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250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docx

《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docx

分时要点及K线形态

顺势交易可以让你获得潜在的最大收益,每一次交易任何人都不能保证是完全正确,但是顺势可以保证在犯错时只付出最小的损失,但在正确时却收获最丰厚的果实。

分时走势实战要点

分时走势要总体流畅、成交量比较密集、活跃。

尽量去选择上横盘和不破前低的股票做。

但是大家要重点注意一下,分时毕竟已经起来一段了,一旦整体的走势不是很好后市即便启动有时会下来收上影线。

重点要关注股价上横盘分时的头不要冲的很尖。

选股的时候尽量在大盘下跌和回调的时候选股票。

选择股票时要随时和大盘做比较,最次的分时也要比大盘跌的浅,最好是维持在一个箱体里面,但是不要找那种尖头尖底的大箱体,分时看上去很乱。

也不要找交易非常清淡的像基金一样的走势。

要找平头平底的,看上去比较舒服,不是一波一波的乱冲,感觉比较有规律性。

还有一点在选股票时看形态没有把握当天会百分之百涨,在分时上多拖延一段时间,分时横盘时间长了启动后上涨的概率就会大,回来收上影线的概率就会小。

如果说看形态和分时还是确定不了会上涨,你就反过来想它会不会下跌,如果觉得它不会跌,你也可以介入。

还有个股早市横盘打了底,然后启动逐波上涨,盘中受大盘的急跌给带下来了,带下来以后不破早市横盘的箱体,对于这类股票如果后市会返上去也可以买,说明它很强,如果弱就会随波逐流下跌了。

还有一种就是早市有长时间的上横盘,早市的底打得比较稳,上来位置不高又有短时间的横盘,这样的股票是比较强的。

我们在选择个股介入的时候,有些个股是等待大盘止跌以后或者和大盘同步起,或者比大盘启动稍微晚一点,大家要注意还有一种股票的走势,在大盘马上要跌完了或马上要做双底的时候,它提前启动,有些时候大盘的上涨就是这些股票带起来的。

大家注意一下,分时在盘中老不破某一个低点或老在一个箱体里横盘,其实它所在的位置就是有时候在5日均线附近;有时候在10日均线附近,或者在箱体底部,还有在跳空缺口不回补,都是在关键点位。

有些股票早市上涨盘中调回来,大家就不会注重去看它了,调回来后再横盘、启动后会很强。

其实盘中某一段时间的横盘都值得注意。

如何看懂K线形态

K线形态分析

西方技术分析是以道氏周期理论为基础的,所以注重趋势分析和波段分析,即注重价格运动的阶段性分析;同时,西方是以标准线图为价格记录手段的,而标准线图难以直观的反映价格背后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发展短期价格预测技术。

基于这两个因素,西方技术分析家过滤掉了短线杂波,专注于市场的主要趋势(半年以上)、次要趋势(1-6个月)和短暂趋势(1个月以内)。

所以他们即使是进行短暂趋势的分析,也往往是进行一个星期至一个月的技术形态分析。

而在这段时间内,价格图形常常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形态,为我们提供市场动态的参考依据。

事实上,在日本K线图分析中,也会提到类似于下面所讲的形态,且其判断标准和形成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日本K线图里的这些论述没有西方技术分析家们所列举的详细而完整。

西方技术分析对形态的判断标准有着严格的定义,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形态分析理论。

这套理论,同样适合用于K线图。

趋势不会突然而来,在发生重要的变化之前,往往需要酝酿一段时间。

酝酿的时候,趋势可能会发生逆转,也可能会小幅盘整后再继续前进。

当趋势反转时,就会出现反转形态;当趋势盘整时,就会出现整理形态。

在这些形态形成的过程中,如果价格波动的范围越大,或其形成时所消耗的时间越长,或伴随的成交量越多,那么它们所具有的意义就越重大,因为其间消耗了大量的多头或空头的力量,引发了由量变到质变的产生。

在讨论形态的时候,除了由价格所带来的形态需要被重点观察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成交量和测量目标。

在价格形态的形成过程中,研究与价格数据伴随而来的成交量,是判断形态是否形成和是否可靠的技术指标。

同时,绝大多数价格形态都有其具体的测量技术,可以确定出最小的价格运动目标(空间),这些目标有助于对市场下一步的运动空间进行大致估算,避免交易者过早退出的失误。

反转形态包括:

