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60498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伏尔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伏尔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伏尔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伏尔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伏尔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伏尔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伏尔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伏尔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伏尔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伏尔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伏尔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伏尔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伏尔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伏尔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伏尔泰.docx

《伏尔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伏尔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伏尔泰.docx

伏尔泰

简介

  伏尔泰(Voltaire,1694.11.21-1778.05.30):

原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

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他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

尽管在他所处的时代审查制度十分严厉,伏尔泰仍然公开支持社会改革。

他的论说以讽刺见长,常常抨击基督教会的教条和当时的法国教育制度。

雨果曾评价说:

“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予的,不能被剥夺,这就是天赋人权思想。

 

生平

  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

他父亲是法律公证人,希望他将来做个法官,但他对文学发生兴趣,后来成了一名文人。

  伏尔泰才思敏捷,一生多才多艺。

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

他说:

“笑,可以战胜一切。

这是最有力的武器。

”他曾因辛辣地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

他的书被列为禁书,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国门。

1725年他被迫流亡英国,对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研究英国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研究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

  伏尔泰经历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的统治,目睹了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亦亲身感受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

他深刻地预见到革命必然到来,他对朋友说:

“我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撤下革命的种子,尽管我自己未必成为革命的见证人,但它是必然要到来的。

  伏尔泰写过大量文学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

他又写过不少历史著作,如《路易十四时代》、《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等。

在哲学方面,他的代表作有《哲学辞典》、《形而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等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是《哲学通信》被人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伏尔泰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以及他对黑暗的封建专制主义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

统治者也念利用他。

路易十五请他当过宫廷史官,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把他待为上宾,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曾接见过也,但最终都由于他的叛逆思想而不欢而散。

痛苦的经历使他决心不再与任何君王往来。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

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

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

”不过伏尔泰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县一个自然神论者。

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

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法国发生宗教上的派性斗争,造成大批逃亡者。

伏尔泰在自己的庄园内,先后收留过上百户难民。

他还多次打抱不平,替穷苦人伸张正义,平反冤案。

影响最大的一次,莫过于卡拉事件。

  1761年10月13日,图卢兹市菲拉蒂埃街的一个住家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悲剧。

这家的主人让·卡拉是颇受人尊敬的胡格诺派(新教的加尔文派)的商人。

  当天深夜,让·卡拉发现长子马克—安东尼在店铺悬梁自尽,一时全家慌了手脚,母亲失声痛哭,惊动四邻。

突然,在围观的人群中有人说道:

“马克—安东尼是被他父母杀死的,因为他选择了天主教。

”天主教与新教经历了16世纪的宗教战争,至今已有两百多年,但对立依然十分尖锐。

  图卢兹一位法官(注意:

是法官,不是教会)闻讯赶来,一不调查,二不审讯,甚至连现场也没看上一眼,便将“谋杀”事件那天晚上在家的人全部拘捕归案。

  马克—安东尼为什么自杀?

原来,这位28岁的青年曾学过法律,一心想当律师,但因无法弄到天主教徒的证明书,被迫从事商业。

他想从父亲那儿得到一笔钱作生意,遭父亲拒绝,失望之余,天天上咖啡馆借酒浇愁,后因债务缠身,更觉前途渺茫,一念之差便寻了短见。

  头发斑白、年近古稀的老人怎能吊死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

“谋杀”之罪显然难以成立。

检察官迪库大义凛然,出庭替老卡拉辩护,却被停职三个月。

律师絮德尔想阐明事实真相,但陷入狂热兴奋中的法官却不屑一听,反倒认为这位律师无能。

审判长滥施权力,逼迫卡拉供出同谋,卡拉义正辞严,断然地说:

“既然没有犯罪,何来同谋?

