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60118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杭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杭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杭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杭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杭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杭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杭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杭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杭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杭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杭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杭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杭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杭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docx

《杭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docx

杭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

杭州市2020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古以来,燕子就是诗词歌赋中的重要角色。

北宋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以燕子开篇,寥寥数笔,春天的      便跃然纸上。

现代作家也一样,对春燕          ,把燕子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

郑振铎先生的《燕子》,         流畅,脍炙人口。

在他笔下,燕子在阳光下微风中翩跹起舞的景象,是春天最诱人的风景。

A.勃勃生机       刮目相看   简单

B.朝气蓬勃       情有独钟   简单

C.勃勃生机       情有独钟   简洁

D.朝气蓬勃       刮目相看   简洁

2.“乐乐/乐乐/乐乐乐,朝朝/朝朝/朝朝朝”,这是出自故宫太和殿的多音字联,意思是“以音乐为快乐,以音乐为快乐啊,这是何等快乐;早晨上朝,早晨上朝啊,天天早晨都要上朝”。

因此,对联中加点字的读音按顺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lè  yuè zhāo Cháo

B.yuè lè  zhāo Cháo

C.yuè lè  zhāo zhāo

D.yuè yuè zhāo Cháo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北京颐和园的七百米长廊,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B.那些地方我虽去过,但脑海中已是浮光掠影,模糊不清。

C.绿化部门的工作人员把破败不堪的花坛变得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简直是妙手回春。

D.这篇文章写得枯燥乏味,读之味同嚼蜡。

4.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七根火柴   光明前途   藤野先生   文艺节目

B.红旗飘舞   古朴优美   花鸟鱼虫   发表演说

C.改善关系   革命前途   愚公移山   狼吞虎咽

D.中国石桥   性格和蔼   打扫教室   翻看一遍

二、现代文阅读

植物聊天

①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近日,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人们眼中那些被动的、只能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的植物,也像人类一样,都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

特别是草本植物,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

②在这个联络系统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信使物质所携带的信息,并与其它植株共享信息。

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和人类的网络聊天十分相似,因此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植物聊天”。

但是让人们好奇的是,植物们在这个聊天网络里都聊些什么呢?

③科研人员发现,一些聪明的植物会在危险迫近的时候通过这个网络传递警告信息,从而有效地减轻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

如果有一株植物被毛虫咬食了,那么在同一个网络中的其他植物都会接到内部的警告信号。

在接到警告信号之后,那些还没有被咬食的植物就会进行化学物质防御和机械防御,使自己不易受到侵害。

此时,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

可见,聊天网络功不可没。

④当然,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

就好比计算机网络上流行的病毒,在植物聊天网络中,有些特殊病毒就利用网络进行传播,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可能被感染。

⑤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

现在我们才发现,我们身边那些最常见的植物其实早就是网络聊天的高手了。

5.选文第①段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

B.作诠释

C.下定义

D.打比方

6.选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A.因果顺序

B.空间顺序

C.时间顺序

D.逻辑顺序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植物网络聊天会传播病毒,有些特殊病毒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可能被感染。

B.科学家发现,植物是被动的。

它只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不像人类一样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

C.第③段中“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一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植物聊天网络对于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功不可没。

D.“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一句中“可能”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密性。

“夸否”?

“喷否”?

(材料一)

近期,各类“夸夸群”在网络上引发热议,高校学生纷纷创建各自“夸夸群”,在群内,被人夸奖是家常便饭。

例如,有人提出“学习了一下午,求夸”,便会有群友夸赞称,“能抵制住外界的诱惑而认真学习,说明您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好孩子,夸”。

除了这种真应该表扬的同学,无论是网购遇见无良骗子,还是实习被上司批评,一桩桩令人心情槽糕的“人间惨剧”经过群友们充满善意与创意的夸赞,都能瞬间变得温暖而治愈,这便是“夸夸群”的神奇之处,不少高校“夸夸群”中的“群规”就是“没有规则,各种夸,直接夸,随意夸”。

在浙大“夸夸群”里出现了一条“求夸”消息:

“坐错公交车,伞也丢了,求夸!