头肩顶(底)、三重顶(底)、双重顶(底)、V形顶(底)、圆形、三角形(包括扩散三角形)、菱形、楔形、矩形。

整理形态包括:

三角形(对称三角形、上升三角形、下降三角形)、菱形、旗形(包括尖旗形)、楔形、矩形。

可见,5种整理形态中有4种属于反转形态。

也就是说,这些形态如出现在趋势顶部或底部,可能形成反转;但这些形态若出现在趋势的发展中部,则属于盘整的整理形态。

下面一一论述。

一、反转形态

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价格走势处于反转过程中,图表上都会呈现出一个典型的“区域”或“形态”,这种形态被称为反转形态。

一个大的反转形态会带来一轮幅度较大的运动,而一个小的反转形态就会带来一轮幅度较小的运动。

反转形态的特性(从整体把握上来说,很重要):

1、反转形态的形成在于先有一个主要趋势的存在,即:

如果目前并无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存在,那么当时所出现的类似反转图形就没有什么意义;

2、趋势将要反转的第一个信号通常表示为对重要趋势线的突破,如趋势线、支撑线、阻力线等。

但对重要趋势线的突破,也有可能形成整理形态,所以该条件不可倒推;

3、形态规模愈大,随后的价格移动愈大。

这里所谓的规模,是就价格形态的高度和宽度而言的。

高度标志着价格变动的强弱,宽度意味着所耗费时间的长短;

4、顶部形态形成的时间较底部形态形成的时间短,且震荡大。

因为价格倾向于慢升快跌,对于在顶部作空而言,通常赢利的速度比较快。

5、底部形态的价格幅度较顶部形态的价格幅度小,但形成的时间较长。

因为聚集人气需要时间,而此时交易并不疯狂,因而底部形态容易被识别。

6、对于形态的价格目标的测量,均是以形态高度为基础的,但绝大多数测量技术只能给出最小的价格目标或运动空间。

通常而言,最小的价格目标是前趋势的起点。

图25只例举了顶部反转的图形,除扩散三角形外和菱形外(它们不可能出现在底部),把它们反向180度就是底部反转的图形。

 

(图25)

1、头肩顶(底)形态

头肩顶(底)是最经典的主要反转形态,其它的反转形态大都是头肩型的变化形态。

当头肩顶形成的时候,通常在最强烈的上涨趋势中形成左肩,小幅回调后再次上行形成头部,再次回调后上行形成右肩,由此形成最为简单的头肩顶形态。

见图26:

(图26)

头肩顶形态形成原理:

当汇价被大众蜂拥推到左肩时,成交量剧增;随后出于获利回吐的需要,汇价开始向下调整,但由于后市仍被人看好,所以只是缩量下跌;随后,汇价又开始在利好消息的鼓动下继续攀升,成交量仍为可观;但是在接近头部的时候,成交量将出现萎缩和递减的现象,这是买盘不足的表现,于是出现了头部;此后市场出现了意见分歧,但由于多头力量不足,汇价开始回落到颈线部位,此时的成交量往往是递减的;当汇价到达颈线部位后,部分持乐观预期的投资者继续买入,但有人怀疑头部已经形成,所以看好的人群开始减少,于是在汇价无力维持高位的时候出现了右肩;随后汇价开始回调,并在跌到颈线部位的时候开始带量突破;由于有人怀疑是假突破,故而后市有了两天的反弹,使汇价向颈线部位进行了反抽;当反抽后的汇价未能站在颈线之上时,颈线由支撑线变成了阻力线,经典的头肩顶形态完全显露,汇价开始带量持续下跌(也可以不带量下跌,当市场并没有出现恐慌性抛售的时候,市场会因买盘不足而自然回落)。

尽管在外汇现货交易中我们看不到成交量,但并不能否认它的存在,而其基本原理如上所述,在外汇期货市场也如出一辙。

头肩底形态与头肩顶形态相反,但也有一定的区别:

其一,头肩底形态的形成时间较长且形态较为平缓,不象头肩顶形态那样剧烈而急促的形成;

其二,头肩底形态的总成交量比头肩顶形态的总成交量要少,这是由于底部供货不足而顶部恐慌抛售所致;

其三,头肩底形态突破颈线时必须要有量的剧增才能算有效,而头肩顶形态突破颈线时则可以是无量下跌;

其四,头肩底形态的价格在突破颈线后更习惯于反抽,原因是落袋为安的交易者比较多;