  1762年3月10日,法庭不顾一切无罪的证据,粗暴地判决卡拉车裂之刑。

临刑前,老卡拉悲愤地说:

“我已经说明真相,我死得无辜……”

  事发不久,伏尔泰便听到各种传闻。

他对教会历来持怀疑态度,认为无论天主教还是新教,都是无耻之徒。

  卡拉老汉的悲惨遭遇,激起了他对教会和司法当局的无比愤慨,他决心为维护人的尊严、为争取信仰自由而奋斗。

  他通过各种渠道,沉着冷静地亲自调查和搜集证据,并将被流放到日内瓦的卡拉的两个儿子召到费尔奈,根据他们两人提供的详情和从过往旅客中听到的反映加以比较,从而对整个事件作出个人的判断。

其间,他发表了卡拉两兄弟的口供,写了揭露这起惨无人道的冤案的小册子,并为卡拉太太提供一切费用,把她接到巴黎,以引起舆论的注意。

1763年2月3日,伏尔泰亲自写了上诉书,作出“我敢肯定这家人无辜”的结论。

3月7日,枢密院下令重审此案,蒙受不白之冤的卡拉老汉及其一家终于得到昭雪。

  

 

 

伏尔泰的哲理诗说理透彻,讽刺诗机智冷隽,有独到之处。

伏尔泰毕生主要从事戏剧创作,先后写了50多部剧本,其中大部分是悲剧。

伏尔泰的文学作品中最有价值的是哲理小说。

这是他开创的一种新体裁,用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影射和讽刺现实,阐明深刻的哲理。

[编辑本段]

主要作品

  文学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和《天真汉》。

  在哲学方面,代表作有《哲学辞典》《形而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等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是《哲学通信》被人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历史著作有《查理十二史》(1731)、《路易十四时代》(1751)和《风俗论》(1756)等。

[编辑本段]

伏尔泰与中国

  伏尔泰推崇中国文明。

他认真研究了中国的儒家思想。

热情歌颂中国是一个理性主义国家。

他根据元杂剧《赵氏孤儿》的法译本,写了一部悲剧《中国的孤儿》,赞扬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德行,在法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关于中国礼仪的争论这些争论怎样促使中国取缔基督教>>出现在其著作<<路易十四时代>>最后一章.

  

伏尔泰的养生法

  伏尔泰是法国18世纪声望最高的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

伏尔泰21岁时还是个瘦弱多病的青年,后来靠各种保健与锻炼,体质不断增强,最终寿至84岁。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那他的益寿奥秘又是什么呢?

  

[整洁]

  

  他把干净整洁当成有教养的标志。

他经常洗澡、换衣服;他的居所窗明几净,书籍井然有序。

他不迷信医生,对一般药物不感兴趣,只偏爱灌肠剂,每星期以肉桂溶液或油滑的灌肠剂清肠三次。

1748年,伏尔泰得了重病,但拒绝按医嘱服药,而是先绝食一段时间,尔后吃些肉干、烤面包、淡菜、大麦与清水,终于康复。

  

[运动]

  

  他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格言。

他喜欢散步、跑步、击剑、骑马、游泳、爬山、日光浴等运动。

直到80岁高龄时,还和朋友一起登山看日出。

  

[乐观]

  

他重义轻财,常以金钱和其他物品赠送年轻学生,将剧作报酬给演员,而自己的日常生活却格外朴素简单。

他幽默开朗,平易近人,对所有的人都彬彬有礼。

伏尔泰曾说,与农民讲话,“就像对待外国大使一样”。

因此,他的朋友遍及各地。

 

伏尔泰的名言

  ●我可能不同意你的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人类最宝贵的财产——自由。

  ●书读得多而不思考,你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

书读得多而思考,你会觉得自己不懂的越多。

  ●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这里是我的心脏,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创造一位上帝

  ●神谕的最了不起的作用在于保证战争的胜利●预言从来都只是为大人物而作的,小民无此必要

  ●任何人想以道理晓喻他的同胞,都会受到迫害,除非他是最强者。

然而最强者却几乎总是加强无知的锁链,而不是去把它砸断。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与谬误的宝库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无论天资有多麽高,他仍需学会了技巧来发挥那些天资

  ●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如同这个房间没有窗户

  ●天分就是持续不断的忍耐

 

雨果名言

1.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2.未来将属于两种人:

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

3.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4.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

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5.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

6.大胆是取得进步所付出的代价。

7.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

8.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9.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10.笑声如阳光,驱走人们脸上的冬天。

11.勉强应允不如坦诚拒绝。

12.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

13.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14.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15.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16.多办一所学校,可少建一座监狱。