短短几分钟,群友们便献上了精彩纷呈的花式夸赞:

“居然没丢手机,还能给我们发消息的你就是最棒的!

“假如不坐错公交,你一定不能看到别样的风景,这实在是平凡生活中的一场奇遇!

“夸夸群”在网上持续“发酵”,不少商人从中看到了商机,在电商平台乘势推出“夸人服务”,买家只要付款就能被人不断从各方面夸赞。

(《北京青年报》《钱江晚报》)

(材料二)

专家1:

“夸夸群”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群在生活、工作、学业重负下的灵魂抱团取暖。

那些入群的人未必真的会把他人随意夸当真,但在某个时刻,一句夸奖能让人重拾自信,也能在人生低谷或黯淡时增添一抹亮色。

此外,现在是一个强调自我表达的时代,大家想要发声,想要得到他人、社会的关注,找到个人价值。

(澎湃新闻)

专家2:

“夸夸群”是一种“速食文化”的体现,短时间内可能会带来一些愉悦感,但是很快就会失去效果。

毕竟是虚拟网络上来自一群互不相识者的盲目夸赞、盲目追捧,仅仅是“为夸而夸”。

随着快手、抖音、快闪等APP的出现、爆红,越来越多年轻人单凭网上关注度、粉丝数量来体现自我价值。

一时“飘飘然”没什么,可怕的是长期把它当作标杆,当作真理,分不清虚拟、现实,甚至形成依赖,认为只有从“夸夸群”才能获得快乐。

(手机搜狐网)

专家3:

长期缺少激励的大学生,在“夸夸群”里相互夸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压力,纾解个人情绪。

但并不是大学生的所有行为都值得夸奖,陌生人对大学生做出的不妥当行为无选择地进行夸奖,并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材。

大学生不能过度沉迷于“夸夸群”,要谨防在过度夸人的生活里迷失自我,变得自大、自负,误认为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是正确的。

(聊城新闻网)

(材料三)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材料四)

与“夸夸群”截然相反的是“喷喷群”。

面对“喷喷群”的各种“怒喷”,没点抗压能力不行。

“你长脑子是为了显高吗”“看在你丑的份上,就当你是对的吧”……各种批评“喷涌”而出,有几个人能微笑着看完?

“夸夸群”与“喷喷群”哪个更有用?

3月17日,一场史诗级辩论赛拉开帷幕。

北大辩论队认为:

“喷喷群”是秉持着快乐的精神在群里抬杠,是告诉您不要沉浸在那些虚妄的夸奖之中,从别人不那么友善的言论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同时,“喷喷群”告诉我们这个社会就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你要学会接受它,在接受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解压的能力。

清华辩论队认为:

一个人遇到挫折或不如意的事情时,“夸夸群”里的夸奖会使人的心情得到调整和放松,从而恢复应有的斗志和状态,夸的人开心,被夸的人也开心,这是双倍快乐。

大家都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你,认同你,即使这些认同有时候看上去比较虚假,但是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对包在谎言之中的善意仍欣然接受。

(大众网)

8.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这便是“夸夸群”的神奇之处。

((材料一)中的“这”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夸夸群”在网上持续“发酵”(“发酵”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9.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位专家的观点。

10.阅读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图,探究“夸夸群”火爆的深层次原因。

11.北大辩论队认为“喷喷群”更有用,清华辩论队认为“夸夸群”更有用,你怎么认为?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理由。

生机勃勃的太阳花

①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

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

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②三朵花是信号。

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而不可挡。

大朵、小朵,单辨、复瓣,红、紫、蓝、粉一齐开放。

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

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

③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

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

起初,我们认为,太阳花经久不衰,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

不错,是这样的。

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

只有太阳花,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旺盛。

④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一朵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

朝开夕谢,只有一日。

因为开花的时光太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

每天,都有一批新的花蕾在等待开放。

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

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注视之下,迅速完成。

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

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

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花蕾。

⑤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放的时候,朵朵都是那样精神饱满,不遗余力。

尽管一朵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⑥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

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就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

待到秋霜肃杀时,它们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

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

⑦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

他们像哲学家那样,发出呼喊和感叹:

太阳花的事业,原来是这样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啊!

