珍贵,如隋代画石,梵文贝叶经,清雍正<

<

龙藏>

>

等.不过,一般游客无法一饱眼福。

【玉佛阁】陈列着大量的天台宗文物,琳琅满目,是中国佛教文化与中日交往源远流长的见证.在此,大家可以看到天台宗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和地位.

【三圣殿】前临功德池,可以赏鉴荷花。

殿为七间两层建筑,中间三层上下贯通,以供三圣佛像。

西方三圣,即西方净土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左侧供奉其左胁侍观音菩萨,右侧供奉右胁侍大势至菩萨,为净土宗主要供奉对象。

【独笔”鹅”碑厅】安养堂右方有一块独笔”鹅”字碑,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到天台华顶山灵墟向白云先生学书后写下的.可惜只留下半块.现在我们看到的独笔”鹅”字右半边王羲之的真迹,左半边是天台曹伦先生补写的,但也浑然一体,功力不凡.

【伽蓝殿】原设大雄宝殿东首,1991年建。

伽蓝即寺院。

伽蓝殿一般供奉守护佛寺土地的神像,古时又称土地堂。

据《七佛经》载,护寺之神有美音、梵音、天鼓等18位神像。

现在一般多供最初施造祗园精舍的给孤独长者、祗陀太子及其父亲波斯匿三像。

国清寺的伽蓝神与从不同,是天台宗佛法护法神王子晋,一身道装打扮。

王子晋,即王乔,是西周灵王的太子,因劝谏灵王改堵塞为疏导的方法治水,被废去太子名号。

后来终于学道成仙,骑鹤升天。

道教封为右弼真人,治天台山桐柏,故又称“桐柏真人”。

离这里10多公里的鸣鹤观就是他的道场。

到了南朝末年,佛教天台宗又将他吸纳为护法神。

天台山寺观普遍供奉他为山神土地。

唐代时,王乔信仰随最澄回国传至日本,形成“山王—实神道”,一度在朝野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所以“王乔信仰”又是天台山佛道睦居的集中表现。

【罗汉堂】原在三圣殿之后,现在为1991年新建,1998年开光,建筑面积766平方米,是仅次于大雄宝殿的国清寺第二殿堂。

正门堂额:

“罗汉堂”三个大字是清代末代皇帝溥义的弟弟溥杰所书。

天台山也是中国五百罗汉的总道场(祥见石梁景区导游图资料)。

堂内所供奉神像采取“罗汉山”的形式,每尊高约1.4米,用香樟木雕成,用的是天台山传统的漆金夹藏工艺。

五百罗汉神像形貌各异,栩栩如生,其中天台籍的济公活佛圣像,是号称“活济公”的表演艺术家游本昌先生捐资一万元制作的。

【放生池】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鱼乐国。

鱼乐国其实就是国清寺的“放生池”。

将放生池命名为“鱼乐国”,既贴切又富有新意,令人回味无穷。

放生是佛教“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一种表现,是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所首先创导的善举。

我们现在看到国清寺的放生池呈椭圆形。

池岸围有铁护栏。

沿池一圈嵌石子路面,古色古香。

放生池的水面面积453平方米,水深2米左右。

放生池四周花木扶疏,令人赏心悦目。

池西竖有一块石碑,上刻“鱼乐国”三个大字,是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手迹。

石碑后面的高台上,建有“清心亭”。

亭上悬匾“五峰胜景”,系民国总统府戴传贤手书。

亭柱挂有一幅对联:

“石上清泉,松间明月;

山光鸟性,潭影人心”。

此联既是写景,又富禅意。

六十年代大文豪郭沫若来此时,吟哦再三,兴趣甚浓,也引发了他的诗兴。

那篇光彩照人的五言绝句《隋梅》,就是在这亭中一挥而就的。

站在清心亭中,可以看到右边的院墙上,民国书法家王震手书的“南无观世音菩萨”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南无”应该念作“那模”,是“致敬”、“昄依”的意思。

提示众人尊敬菩萨可使你脱离苦海、永承欢乐。

左前方花木丛中耸立着一块清代乾隆御碑,记述雍正皇帝敕修国清寺的缘起始末。

对面还有一块记载1973年重修国清寺的新碑。

两块碑记录了国清寺的佛教地位和兴衰历史,揭示了国清则寺兴,国乱则寺衰的道理,与“寺若成,国即清”的谶语相合。

各位游客,国清寺的讲解就到这里。

大家现在可以自由参观,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也欢迎各位游客来我们旅行社学习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