17.生活就是面对微笑。

18.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

19.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

20.人类第一种饥饿就是无知。

 0

回答者:

妙酒

雨果(l802~1885)

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其代表作是: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维克多•雨果,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画家、政治家与人权斗士,被认为是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浪漫主义作家。

最著名的作品是小说《悲惨世界》与《巴黎圣母院》,而在他众多诗歌作品中,评价最高的是《静观集》与多卷的《历代传奇》,被认为是法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雨果青年时期的政治态度相当保守,后来逐渐转向左倾,并成为共和主义的热情支持者,他的作品涉及到了当时大多数的政治社会问题,也反映了当时的艺术潮流。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

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

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

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

他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

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1827),“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

1830年他据序言中的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爱尔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早期生活与影响

雨果的童年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在他出生之前,法国经历了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随之而来的是第一共和国的成立,之后是拿破仑统治时期。

在雨果出生之后两年,拿破仑称帝,而雨果十几岁时,又见证了波旁王朝的复辟。

雨果父母双方截然相反的政治与宗教观念,正好反映了在雨果生活的时期法国国内两种主要力量的相互斗争。

雨果的父亲是拿破仑军队中的一名高级军官,无神论者,共和派,将拿破仑视为英雄;而他的母亲,则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保皇派。

早期母亲抚养、教育雨果。

因此,雨果早年的诗歌与小说反映出的是对国王与信仰的热情拥护。

直到后来,在法国逐渐步向1848年革命的过程中,雨果才逐渐背离了他所接受的天主教保皇派的教育,接受了共和主义思想与自由思想。

宗教观念

在雨果的一生中,他的宗教观念有极大的转变。

在青年时期,他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并且公开承认教会的权威。

但后来他逐渐不再热衷于宗教形式,而且反教皇反教权的观点日趋激烈。

在流亡期间,他接触了唯灵论(Spiritualism),后来,他成为一名唯理论者(Rationalist)以及自然神论者(Deism)。

1872年,一位调查人员询问雨果是否是天主教徒,他的回答是,“不,我是自由思想者。

雨果终生保持着对天主教会的反感,主要原因,是由于教会对在王权统治压迫下的低下阶层漠不关心,另一个原因,可能在于雨果的作品常常被教会列为“禁书”。

雨果的两个儿子死去时,他坚持不以教会仪式下葬,他在遗嘱里对自己的葬礼有同样的要求。

然而,尽管雨果认为天主教的规条已经腐朽与过时,但他从来没有直接攻击过这个制度本身,而且他仍然是个相当虔诚的人,他相信祷告是有有力而必要的。

雨果宣称:

“宗教消失,而上帝永存”。

(Religionspassaway,butGodremains),在他的预言中,基督教将最终消亡,但是人们仍然会相信的是“上帝、灵魂与责任”。

绘画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在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雨果还是一位多产的画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超过4000幅绘画作品。

最初,绘画只是雨果的一种业余爱好,但是在流亡之前的一段时间,雨果决定中止写作,投入政治活动中,而绘画就成为他在1848年到1851年的主要创作活动。

雨果的画作主要是纸质的小型作品,多数是黑白的,很少有颜色。

现在保存下来的画作,在风格上令人惊奇地表现出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技法。

大概是不想让画作影响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声望,雨果没有向公众公开过他的画作,但他喜欢在家人朋友间分享他的作品。

在流亡期间,他的画作常常是以一种手绘卡片的形式,作为礼物赠送给访客。

有些画作送给了同时期的画家,如凡高、德拉克洛瓦等人,后者认为,如果雨果决定当一个画家而不是一位作家,他会让同时代的艺术家都黯然失色。

晚年及逝世

雨果1870年回到法国,受到英雄般的欢迎,但是他晚年的政治生活并不成功,而且随着亲人离世的打击,他进入了一段低落的时期。

雨果在1885年5月22日去世,法国为他举办了隆重的国葬。

他不仅被看作是法国文学的杰出代表,而且是一位公认的政治家,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以及法国的民主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超过200万民众参加了他的葬礼,将他送到遗体安葬的墓地。

 

