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66195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16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docx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整理

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1.1正数和负数

1.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正数与负数是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区分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正数与负数》是在学生对温度有一定的认识,对负数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数、负数和零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负数的引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

重点确定为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确定为负数的意义。

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我采取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2.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教法上采用了情境创设法、案例分析法与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

3.说学法

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回答与表现给予肯定、表扬,由此保护并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积极性。

(自主探究法:

研究实际问题→认识负数→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1.2:

有理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了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思想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有理数概念.

教学难点:

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有理数的分类.

二、教法分析

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我决定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通过合作探索,理解有理数的分类,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完成有理数概念的建构,达到教学目标。

三、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

恰如其分的问题设计,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探究,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数轴”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有理数”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

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数轴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对以后的知识概念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能正确地画出数轴。

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理解任何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

2.数学思考

1)通过观察与思考,建立数轴的概念。

2)通过对数轴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

通过对数轴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教学的重点:

1)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

2)正确掌握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的难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教法分析

鉴于七年级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采用启发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贯穿整个教学环节。

积极利用多媒体演示,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获得充分的体验和发展,逐步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

三、学法分析

联系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

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思考问题,注意新知识的发生过程;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从“学会”到“会学”转变;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及练习中产生错误的根源,加强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2.3《相反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第3课时,主要介绍了相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及符号的化简。

2、本节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相反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是在研究了负数的基础上,遵循过渡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既把小学所学的正数、零和初中的负数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又为学生以后顺利掌握绝对值的意义,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在以后将要学习的二次根式、方程、函数和相关学科等知识领域都有所渗透。

因此,这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成因

重点:

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及双重符号的化简

难点:

“-a”的理解和双重符号的化简

由于相反数在许多知识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要能准确地运用它,就得深刻理解它的含义,又因为双重符号的化简是进行有理数运算的前提。

因此,“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和“双重符号的化简”都是本节课的重点。

因为学生刚进入初中,认知能力有限,抽象思维能力弱,对于“-a”和双重符号不容易理解,所以我确定它们为教学难点。

而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精心选材、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及初一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及其特征性质;

(2)、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3)、能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化简含有双重符号的数。

能力目标:

(1)经过观察、思考、分析、发现等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a”的理解,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由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得出相反数的特征性质,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一系列探求活动,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2)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启发引导突出问题遵循原则鼓励探索”将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本节课采用了启发、探讨式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以设疑提问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想、去思考,以小组讨论、自由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主动参与。

俗语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类比推理方法,养成大胆参与,主动学习的习惯,变“学会”到“会学”。

1.2.4初中数学说课稿:

绝对值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绝对值的表示法,会计算有理数的绝对值。

  2)能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理解绝对值的几何定义;理解绝对值非负的意义。

  3)能利用分类讨论思想来理解绝对值的代数定义;理解字母a的任意性。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

  通过对绝对值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三):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本课中绝对值的两种意义是重点,绝对值的代数定义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如何突破绝对值符号里字母a的任意性这一难点,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数学分类讨论思想理解难度大。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营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果,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猜想、归纳,共同探讨交流,利用课件和图片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发散思维。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1.3.1有理数的加法

一、说教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学生牢固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概念及运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概括得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通过本节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

学好本节课,为今后学习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渗透化归、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准确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

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

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二、说教法

  根据数学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知识水平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讨论式教学:

让学生适当分组讨论、交流、总结,由小组长代表小组发表意见。

(2)启发问答法: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讨论,更多地参与教学,并按教师的“导演”一步一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在谈话中学到知识,形成技能。

(3)发现法: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发现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归纳—检验—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1.3.2有理数的减法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以七年级数学上册P21页的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题为课堂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

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等。

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附教学工具:

温度计、投影仪、多媒体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1.4.1有理数的乘法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的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学完有理数的加减法后学习的,它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一样,也是建立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

因此,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在确定“积”的符号后,实质上是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

由于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因而它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

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增强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渗透化归、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要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就得深刻理解运算法则,对法则理解得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而且学好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对将要学习的有理数的除法以及其他的运算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将重点确定为:

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由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因此,与小学算术数的乘法比较,学生对含有负数特别是两个负数相乘的意义的理解,思维角度变化较大,思维强度也增大,因此我将难点确定为:

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是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规律,总结出法则。

它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

   四、学法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脑、动手,积极思考,参与讨论,自己归纳出运算法则,学会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1.4.2有理数的除法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四节中有理数的除法。

这节内容安排了两个课时,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内容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两点说明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有理数的运算是本章的重点,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熟练进行有理数运算的必备知识,它与有理数的其它运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整节内容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化未知到已知、用已知求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思维的力量,发展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依据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技能方面:

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求有理数的倒数,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算,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感知数学知识的普遍性、相互转化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生生合作,使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通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3、教学重点、难点

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是很重要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勤思、善思,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本节内容是在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利用乘法进行,基于此,教科书中给出了两种法则,对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这两种法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

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二、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教法分析:

针对初一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思维活跃,但抽象概括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本节课充分借助多媒体来增强直观效果。

运用“自学—辅导”模式,遵循“面向全体,尊重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把教学过程化为学生自学、大胆猜想、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使课堂教学遵循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2、学法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教学过程设计

1、设计问题,导入课题,提出课堂教学目标。

本着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探索性的原则,首先出示了学生熟知的问题,( )×(-2)=8,9×( )=-36,4×( )=-16,看到这三个问题,学生自然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联想到“除法”。

此时,教师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接着课件揭示教学目标。

这样,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进行探究,这样坚持揭示目标,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指导学生自学。

课件揭示自学指导(1)阅读教材第44页内容;(2)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这样做的目的是:

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与此同时,坚持每次自学前给予方法指导,可以使学生积累自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自学情况,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学习,从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重点巡视中差的学生,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4、检查自学效果。

课件展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让后进生板演或回答,要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回答或板演时,要照顾到全体同学,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题,随时准备纠正错误,通过巡视,搜集学生存在的错误,并在头脑里分类,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把倾向性的错误用彩色粉笔写在黑板对应练习处,供讲评时用。

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学已致用的能力。

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

学生观察板演,找出错误或比较与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板演的相同,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小组讨论,说出错因,更正的道理,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学习。

这个过程既是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训练一题多解,使优等生了解更加透彻,训练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一题多解的能力。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找出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是从理论到理论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6、当堂训练。

为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我给出一组练习。

(《数学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第23页),这组题目,分三个梯度:

法则的直接运用、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把这些题分为必做题、选做题。

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一位学生是否都能当堂达到学习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不断巡视,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哪些同学课后需要“开小灶”,使课外辅导要有针对性。

7、反思小结,观点提炼。

通过前六个环节,学生已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整理知识,总结规律,提炼思想方法。

让学生从多角度对本节课归纳总结、感悟点滴,使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素质,锻炼学生的综合及表达能力。

8、布置作业。

结合本节所学内容,请学生自编4-6个题目,让学生做到作业本上,以考查学生对本节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四、说明。

(一)、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在黑板的正上方中间处写明课题,然后把板书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是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为了培养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的能力,板书中只出现两种法则的符号表示,从而加深他们对法则的理解,板书右边是学生的板演,以便于比较他们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板书下方是课堂小结,重点写出:

有理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有理数的乘法,以体现本节课中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1.5《有理数的乘方》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初一年级第一章第五节作如下的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要4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