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2677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桥盖梁施工方案设计最终文档格式.docx

(二)力学计算

根据天津市建设安全监督管理站下发的《脚手架安装技术规范》我们对使用的脚手架进行如下计算校核:

(1)立杆的稳定性;

(2)立杆下的地基承载力。

1、立杆的稳定性

计算取本桥盖梁高度最高为1.2m的进行计算。

立杆按横向间距60cm,纵向1.22cm,立杆步距1.2m布置。

所有支架最大搭设高度为6m(墩),计算单元横断面Smax=1.2×

0.6=0.72㎡,其受力情况如下:

①计算立杆段轴向力设计值N

N=1.2×

(NG1K+NG2K)+1.4×

∑NQK

式中:

NG1K——脚手架立杆承受结构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G2K——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QK——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其中NG2K=OKN(按脚手架安装技术规范中给出的10m以下立杆不考虑自重)施工荷载标准值计算:

混凝土重:

NG1K=0.72㎡×

1.22m×

25KN/m³

=21.96KN

模板及方木荷载:

q=0.3KN/㎡

NG2K=0.6m×

0.3KN/m²

=0.22KN

施工活荷载:

q=2.5KN/㎡

NQ1K=0.6m×

2.5KN/m²

=1.83KN

混凝土浇筑冲击荷载:

q=2KN/㎡

NQ2K=0.6m×

2KN/m²

=1.46KN

施工总恒载:

∑NGK=NG1K+NG2K=22.18KN

施工总活载:

∑NQK=NQ1K+NQ2K=3.29KN

荷载按组合后总荷载为N=1.2×

22.18+1.4×

3.29=31.2KN

②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计算公式N≤φAf

φ—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系数,由《脚手架安装技术规范》附录C表中取值。

由长细比λ值确定。

f—钢材抗压强度值,Q235钢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MPa

A—立杆的截面面积,由《脚手架安装技术规范》附录B表中取值。

对于φ48mm的钢管,A=4.89cm²

λ—长细比,λ=l0/i

l0—计算长度,l0=h+2a

h—支架立杆的步距,取值为1.2m

a—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

本次施工为40cm

i—截面回转半径,由《脚手架安装技术规范》附录B表中取值i=1.58cm

则:

l0=h+2a=1.2+0.4×

2=2m,λ=l0/i=200/1.58=126

查表φ=0.417

N/φA=31.2/(0.417×

4.89cm²

)=153MPa≤205MPa

安全系数为205/153=1.34,所以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

2、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

计算公式:

P≤fak•Kc

P—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N/A

N—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为31.2KN

A—基础底面面积。

其中木板与石灰土接触面积为0.25×

0.6=0.15㎡,经石灰土以30度扩散面积计算如下:

长边a=0.6+2×

0.2×

tan30°

=0.83m

短边b=0.25+2×

=0.48m

A=a×

b=0.83×

0.48=0.4㎡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取值fak=315KN/㎡,

Kc—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由《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取值Kc=0.4

则P=N/A=78KN/㎡≤fak•Kc=315×

0.4=126KN/㎡

所以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五、盖梁模板计算

盖梁的底模采用10mm厚竹胶板,共计6套底模板;

侧模采用组合钢模板,本标段桥梁配备盖梁侧模板2套。

盖梁的侧模板形式为:

面板采用6mm厚钢板;

横肋采用10#槽钢间距为305mm,竖肋采用双16#槽钢,间距0.9m。

支设后,侧模板上、下各设置1道M18的对拉螺栓,水平间距为60cm。

1、计算依据: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材料力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

《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2、计算参数取值

计算参数取值

模板设计高度

h=1.2m

混凝土浇筑初凝时间

t0=7.14

混凝土浇筑速度

V=0.5m/h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

r=25KN/m³

混凝土入模温度

T=13℃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1.2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

β1=1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1.4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系数

β2=1.15

折减系数

0.85

备注:

t0=200/(T+15)

3、荷载设计值

(1)浇筑很凝土时的侧压力标准值

F1=0.22r·

β1·

β2·

t0·

v1/2=31.95KN/㎡;

F2=r·

h=30KN/㎡

按施工规范规定取最小值,则侧压力标准值为:

F2=30KN/㎡。

有效压头高度为30/25=1.2m

(2)浇筑混凝土时的侧压力设计值

F=F2×

分项系数×

1.2×

0.85=30.6KN/㎡

(3)倾倒混凝土时产生水平荷载设计值

标准值F=6KN/㎡(使用1m³

吊斗)