早期诗歌与小说创作

与同时代的许多年轻作家一样,雨果受到法国19世纪早期著名文学家,浪漫主义文学先驱夏多布里昂的很大影响。

在青年时代,他决心成为夏多布里昂的追随者,而且,他的一生在很多方面都与夏多布里昂很相似。

他们都推动了浪漫主义的发展,在政治上都拥护共和主义,而且都由于政治立场而被迫流亡。

雨果的早期作品显示出早熟而高超的技艺,令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声名鹊起,他的早期诗集《颂诗集》在1824年出版,当时雨果年仅22岁,并且因此获得了获得路易十八的一份皇室年金。

尽管这些作品由于其中表现出来的热情与流畅而受到赞誉,但是,真正显示出雨果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才能的作品,是1826年出版的《颂歌与杂诗》。

尽管受到母亲的反对,雨果还是与他青梅竹马的好友阿黛尔•富歇秘密订了婚。

但是直到他母亲1822年去世以后,他才正式与阿黛尔结婚。

第二年,雨果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冰岛凶汉》(Hand'Islande,1823),三年之后,又出版了第二部《布格•雅加尔》(Bug-Jargal,1826)。

1829至1840年间,他出版了五部诗集,分别是《东方集》(LesOrientales,1829),《秋叶集》(LesFeuillesd'automne,1831),《暮歌集》(LesChantsducrépuscule,1835),《心声集》(LesVoixintérieures,1837),《光影集》(LesRayonsetlesombres,1840),这些诗集,奠定了雨果作为同时代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的地位。

戏剧作品

在舞台创作方面,雨果并没有像在诗歌创作领域那样迅速地取得成功。

1827年,他出版了诗剧《克伦威尔》,但它从来没有正式上演过,因为剧本写得非常长,被认为“不适合上演”。

而雨果在剧本前的序言,就是著名的《<克伦威尔>序言》,比剧本本身更著名、更有价值。

在这篇序言中,雨果敦促艺术家们从法国古典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由此引起了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持续多年的激烈争论。

雨果第一部在舞台上演出的戏剧作品是《玛丽蓉•德•洛尔墨》(MariondeLorme),尽管一开始,这部戏由于对波旁王朝有不敬描写而被当局禁止演出,但后来终于在1829年得以上演,但并没有获得成功。

而第二年上演的《欧那尼》(Hernani,1830),则成为了19世纪法国戏剧史上最成功、最具突破性的戏剧作品之一,它的演出引起了支持与反对者的对峙,首演之夜被称为著名的“欧那尼之战”。

今天,这部作品也许已经被人忘怀,但在当时,它引爆了两大阵营近乎战争的对抗——浪漫主义对抗古典主义,自由派对抗顽固派,共和派对抗保皇派。

这部作品受到当时舆论的猛烈攻击,但是每一晚上演,都是全场爆满,使雨果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领袖。

它同时也标志着雨果的浪漫主义观念更为政治化:

他相信,正如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能把国家从专制独裁的暴政下解放出来一样,浪漫主义能把艺术从古典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1832年,在《欧那尼》大获成功之后,雨果写了另一部戏剧《国王取乐》(Lerois'amuse),由于它对法国的贵族的公然嘲弄,只上演了一场,就被审查当局禁演了,但印刷剧本依然大受欢迎。

后来,威尔第根据这部戏剧写成了歌剧《弄臣》。

当局的禁演激怒了雨果,他在两周内写出另一部戏剧《吕克莱丝•波日雅》(LucrèceBorgia),随即在1833年上演,大获成功。

在这部戏中,有一位女演员,在戏中只是演出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但她后来在雨果的个人生活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她就是朱丽叶•德鲁埃(JulietteDrouet),雨果终生的情人。

虽然在雨果的一生中还有不少的浪漫遭遇,但是德鲁埃和他一直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关系,甚至得到了雨果夫人的认同,她几乎被看作是家庭成员。

在雨果的下一部戏《玛丽•都铎》(MarieTudor,1833)中,德鲁埃的演出并不成功,她随即退出舞台,接受了一笔微薄的年金,之后成为雨果不收报酬的秘书,并在此后50年中成为他的旅伴。