12.依据第④段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花的状态

日出前

 

日出后

即刻开放,开大开圆

日落时

 

13.为什么太阳花能“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

14.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15.第②段写太阳花的美丽时,是如何进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

如何进行正面描写:

                                                     

如何进行侧面描写:

                                                    

16.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太阳花的世界是“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

17.文中的太阳花给了你哪些人生启迪?

(写出两点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1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去国怀乡(离开)

B.锦鱗游泳(代指鱼)

C.微斯人(微小)

D.东临碣石(登临、靠近)

1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多会于此       苛政猛于虎

B.其喜洋洋者矣   其真无马邪

C.感极而悲者矣   濯清涟而不妖

D.前人之述备矣   醉翁之意不在酒

21.对诗文内容或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乙)诗均为登高远望写景之作。

(甲)文“予观夫巴陵胜状”中“观”仅有“观望、观赏”之意;(乙)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观”则凸显了诗人居高临下,俯视一切的澎湃激情。

B.(甲)文、(乙)诗同是通过描绘水的浩渺壮阔,表现作者宽广博大的胸襟。

C.(甲)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反映了作者对君王的愚忠思想;(乙)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通过萧索的秋景,反映了诗人战败后的悲凉心情。

D.(甲)文集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充分表现了作者的博大胸襟与政治抱负;(乙)诗则展开大胆的想象,写景虚实并用,表现了诗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

22.下列对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最后一段的议论有画蛇添足之嫌,如果省去则更像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乙)诗最后两句是乐府诗的套语,为合乐而用,与诗的内容密切相关。

B.(甲)文第二、三段分别描写了景物的一阴一晴,表达了览物之悲与喜,两相对照,引出第四段,点明文章主旨。

C.(乙)诗以“观”字统领全篇。

描写了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海波以及海面吐纳日月星汉等壮观景象,看似句句写景,实为字字抒情。

D.(甲)文中的“斯人”指的是“古仁人”,“微斯人,吾谁与归?

”釆用倒装句式,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强烈的向往与敬慕之情。

23.将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4.展开想象,体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境,并分析“若出”的表达效果。

四、情景默写

25.默写填空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

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3)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5)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6)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诗人因朋友远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极致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德高望重的何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常为他们答疑解难,老师们称赞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已亥杂诗》)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题木兰院二首(其一)

(唐)王播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6.请简要分析“桃花依旧笑春风”中“笑”的表达效果。

27.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六、名著阅读

28.名著阅读。

(1)选出对下列名著有关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   )

A.在《父亲的病》一文中,我们知道绍兴城的两位名医都替鲁迅的父亲看过病,他们用药平常但药引奇特,特别是陈莲河先生,每次所开的药引既买不到也找不到,比如“经霜三年的甘蔗”。

B.《西游记》里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

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C.《童年》里的外祖母总是在教育孩子要保持真诚、善良和纯朴的本性。

比如在小茨冈把酒馆女主人锁在地窖里,他整天都不理他,以示教育;阿缪沙到集市采买食物偷东西时,外祖母教育他说:

“我今天不喜欢你”、

D.《简爱》中罗切斯特精心安排了与英格拉小姐的哑剧表演让简嫉妒,再假扮作骑士试探了简的心意。

(2)在名著《红岩》中,郑克昌四次伪装破坏地下党组织活动,请完成下列表格。

第一次

伪装成学生混进重庆大学,监视学生。

第二次

                       

第三次

化名“老朱”接近刘思扬,了解狱中地下党的情况。

第四次

                       

(3)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正饮之间,只见那个穿皮袄的汉子走向前来,把林冲劈腰揪住,说道:

“你好大胆!

你在沧州做下迷天大罪,却在这里!

现今官司出三千贯信赏钱捉你,却是要怎地?

