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局反腐倡廉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2568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全局反腐倡廉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全局反腐倡廉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全局反腐倡廉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全局反腐倡廉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全局反腐倡廉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对全局反腐倡廉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对全局反腐倡廉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对全局反腐倡廉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全局反腐倡廉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

《对全局反腐倡廉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全局反腐倡廉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全局反腐倡廉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

对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

全局反腐倡廉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兰州铁路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书同

最近,我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到局属部分单位,对全局反腐倡廉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对一些重点单位和部门进行了解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表明,这几年全局各级党组织在加强和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源头治理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违纪违法案件得到严肃查处,为推进全局又好又快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纪律保证,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职务犯罪问题比较突出。

通过对路局2006年以来查处的案件分析,属于职务犯罪的案件就有52起,有的利用手中权力私自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有的利用假工程、虚支出套取公款进行私分;有的利用职务之便采取骗取、摹仿、篡改等手段贪污公款;有的个人说了算造成重大决策失误,致使国有资产流失;有的在企业重组改制过程中内外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二是重点领域问题相对集中。

这几年,反映重点领域问题的信访件比较突出,在查处的案件中也比较集中。

具体表现:

在运输领域,存在以车谋私、收受贿赂的问题;在物资招投标领域,有舍近求远、化整为零、暗箱操作的现象;在工程建设领域,围标串标、分包转包、先干后招的现象依然存在;在多经领域,履行合同不规范甚至产生无效合同的问题时有发生,在2007年发生的34起经济纠纷中,因合同问题导致的就有8起,占23.5%。

三是“小金库”问题屡禁不止。

近两年,路局对“小金库”的问题非常重视,对查出的资金来源多头、支用随意、管理无序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清理和整改。

但从一些单位和部门暴露出来的问题看,“小金库”的治理还没完全到位。

一些单位和部门领导心存侥幸,认为只要不是私分侵吞,即便查处也不会对个人有多大的触动和影响;有的假借给单位职工办福利、改善生产生活设施等理由胡支乱花;一些单位已经解决的问题又出现反弹,有的领导干部曾因“小金库”问题受到处理,但不吸取教训,屡查屡犯。

四是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时有发生。

调查反映,有的干部对职工缺乏感情,“长官”习气严重,工作作风霸道;有的方法简单,以罚代管代教,对职工动辄训斥辱骂,以“下岗回家”代替日常管理;有的对涉及职工群众利益的问题不闻不问,致使能够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的处事不公,在职工考核分配、评先评优、岗位调整上不公平、不透明,缺乏民主意识,习惯于自己说了算。

二、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在这些单位和部门,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督检查不到位。

概括起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调查发现,这几年各单位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上,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但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还不强,主要表现在:

重普通党员的教育,轻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

在一些单位,听党课、搞活动参加的往往是普通党员和一般干部,而党员领导干部、重点岗位的管理人员大都以工作繁忙为客观理由,接受教育的时间和机会比较少。

调查中,有的党员把这种现象称为“有权力的不受教育,受教育的没有权力”。

有的单位只求教育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很少考虑党员干部受教育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党纪条规教育和典型案例教育显得比较薄弱。

还有的单位在教育中忽视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和重点人的具体教育,使教育缺乏针对性。

2.制度落实未能做到持之以恒。

按照惩防体系建设的要求,路局先后建立和完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65项。

但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和部门制度不落实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缺乏严肃性。

有的对上面的一些规定在理解上不全面、不准确,在执行中走样;有的执行不严格,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二是缺乏持久性。

有些单位和部门在落实制度上,往往存在着紧一阵、松一阵的现象,上面盯得紧,下面就抓得紧,这一阵过去了,就又自然而然放松了,缺乏持之以恒;还有的单位平时对制度落实情况很少检查过问,等发生了问题才去用制度对照规范。

三是缺乏实效性。

有的单位和部门,各种制度很多,也很具体,但在实际工作中又不去按制度办,使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约束、规范的作用。

3.监督检查没有及时跟进。

在一些单位和部门,监督氛围尚未形成,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缺乏自我监督的意识和勇气,把监督看作是跟自己“过不去”,组织监督、内部监督、群众监督在他们身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监督机制相对滞后,企业财务、审计、组织、人事、监察等监督职能交叉重叠,力量分散,没有形成与新体制、新布局相适应的协调机制,监督职能比较弱化。

责任追究缺乏力度。

调查中反映,一些单位一旦发生问题,追究的难度比较大,尤其是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的追究难度更大,谁去追究、怎样追究有原则要求,没有具体标准,即便得到追究,也是追究直接责任的多,追究领导责任的少;追究下面的多,追究上面的少;追究一般干部的多,追究党员领导干部的少。

4.案件查处还不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通过对近几年所查案件的分析,违纪违法案件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隐蔽性特点。