其五,头肩底形态的颈线常常向右方下倾,如果颈线向右方上倾,则意味着市场更加坚挺。

在上图里的头肩顶形态中,其颈线是水平的,但是很多的时候,颈线可能会从左至右向上或向下倾斜,向下的倾斜的颈线往往意味着行情更加疲软。

处于颈线位的反抽并不一定会发生,如果在突破颈线时成交量很大,那么反抽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而在市场十分疲软的时候,即使没有什么成交量,反抽也不易发生。

此外,在进行反抽时,汇价也可能会重新站到颈线之上,又开始向高位进军,这说明向下突破是假突破。

在汇市里,我们常称这种假突破为“扫止损”行为,因为在头肩顶的颈线部位,常常有大量的多头止损单,多头主力虚假一枪的假突破,可扫除很多跟风盘,之后便于顺利上升。

在图26中,当价格反抽失败后,将继续下跌,下跌的空间(即价格测量目标)从颈线开始算起,最小幅度为头部到颈线的垂直距离(H1)。

事实上,通常价格运动都会超出上述测量目标。

但是这个目标有助于我们把握价格将来下跌的幅度是否足够,或者是否超出了很多而必须提高警惕。

当然,最大的下跌幅度是前趋势形成的起点,即从哪里升起就跌回哪里,因为买的人迟早都会卖掉,市场也迟早会自动平衡。

但是,在我们测量价格目标的时候,除了使用上述颈线部位的预测方法,也必须同时考虑到附近的趋势线、支撑位、阻力位、回撤水平位、缺口等一切跟支撑或阻力有关的技术位(后面有论述)。

比如:

在头肩顶形态开始跌破趋势线后,如果有其它重要的支撑位处于下跌的测量目标之间,那么价格将可能落到该支撑位就会产生反弹,原有的测量目标就无法继续达到了。

实际上,头肩顶形态是道氏理论或趋势论的具体应用。

在头部形成以前,其高点不断被创新,而低点不断被提升;在头部形成以后,其反弹高点不断降低,而低点也不断被刷新。

所以,头肩顶形态是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紧密结合的范例,只是由于支撑线或压力线的作用,使其显得比较对称而已。

需要注意的是,头肩顶(底)形态在实际的图表中都不是很完整的,也不一定很标准,大致相似就基本可以认定了。

在极少数情况下,头肩形态也会形成整理形态。

比如在持续上涨中出现头肩顶形态,而后继续上涨;在下跌中行情里出现头肩底形态,而后继续下跌。

在把握头肩形态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如果头部与双肩不成比例,则不应视之为头肩顶(底)形态;

2、在头肩顶形态中,左肩成交量比头部成交量可能多、可能持平、也可能少,但理想的状况是:

左肩量最大,头部量次之,右肩量显著减少,突破颈线时量能增加,反抽时量能减少,反抽结束后量能再度扩张加剧下跌;

3、头肩顶(底)形成后,当价格突破颈线时,成交量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低谷,这是市场犹豫的表现,之后通常会有一个反抽的过程,使价格回测颈线部位;

4、一般推论,当反抽失败后,价格反向运动的空间至少等于从头部到颈线的垂直距离;

6、突破颈线部位是确认头肩顶(底)形成的重要条件,如未得到确认,则该形态不一定会演变成反转,可能会出现整理趋势;

6、向上突破颈线部位必须带量方显真实性,向下突破颈线部位时则可以无量。

突破有效的确认可以用1-3天来检验,也可以用突破后的价格是否达到了总价的3%来确认(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但都以收盘价为准;

7、头肩顶(底)形态可能会失败,但未“完工”的头肩顶(底)形态说明行情虽然还有生命力,可是真正的反转可能很快就要到来。

在日本K线技术分析里,头肩顶形态叫三尊顶形态(三尊菩萨,中间最高),头肩底形态叫倒三尊形态。

2、三重顶(底)形态

三重顶(底)形态和头肩顶(底)形态唯一的区别在于它没有“头部”,它的三个峰(谷)的高低几乎一致,常常使人们无法分辨是头肩顶(底)还是三重顶(底)。

见图27:

(图27)

三重顶(底)形态的形成原理及其它特性同头肩顶(底)形态几乎一样。

在日本技术分析里,三重顶形态叫三山形态(三座山峰),三重底形态叫三川形态(三条河流)。

3、双重顶(底)形态

双重顶形态是指汇价在顶部形成两个波峰的形状,常称为“M”型反转;双重底形态是指汇价在底部形成两个波谷的形状,常称为“W”型反转。

与三重顶(底)形态和头肩顶(底)形态不同的是,双峰(谷)形态突破后的涨(跌)幅通常是形态本身颈高的1-3倍。

见图28:

 

(图28)

如上图所示,汇价一直沿趋势线在向上爬升,当它两次爬到同一高度而折回时,我们可以感觉到那里有较强的卖压;而一旦汇价折回到趋势线以下时,我们则大致可以判断“M”头可能会形成,于是在汇价突破趋势线的时候,就是第一个比较理想的卖出点。

既然预知“M”头会形成,我们就会在最近一个低点处画出与顶部平行的颈线,等待汇价完成突破和反抽的过程。

在汇价突破颈线的时候是第二个比较理想的卖出点,而当汇价进行反抽的时候,则是第三个很好的卖出点。

当反抽失败后,下跌的测量目标为从顶部到颈线位垂直距离的1-3倍。

双重底反转形态与“双重顶反转形态”基本相反。

需要注意的是,双重顶(底)反转形态并不一定意味着汇价必定反转。

汇价如在回落到颈线部位时获得支撑,则有可能再创新高,继续朝原趋势方向运动;或者退回来续而形成三重顶、多重顶、矩形等多种形态。

在判断“M”形态到来后趋势是否继续进行时,有三个标准可以用来衡量,以双重顶为例:

最快的是看价格是否跌破了原有的左斜向上的趋势线,当跌破该趋势线时,下一个支撑位就是颈线,出现了颈线,自然就有可能出现双重顶、三重顶、矩形等形态;再一个是时间,如果两个顶之间形成的时间间隔较长(如一个月),那么形成顶部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其中消耗了大量的多头热情而局势得不到迅速的上升,产生了压制下跌、维持出货的嫌疑;还有一个是“M”形态的高度,即峰顶回撤的幅度,如果从两个顶部位回撤的幅度是原来上涨趋势的15%-20%,那么这种有力度的回撤也有可能意味着顶部正在形成。

但两个顶之间间隔的时间越长,对于顶之间下跌的幅度要求就越小。

此外,双重顶(底)形态的两个峰(谷)之间的距离越远,也就是形成两顶(底)所持续的时间越长,那么,将来双重顶(底)形态反转的潜力就越大,反转之后的波动也就越剧烈,这又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互换含义。

也许是因为双重顶(底)反转往往是一个横向整理的区间波动行为,所以日本技术分析里没有相关的介绍,但在平顶和平底的反转形态里,也透露着双重顶(底)形态的反转含义。

4、圆形顶(底)形态

当复杂的头肩形态不是在两条水平线中进行类似于箱形整理的时候,错落的高底则有可能是围绕着一段弧线进行的,这常称之为圆形反转。

这种形态较为少见,也称为碟形、碗形、圆顶形或圆底形,它代表趋势在缓慢而渐进的改变。

如果可以看到成交量的话,那么成交量也会按时间顺序排列为一个圆形。

见图29。

(图29)

由上图可见,当圆形顶部形成以后,汇价往往并不马上下跌,而是横向发展,形成徘徊区域,徘徊区一般称作碗柄。

通常情况下,碗柄很快便会被突破,而且往往是以跳空的形式突破,它说明人群终于按耐不住了,蜂拥开始了行动。

而在成交量方面,随着价格上升到圆形顶部,成交量开始萎缩,然后随着下降的趋势稍有增加,在跳空突破后成交量继续增加,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圆弧形,只是与上面的圆弧相反,类似于圆底形。

在实际的价格运动中,圆形顶部极少出现,圆形底部有时会以不太标准的姿态出现,但成交量却往往呈现出一个与价格同摸样的圆弧形,只是正好反向。

当圆形底部出现后,往往一轮大的上涨趋势即将来临,只是它的上升趋势经常很缓慢,而且会被频繁打断,让没有耐心的交易者出局,但最终的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