”林冲道:

“你道我是谁?

”那汉道:

“你不是豹子头林冲?

”林冲道:

“我自姓张。

”那汉笑道:

“你莫胡说,现今壁上写下名字,你脸上文着金印,如何要赖得过?

①请写出语段中“那个穿皮袄的汉子”的名字。

        

②“在沧州做下弥天大罪”是件什么事?

简述这件事的经过。

七、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处于浑善达克沙漠的南缘及冀北山地森林的北缘,生态区位复杂而且重要,是保护京津唐地区及华北大平原的生态屏障。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①     (荡然无存 化为乌有),出现了几十万亩的荒山秃岭。

为了修复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林场工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造林异常困难。

1977年,塞罕坝曾经遭遇过一次罕见的雨凇灾害。

雨雪冰冻轮番侵袭使得林场十多年的造林成果损失过半。

林场技术人员通过大量数据分析认为,人工纯林密植度高,导致树种单一、枝干长势较弱,一旦遇到冰坨压身就会损失惨重。

结合现代林业科技及发展趋势,他们创造了“人工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模式,即通过五年的“抚育间伐”,将造林之初每亩密植222株松树减少到50株,个别区域仅保留15株。

“抚育间伐”腾出了空间,树下通过“引阔入针”“林下植树”等手段,在高层树下植入低龄云杉等,逐渐形成了以人工纯林为顶层,灌木、草、花、次生林的复层异龄混交结构。

单一的人造林海景观变成了上有松涛、中有灌木、下有花草的自然生态景观,物种多样性也正在丰富和完善。

如今,绿色的塞罕坝,像一只展开双翅的雄鹰,紧紧扼守住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

(材料二)

塞罕坝有着丰富、独特、秀美的生态旅游资源,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在其9.4万公顷的范围内,有蜿蜒如蛇的河流,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有一望无际的林海,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草原。

游人不出森林公园,即可观赏多种不同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自然景观。

塞罕坝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森林草原景观。

这里7万多公顷的人工林集中连片,形成一片浩翰的林海,并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原。

二者②     (水乳交融 浑然一体),构成壮观、优美的自然风景。

在距今300多年前,这里就被清王朝皇室看中,辟为“木兰围场”。

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木兰秋狝”,为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遗址,还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和故事。

满、蒙、汉三族人民聚居在这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特别是满族蒙古族文化特色比较突出,为开展民族风情旅游奠定了好的基础。

塞罕坝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与人文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

近年来,塞罕坝每年接待游客稳定在50万人次以上。

从2014年起,塞罕坝开始科学核定环境承载力,将年接待游客数量增长率控制在3%以下。

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刘海莹表示,计划在2030年以前,将年游客量控制在120万人次以内,尽量实现适度发展、持续利用,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塞罕坝的绿水青山,是一粒生态文明的种子,传递着科学发展的理念,创造了人间奇迹。

(材料三)

塞罕坝旅游经济效益统计表

年份

游客人数(万)

提供就业岗位(万)

旅游直接收入(万)

2010年

38.5

0.85

3200

2013年

43.9

1

4300

2016年

55.9

1.8

6200

2017年

60.2

2.5

8500

29.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______,②处应填______。

30.塞罕坝创造的奇迹取决于科学发展的理念。

请结合(材料一)或(材料二)的内容,说说其科学性体现在哪个方面,并加以解说。

31.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理解。

八、作文

3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只蜗牛总是对一只青蛙很有成见。

有一天,忍耐许久的青蛙问蜗牛说:

“蜗牛先生,我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得罪了你,所以你这么讨厌我。

”蜗牛说:

“你们有四条腿可以跳来跳去,我却必须背着沉重的壳,贴在地上爬行,所以心里很不是滋味。

”青蛙说: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你只是看见了我们的快乐,没有看见我们的痛苦而已。

”这时,有一只巨大的老鹰突然来袭,蜗牛迅速地躲进壳里,青蛙却被一口吃掉了。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

依据材料的整体内涵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