Fˊ=F×

折减系数=F×

1.4×

0.85=7.14KN/㎡

(4)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产生的荷载设计值

标准值F=4KN/㎡

F"=F×

0.85=4.76KN/㎡

(5)荷载组合

F组合=F+Fˊ+F"=30.6+7.14+4.76=42.5KN/㎡

4、侧模面板的强度及刚度验算

(1)、强度验算

面板按支撑于横肋上(内楞)的两跨连续梁计算,横肋采用10#槽钢,间距为305mm。

设计算单元宽200mm(可约去)

q=F组合×

b=8.9KN/m

面板钢材的抗弯强度Fw=215Mpa,面板单元的弯曲截面系数W抵=bh²

/6=1200mm³

,两跨连续梁受均布荷载作用的最大弯矩为M=0.1ql²

=82792N·

mm。

δ=M/W抵=82792/1200=69MPa<Fw,所以面板强度满足要求。

(2)刚度验算

进行刚度验算时只考虑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的标准荷载,取计算单元宽仍然为200mm,则荷载q2=F1×

0.2=31.95×

0.2=6.4KN/m

已知钢板的弹性模量E=210000Mpa,计算单元的惯性矩为I=bh³

/12=3600mm4,面板的允许刚度为L/400=305/400=0.76mm。

两跨连续梁最大挠度为边跨跨中部位,最大挠度计算如下:

实际最大挠度w=0.677q²

l4/100EI=0.5mm<L/400=0.76mm

所以面板刚度满足要求。

5、横肋(内楞)的强度及刚度验算

(1)强度验算

横肋按支撑于竖肋(外楞)上的两跨连续梁计算,横肋10#槽钢,垂直面板放置,间距为305mm。

竖肋采用16#双槽钢,间距为900mm

计算单元宽度为305mm

则作用在横肋上的线荷载为q3=F组合×

b=44.48×

0.305=13.6KN/m。

槽钢的抗弯强度Fw=215Mpa,查材料力学可知10#槽钢的弯曲截面系数W抵=bh²

/6=39700mm³

,两跨连续梁受均布荷载作用的最大弯矩为M=0.1·

q3·

=0.1×

13.6×

900²

=1101600N·

m

δ=M/W底=1101600/39700=27.7MPa<Fw=215Mpa,

强度满足要求。

进行刚度验算时只考虑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的标准荷载,取计算单元宽度为305mm,则荷载q4=F1×

0.305=31.95×

0.305=9.7KN/m

已知槽钢的弹性模量E=210000Mpa,查材料力学知10#槽钢的惯性矩为I=1983000mm4,面板的允许刚度为L/400=900/400=2.25mm

两跨连续梁最大挠度为跨中部位,最大挠度计算如下:

实际最大挠度w=0.677·

q4·

l4/100EI=0.1mm<L/400=2.25mm

所以横肋刚度满足要求。

竖肋(外楞)主要作用是加强各部分的连续及模板的整体刚度不是一种受力构件,可不进行计算。

6、对拉螺栓的直径和间距

对拉螺栓的横向间距为0.6m,竖向间距为2.06m,按混凝土最大侧压力计算,每个螺栓承受的拉力为:

N=(F组合×

0.6×

2.06)/2=(44.48×

2.06)/2=27.5KN

惊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对拉螺栓力学性能表”知,选用Q235级钢制作的M18的对拉螺栓容许拉力为29.6KN>27.5KN,故选用M18的对拉螺栓可满足要求。

7、底模板的强度及刚度验算

(一)荷载计算

(1)浇筑混凝土时的侧压力标准值

h=50KN/㎡

F1=31.95KN/㎡。

F=F1×

0.85=32.58KN/㎡

标准值F=2KN/㎡

0.85=2.38KN/㎡

(5)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

标准值F=2.5KN/㎡

F3=F×

折减系数=2.5×

0.85=2.98KN/㎡

(6)荷载组合

F组合=F+Fˊ+F"+F3=32.58+7.14+2.38+2.98=45.08KN/㎡

(二)底模强度验算

地板按支撑于横肋上(内楞)的两跨连续梁计算,横肋采用10×

15cm方木,间距为25cm

b=9KN/m

经查《路桥施工计算手册》得以下参数

Fw----竹胶板的抗弯强度,取13Mpa

E----竹胶板的弹性模量,其值为10×

10³

Mpa

W抵—计算单元竹胶板的截面弯曲系数:

bh²

/6=4.8×

10-6m³

两跨连续梁受均布荷载作用的最大弯矩为M=0.1ql²

=56.25N·

δ=M/W底=56.25/4.8×

10-6=11.7MPa<Fw=13Mpa,

所以底板强度满足要求

(三)底板刚度验算

进行刚度验算时只考虑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的标准荷载,取计算单元仍然为200mm,则荷载q2=F1×

已知竹胶板的弹性模量E=10000Mpa,计算单元的惯性矩为I=bh³

/12=28800mm4,面板的允许刚度为L/400=250/400=0.63mm

l4/100EI=0.59mm<L/400=0.63mm

所以底板刚度满足要求。

8、荷载计算

施工荷载包括:

盖梁模板及平台方木自重、钢筋混凝土重力、施工人员及设备重量、浇筑砼时振捣产生的冲击力等。

(1)钢模板重:

根据钢侧模板的结构形式得最大尺寸盖梁的钢侧模板总重为G1=95KN

(2)竹胶板重:

底模采用10mm厚的竹胶板,经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得竹胶板的重力密度为12KN/m³

则底模竹胶板重G2=18×

0.01×

12=4.3KN

(3)方木重:

第一层方木为10*15cm长17m间距0.3,共需7根,查表得其重力密度为5KN/m³

,则方木重G3=17×

0.10×

0.15×

5=8.9KN。

第二层方木5*8cm长1.8m间距0.25,共需48根,查表得其重力密度为5KN/m³

,则方木重G4=48×

1.8×

0.05×

0.08×

5=1.7KN。

模板及方木的总重为

G5=G1+G2+G3+G4=95+4.3+8.9+1.7=109.9KN

(4)混凝土重:

本标段一片盖梁所需混凝土的最大方量为26.39m³

体积含筋量为3.14%(大于2%),则取其容重为26KN/m³

,则混凝土重G6=26.39×

26=686.14KN

(5)人群及机械荷载:

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附录D)取荷载标准值2.5Kpa,则该荷载产生的总重G7=2.5×

26×

2=130KN

(6)混凝土振捣荷载:

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附录D)取荷载标准值2Kpa,则该荷载产生的总重G8=2×

2=104KN

对以上荷载按分项系数法进行组合,其中恒载乘1.2,活载乘1.4,则总荷载G=1.2×

(G5+G6)+1.4×

(G7+G8)=1282.8KN

这部分力作用于墩柱两侧的两根工字钢上,则每根工字钢承受一半的力,为641.4KN,每根工字钢有效受力长度16.8m,则每根工字钢承受的外荷载q1=641.4/16.8=38.2KN/m。

32b工字钢每米自重q2=1.15KN/m

则工字钢承受总荷载为q=q1+q2=39.35KN/m

9、工字钢纵梁的强度及变形验算

工字钢在本方案中相当于横向方木,其强度高于方木,在此不做计算。

六、模板工程施工注意事项

1、侧模板采用整体钢模,分节连续接成整体,用吊车吊装到位。

2、模板进场后,先对模板板面进行清理,不得带有任何灰迹锈斑,新模板要将表面氧化层处理掉。

涂刷脱模剂,脱模剂采用食用油,涂刷要均匀,涂刷后用干净棉纱布将浮油擦去。

3、模板组装要平整,防止出现错台。

4、每节模板接缝处用双面胶条挤紧,模板内挤出部分用刀片刮干净。

5、底模板采用竹胶板,对于周转次数多,表面出现损坏的不得使用。

七、盖梁钢筋

盖梁钢筋骨架片在钢筋加工场加工,现场绑扎成型。

钢筋骨架片加工时应预先在加工场放大样,并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方可成批加工。

骨架尺寸误差应满足规范要求。

钢筋焊接采用双面搭接焊,保证焊接长度不小于5d,焊缝厚度不应小于主筋直径0.3倍,焊缝宽度不应小于主筋直径0.8倍。

骨架焊缝在两根钢筋相重叠段增加,其焊缝间距为100cm,焊缝长度2.5d。

同一截面范围内接头不大于50%,并且外观无焊渣等污物。

盖梁钢筋骨架经验收合格后,根据盖梁底模上的结构尺寸将模板吊装就位。

抗震销空的位置要提前留出、支座垫石的锚筋及防震挡块,要按设计图纸提前绑好。

不允许浇筑后破坏混凝土。

用于电弧焊的焊条应符合《碳钢焊条》(GB/T-5117-1995)及《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1995)的规定。

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塑料混凝土垫块。

钢筋位置允许偏差单位:

mm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间距

±

5

箍筋、横向水平筋

0,-20

钢筋骨架长

10

钢筋骨架宽、高

弯起钢筋位置

20

保护层厚度

八、钢侧模板的支设安装

盖梁侧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施工脚手架用碗扣型支架搭成,配合普通脚手架钢管做斜向支撑,模板加工符合设计截面形式。

钢筋绑扎完毕后,将预先组拼成型的模板用吊车吊装到位,每次吊装以一块为佳,模板使用前要除锈、涂脱模剂,要保证模板的垂直度,防止盖梁根部砼出现烂根现象;

为防止漏浆,模板螺栓接口处夹放海绵条,保证施工中不跑模、不漏浆。

桥梁下部结构模板支立允许偏差值(mm)