不少案件是由过去的单独作案向现在的团伙作案转化,查案难度增大。

另外,办案能力不强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在全局99名专职纪检监察干部中,懂财务、物资、工程、经营管理的专业人员很少,往往在一些疑难案件的突破上进度缓慢、效率偏低。

还有的纪检监察干部缺乏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没有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抓好本职工作上,有的思路不宽、业务不精、方法单一,查办案件的实战能力还比较弱,使一些本应查实的问题无法查实,能够处理的问题得不到处理。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在今后全局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一是在教育的形式、内容上探索和创新。

党风廉政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经常抓、反复抓。

在拓展教育的内容上要注重针对性,要以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党员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的管理干部为重点,加强理想信念、优良传统、法律纪律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特别是要抓好案例警示教育,用发生在本单位、本系统的典型案例,以案说纪、以案说法。

在创新教育的形式上要注重多样性,抓好干部任用、诫勉、警示“三个谈话”,开展党纪条规、案例警示、先进典型“三大教育”,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

在创新教育的载体上要注重时代性,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教育媒体的作用,增加信息容量。

利用电子信息网络开设廉政网站、廉政课堂、廉政论坛等栏目,使廉政教育始终富有时代气息,体现企业特色。

在落实教育的措施上要注重长效性,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委工作总体部署,纳入党校干部培训确保课时,纳入干部管理使用并贯穿始终。

二是在制度的管用、有效上探索和创新。

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不断完善现有的制度,严格执行现有的制度。

要明确责任主体,完善落实机制,真正体现制度管全局、管长远、管根本的作用。

要强化责任落实机制,把各级党委的“统领”责任、党政正职的“首位”责任、班子成员的“分管”责任、职能部门的“主体”责任、党员干部的“表率”责任、纪检监察组织的“协调”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要完善督办落实机制,对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安排、主要任务、重大事项,要通过信息督办、调研督办、会议督办等形式,及时沟通情况,有效解决有章不循、有规不依、规避制度的行为。

建立考核落实机制,通过随时抽查、日常检查、半年自查、年底全面检查的方法,采取党群系统与业务系统、站段与路局、阶段工作考核与全年工作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形成逐级负责、权责清晰、规范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是在监督的途径、方法上探索和创新。

不接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要营造监督氛围。

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解决对监督存在的认识误区,把监督看作是对企业的负责、对干部的关心和爱护。

要通过班子民主生活会、职代会、干部考核等形式,落实廉政承诺、个人述廉、群众评廉、组织考廉,堵塞任何可能产生腐败的漏洞。

要突出监督重点。

强化运输管理的监督,重点解决以车以票谋私问题;强化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重点治理“小金库”问题;强化工程建设的监督,深入开展工程质量管理达标、分包专项治理、打击内业资料弄虚作假三项治理活动;强化物资管理的监督,严格执行物资设备采购归口管理、集中采购、公开招标、合理分权等制度;强化对干部人事管理的监督,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强化多经领域的监督,促进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强化对异地车间的监督,防止监督的盲区。

要增强监督合力。

把纪检、组织、人事、监察、审计、财务、工会等监督力量协调起来,对监督中发现的涉及企业改制、重组、业绩考核、投资监管、资产处置、评估管理等问题及时沟通分析,充分运用好审计报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检查、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和专项检查等监督资源。

四是在办案的思路、手段上探索和创新。

查办违纪案件是纪检监察组织的重要职责,是贯彻从严治党方针、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任务,必须抓紧抓好。

首先,要在办案的组织领导上切实加强。

党政正职是抓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查办案件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怕影响形象、影响政绩、影响提拔使用的问题。

对重要案件,要态度坚决,亲自过问督办,对案件初核、立案、调查、审理各环节予以关注。

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组织查办案件的重要职能,切实依靠财务、审计、人事等部门的业务优势和公检法机关的专业力量,集中突破一些大案、要案和疑难案件。

其次,要在办案人员的素质能力上加强。

纪检监察干部要注意研究政策,重点研究党纪条规,研究企业管理制度,研究铁路和谐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执纪办案的理论功底、政策水平和实际能力。

要加强对基层办案工作的指导,通过包保指导、跟踪指导、检查指导,认真查处上级批转要结果的信件,做到件件有着落;实施项目负责制,督促基层单位严肃查办路局批转的信件;对基层所办的案件进行质量评估,切实解决一些纪检监察干部思路不宽、业务不精、不会办案的问题。

第三,要在查处大案要案上加强。

要突出办案重点,对反映的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截留收入、造假套现、私分国有资产、侵害职工利益,以及关键岗位人员以权谋私的信访件,要盯住不放,一查到底。

要通过案件查办,深刻剖析发案规律,找准机制、制度、管理上的弊端和薄弱环节,督促发案单位堵塞漏洞,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要严格区分违纪与违法界限,正确把握政策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纪律、行政和经济处罚、组织处理等方式和手段,提高办案质量和综合效果。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