雨果的下一部戏《安日洛》(Angelo)在1835年首演,同样非常成功。

不久以后,雨果的崇拜者奥尔良公爵建立了一间新的剧院,赞助新的戏剧演出。

文艺复兴剧院在1838年11月开幕,开幕演出是《吕伊•布拉斯》(RuyBlas),尽管它被认为是雨果最好的戏剧作品之一,但在当时成绩只是一般。

此后,雨果直到1843年才有新的戏剧作品问世,这就是《城堡里的爵爷们》(LesBurgraves),它只上演了33场,败给了竞争对手,而这也是雨果的最后一部戏剧作品。

尽管他还在1869年写了一部叫做《笃尔克玛》(Torquemada)的短诗剧,但直到1882年才出版,而且从来没有正式上演。

但他仍然对戏剧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1864年,他发表了一篇广受好评的论文《莎士比亚论》(WilliamShakespeare)。

成熟时期的小说

雨果第一部成熟的小说作品是1829年的《一个死囚的末日》(LeDernierjourd'uncondamné),这部作品反映出他敏锐的社会良知,这种良知贯穿着他此后的作品,而且对后来的作家如阿尔贝•加缪、查尔斯•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34年,他写了一部纪实式的短篇小说《克洛德•格》(ClaudeGueux),叙述了一个被判处死刑的犯人的真实故事,后来,雨果本人认为,这部小说是伟大的《悲惨世界》的前身。

但雨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获得巨大成功的《巴黎圣母院》(Notre-DamedeParis),这部小说出版于1831年,很快就翻译成各种欧洲语言,在欧洲广泛流传。

小说的其中一个功绩是,使被尘封已久的巴黎圣母院重新得到修葺,直到今天,众多来到巴黎的游客,仍然被这部著名小说中描写的巴黎圣母院所吸引。

早在19世纪30年代,雨果就计划写一部关于社会苦难与不公的小说,但完成这部小说花了他整整17年的时间,在1862年完成并出版。

这就是《悲惨世界》(LesMisérables),雨果最伟大的小说。

当时的出版商,比利时的LacroixandVerboeckhoven采取了在当时非同寻常的营销手法,在小说正式投放市场的6个月前就发布相关信息,最初出版的,只是第一部“芳汀”,在一些大城市同步发行,在几小时内就销售一空,并且在法国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既有狂热的支持者,也有猛烈的抨击者。

这部小说如今已经成为文学名著,被改编成电影、电视、音乐剧作品。

雨果的下一部小说,是出版于1866年的《海上劳工》(LesTravailleursdelaMer),在这部小说中,雨果暂时离开了社会/政治主题,描写人与海洋的斗争。

尽管如此,这部小说依然很受欢迎,部分原因可能是上一部《悲惨世界》的成功。

而且在当时的巴黎掀起了一阵对章鱼的古怪热潮。

在发表于1869年的《笑面人》(L'Hommequirit)中,雨果又重新回到了社会/政治主题,这部小说对贵族政治进行了详尽的描绘。

但是,这部小说不如前面几部成功,在这个时候,当时的文学家如福楼拜,左拉等人逐渐冒起,后者的自然主义小说,受欢迎程度已经超过了雨果。

雨果的最后一部小说是《九三年》(Quatre-vingt-treize),发表于1874年,所写的题材是雨果之前的作品所没有接触过的,就是大革命之后的恐怖时期。

尽管在这部小说出版的时候,雨果的受欢迎程度已经有所下降,但是很多人依然认为,《九三年》是一部有力的作品,与雨果其他更为著名的小说相比,毫不逊色。

政治与流亡生活

1841年,雨果成功当选法兰西文学院院士,巩固了他在法国文学艺术界的地位。

此后,他更加多地参与政治活动,成为共和政府的倡导者。

1841年,他被当时的国王路易•菲利浦晋升为贵族,并成为法兰西贵族院议员,在议会中,雨果主张废除死刑,呼吁社会公正,力争出版自由,支持波兰自治。

1848年革命之后,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雨果当选制宪议会及立法议会成员。

1851年,路易•波拿巴(拿破仑第三)掌权,颁布了一部反议会制度的宪法,雨果公开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