检查项目

结构部位

偏差值

分项名称

轴线位移

盖梁

高程

相临模板接缝平整度

2

预埋件、预埋洞位置

平整度

结构断面尺寸

在两个模板接头处采用5mm厚海绵密封条,防止漏浆。

将盖梁和墩身接茬面上的焊渣等杂物清理干净,按照已制作好的底模,人工配合起重机将钢模安装就位,上紧钢模螺栓,螺栓采用正反交错设置。

上下对拉螺栓按间距0.6米进行布置,固定牢靠,最后用脚手架将其加固,保证施工人员和检查人员的安全。

九、混凝土施工

①砼施工前认真检查墩身与盖梁底交接处是否完好,防止振捣时发生漏浆。

要求现场控制坍落度10-12cm,含气量为3.5-5.5,以避免产生砼表面灰线。

②上料

采用吊车配合下料斗上料。

③浇筑砼

砼由罐车运输至现场,用吊车配合下料斗浇筑,用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振捣,砼浇筑自由下落高度严格控制小于2m,防止砼发生离析和水泥浆溅到钢筋和模板上,每次浇筑高度30cm左右,垫石及抗震挡一般情况下,应与盖梁砼一次连续浇筑完成,也可进行二次浇筑。

采用二次浇筑时,浇筑完成后注意检查垫石及抗震挡预留钢筋位置是否准确,混凝土接触面具备足够强度后,进行凿毛处理,清理下面的浮渣、杂物,冲洗干净,支好模板,浇筑垫石及抗震挡混凝土,振捣密实,及时收浆、抹面、覆盖,养生7天以上,以保证二次浇筑砼质量。

④混凝土施工顺序

为了减少跨中的弯矩和变形,混凝土浇注从两柱开始往跨中进行浇注。

这样悬臂端产生的弯矩会抵消跨中一部分弯矩,从而增加了托架的安全性。

⑤砼振捣

选用合适长度的振动棒。

一般为Ф50型振捣棒,振动棒间距为30~35cm,振捣深度一般插入前层5~10cm,振捣程度直至砼表面泛浆并不再冒气泡、水泡。

振捣时不得碰撞钢筋,不得出现漏振,重复振捣现象。

⑥收面

当砼浇注至设计标高时用木抹子抹平,在初凝前进行第二次收面抹光。

严禁超低、高抹面交活和顶面砼出现收缩裂缝现象。

⑦按照规范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制作、完成试件,每片盖梁制作不少于五组试件。

⑧拆模养护

制作150mm的立方体抗压试块3组,制作与抗压试件相同尺寸的同条件养护试件2组。

同条件试块养护龄期取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0℃以下的龄期不计入),且养护期不少于14天,也不应大于60天。

砼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于盖梁顶浇水、覆盖土工布进行初步养护。

十、质量检验标准

10.1基本要求

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

10.2外观鉴定

1、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棱角线平直

2、如出现蜂窝、麻面,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检查后,严格按照监理工程师提出的相应修整意见,进行修改。

3、裂纹超过0.15mm必须处理

10.3实测项目

墩、台帽或盖梁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次

规定值或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D检查

3

断面尺寸mm

尺量:

检查3个断面

轴线偏位mm

全站仪或经纬仪:

纵、横各测量2点

顶面高程mm

水准仪:

检查3~5点

支座垫石预留位置mm

每个

1

十一、施工要点、难点

11.1施工要点

钢筋骨架制作是盖梁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点,要着重把握,从钢筋下料开始,注意严格按照图纸尺寸制作,焊接骨架时严格执行规范所规定的焊接要求,焊缝饱满,焊接长度符合规范要求,双面焊接5d,单面焊接10d,焊接完成后及时清理焊渣,所需绑扎的钢筋位置排布准确,绑扎牢固,做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安装时呈梅花型布置,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

11.2施工难点

在盖梁施工过程中,底模的铺设是施工的难点,由于现场采用剪力销架设工字钢,在工字钢顶部铺设三层方木,配合顶托调整底模高程,具体难点一是底模与墩柱粘结处贴5mm海绵条,用水泥浆堵缝找平;

二是底模铺设时盖梁2%横坡必须调整准确;

三是由于底模采用工字钢架设,为防止工字钢挠度变形,在墩柱间每隔两米加设支撑一道。

十二、质量保证措施

12.1质量方针及指导思想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设国家优质工程”

12.2质量保证领导小组

组长:

刘建平(项目经理)

副组长:

杨树全(项目总工)、孙宪哲(质量部部长)

组员:

刘海强韩国军

现场负责人:

刘海强试验员:

李青

质量检查员:

徐国仿

12.3建立组织严密完善的职能管理机构

依据分工负责、互相协调的管理原则,将质量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1、对使用的原材料,要定期按规定取样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2、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混凝土配合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配合比执行,混凝土搅拌时有专人到搅拌站监督检查配合比执行情况以及原材料、坍落度、试件取样、称量衡器检查校准以及拌合时间是否相符。

4、派专人负责指挥、协调,确保混凝土顺利到达施工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