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标准题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61918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标准题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岳阳楼记》标准题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岳阳楼记》标准题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岳阳楼记》标准题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岳阳楼记》标准题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岳阳楼记》标准题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岳阳楼记》标准题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岳阳楼记》标准题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标准题型.docx

《《岳阳楼记》标准题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标准题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岳阳楼记》标准题型.docx

《岳阳楼记》标准题型

标准题型

1.文章的作者是 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著有《范文正公集》

本文选自《古文观止》

2.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的意思。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 同“俱”,全,皆 )兴②去(离开 )国怀乡

③把( 持、执(端、拿) )酒临风     ④不以( 因为 )物喜,不以己悲

登斯楼也斯:

 这,这个      ②则有心旷神怡:

怡:

愉快、愉悦、和悦

③薄暮冥冥 迫近           ④景:

春和景明 日光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开:

放晴   ②而或长烟一空。

    或:

有时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探求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

没有

晖:

日光                 ②备:

 详尽 

3.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倾斜,船桨折断

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  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4.第五段“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紧承三、四两段,请你说说“二者之为”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是遭遇阴暗凄凉的景象而心生悲凉

二是看到清明亮丽的景物而其喜洋洋                  。

5.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7.原文语句填空。

“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请结合选文回答。

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

都突出了洞庭湖  壮阔、浩渺 的特点。

10.文章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阴晦萧索 悲凉低沉

第四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晴朗明丽 喜悦昂扬

11.从选文中找出概括“迁客骚人”“悲”、“喜”情感的语句?

   

悲: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

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

 

①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

      ②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13.《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岳》文着眼于“忧 ”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 醉与乐 统一起来,抒发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14.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 个人的遭遇 和 外物的触发 。

15.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6.将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写在下面。

答: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7.怎样理解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样的观点

(1)它源自于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民本思想  

(2)范仲淹把他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以此作为他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具有深远的影响  

(3)范仲淹的忧君思想虽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18.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1)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开头写滕子京的政绩交代座机缘由是记叙;第2段描写了岳阳楼之大观;第3、4段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第五段转入议论。

(2)骈散结合。

19.请你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找出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的人物各一个。

历史上:

屈原忧国忧民投江而死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现实生活中:

任长霞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得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她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好的诠释。

20.读了本文,你可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1“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

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2、中心思想:

(《岳阳楼记》的写作意图)

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23、写作特点

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

开篇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及作记缘由,接下来描写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每一幅画面部是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最后将这两种情怀跟“古仁入之心”进行对比,自然引出议论,阐述作者抱负。

②采用骈散结合的句式。

本文大量采用了骈句,读起来长短交错,抑扬变化,琅琅上口。

第一段:

24、写出第一段中出现的两个成语,并予以解释

政通人和: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百废具兴:

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25、第一段可以分为哪三层?

(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2)写重修岳阳楼的盛况 (3)写作记缘由

26、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着重说明滕子京谪守后的政绩,交代作记缘由

27、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交代作记缘由,引出下文。

28、“谪”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贯穿全文,是文眼。

(2)与下文“迁客”相照应

29、“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作用

①说明滕子京政绩显著,变化太快

②引出修楼一事

③又为下文“不以己悲”张本

30、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

(1)说明滕子京虽遭贬却不甘沉沦,仍政绩显著,在逆境中不以己悲

(2)他跟古仁人一样有豁达的胸襟,不同于一般的迁客。

第二段

31、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32、第二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3、“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有何特点?

 收束上文

3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由景入情,统领下文三、四段文字。

第三段

35、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抒发迁客骚人因己而悲的感情

36、本段采用了怎样的写景顺序?

时间上,是由白天到傍晚;从空间上看,是自上而下

37、第三段采用什么表达方式?

  写景 抒情 情景交融

38、第三段句法使用有何特点   骈散结合

第四段

39、写出第四段的成语,并解释

一碧万顷:

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形容青绿无际。

心旷神怡: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喜气洋洋:

形容特别高兴的样子

郁郁青青:

香气馥郁,青葱繁茂的样子

40、第四段采用什么写景顺序?

  从时间上看,是从白天到晚间;从空间上看,是有远及近,自上而下。

41、第四段写春天的景色,从哪几个方面写?

具体写了什么?

(1)从白天和夜晚两方面 

(2)具体写了湖光,沙鸥、锦鳞 芷兰;月色 渔人

总结第三、四段

42、第三、四段的主要内容是 

用两个排比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第三段侧重写因己而悲;第四段侧重写因物而喜

43、写迁客骚人悲和喜的目的是什么?

(1)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与下文的“古人仁之心”作对比,

(2)引出下文的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44、三四段描绘了两幅画面:

一幅阴晦凄冷,一幅晴朗美丽,这两幅画和滕子京有什么关系?

(1)写一阴一晴两幅画渲染了迁客骚人因己而悲,因物而喜的感情

(2)这和滕子京胸襟的“不以己悲”形成鲜明对比

(3)突出了滕子京胸襟的旷达

45、三四段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1)从表达方式上看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

(2)从句法上看,骈散结合(3)用两个排比段,一阴一晴,一悲一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五段

46、“古仁人”指什么人?

“古仁人”指古时品德的高尚的人

“古人仁之心”的思想内涵是哪两方面?

“古人仁之心”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说明他胸襟旷达;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说明应当考虑国家大事

4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人仁之心是常人难以持有的谈谈你对“古人仁之心”的评价:

是淡泊名利,藐视荣辱的至高境界,是排除一己之私的高尚情怀,一个人如果具有古人仁之心,就能够无私忘我,一心为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