总体说来,圆形状态不会出现在投机性强的品种当中,它体现着温和品种的特性。

判断该形态完成的标准是它是否带量突破右边的碗沿,从而与圆弧彻底脱离。

此外,圆形形态所形成的时间愈长,其后的上升或下降的空间可能愈大。

尤其是底部的圆形反转形态,一旦脱离其长达几个月之久的盘恒,则上幅空间非常可观。

但我们只能从其形成的时间和其前面趋势的大小来判断上涨空间,没有什么其它的度量方法。

在日本技术分析中,与之对应的是圆形顶部形态和平底锅底部形态,其原理及意义与上面的圆形顶(底)形态相同。

5、V形顶(底)形态

V形顶(底)其实不是形态,但由于它的出现同样是一段时期内演化的结果,同时也确实是一种反转现象,所以我们还是把它们当作反转形态来研究。

V形顶(底)形态不容易判断,因为它的反转通常没有什么征兆,而且反转前也没有逐渐缓和的趋势(逐渐平衡的买卖实力)可供参考,急来急去,令人防不胜防。

V形顶(底)形态的出现,通常是报复性回撤(反弹)的结果。

它往往在重大利空(利好)消息来临时产生,或是在严重的超买(超卖)运动中产生,由此形成了短期内价格的剧烈波动。

见图30。

(图30)

由上图可见,V形顶形态的涨势很凶猛,但在突如其来的利空消息下,其跌势也十分迅速,只用两个星期就完成了V形顶的形态;反观V形底也一样,在带量下跌下,多方认为超卖十分严重,于是报复性反弹很快就完成了。

不过,它们的出现还是体现了一些规律。

其一,在反转之前,原趋势一路猛进,很少调整,且出现多次价格缺口,当局势突然不利时,反向运动就会猛烈的开始,体现出暴涨暴跌的特性;

其二,在反转的顶点,往往会出现岛型反转形态或者关键日反转形态(即:

某一日的K线出现很长的上影线,或者出现灵位线,或者出现吞没形态,且成交量巨大。

);

其三,原有的趋势线非常陡峭,对反趋势运行的支撑很薄弱。

于是当反转开始时,价格会急速突破原有趋势线,以更陡峭的方式反向行驶;

其四,因为前期价格运行速度快,所以在反转时往往没有重要的支撑位或阻力位可以提供,以至于价格回撤(反弹)至原趋势的1/3或1/2才得以停住。

在日本技术分析中,与之对应的是塔形顶部和塔形底部。

稍微有些区别的是,塔形顶部和塔形底部的价格可以在最高位或最低位徘徊几日,但其上涨和下跌同样很迅速,类似于岛型反转形态。

6、其它反转形态

其它反转形态包括复合头肩形、扩散三角形、菱形和一些整理形态的反转,如三角形反转、楔形反转、矩形反转等(见图31),下面逐一简单介绍。

 

(图31)

1)合头肩形态:

头肩形态有时会发生变化,出现双头或双左肩、双右肩等,这样的形态常称之为复合头肩形态。

复合头肩形态由于每次回调的程度不一样,又由于有类似矩形整理的支撑线存在,所以其颈线常常是两条相隔很近的水平线,只有这两条水平颈线中的一条被穿透后,才能形成有效的突破。

复合头肩形态的意义和度量同头肩顶(底)几乎一致,但由于形成的时间较长且成交量大,其威力常常被高估。

其实它的威力常常不如头肩顶(底)形态,因为头肩顶(底)形态很明确的向市场给出了信号,而复合头肩形态往往形成了矩形整理,在较长的时间内消耗了大量的多、空双方力量,以至于突破后的幅度常常达不到头部到颈线的距离。

2)对称三角形反转:

对称三角形形态中大约有3/4属整理形态,而余下的1/4则属反转形态,因而它们一般不会出现在某一主要趋势的头部和底部;对称三角形形态必须等突破确认后才能认定,在此之前则充满着不确定性的变化,由此它也常常被认为是最不可靠的价格形态。

当价格在从左端到三角形顶点的1/2—3/4之间的水平距离内进行了有效的突破后,随后的运动常常表现得较为强烈;而如果价格在超过了该段距离的3/4以后甚至于到三角形顶点的时还没有展开突破,还在越来越窄的波动中做横向运动,那么它很可能有气无力的飘过三角形顶点,而不会出现什么有益的信号。

此外,对称三角形形态突破后的回抽动作,没有头肩形形态被突破后的回抽次数多。

3)扩散三角形反转:

扩散三角形形态通常出现在顶部,是头肩顶形态的变形,将其高点与低点各自连结成线后,两条线所组成的区域像一个喇叭形状;如果看的见成交量,那么这个形态里的成交量一直会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但呈现不规则的状态;同时,这个形态也意示着一个缺乏理智的、失去控制的市场状态,它只能出现在牛市的最后阶段,即没有与之对应的底部扩散三角形形态;此外,跨度极大的扩散形态视为无效,一般整个扩散形态的形成不超过2个月。

4)直角三角形反转:

直角三角形形态分为下降三角形形态和上升三角形形态。

当下降三角形形态出现在顶部的时候,会出现反转状态;当下降三角形形态出现在中部的时候,又会形成整理状态;与之相反的是上升三角形形态,当其出现在底部时,会出现反转状态;当其出现在中部时,又会形成整理状态。

它们给出信号的明确性要大大高于对称三角形形态,即上升三角形形态往往意味着上涨,下降三角形形态往往意味着下跌。

5)菱形反转:

菱形形态又称为钻石形态,由扩散三角形和收敛三角形合成,也可以看作是复合头肩形,较为罕见。

它也是单独存在于顶部,在底部无法形成。

6)楔形反转:

楔形形态可分为下降楔形形态与上升楔形形态,据统计,下降楔形形态向上突破与向下突破的比例为7:

3左右。

如果下降楔形形态形成的时间较长,那么向下突破的可能性会增大。

楔形形态经常出现在现存的趋势中,因此通常形成持续形态;但楔形形态也可能出现在顶部或底部,发出反转信号,但这种情况转少。

7)矩形反转:

矩形形态也叫箱形整理形态,即价格在两条几乎平行的直线中运动,当然,这个“箱子”也可能斜放。

矩形形态更通常的表现为持续形态而非反转形态,前者出现的比例大约是3/4,而后者出现的比例大约是1/4。

作为反转形态的矩形形态,其在底部出现的概率比在顶部出现的概率大,也就是说,顶部反转时很难以矩形形态的方式进行;长时间、疲弱、窄小的矩形形态在主要底部并非罕见,有时也被归结为平底碟形形态。

矩形形态被突破后,其运动的空间至少是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高度。

一般而言,持续短、波动宽、近似正方形且成交活跃的形态比那些持续长、波动窄的形态具有更大的动能。

综上所述,对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楔形、矩形由于不完全具备反转的意义,而反转信号才是交易信号,所以,我们往往只着重于观察前面的5种反转形态,以及后面的复合头肩形形态、扩散三角形形态和菱形形态。

二、整理形态

当价格推进过快的时候,就会到达一个前进力量衰竭的地方停下来,这时价格要么会回撤到一个具有支撑的位置,要么就会出现向右平移或小幅下移的整理过程,直到原有趋势重新追上自己,而后开始继续前进。

在这里的整理过程中,常常会表现出一些价格的整理形态,图32就例举一些常见的向下整理形态,把它们反转180度,就是向上整理的形态。

需要注意的是,整理形态往往不会超过3个月,而且多数出现在日线图上,周线图上较少出现。

(图32)

同前面的K线持续形态一样,这里的整理形态也不是我们重点的关注对象。

因为整理形态大部分的时候会继续原有的趋势,而我们关注的是反转信号,这些非准反转信号的出现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即使整理形态少数时候也会形成反转形态,但这种两面性的形态显然不具备重要的研究价值。

当这些生成于两条夹线中的诸如三角形、楔形、旗形等形态出现时,我们只要知道它们必将在两条夹线中寻求突破,并做好任何一个方向的突破准备就可以了,其它的时间就是等待;至于这些整理形态何时突破、成不成立都无关紧要。

此外,外汇适合于短线交易,而短线交易主要以K线的逐日观察为主,几乎不会等到长期形态来临才开始着手交易。

也就是说,在这些形态确立的时候,短线交易者往往已经做了几次交易了,因为当价格在趋势线里来回折返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很多的交易机会。

不过,了解上述整理图形也有益处,至少使交易者不会有陌生的恐惧感。

三、形态总结

1、一样的形态,不一样的市场表现。

在进行形态学习时,我们往往只是从上千幅价格走势图里找出了几个相似的价格形态,而忽视了其过去的历史特性和市场特征,但这些才是决定这些名目众多的形态何以会出现、又何以起反转或持续作用的深层次原因。

所以,单纯的形态讲解仅有理解的作用,而在实际运用时,分析市场投资心理及市场环境状况才是根本性的东西,是它们决定了形态的林林种种。

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特性,虽然形态分析适用于所有的交易市场,但是它们在每个市场上的准确性、可信度、以及出现频率和变异状况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形态出现在外汇市场可以起到很好的预测,而出现在股票市场可能就会很糟糕。

在我们把这些基本的分析法套用到各个不同的市场甚至不同的交易品种之上时,必须要求其可靠性达到70%以上时,才能以此来预测行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